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环向拉索张拉用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1850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4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环向拉索张拉用工装,由压力传导座、拉力传导杆、受力档和液压千斤顶组合构成,拉力传导杆一端与受力档连接,另一端穿过压力传导座,液压千斤顶由拉力传导杆末端穿进并抵顶于压力传导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压力传导座安装在环向索的索头根部,受力档安装于环向索与铸钢节点耳板连接的缝隙中,拉力传导杆连接压力传导座与受力档,液压千斤顶抵顶于压力传导座。液压千斤顶通过整套工装将推力传导到环向索上,当拉力达到一定的数值后索体和索头受力抵消平衡处于分离状态,然后将索扣向内拧紧使索拉紧,通过铸钢节点的力传导进而达到对主体提升的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环向拉索张拉用工装,由压力传导座、拉力传导杆、受力档和液压千斤顶组合构成,拉力传导杆一端与受力档连接,另一端穿过压力传导座,液压千斤顶由拉力传导杆末端穿进并抵顶于压力传导座。本技术将压力传导座安装在环向索的索头根部,受力档安装于环向索与铸钢节点耳板连接的缝隙中,拉力传导杆连接压力传导座与受力档,液压千斤顶抵顶于压力传导座。液压千斤顶通过整套工装将推力传导到环向索上,当拉力达到一定的数值后索体和索头受力抵消平衡处于分离状态,然后将索扣向内拧紧使索拉紧,通过铸钢节点的力传导进而达到对主体提升的效果。【专利说明】一种大型环向拉索张拉用工装
本技术涉及一种张拉用工装,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网架钢结构的大型环向拉索张拉用工装。
技术介绍
典型的弦支穹顶结构体系由上部单层网壳、下部的竖向撑杆、径向拉杆或者拉索和环向拉索组成,其中各环撑杆的上端与单层网壳对应的各环节点铰接,撑杆下端由径向拉索与单层网壳的下一环节点连接,同一环的撑杆下端由环向拉索连接在一起,使整个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的传力路径也比较明确。此类大跨度异型网架结构(弦之穹顶结构)主结构由焊接球和钢管组成,空间跨度大,结构异性负杂。由于自重的原因会导致整体沉降,加之后期施工的附加结构(彩板、马道、电器设备、檩条等)的重量,导致结构超出设计高度范围。利用拉索装置对网架整体收紧,进而使网架主结构收到向上的拉力(类似雨伞张开原理),使网架整体上升一定的高度,从而抵消沉降,使之达到设计要求。在网架的底部靠近支撑平台处设置铸钢节点(整体环形布置),铸钢节点与网架主体焊接,环向拉索与铸钢节点连接。收紧拉索进而到达对网架整体张拉的目的。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内力通过上端的单层网壳传到下端的撑杆上,再通过撑杆传给索,索受力后,产生对支座的反向推力,使整个结构对下端约束环梁的横向推力大大减小。环向索用力张拉收缩拉紧,对网架产生向上的推力,使网架整体提升起拱,最终达到受力平衡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对环向索施加强大预应力较为困难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大型环向拉索张拉用工装,利用组合式构件之间的互相作用,传导预应力,通过人工监测和干预达到最终张拉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种大型环向拉索张拉用工装,由压力传导座、拉力传导杆、受力档和液压千斤顶组合构成;所述压力传导座由两个对称的压力传导座组件拼接构成,所述压力传导座组件包括一端焊接有底板、另一端焊接有顶板的半圆管体,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穿接孔,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连接有加劲肋板,两个所述压力传导座组件通过穿接在所述加劲肋板上的固定螺栓相互连接成整体;所述拉力传导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一端设置有U形接头,所述U形接头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受力档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两个所述拉力传导杆一端的所述U形接头通过销轴与所述受力档连接,所述销轴穿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拉力传导杆另一端穿过所述压力传导座的底板上的穿接孔,所述液压千斤顶由所述拉力传导杆该端端头穿进并抵顶于所述压力传导座的所述底板。所述压力传导座组件的所述底板为直角三角形,所述顶板为半圆环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压力传导座安装在环向索的索头根部,受力档安装于环向索与铸钢节点耳板连接的缝隙中,拉力传导杆连接压力传导座与受力档,液压千斤顶抵顶于压力传导座。液压千斤顶通过整套工装将推力传导到环向索上,当拉力达到一定的数值后索体和索头受力抵消平衡处于分离状态,然后将索扣向内拧紧使索拉紧,通过铸钢节点的力传导进而达到对主体提升的效果。