光纤反射式石墨烯被动调Q锁模激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25589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6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纤反射式石墨烯被动调Q锁模激光器,涉及激光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装置具有的高非线性以及锁模的质量和稳定性差的问题。该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泵浦光源、光学玻璃镜、增益光纤与饱和吸收镜,光学玻璃镜由第一平凸透镜、第二平凸透镜、第三平凸透镜、第四平凸透镜组成,其中,还包括第一二向色镜、分束器与偏振控制元件组,泵浦光源、第一平凸透镜、第一二向色镜、第二平凸透镜、增益光纤、第三平凸透镜、分束器、偏振控制元件组、第四平凸透镜与饱和吸收镜按光纤顺序依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克服了高非线性,并且结构简单、空间小巧、稳定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纤反射式石墨烯被动调Q锁模激光器,涉及激光
,以解决现有装置具有的高非线性以及锁模的质量和稳定性差的问题。该专利技术包括泵浦光源、光学玻璃镜、增益光纤与饱和吸收镜,光学玻璃镜由第一平凸透镜、第二平凸透镜、第三平凸透镜、第四平凸透镜组成,其中,还包括第一二向色镜、分束器与偏振控制元件组,泵浦光源、第一平凸透镜、第一二向色镜、第二平凸透镜、增益光纤、第三平凸透镜、分束器、偏振控制元件组、第四平凸透镜与饱和吸收镜按光纤顺序依次连接。本专利技术不仅克服了高非线性,并且结构简单、空间小巧、稳定性更好。【专利说明】光纤反射式石墨烯被动调Q锁模激光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纤反射式石墨烯被动调Q锁模激光器。
技术介绍
光纤锁模激光器与普通固体锁模激光器相比具有结构紧凑、脉冲稳定性好、阈值低等优点。近年来,随着光纤拉制技术及光纤器件制作工艺的发展,光纤锁模激光器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在光纤锁模激光器中被广泛用作可饱和吸收体的是SESAM,即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SESAM用作可饱和吸收体具有可靠性好、稳定性高、容易实现激光器锁模自启动等优点。但SESAM存在工艺复杂、造价高、易损伤等问题。石墨烯自2004年被首次制备出来后,经研究发现,其作为可饱和吸收体有着非常独特的电学性质和非线性光学饱和吸收特性。而且,石墨烯饱和吸收体与SESAM相比具有生长方式简单,制作成本低的优点。目前,国内外课题组对以石墨烯作为可饱和吸收体的光纤锁模激光器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2010年,Z.Sun等人以掺铒光纤为增益介质,石墨烯为饱和吸收体,利用环形腔结构获得了中心波长为1560nm,谱宽为5.2nm,脉宽为500fs的连续锁模激光输出。同年,L.M.Zhao等人以掺镱光纤为增益介质,多层石墨烯为饱和吸收体,利用环形腔结构实现了连续锁模激光输出,其中心波长为1069.8nm,脉宽为580ps,平均输出功率为0.37mW,重频为0.9MHz。2011年,J.Liu等人以双包层掺镱光纤作增益介质,石墨烯为可饱和吸收体,利用环形腔结构获得了脉冲宽度为680ps,重频为1.04MHz,单脉冲能量为163nJ的调Q锁模激光输出。2012年,X.He等人利用掺铒光纤、石墨烯以及光纤布拉格光栅搭建环形腔,实现了波长范围在1539.4-1546nm的可调谐连续锁模激光输出。同年,汪光辉等人采用环形腔结构,利用石墨烯作为可饱和吸收体,实现了平均输出功率1.07mW,重复率3.16MHz,脉宽约为1.32ps的锁模脉冲,激光中心波长在1556.72?1558.76nm之间可调。以上研究工作中所采用的增益光纤均是普通单模掺杂光纤。由于普通单模光纤小的纤芯面积在高的峰值功率下会产生强的非线性效应(如SPM等),带来较大的非线性相移导致脉冲分裂,从而影响输出的单脉冲能量、峰值功率的进一步提高,甚至输出的稳定性。而光子晶体光纤由于其独特的导光机理、灵活多变的结构和丰富独特的优越性能,为各种光纤器件及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可以解决在普通光纤激光器中无法解决的难题。采用大模场面积光子晶体光纤克服了传统单模光纤由于小纤芯结构导致的高非线性,进而限制脉冲能量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如过多的非线性会产生脉冲分裂);而与普通的大模场双包层光纤相比,光子晶体光纤在纤芯直径增加的同时还会保持单模输出,在降低非线性效应的同时,还避免了锁模时出现高阶模以及模式之间的耦合影响锁模质量和稳定性的问题。