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0166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0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卷取装置。卷取装置(100)具备:供纱部(1),在该供纱部配置有供纱筒管(B);卷取部(6),该卷取部将细纱(Y)卷取成卷装(P);以及张力赋予部(3),该张力赋予部配置于供纱部(1)与卷取部(6)之间的纱线通道,对细纱(Y)赋予张力。张力赋予部(3)具备多个接触部件(41、44),所述多个接触部件与细纱(Y)接触而使细纱(Y)弯曲,由此对细纱(Y)赋予张力。接触部件(41、44)相互隔开间隔(L)配置,接触部件(41、44)的在纱线通道方向(D)上的间隔(L)设定为5mm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卷取装置。卷取装置(100)具备:供纱部(1),在该供纱部配置有供纱筒管(B);卷取部(6),该卷取部将细纱(Y)卷取成卷装(P);以及张力赋予部(3),该张力赋予部配置于供纱部(1)与卷取部(6)之间的纱线通道,对细纱(Y)赋予张力。张力赋予部(3)具备多个接触部件(41、44),所述多个接触部件与细纱(Y)接触而使细纱(Y)弯曲,由此对细纱(Y)赋予张力。接触部件(41、44)相互隔开间隔(L)配置,接触部件(41、44)的在纱线通道方向(D)上的间隔(L)设定为5mm以上。【专利说明】卷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卷绕于供纱筒管的细纱卷取成卷装的卷取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环锭纺纱机等纺纱装置中,能够进行减少了纱线的绒毛的细纱即紧密纱的纺纱。关于紧密纱的纺纱,在日本特开2003-155631号公报中已经公开。然而,在对通过纺纱而卷绕于供纱筒管的纱线进行络纱而形成卷装时,存在绒毛增加的问题。这是因为:在自动络纱机等卷取装置中设置有与细纱接触而对细纱赋予张力的张力赋予部等(参照日本特开2010-126322号公报),在对细纱进行络纱时,细纱与张力赋予部等接触,从而产生绒毛。在紧密纱以外的纱线的情况下,由于本来就具有一定程度的绒毛,因此允许通过络纱而绒毛增加。然而,在紧密纱的情况下,其特征就在于绒毛少这一点,因此,如果不抑制因络纱而导致的绒毛的增加,则会有损于紧密纱的特征。因此,为了实现减少通过络纱而增加的绒毛的目的,公知有利用由压缩空气形成的回旋流使绒毛倒伏、或使罗拉与纱线抵接而使绒毛倒伏,从而减少从母纱突出的绒毛的绒毛倒伏装置的技术。然而,为了使绒毛倒伏装置工作,需要供给压缩空气、或者需要用于驱动马达的电力,会消耗能量。并且,必须新设置绒毛倒伏装置,卷取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通过夹设绒毛倒伏装置,还存在纱线的张力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将卷绕于供纱筒管的细纱卷取成卷装时产生的绒毛的量的卷取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S卩,本专利技术的卷取装置是将卷绕于供纱筒管的细纱卷取成卷装的卷取装置,具备供纱部、卷取部以及张力赋予部。在供纱部配置有供纱筒管。卷取部将细纱卷取成卷装。张力赋予部配置于供纱部与卷取部之间的纱线通道,对细纱赋予张力。张力赋予部具备多个接触部件,上述多个接触部件与细纱接触而使细纱弯曲,由此对细纱赋予张力。接触部件相互隔开间隔配置,接触部件的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间隔设定为5mm以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卷取装置,将接触部件的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间隔设定为20mm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卷取装置,将接触部件的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厚度与接触部件的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间隔之比设定为1: 10以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卷取装置,将接触部件的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厚度与接触部件的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间隔之比设定为1: 20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卷取装置,接触部件具有与细纱接触的圆弧状的接触部。本专利技术的卷取装置具备设置有接触部件的固定侧栅栏以及活动侧栅栏。活动侧栅栏和固定侧栅栏在纱线通道方向上交替配置。接触部件的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间隔是指位于工作位置的活动侧栅栏的接触部与和该活动侧栅栏邻接的固定侧栅栏的接触部之间的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间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卷取装置,接触部的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间隔是指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活动侧栅栏的接触部的厚度中心与固定侧栅栏的接触部的厚度中心之间的间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卷取装置,固定侧栅栏具备五个接触部件,活动侧栅栏具备四个接触部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效果,能够起到以下所示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卷取装置,张力赋予部具备多个接触部件,上述多个接触部件与细纱接触而使细纱弯曲,由此对细纱赋予张力。