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英文专利>正文

塑胶薄膜复合结构的摺景遮阳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7000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塑胶薄膜复合结构的摺景遮阳材料,其特征在于将上层和下层塑胶薄膜通过粘胶与中间缓冲层粘合固结成一体,该中间缓冲层为柔韧材料,包括不织布、纸层、纤维层、聚乙烯发泡层、聚氨酯发泡层、聚丙烯发泡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产品具有较好的隔热和反射紫外线功能,质地轻薄价廉,加工制造摺景窗帘方便,其摺叠部平坦,其上、下端部平整,具有美观实用的功效。(*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遮阳材料,特指一种塑胶薄膜复合结构的摺景遮阳材料。目前常用的遮阳窗帘大体分三类第一类是聚酯布料,其优点是质感好、花色品种多,便于加工摺叠成各式遮阳窗帘,对紫外线反射效果较好,其缺点是制造成本较高,隔热效果欠佳,遮光效果较差,有部分阳光透过,若加厚则重量较重。第二类是塑胶布,其主要优点是成本低、遮光好,其缺点是隔热效果较差,不适合做摺叠型遮阳窗帘,因为摺叠部拉开后,不能回复至原来形状。第三类是聚酯薄膜,加电镀层,其优点是具有较好的隔热和反射紫外线功能,质地轻薄、价廉,其缺点是由于表面太滑不易推入摺景机内加工,加工出摺景后,其V字形尖端会造成回复现象,造成不平整,如图3所示,其摺叠部8呈不规则弧形,其上下端部7不能保持平整,不美观,也不实用。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试验,创造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薄膜复合结构的摺景遮阳材料,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达到性能优良,加工制造容易,成本低廉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塑胶薄膜复合结构的摺景遮阳材料,其特征在于将上层和下层塑胶薄膜通过粘胶与中间缓冲层粘合固结成一体,该中间缓冲层为柔韧材料,包括不织布、纸层、纤维层、聚乙烯发泡层、聚氨酯发泡层、聚丙烯发泡层。该上层和下层塑胶薄膜包括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酯薄膜。该上层和/或下层塑胶薄膜可电镀和/或印刷。该中间缓冲层的厚度为100-250μ。该上下层塑胶薄膜的厚度为12.5-37μ。该粘胶为低水分的粘胶。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1、具有较好地隔热和反射紫外线功能,质地轻薄、价廉,是优质的摺景遮阳材料。2、加工制造摺景遮阳窗帘方便,其摺叠部平坦,其上、下端部平整,具有美观实用的功效。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截面放大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摺景后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常用材料的摺景后的侧面示意图。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包括上层塑胶薄膜1、下层塑胶薄膜2和中间缓冲层3,中间缓冲层3与上、下层塑胶薄膜1和2之间通过粘胶41和42贴合成一体,中间缓冲层3可以是不织布、纸层、纤维层、聚乙烯发泡层、聚氨酯发泡层、聚丙烯发泡层等柔韧材料,实际应用中常选用不织布作为中间缓冲层3,因为不织布具有较好的缓冲性、含水性、透气性和微孔多孔,有利于与上、下层塑胶薄膜1和2粘合固结。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通常是先将上、下塑胶薄膜1和2分别通过粘胶41和42粘合在中间缓冲层3的上下两面,再进行加压,使上、下层塑胶薄膜1和2顺着中间缓冲层3的纹路形成均匀一致的凹凸面,中间缓冲层3形成框架,使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结构产品兼具塑胶薄膜的优点,还具有韧性和挺硬性,其表面不平滑,方便推入摺景机内进行摺景加工,且中间缓冲层3可吸收机器加工造成的震动而产生的不规则拉力,起到自动缓冲的功效,达到理想的摺景加工效果,如图2所示,其摺叠部6保持平面,其摺景的上下端部5保持平整,摺景加工后,在V字形的顶、底端的定型不论拉开多少次数均能回复,保持V字形的边角端平整,具有较佳的使用性能。在选择中间缓冲层3时,还要注意选择其具有松驰、柔软的特性,因为在进行摺景加工时,上、下层的塑胶薄膜1和2具有韧性,因此V字形的尖端在摺景定形时会产生回复现象,此时的中间缓冲层3填充在V字形的两边所形成的空隙中,使加工后的V字形两边平整饱满,完全克服单独塑胶薄膜加工时的弊端。为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结构的产品的加工质量,其上、下层塑胶薄膜1和2与中间缓冲层3最好采用分步粘结的方法,其做法是先将上层或下层薄膜与中间层粘结,放置12小时以上,使其中的水分挥发并回复其原有特性,再粘结另一表层薄膜。选用的粘胶为常用的粘胶,以低水分类为最佳。上、下层塑胶薄膜可选用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酯薄膜等,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电镀和印刷,包括(1)上、下层塑胶薄膜均电镀,(2)上、下层塑胶薄膜不电镀,(3)上、下层塑胶薄膜均印刷,(4)上、下层塑胶薄膜均不印刷,(5)上、下层塑胶薄膜单面电镀,(6)上、下层塑胶薄膜单面印刷,本专利技术的厚度可视实际需要任意选择,其上、下层塑胶薄膜1和2以轻薄为宜,最好为12.5-37μ,其中间缓冲层3若太薄其缓冲效果较差,若太厚则增加重量和成本,最好为100-250μ。权利要求1.一种塑胶薄膜复合结构的摺景遮阳材料,其特征在于将上层和下层塑胶薄膜通过粘胶与中间缓冲层粘合固结成一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摺景遮阳材料,其特征在于该中间缓冲层为柔韧材料,包括不织布、纸层、纤维层、聚乙烯发泡层、聚氨酯发泡层、聚丙烯发泡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摺景遮阳材料,其特征在于该上层和下层塑胶薄膜包括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酯薄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摺景遮阳材料,其特征在于该上层和/或下层塑胶薄膜可电镀和/或印刷。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摺景遮阳材料,其特征在于该中间缓冲层的厚度为100-250μ。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摺景遮阳材料,其特征在于该上下层塑胶薄膜的厚度为12.5-37μ。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摺景遮阳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粘胶为低水分的粘胶。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摺景遮阳材料,其特征在于该中间缓冲层为网状或微孔多孔的含水材料。全文摘要一种塑胶薄膜复合结构的摺景遮阳材料,其特征在于将上层和下层塑胶薄膜通过粘胶与中间缓冲层粘合固结成一体,该中间缓冲层为柔韧材料,包括不织布、纸层、纤维层、聚乙烯发泡层、聚氨酯发泡层、聚丙烯发泡层。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具有较好的隔热和反射紫外线功能,质地轻薄价廉,加工制造摺景窗帘方便,其摺叠部平坦,其上、下端部平整,具有美观实用的功效。文档编号B32B27/06GK1233559SQ9810159公开日1999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27日专利技术者陈英文 申请人:陈英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胶薄膜复合结构的摺景遮阳材料,其特征在于将上层和下层塑胶薄膜通过粘胶与中间缓冲层粘合固结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英文
申请(专利权)人:陈英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