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28941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1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促进向各气缸均匀地分配渗漏气体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吸气歧管(1)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集气部(3)、配置在集气部(3)的前后方向中央处的吸气导入部(4)、从集气部(3)的前后端部(5、6)导出的分支部(7、7),分支部(7)与缸体头的吸气口连接。在吸气导入部(4)的上部配置有节气阀体(8),节气阀体(8)具有蝶型的节气阀(9),节气阀(9)的阀轴(10)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吸气歧管(1)的吸气导入部(4)设有渗漏气体入口部(2),渗漏气体入口部(2)配置在半开的节气阀(9)的下端部(9a)所指向的一侧且节气阀(9)的下端部(9a)的下游侧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能够促进向各气缸均匀地分配渗漏气体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吸气歧管(1)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集气部(3)、配置在集气部(3)的前后方向中央处的吸气导入部(4)、从集气部(3)的前后端部(5、6)导出的分支部(7、7),分支部(7)与缸体头的吸气口连接。在吸气导入部(4)的上部配置有节气阀体(8),节气阀体(8)具有蝶型的节气阀(9),节气阀(9)的阀轴(10)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吸气歧管(1)的吸气导入部(4)设有渗漏气体入口部(2),渗漏气体入口部(2)配置在半开的节气阀(9)的下端部(9a)所指向的一侧且节气阀(9)的下端部(9a)的下游侧的位置。【专利说明】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促进向各气缸均勻地分配渗漏气体(blowby gas)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具有吸气歧管、设在吸气歧管的渗漏气体入口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这种吸气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将渗漏气体还原为吸入气体以使其再燃烧,从而能够抑制环境污染。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提出促使渗漏气体在在吸入气体中扩散的促进装置,因此存在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90206号公报(参照图5、图7)问题:向各气缸分配的渗漏气体不均匀。由于没有促使渗漏气体在吸入气体中扩散的促进装置,因此向各气缸分配的渗漏气体不均匀。由此,引起输出降低和/或排气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促进向各气缸均匀地分配渗漏气体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第一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如下。如图1A、图1C、图1D、图1E所示,一种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具有吸气歧管1、设置在吸气歧管I的渗漏气体入口部2,其特征在于,如图1A、图1C示出的例子,吸气歧管I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集气部3、配置在集气部3的前后方向中央处的吸气导入部4、从集气部3的前后端部5、6导出的分支部7、7,分支部7与缸体头的吸气口连接,如图1A、图1D、图1E示出的例子,在吸气导入部4的上部配置有节气阀体8,节气阀体8具有蝶型的节气阀9,节气阀9的阀轴10沿前后方向延伸,如图1E示出的例子,在吸气歧管I的吸气导入部4设置渗漏气体入口部2,渗漏气体入口部2配置在半开的节气阀9的下端部9a所指向的一侧且节气阀9的下端部9a的下游侧的位置。第一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具有吸气歧管1、设置在吸气歧管I的渗漏气体入口部2,其特征在于,吸气歧管I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集气部3、配置在集气部3的前后方向中央处的吸气导入部4、从集气部3的前后端部5、6导出的分支部7、7,分支部7与缸体头的吸气口连接,在吸气导入部4的上部配置有节气阀体8,节气阀体8具有蝶型的节气阀9,节气阀9的阀轴10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吸气歧管I的吸气导入部4设置渗漏气体入口部2,渗漏气体入口部2配置在半开的节气阀9的下端部9a所指向的一侧且节气阀9的下端部9a的下游侧的位置。第一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效果。效果:能够促进向各气缸均匀地分配渗漏气体。如图1E所示,在吸气歧管I的吸气导入部4设有渗漏气体入口部2,渗漏气体入口部2配置在半开的节气阀9的下端部9a所指向的一侧且节气阀9的下端部9a的下游侧,因此从渗漏气体入口部2流入到吸气导入部4的渗漏气体12,被卷入通过节气阀9节流引导的高速向下的吸气流13中。因此,能够促进渗漏气体12在吸入气体中扩散,进而能够促进向各气缸均匀地分配渗漏气体12。第二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中,吸气导入部4的内侧底部具有积油部11,渗漏气体入口部2面向积油部11。