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814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防雾性持续性好的农业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其特征为在基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单石或双面形成由硅溶胶和/或铝溶胶与粘合剂疏水性热塑性树脂的混合物为主要成分的防雾剂组分物形成的被膜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薄膜作为农业用温室铺展用的薄膜,耐久性好,极为有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用薄膜,更具体地,涉及防雾化持续性好的农业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近年来,为了对农业用作物进行半促成或抑制栽培,提高其市场竞争性和生产效率,盛行在农用氯乙烯塑料薄膜或以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烯烃系树脂为主体的特殊薄膜等农用被覆材料复盖下栽培有用作物,即所谓暖房栽培和隧道栽培等。特别是,以聚烯烃系树脂为主体的特殊薄膜,由于薄膜中不含增塑剂且化学结构又稳定,即使长期使用透光性也几乎不变,即使焚烧也无有害气体发生,价格低廉等等,因而近年正被广泛利用。对于作为暖房栽培或隧道栽培被覆材料使用的薄膜,要求具有内侧表面上附着的冷凝水不落在栽培作物上而沿薄膜内面流下的所谓的“防雾性”。已往在农业用途上,作为使聚烯烃系薄膜具有防雾性的方法,已提出用液状防雾剂或含防雾剂的溶液涂布的方法,或掺入防雾剂等方法,这些方法正在被实用化。涂布方法是在聚烯烃系树脂等疏水性树脂表面涂布防雾剂,使其具有亲水性,但此方法仅短期防雾性好,防雾剂易随水滴流去,防雾持续性极差。在掺入防雾剂的方法中,由于掺入的防雾剂向树脂表面流出,故虽发现有防雾性,但用此法时防雾剂从薄膜的流出迅速,将该薄膜在暖房上铺展一年后,防雾性效果就不大了,为此正在进行改善防雾持续性的研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大幅度改善防雾性降低这一劣化现象的农业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本专利技术的要点在于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一面或两面形成以硅溶胶和/或铝溶胶与作为粘结剂的疏水性热塑性树脂的混合物为主要成分的防雾剂组合物被膜层的农业用聚烯烃系树脂。以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的聚烯烃树脂为α-烯烃系的均聚物、以α-烯烃为主要成分的与不同单体的共聚物,具体的例子有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4-甲基-1-戊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等。其中,密度0.890-0.935的低密度聚乙烯和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及乙酸乙烯酯含量30重量%以下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从透明性、耐候性及价格方面来说,用作农用薄膜均较好。本专利技术的基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即使可为单层的,但从防尘性、柔软性及强度等方面考虑,以层压薄膜为好。基质薄膜为层压薄膜时,较好的是至少由两层组成,其中至少一层是由聚乙烯或乙酸乙烯酯含量不到10重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组成的薄膜层(以下称作“薄膜层A”),至少一层是由乙酸乙烯酯含量10-30重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组成的薄膜层(以下称作“薄膜层B”),实际上,较好的是在薄膜层B的两面有薄膜层A的三层薄膜。本专利技术的基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也可与每分子中含有1个以上下述通式(1)所示构造单位的有位阻的胺类化合物掺合起来。-->(式(1)中,R1-R4为1-4个碳原子的烷基,R5为氢、1-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烷酯基)有位阻的胺类化合物为日本专利公告公报No.59745/1987第5栏第37行-第16栏第18行,日本专利公开说明书No.30529/1990第20页第15行-第38页第3行中记载的有位阻的胺类化合物,具体的例子有:TINUVIN770、TINUVIN780、TINUVIN144、TINUVIN622LD、CHIMASSORB119FL、CHIMASSORB944(以上、チバガイギ-社制)、サノ-ルLS-765(三共(株)制)、MARK,LA-63、MARK LA-68、MARK LA-62、MARK LA-67、MARK LA-57(以上、ァデカ.ァ-ガス社制)等。这些有位阻的胺类化合物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其掺合量的范围为每100重量份聚烯烃系树脂0.05-5重量份。掺合量不到0.05重量份时,基质薄膜与被膜的密合性不能提高,超过5重量份时,薄膜成型后流出加剧,透明性变差,与被膜的密合性降低,同时防雾性变差、因此,掺合量在0.05-5重量份范围内,以0.1-2重量份为较好。有位阻的胺类化合物可均匀掺合在单层薄膜中,也可掺合在多层薄膜的最外层,中间层或所有的层中。本专利技术的基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还可掺合无机填料,无机填料可为一般所用的各种化合物,特别以钙、镁、铝等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硅酸盐及其组合物为佳。具体可列举的有:粘土(高岭土、塑性粘土、硬粘土、烧成粘土、寿山石粘土)、滑石、石棉(纤蛇纹石、青石棉、菊面、直闪石、透闪石、阳起石)、云母、膨润土、绢云母、沸石、绿坡缕石、浮石粉、板岩粉、长石粉、轻灰石、漂白土、硅藻石、蛭石、以含水或无水沉淀硅酸钙、硅酸镁等为代表的硅酸盐、二氧化硅(石英粉、硅藻土、硅藻石粉、水凝胶、气溶胶)、水滑石类(含水或无水铝/镁碱式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磷酸盐:铝/锌碱式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磷酸盐)、三氧化锑、氧化镁、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铝(含水或无水)等氧化物、碳酸钙(重碳钙、轻碳钙、胶质碳钙或沉淀碳钙、白垩、、ゥィツチング、霰石)、碳酸镁(沉降性,含水及无水)等碳酸盐、硫酸钡(重晶石粉)、沉淀硫酸钡、硫酸钙(石膏、软石膏或沉淀性)、钡白等硫酸盐、石灰(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氢氧化物、炭黑(炉黑、管道黑、灯黑、热、电石气)、石墨、碳纤维、碳球、无烟碳粉等碳原子形成物、铜、铝、青铜、铅、锌、钢等金属粉末、纤维、ホイスカ-或绒、或纤维状、球状、发泡、フライアツシユ球、シラスバル-ン等玻璃物质、高铁酸钡、四氧化三铁、二硫化钼、钛酸钾等。这些填料可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这些无机填料的形状可为各种形状。具体的形状有球状、立方体状、板状、柱状、六角板状、纺锤状、针状、纤维状、薄片状等。