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膜机膜泡内的循环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14279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2 14:22
一种吹膜机膜泡内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模头、内循环冷却装置、外风环和控制装置,所述内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冷源装置、换热器、具有上下开口的外壳、风机和内冷风环,所述内冷风环上有出风口;换热器固定在外壳内;所述风机设置在外壳的下端并与外壳内腔相通,风机的下端与内冷风环的上端连接;内冷风环的另一端与模头固定连接;内冷风环与外风环之间的间隙为膜泡通道;所述冷源装置与换热器连通。采用这样的结构,热量被热容远远大于空气的冷媒自热交换器中交换带出模头,实现空气在膜泡内循环冷却,提高了冷却效果,保持膜泡内温度平稳;并有超声波传感器实时监控膜泡直径,随时自动调节进气管的进气量;配置有温控传感器,控制冷媒压缩机的运行。(*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吹膜机膜泡内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模头、内循环冷却装置、外风环和控制装置,所述内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冷源装置、换热器、具有上下开口的外壳、风机和内冷风环,所述内冷风环上有出风口;换热器固定在外壳内;所述风机设置在外壳的下端并与外壳内腔相通,风机的下端与内冷风环的上端连接;内冷风环的另一端与模头固定连接;内冷风环与外风环之间的间隙为膜泡通道;所述冷源装置与换热器连通。采用这样的结构,热量被热容远远大于空气的冷媒自热交换器中交换带出模头,实现空气在膜泡内循环冷却,提高了冷却效果,保持膜泡内温度平稳;并有超声波传感器实时监控膜泡直径,随时自动调节进气管的进气量;配置有温控传感器,控制冷媒压缩机的运行。【专利说明】一种吹膜机膜泡内的循环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挤出吹塑薄膜生产设备中薄膜冷却装置,具体涉及的是一种膜泡内循环冷却的吹膜机薄膜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早期的吹塑薄膜采用外冷法冷却薄膜,利用各种不同的风环设计,诸如普通风环(单风口)、多风口风环、旋转式风环,实现对膜泡外部的冷却并起到定型作用。后来出现的内冷法是吹塑薄膜技术的一次飞跃,大大提高了吹塑薄膜的生产效率以及适用材料范围。现有内冷法有两种方法:开式和闭式。开式内冷系统的冷风通过模头芯棒中的通道进入膜泡,冷却膜泡内壁,并起支撑膜泡的作用;受热的气体通过与进气管同轴的管道排出。闭式内冷系统的热交换器输出冷空气通过模头芯棒中的通道进入膜泡,受热的气体通过与进气管同轴的管道排出进入热交换器得到冷却,来提高冷却效果,达到薄膜内外冷却平衡。现有的内冷式薄膜冷却装置,不论是开式还是闭式,采用的都是高压风机、热交换器设置于模头外部,其通风管设计受模头尺寸的限制,管道阻力大,风机耗能高,冷却效果不理想,影响产量的提高以及薄膜厚度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吹膜机膜泡内的循环冷却装置,它具有冷却效率高、能耗低,提高生产效率特点。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吹膜机膜泡内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模头、内循环冷却装置、外风环和控制装置,所述外风环设置在模头的前端,外风环环绕内循环冷却装置,外风环与内循环冷却装置之间的间隙为膜泡通道;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内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冷源装置、换热器、具有上下开口的外壳、风机和内冷风环,所述内冷风环上有出风口 ;所述换热器呈圆筒形,换热器固定在外壳内;所述风机设置在外壳的下端并与外壳内腔相通,风机的下端与内冷风环的上端连接;内冷风环的另一端与模头固定连接;内冷风环与外风环之间的间隙为膜泡通道;所述冷源装置通过管道与换热器连通。所述的一种吹膜机膜泡内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冷源装置包括制冷系统的压缩机;或所述冷源装置包括水箱和水泵,水箱和水泵连通,水箱和水泵分别通过管道与换热器连通。所述的一种吹膜机膜泡内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管道从模头的轴向一端插入、另一端伸出,再穿过内冷风环,绕过风机最后进入外壳内。所述的一种吹膜机膜泡内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外壳上并与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的一种吹膜机膜泡内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内冷风环的出风口有若干个,所述出风口在内冷风环上呈圆形分布;所述出风口分布在内冷风环轴向上的若干个圆上。