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03036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0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在低负载状态下产生涡流强的滚流,在中高负载状态下抑制在上方通路流动的进气,从而通过调整滚流的涡流强度来谋求燃烧效率的最优化。进气分配阀(65)由板状阀体(67)从旋转轴(66)一体地延伸的方式构成,旋转轴(66)以使该旋转轴(66)的旋转中心线(Cv)与隔板(60)的上游端缘(61aa)平行地指向,并且位于该上游端缘(61aa)的下方附近的方式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进气管(22),在内燃机处于低负载运转时,进气分配阀(65)利用板状阀体(67)、或者利用板状阀体(67)和旋转轴(66)封闭下侧进气通路(Lp)的上游侧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在低负载状态下产生涡流强的滚流,在中高负载状态下抑制在上方通路流动的进气,从而通过调整滚流的涡流强度来谋求燃烧效率的最优化。进气分配阀(65)由板状阀体(67)从旋转轴(66)一体地延伸的方式构成,旋转轴(66)以使该旋转轴(66)的旋转中心线(Cv)与隔板(60)的上游端缘(61aa)平行地指向,并且位于该上游端缘(61aa)的下方附近的方式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进气管(22),在内燃机处于低负载运转时,进气分配阀(65)利用板状阀体(67)、或者利用板状阀体(67)和旋转轴(66)封闭下侧进气通路(Lp)的上游侧开口。【专利说明】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搭载于车辆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技术介绍
存在如下构成进气装置的结构,S卩,在内燃机的低负载区域中,为了谋求降低燃烧效率,在燃烧室内使被吸入的进气产生滚流,并且将燃料输送到燃烧室上部的点火火花塞的周围而分层,从而提高燃烧效率。进气端口和排气端口从气缸盖的燃烧室的上顶面的进气阀口和排气阀口向彼此分离的方向弯曲并且延伸,该进气端口向燃烧室引导的进气中的、从接近进气阀口的气缸轴(缸膛的中心轴)的内侧边缘侧向燃烧室的中央部吸入的进气一边朝向排气侧流入一边下降到缸膛的排气侧,之后,沿着活塞顶面使气流弯曲并上升到进气侧,从而形成纵涡即所谓的滚流。因此,存在如下进气装置的一个例子(参照专利文献1),为了增大从接近进气阀口的气缸轴的内侧边缘侧吸入的进气的比例,利用隔壁将进气端口的内部分隔成上下的通路,在隔壁的上游侧设置进行下方通路的开闭的进气控制阀,在内燃机刚启动后关闭下方通路,从而使在进气端口的上方通路流动的进气从作为上方通路的延长的进气阀口的内侧边缘侧被吸入,产生涡流强的滚流。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51078号公报在专利文献I的进气装置中,设置在进气端口的隔壁上游侧的进气控制阀使基端的轴部轴支承在进气端口的下壁且旋转,通过沿下壁的内面伏倒来打开下方通路的上游侧开口而在上下双通路中流动进气,通过向上方旋转使前端缘与隔壁的上游端缘相接来关闭下方通路的上游侧开口,从而仅在上方通路流动进气。因此,在内燃机刚启动后,由于进气控制阀关闭下方通路的上游侧开口,使进气在上方通路流动并进入燃烧室内,所以产生涡流强的滚流,并且降低燃烧效率。但是,在内燃机的中高负载区域中,如果滚流的涡流过强,则存在因急速燃烧而产生曲轴噪声的情况。因此,在中高负载区域中,想要抑制在进气端口的上方通路流动的进气,但是,在专利文献I的进气控制阀所进行的进气控制中,不能通过仅局部地关闭上方通路的上游侧开口来抑制在上方通路流动的进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在低负载状态下产生涡流强的滚流,在中高负载状态下,通过抑制在上方通路流动的进气来调整滚流的涡流强度,从而能够谋求燃烧效率的最佳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专利技术记载了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在滑动自如地嵌合在气缸体16的缸膛16b内的活塞25的顶面(日文:天井面)与同该顶面相对的气缸盖17的上顶面(日文:頂面)41之间构成有燃烧室40,各进气端口 44和排气端口 45从向所述气缸盖17的所述上顶面开口的进气阀口42和排气阀口 43向彼此分离的方向弯曲且延伸地形成,在进气端口 44构成有与进气管20连接而连续的进气通路P,在所述进气管20设置有节流阀22,所述进气通路P被隔板60局部地分隔成通过燃烧室40的中央部的上侧进气通路Up和通过燃烧室40的外周部的下侧进气通路Lp,在所述进气管20的所述节流阀22的下游,利用设置在所述隔板60的上游的进气分配阀65对在所述上侧进气通路Up和所述下侧进气通路Lp流动的进气比例进行控制,利用进气控制机构71驱动控制所述进气分配阀65,所述内燃机的进气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分配阀65由板状阀体67从旋转轴66 —体地延伸而构成,所述旋转轴66以使该旋转轴66的旋转中心线Cv与所述隔板60的上游端缘61aa平行地指向,并且位于该上游端缘61aa的下方附近,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所述进气管22,在内燃机处于低负载运转时,所述进气分配阀65利用所述板状阀体67、或者利用所述板状阀体67和所述旋转轴66封闭所述下侧进气通路Lp的上游侧开口。