接触部件相互隔开间隔配置,接触部件的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间隔设定为5mm以上。由此,能够抑制在将卷绕于供纱筒管的细纱卷取成卷装时产生的绒毛的量。如上所述,作为能够抑制所产生的绒毛的量的原因,考虑如下原因。即,认为是如下原因:当纱线在接触部件之间行进时,承受从接触部件赋予的力,对细纱施加有张力。当接触部件之间的间隔小于5_、接触部件的配置密时,细纱的自由长度(细纱的架设于邻接的接触部件的部分的长度)短,细纱的伸缩性变低(细纱的张紧状态变高)。在该状态下,当对细纱赋予来自接触部件的力时,细纱容易受到损伤,变得容易产生绒毛。另一方面,当接触部件之间的间隔在5_以上、接触部件的配置不密时,细纱的自由长度变长,细纱的伸缩性增加(细纱的张紧状态被缓和)。在该状态下,即便对细纱赋予来自接触部件的力,细纱伸缩从而吸收力,由此,细纱变得不易受到损伤,能够抑制绒毛的产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卷取装置,将接触部件的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间隔设定为20mm以下。由此,不会使张力赋予部大型化,并且能够抑制将卷绕于供纱筒管的细纱卷取成卷装时产生的绒毛的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卷取装置,将接触部件的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厚度与接触部件的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间隔之比设定为1: 10以上。通过以形成这种比的方式决定接触部件的间隔,能够抑制将卷绕于供纱筒管的细纱卷取成卷装时产生的绒毛的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卷取装置,将接触部件的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厚度与接触部件的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间隔之比设定为1: 20以下。通过以形成这种比的方式决定接触部件的间隔,能够抑制将卷绕于供纱筒管的细纱卷取成卷装时产生的绒毛的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卷取装置,接触部件具有与细纱接触的圆弧状的接触部。由此,即便对细纱赋予来自接触部件的力,细纱也不易从接触部件受到损伤,能够抑制绒毛的产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卷取装置,具备设置有接触部件的固定侧栅栏以及活动侧栅栏,活动侧栅栏和固定侧栅栏在纱线通道方向上交替配置,接触部件的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间隔是指位于工作位置的活动侧栅栏的接触部与和该活动侧栅栏邻接的固定侧栅栏的接触部之间的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间隔。通过以这种方式决定接触部件的间隔,能够抑制将卷绕于供纱筒管的细纱卷取成卷装时产生的绒毛的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卷取装置,接触部的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间隔是指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活动侧栅栏的接触部的厚度中心与固定侧栅栏的接触部的厚度中心之间的间隔。通过以这种方式决定接触部件的间隔,能够抑制将卷绕于供纱筒管的细纱卷取成卷装时产生的绒毛的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卷取装置,固定侧栅栏具备五个接触部件,活动侧栅栏具备四个接触部件。由此,能够在赋予所需要的张力的同时抑制绒毛的产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张力赋予部的横剖俯视图。图2是自动络纱机的主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B-B线的剖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张力赋予部的动作的横剖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其次,使用图1至图5对作为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取装置的自动络纱机100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在图中以交叉箭头和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标记表示的方向规定为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如图2所示,自动络纱机100是将卷绕于供纱筒管B的纱线(细纱)Y卷取(络纱)成卷装P的装置。自动络纱机100以立起的纵长箱状的主体框架I为基体而构成。在主体框架1,沿着从下朝上延伸的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取装置,该卷取装置是将卷绕于供纱筒管的细纱卷取成卷装的卷取装置,所述卷取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卷取装置具备:供纱部,在该供纱部配置有所述供纱筒管;卷取部,该卷取部将所述细纱卷取成所述卷装;以及张力赋予部,该张力赋予部配置于所述供纱部与所述卷取部之间的纱线通道,对所述细纱赋予张力,所述张力赋予部具备多个接触部件,所述多个接触部件与所述细纱接触而使所述细纱弯曲,由此对所述细纱赋予张力,所述接触部件相互隔开间隔配置,所述接触部件的在纱线通道方向上的间隔设定为5mm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亮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