本技术一种吹膜机膜泡内的循环冷却装置,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所述内冷风环、风机和热交换器设置在膜泡内,热量被热容远远大于空气的冷媒自热交换器中交换带出模头,实现空气在膜泡内循环冷却,提高了冷却效果,保持膜泡内温度平稳;并有超声波传感器实时监控膜泡直径,随时自动调节进气管的进气量;配置有温控传感器,控制冷媒压缩机(泵)的运行。【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局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吹膜机膜泡内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模头1、内循环冷却装置2、外风环3和控制装置,所述外风环3设置在模头I的前端,外风环3环绕内循环冷却装置2,外风环3与内循环冷却装置2之间的间隙为膜泡通道;所述内循环冷却装置2包括冷源装置4、换热器5、具有上下开口的外壳6、风机7和内冷风环8,所述冷源装置4包括制冷系统的压缩机。所述换热器5起制冷系统中蒸发器的作用。所述内冷风环8上有若干个出风口 81,所述出风口 81在内冷风环8上呈圆形分布;所述出风口 8分布在内冷风环8轴向上的若干个圆上;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 8分布有三个圆上。所述出风口 8上设置在有喷嘴。所述换热器5呈圆筒形,换热器5固定在外壳6内;所述风机7设置在外壳6的下端并与外壳6内腔相通,风机7的下端与内冷风环8的上端连接;内冷风环8的另一端与模头I固定连接;内冷风环8与外风环3之间的间隙为膜泡通道。所述压缩机通过管道9与换热器5连通。所述管道9从模头I的轴向一端插入、另一端伸出,再穿过内冷风环8,绕过风机7进入外壳6内。还包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外壳6上并与控制装置连接。图1中,10是膜泡;在工作过程中,内循环冷却装置2位于膜泡10内,膜泡10从外风环3与内循环冷却装置2之间的膜泡通道内伸出,膜泡10内的热空气经外壳6的上开口进入,经与换热器5换热冷却后变成低温空气后,经内冷风环8的出风口 81吹到膜泡10的基部;并上升、冷却膜泡10内壁。膜泡10内的受热空气在轴流风机7作用下又经外壳6的上端进入,经与换热器5换热冷却。实施例2如图2所示,所述冷源装置4包括水箱41和水泵42,水箱41和水泵42连通,水箱41和水泵42分别通过管道9与换热器5连通。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吹膜机膜泡内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模头、内循环冷却装置、外风环和控制装置,所述外风环设置在模头的前端,外风环环绕内循环冷却装置,外风环与内循环冷却装置之间的间隙为膜泡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冷源装置、换热器、具有上下开口的外壳、风机和内冷风环, 所述内冷风环上有出风口; 所述换热器呈圆筒形,换热器固定在外壳内; 所述风机设置在外壳的下端并与外壳内腔相通,风机的下端与内冷风环的上端连接;内冷风环的另一端与模头固定连接;内冷风环与外风环之间的间隙为膜泡通道; 所述冷源装置通过管道与换热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吹膜机膜泡内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从模头的轴向一端插入、另一端伸出,再穿过内冷风环,绕过风机最后进入外壳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吹膜机膜泡内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源装置包括制冷系统的压缩机; 或所述冷源装置包括水箱和水泵,水箱和水泵连通,水箱和水泵分别通过管道与换热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吹膜机膜泡内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外壳上并与控制装置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吹膜机膜泡内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模头、内循环冷却装置、外风环和控制装置,所述外风环设置在模头的前端,外风环环绕内循环冷却装置,外风环与内循环冷却装置之间的间隙为膜泡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冷源装置、换热器、具有上下开口的外壳、风机和内冷风环,所述内冷风环上有出风口;?所述换热器呈圆筒形,换热器固定在外壳内;所述风机设置在外壳的下端并与外壳内腔相通,风机的下端与内冷风环的上端连接;内冷风环的另一端与模头固定连接;内冷风环与外风环之间的间隙为膜泡通道;所述冷源装置通过管道与换热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敬银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和美塑胶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