无机填料粒子的大小不受限制,但较好的为0.01-10微米左右。无机填料的掺合量,相对于100重量份聚烯烃系树脂而言,在0.1-30重量份的范围内。掺合量不足0.1重量份时,与基质薄膜的密合性不能提高;而超出30重量份时,薄膜的透明性变差,同时防雾性也变差。因此,掺合量为0.1-30重量份,较佳的为0.5-20重量份。无机填料可均匀掺合在单层薄膜中,也可掺合在多层薄膜的最外层、中间层或所有的层中,特别以掺合在中间层为佳。按照需要,本专利技术的农业用薄膜中还可以常用量掺入树脂用的添加剂,如防雾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润滑剂、热稳定剂、颜料、染料等着色剂、防雾剂、抗静电剂等。作为防雾剂,可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其中,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佳。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为诸如苯并三唑类、苯甲酸酯类、二苯甲-->酮类、氰基丙烯酸酯类、水杨酸苯酯类等紫外线吸收剂。尤以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和/或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为佳。作为抗氧化剂,可为2,6-二叔丁基-4-甲基酚,2,2’-亚甲基双(6-叔丁基-4-乙基酚)、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等。作为润滑剂或热稳定剂,可列举的有聚乙烯蜡、液体石蜡、双酰胺、硬脂酸、硬脂酸锌、脂肪叔醇、硬脂酸钙、硬脂酸钡、蓖麻醇酸钡、二丁基锡二月桂酸盐、二丁基锡二马来酸盐、有机磷酸金属盐、有机磷酸酯化合物、酚类、β-双酮类化合物等。作为着色剂,可列举的有酞菁兰、酞菁绿、汉撒黄、茜素色淀、氧化钛、锌白、群青、永久红、喹吖酮、炭黑等。作为防雾剂,可为氟系表面活性剂,具体地可为将普通表面活性剂疏水基C上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农业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在基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单石或双面上,由硅溶胶和/或铝溶胶与疏水性热塑性树脂粘合剂的混合物为主成分的防雾剂组合物形成被膜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1994-3-31 063074/94;JP 1993-8-18 204237/931、农业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在基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单石或双面上,由硅溶胶和/或铝溶胶与疏水性热塑性树脂粘合剂的混合物为主成分的防雾剂组合物形成被膜层。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其中,由防雾剂组合物形成的被膜的硅溶胶和/或铝溶胶的掺合量,以固体成分重量比计,为疏水性热塑性树脂的0.5-40倍。3、按权利要求1至2所述的农业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其中疏水性热塑性树脂为玻璃化温度为35-80℃范围内的疏水性热塑性丙烯系树脂。4、按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农业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其中构成基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聚烯烃系树脂为聚乙烯和/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5、按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农业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其中基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至少由两层组成,两层中至少一层是聚乙烯或乙酸乙烯酯含量不到10重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构成的薄膜层,以下称作薄膜层A;且至少一层是乙酸乙烯酯,含量为10-30重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构成的薄膜层,以下称作薄膜层B。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业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其中基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为在薄膜层B的两面铺设薄膜层A的三层薄膜。7、按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农业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其中构成基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聚烯烃系树脂是每100重量份聚烯烃系树脂含有0.05-5重量份有位阻的胺类化合物的树脂,该有位阻的胺类化合物每分子中含有1个以上下述通式(1)所示结构单元式(1)中,R1-R4为1-4个碳原子的烷基,R5为氢、1-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烷酯基。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农业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其中基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至少由两层组成,其中至少一层是每100重量份聚烯烃树脂掺合0.05-5重量份有位阻的胺类化合物的薄膜,该有位阻的胺类化合物每分子中含有1个以上下述通式(1)所示结构单元式(1)中,R1-R4为1-4个碳原子的烷基,R5为氢、1-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烷酯基。9、按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农业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其中构成基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的聚烯烃系树脂是每100重量份聚烯烃系树脂含0.1-30重量份无机填料的树脂。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农业用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其中基质聚烯烃系树脂至少由两层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山和彦高泽孝大林厚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化学MKV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