第二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效果。效果:还能够促进向各气缸中均匀地分配渗漏气体中含有的油雾(oil mist)。如图1E示出的例子,在吸气导入部4的内侧底部具有积油部11,渗漏气体入口部2朝向积油部11,因此即使渗漏气体12中含有的油雾在吸气导入部4内凝聚,这些油积存在积油部11,被通过节气阀9节流引导的高速向下的吸气流13再次雾化,从而促进在吸入气体中扩散。因此,也能够促进向各气缸均匀地分配渗漏气体12中含有的油雾。第三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在第一或二技术方案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中,集气部3的前后端部5、6向上延伸。第三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在第二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效果。效果:向各气缸均匀地分配油雾的功能好。如图1C、图1D示出的例子,集气部3的前后端部5、6向上延伸,因此即使油从积油部11溢出,该油也不会自然地流向分支部7或缸体头的吸气口,而在集气部3中被吸气流再次雾化。因此,向各气缸均匀地分配油雾的功能好。第四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在第三技术方案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中,在比分支部7的出口开口 7a的中心轴线7b低的位置上形成有吸气导入部4的上表面4a,在该吸气导入部4的上表面4a安装有节气阀体8。第四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在第三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效果。效果:能够抑制发动机整体高度变高。如图1D示出的例子,在比分支部7的出口开口 7a的中心轴线7b低的位置上形成有吸气导入部4的上表面4a,在该吸气导入部4的上表面4a安装有节气阀体8,因此能够将节气阀体8配置在低的位置上,从而能够抑制发动机整体高度变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A?图1E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的图,图1A是俯视图,图1B是图1A的B-B线剖视图,图1C是图1A的C方向图,图1D是图1A的D方向图,图1E是图1C的E-E线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吸气歧管2渗漏气体入口部3集气部4吸气导入部4a上表面5前端部6后端部7分支部7a 出 口开口7b中心轴线8节气阀体9节气阀9a下端部10 阀轴11积油部【具体实施方式】图1A?图1E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的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对立式四缸火花点火式发动机的吸气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A、图1C、图1D、图1E所示,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具有吸气歧管(intakemanifold) 1、设置在吸气歧管I的渗漏气体入口部2。如图1A、图1C所示,吸气歧管I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集气部3 ;配置在集气部3的前后方向中央处的吸气导入部4 ;从集气部3的前后端部5、6导出的分支部7、7。分支部7与缸体头(未图示)的吸气口(未图示)连接。集气部3具有吸气导入部4、从吸气导入部4向前后方向导出的圆管部14。分支部7通过从集气部3的前后端部5、6的导出端分别分成两岔而形成。如图1A、图1D、图1E所示,在吸气导入部4的上部配置有节气阀体(throttle body)8,节气阀体8具有蝶型(butterfly)的节气阀9,节气阀9的阀轴10沿前后方向延伸。如图1E所示,在吸气歧管I的吸气导入部4设有渗漏气体入口部2,渗漏气体入口部2配置在半开的节气阀9的下端部9a所指向的一侧且节气阀9的下端部9a的下游侧的位置。半开的节气阀9处于倾斜状态,全开时呈垂直状态。渗漏气体入口部2是进入吸气导入部4的管。虽然未图示,渗漏气体从设在缸体头盖的通气室(bre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4/201310408205.html" title="立式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原文来自X技术">立式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具有吸气歧管(1)、设置在吸气歧管(1)的渗漏气体入口部(2),其特征在于,吸气歧管(1)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集气部(3)、配置在集气部(3)的前后方向中央处的吸气导入部(4)、从集气部(3)的前后端部(5、6)导出的分支部(7、7),分支部(7)与缸体头的吸气口连接,在吸气导入部(4)的上部配置有节气阀体(8),节气阀体(8)具有蝶型的节气阀(9),节气阀(9)的阀轴(10)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吸气歧管(1)的吸气导入部(4)设置有渗漏气体入口部(2),渗漏气体入口部(2)配置在半开的节气阀(9)的下端部(9a)所指向的一侧且节气阀(9)的下端部(9a)的下游侧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石健太郎岸真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