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承东专利>正文

活动伸缩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59965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9:30
一种活动伸缩臂装置,包括外臂和内臂,该外臂为中空结构,内臂以滑动式嵌套连接在外臂内部,在该外臂内部还设有一托板,在托板上布设排线,在内臂内设有一个托板槽,当内臂滑入到外臂中时,托板引导排线插入内臂的托板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托板,承托引导排线,将排线分为三段分别进行固定和自由滑动设计,能够保证内臂和外臂相对滑动顺畅而不受于扰,排线信号传输稳定高速。托板顺着内臂托板槽滑入到内臂中,引导排线跟随内臂移动,也同时避免内外臂快速移动中摩擦挤压到排线而使得排线容易断裂而影响产品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动伸缩臂装置
】本技术涉及拍摄仪的伸缩活动臂,尤其涉及具有转轴、拉伸结构、内置导线的活动臂装置。【
技术介绍
】一类机械产品、电子仪器具有活动伸缩臂,辅助镜头、探头、操作头完成一定角度和范围内的操作,一般可以进行旋转、拉伸、升降等动作。这种类型的伸缩臂在设计上需要主要考虑机械动作的完成、电路排线设计。机械动作依赖转轴、弹性元件和滑槽等结构组合来完成预设效果,而在电路排线设计也会影响产品整体品质和运行稳定性。伸缩臂一般采用抽拉式结构,即外壳中空,内置内臂,内臂嵌套到外壳中,沿着滑槽拉伸/收缩于外壳内,而伸缩臂的排线置于外壳中,满足伸缩臂不同活动状态。一般来说排线两端分别处于伸缩臂两端,以完成信号沿伸缩臂传递的目的。常规的排线只是将排线放长,将其两端固定,中间部分自由分布。这样的设计会导致在伸缩臂的某些行程位置受到排线干扰,活动不顺畅,或者排线被伸缩臂运动卡住,影响信号传递;排线产生频繁对折,导致排线劳损易老化,信号丢失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不影响伸缩臂伸缩运动,排线布置有规律而不易发生卡夹的活动 伸缩臂装置。本技术所述涉及活动伸缩臂装置,包括外臂和内臂,该外臂为中空结构,内臂以滑动式嵌套连接在外臂内部,在该外臂内部还设有一托板,在托板上布设排线,在内臂内设有一个托板槽,当内臂滑入到外臂中时,托板引导排线插入内臂的托板槽中。该外臂和内臂均为长形,该外臂具有外臂头端和外臂连接端,内臂具有内臂尾端和内臂连接端,外臂连接端与内臂连接端活动衔接在一起,排线的一端连接在外臂头端内部,而排线的另外一端连接在内臂尾端内部;陔托板设置在排线与外臂的连接处,排线绕设在托板上,并延长连接至内臂尾端。该托板呈“L”型,由一横条部位和竖条部位构成,包括底面和顶面,该托板以“L”型的竖条部位与外臂头端连接。排线包括两段固定段和在两段固定段之间的自由段,排线上从外臂头端至托板横条部位固定成第一固定段,在排线上从内臂尾端至内臂连接端固定成第二固定段,第一固定段和第二固定段之间通过自由段连接。排线的第一固定段固定在托板顶面,而排线的第二固定段固定在托板槽下面,排线的自由段绕过托板横条部位翻转到托板底面,延伸到第二固定段。在内臂连接端处设有一对阻尼轮,阻尼轮沿着外臂内部导滑内臂。[0011 ] 在两个阻尼轮之间,对应着排线位置设有一个弹性压片,压在排线上。本技术通过托板,承托引导排线,将排线分为三段分别进行固定和自由滑动设计,能够保证内臂和外臂相对滑动顺畅而不受干扰,排线信号传输稳定高速。托板顺着内臂托板槽滑入到内臂中,引导排线跟随内臂移动,也同时避免内外臂快速移动中摩擦挤压到排线而使得排线容易断裂而影响产品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100、活动伸缩臂装置;10、外臂;20、内臂;21、托板槽;30、托板;40、排线;41、第一固定段;42、自由段;43、第二固定段;50、阻尼轮;60、弹性压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所涉及的活动伸缩臂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考附图1,其中示出了活动伸缩臂装置100,该活动伸缩臂的主体包括外臂10和内臂20,该外臂10为中空结构,而内臂20嵌套在外臂中,滑动式伸长于外臂之外或收缩至外臂内。