所以,光子晶体光纤具有的大模场面积单模特性,使激光器可以实现高功率情况下的单模运转,这是光纤锁模激光器能够实现高能量输出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纤反射式石墨烯被动调Q锁模激光器,使其克服了高非线性,并且结构简单、空间小巧、稳定性更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纤反射式石墨烯被动调Q锁模激光器,包括泵浦光源、光学玻璃 镜、增益光纤与饱和吸收镜,所述光学玻璃镜由第一平凸透镜、第二平凸透镜、第三平凸透镜、第四平凸透镜组成,其中,还包括第一二向色镜、分束器与偏振控制元件组,所述泵浦光源、所述第一平凸透镜、所述第一二向色镜、所述第二平凸透镜、所述增益光纤、所述第三平凸透镜、所述分束器、所述偏振控制元件组、所述第四平凸透镜与所述饱和吸收镜按光纤顺序依次连接。优选的,所述分束器包括平行放置的第二二向色镜和第三二向色镜,所述分束器采用折叠式线性结构设计有效地将循环震荡的激光和泵浦光分开,减少杂散光的干扰。优选的,所述偏振控制元件组包括第一偏振分束器、半波片、第二偏振分束器,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所述半波片与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器按照光纤顺序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控制腔内激光的偏振态,所述半波片和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器控制激光输出的大小。优选的,所述泵浦光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平凸透镜的输入端相连接,泵浦光经过准直-聚焦耦合作用后进入所述增益光纤中,使所述增益光纤对所述泵浦光有充分的吸收,所述泵浦光源为976nm光纤激光器。优选的,所述增益光纤为具有六角形周期性排布的空气孔阵列的光子晶体光纤,其采用熔接方式与所述第二平凸透镜、所述第三平凸透镜相连接;所述增益光纤采用热塌陷方法使距离所述增益光纤两端面0.5mm处的空气区塌陷,并对所述两端面均以8°斜角抛光,避免了所述两端面反馈形成的自激振荡。优选的,所述饱和吸收镜采用具有可饱和吸收特性的石墨烯制备,厚度为6-8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将区别于传统光纤的光子晶体光纤和新型锁模材料石墨烯可饱和吸收体相结合,设计折叠式线形驻波腔,搭建整个光路为自由空间的光学实验装置,不仅克服了装置结构导致的高非线性,并且获得了结构简单、空间小巧、稳定性好的光纤反射式石墨烯被动调Q锁模激光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拉曼光谱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泵浦光源2-第一平凸透镜 3-第一二向色镜4-第二平凸透镜 5-光子晶体光纤 6-第三平凸透镜7-第二二向色镜 8-第三二向色镜 9-第一偏振分束器10-半波片11-第二偏振分束器 12-第四平凸透镜13-饱和吸收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所举实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包括泵浦光源1、光学玻璃镜、增益光纤与饱和吸收镜13,光学玻璃镜由第一平凸透镜2、第二平凸透镜4、第三平凸透镜6、第四平凸透镜12组成,其中,还包括第一二向色镜3、分束器与偏振控制元件组,泵浦光源1、第一平凸透镜2、第一二向色镜3、第二平凸透镜4、增益光纤、第三平凸透镜6、分束器、偏振控制元件组、第四平凸透镜12与饱和吸收镜13按光纤顺序依次连接。分束器包括平行放置的第二二向色镜7和第三二向色镜8,分束器采用折叠式线性结构设计有效地将循环震荡的激光和泵浦光分开,保证只有激光振荡,而无泵浦光的干扰。偏振控制兀件组包括第一偏振分束器9、半波片10、第二偏振分束器11,第一偏振分束器9、半波片10与第二偏振分束器11按照光纤顺序依次连接,第一偏振分束器9控制腔内激光的偏振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反射式石墨烯被动调Q锁模激光器,包括泵浦光源、光学玻璃镜、增益光纤与饱和吸收镜,所述光学玻璃镜由第一平凸透镜、第二平凸透镜、第三平凸透镜、第四平凸透镜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二向色镜、分束器与偏振控制元件组,所述泵浦光源、所述第一平凸透镜、所述第一二向色镜、所述第二平凸透镜、所述增益光纤、所述第三平凸透镜、所述分束器、所述偏振控制元件组、所述第四平凸透镜与所述饱和吸收镜按光纤顺序依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雪赵自强张光举杨春池俊杰姚毅飞胡浩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