由于环向拉索将主体结构整体提升需要极大的内拉力,本技术采用大型环向拉索张拉用工装对索体施加内预应力,能够辅助人工张拉,从而很好的决解了对环向索施加强大预应力的难题,减小了人工投入,同时液压千斤顶的读数也可以准确反映出索具中的拉力值,以便确保达到设计要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大型环向拉索张拉用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压力传导座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压力传导座组件的主视图;图4是压力传导座组件的俯视图;图5是拉力传导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拉力传导杆的主视图;图7是拉力传导杆的俯视图;图8是受力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受力档的主视图;图10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大型环向拉索张拉用工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压力传导座;11,半圆管体;12,底板;13,顶板;14,穿接孔;15,加劲肋板;2,拉力传导杆;21,杆体;22,U形接头;23,第一连接孔;3,受力档;31,挡板;32,第二连接孔;4,液压千斤顶;5,油管;6,环向索;61,索头;62,索体;63,螺纹索扣;7,铸钢节点。【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特点及效果,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大型环向拉索张拉用工装,由压力传导座1、拉力传导杆2、受力档3和液压千斤顶4组合构成。压力传导座I由两个完全相同且对称设置的压力传导座组件构成,两个压力传导座组件通过螺栓彼此连接。如图2至图4所示,压力传导座组件包括一根长度为IOOOmm?1300mm的219*20mm半圆管体11,半圆管体11的一端焊接有直角三角形板材作为底板12,另一端焊接有半圆环形板材作为顶板13。其中底板12的钝角位置处设置有一个圆形通孔作为穿接孔14,用于穿过传导杆2。每个压力传导座组件的底板12与顶板13之间连接有四块加劲肋板15,其中位于边缘处的两块加劲肋板15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两个压力传导座组件对接后,在螺栓孔中安装固定螺栓,从而将两个压力传导座组件连接成整体的压力传导座I。如图5至图7所示,拉力传导杆2包括一个直径为80mm的圆钢制成的杆体21,杆体21的一端焊接有U形接头22。U形接头22包括一端通过接板连接的的两个翼板,每个翼板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孔23。U形接头22用于插装在受力档3上,与受力档3通过销轴连接。如图8和图9所示,受力档3包括一个1500mm*100mm*80mm的矩形方钢制成的挡板31,挡板31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孔32。第二连接孔32用于与拉力传导杆2U形接头22上的第一连接孔23通过销轴连接。再如图1所示,两个拉力传导杆2 —端通过U形接头22与受力档3连接,具体是在U形接头22的第一连接孔23与挡板31上的第二连接孔32中穿装销轴进行固定。两个拉力传导杆2的另一端直接穿过压力传导座I的穿接孔14,再由液压千斤顶4由拉力传导杆2穿进并抵顶于压力传导座I的底板12上。使用时,如图10所示,首先将压力传导座I安装到环向索6索头61的根部,压力传导座I以固定螺栓将两个压力传导座组件连接;然后将受力档3插到环向索6与铸钢节点7耳板连接处的缝隙中;再将拉力传导杆2分别与压力传导座I和受力档3安装连接;最后将液压千斤顶4从拉力传导杆2的末端穿进并顶到压力传导座I的底板12底部,接通油管5和进油泵。上述所有构件全部安装完成并调整后,液压机通过油管5进油对液压千斤顶4产生推力,液压千斤顶4形成向前的推力,并通过整套工装将推力传导到环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环向拉索张拉用工装,其特征在于,由压力传导座、拉力传导杆、受力档和液压千斤顶组合构成;所述压力传导座由两个对称的压力传导座组件拼接构成,所述压力传导座组件包括一端焊接有底板、另一端焊接有顶板的半圆管体,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穿接孔,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连接有加劲肋板,两个所述压力传导座组件通过穿接在所述加劲肋板上的固定螺栓相互连接成整体;所述拉力传导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一端设置有U形接头,所述U形接头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受力档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两个所述拉力传导杆一端的所述U形接头通过销轴与所述受力档连接,所述销轴穿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拉力传导杆另一端穿过所述压力传导座的底板上的穿接孔,所述液压千斤顶由所述拉力传导杆该端端头穿进并抵顶于所述压力传导座的所述底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德辉高自强杨宁魏亮王永宏刘宇宸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天津中际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