第二方面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0以使所述上侧进气通路Up的通路截面积比所述下侧进气通路Lp的通路截面积小的方式分隔所述进气通路P。第三方面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分配阀65的所述旋转轴66轴支承在旋转中心线Cv与所述进气通路P的最大上下宽度的中心轨迹即通路中心线Cp正交的位置。第四方面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板状阀体67离开所述进气管20的下侧内周面而打开所述下侧进气通路Lp的上游侧开口时,所述进气分配阀65打开所述旋转轴66与所述隔板60之间而形成连通所述下侧进气通路Lp的中间通路Mp。第五方面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分配阀65构成为,从切开凹部65d沿切开底面延伸有所述板状阀体67,所述切开凹部65d以与所述旋转轴66的旋转中心线Cv平行的面切开而成,所述切开凹部(65d)在与所述搁板(60)之间形成中间通路(Mp)。根据第一方面专利技术所记载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进气分配阀65由板状阀体67从旋转轴66 —体地延伸的方式构成,旋转轴66以使该旋转轴66的旋转中心线Cv与所述隔板60的上游端缘61aa平行地指向,并且位于该上游端缘61aa的下方附近的方式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所述进气管20,从旋转轴66朝向进气上游侧延伸的所述板状阀体67上下摆动,将所述节流阀22下游的进气上下分配并改变在上侧进气通路Up和下侧进气通路Lp流动的进气的比例,在内燃机处于低负载运转时,进气分配阀65利用板状阀体67、或者利用板状阀体67和旋转轴66封闭下侧进气通路Lp的上游侧开口,因此,在低负载运转时,将进气大致全部分配至上方并在上侧进气通路Up流动,从而使导向上侧进气通路Up并在其中流动的进气从进气阀口 42的内侧边缘侧(气缸轴C侧)向燃烧室40的中央部朝向排气侧高速地被吸入,能够产生涡流强的滚流,在中高负载状态下,通过抑制在上方通路流动的进气将滚流抑制得很弱,并且能够谋求燃烧效率的最优化。根据第二方面专利技术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因为所述隔板60以使上侧进气通路Up的通路截面积比下侧进气通路Lp的通路截面积小的方式分隔进气通路P,所以使与燃烧室40的中央部连通的上侧进气通路Up变窄,从而提高通过上侧进气通路Up的进气速度并能够产生涡流强的滚流。根据第三方面专利技术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因为所述进气分配阀65的旋转轴66轴支承在旋转中心线Cv与所述进气通路P的最大上下宽度的中心轨迹即通路中心线Cp正交的位置,所以即使通常的通路截面是圆形的或变形了,也能够摆动地轴支承半椭圆形的板状阀体67,该板状阀体67以倾斜的姿态与呈上下对称的长圆形的进气通路P的通路内周面相接。另外,因为旋转轴66没有在进气通路P中上下偏置而位于最大上下宽度的中心,所以能够尽力抑制进气的紊乱。根据第四方面专利技术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因为在板状阀体67离开进气管20的下侧内周面而打开下侧进气通路Lp时,所述进气分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在滑动自如地嵌合在气缸体(16)的缸膛(16b)内的活塞(25)的顶面与同该顶面相对的气缸盖(17)的上顶面(41)之间构成有燃烧室(40),各进气端口(44)和排气端口(45)从向所述气缸盖(17)的所述上顶面开口的进气阀口(42)和排气阀口(43)向彼此分离的方向弯曲且延伸地形成,在进气端口(44)构成有与进气管(20)连接而连续的进气通路(P),在所述进气管(20)设置有节流阀(22),所述进气通路(P)被隔板(60)局部地分隔成通过燃烧室(40)的中央部的上侧进气通路(Up)和通过燃烧室(40)的外周部的下侧进气通路(Lp),在所述进气管(20)的所述节流阀(22)的下游,利用设置在所述隔板(60)的上游的进气分配阀(65)对在所述上侧进气通路(Up)和所述下侧进气通路(Lp)流动的进气比例进行控制,利用进气控制机构(71)驱动控制所述进气分配阀(65),所述内燃机的进气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分配阀(65)由板状阀体(67)从旋转轴(66)一体地延伸而构成,所述旋转轴(66)以使该旋转轴(66)的旋转中心线(Cv)与所述隔板(60)的上游端缘(61aa)平行地指向,并且位于该上游端缘(61aa)的下方附近,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所述进气管(22),在内燃机处于低负载运转时,所述进气分配阀(65)利用所述板状阀体(67)、或者利用所述板状阀体(67)和所述旋转轴(66)封闭所述下侧进气通路(Lp)的上游侧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岛智司白砂贵盛浅田雅也松井宏次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