能够实现的效果是在完全打开时,将内臂20的长度衔接延长外臂10的长度,而在收折缩回的时候,内臂20主体完全套在外臂10中,整体仅体现出外臂10的长度。该外臂10和内臂20均为长形,该外臂10具有外臂头端和外臂连接端,内臂20具有内臂尾端和内臂连接端,外臂连接端与内臂连接端活动衔接在一起,实际上是外臂连接端插入在外臂连接端,并在内臂连接端处设有一对阻尼轮50,阻尼轮50带动内臂沿着外臂内部滑动,该内臂滑出最大位置时,能卡在外臂连接端,不至于滑脱出来。在外臂和内臂中需要走排线40,排线40是贯穿伸缩臂并传导信号的载体,排线40需要从外臂头端延伸至内臂尾端,并且为了需要对内臂外臂相对运动进行避位,不会在内臂的滑动中被卡住,同时布置排线40时也要考虑不要过度弯折排线40,避免频繁弯折而劳损。所以排线40的一端连接在外臂头端内部,而排线40的另外一端连接在内臂尾端内部。常规的做法,只是将长度满足伸缩臂,伸缩最大长度的排线40装到外臂和内臂中,自由放置,这种方式可能会产生排线40位置干扰内臂外臂伸缩运动的问题。而本技术,在外臂内设了一个托板30,该托板30设置在排线40与外臂10的连接处,起到固定部分排线40,托起排线40,并在内臂滑动时,引导排线40跟随内臂运动趋势而动,使得排线40不会干扰机械部件运动,也不会被机械部件卡夹,或者损坏。对应该托板的位置和大小,在内臂20内具有一个托板槽21,当内臂20完全缩拢到外臂10中时,托板30就插入到托板槽21中。该托板呈“L”型,由一横条部位和竖条部位构成,包括底面和顶面,该托板以“L”型的竖条部位与外臂头端连接。排线沿着托板进行布线,可以根据排线的布线情况,把整段排线分为三段,排线沿着托板固定成第一固定段,排线沿着托板槽底面固定的部分是第二固定段,在第一固定段和第二固定段之间的是自由段。第一固定段41从外臂头端内部沿着托板30竖条部位的顶面-横条部位的顶面固定,从横条部位的顶面翻转到底面;第二固定段43从内臂尾端至内臂连接端都是固定的,固定在托板槽底面,自由段自由地衔接在两段之间。在两个阻尼轮50之间,对应着排线位置设有一个弹性压片60,压在排线上。该弹性压片60能压着排线让其在托板插入时,不会被顺带着挤入到托板槽,而是沿着托板槽竖条部位旁边空余空间避位退让。而在内臂向外伸出时,排线有序地平稳地顺着内臂牵引被拉伸伸开。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动伸缩臂装置,包括外臂和内臂,其特征在于,该外臂为中空结构,内臂以滑动式嵌套连接在外臂内部,在该外臂内部还设有一托板,在托板上布设排线,在内臂内设有一个托板槽,当内臂滑入到外臂中时,托板引导排线插入内臂的托板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动伸缩臂装置,包括外臂和内臂,其特征在于,该外臂为中空结构,内臂以滑动式嵌套连接在外臂内部,在该外臂内部还设有一托板,在托板上布设排线,在内臂内设有一个托板槽,当内臂滑入到外臂中时,托板弓I导排线插入内臂的托板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伸缩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外臂和内臂均为长形,该外臂具有外臂头端和外臂连接端,内臂具有内臂尾端和内臂连接端,外臂连接端与内臂连接端活动衔接在一起,排线的一端连接在外臂头端内部,而排线的另外一端连接在内臂尾端内部;该托板设置在排线与外臂的连接处,排线绕设在托板上,并延长连接至内臂尾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动伸缩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托板呈“L”型,由一横条部位和竖条部位构成,包括底面和顶面,该托板以“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承东
申请(专利权)人:廖承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