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条的制造方法、齿条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20329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30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齿条的制造方法、齿条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能够提供没有繁琐的制造作业并能够确保良好的精度的齿条的制造方法等。通过如下工序制造齿条(1):将齿条长度方向作为旋转轴(Z)时,以第一齿条齿(R1)和第二齿条齿(R2)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被固定在规定角度的方式,分别通过夹具即卡盘(C1、C2)固定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的第一工序;使在第一工序中被固定在所述各卡盘(C1、C2)上的第一部件(31)、第二部件(32)与中间部件(33)在所述旋转方向上相对旋转,由此摩擦压接第一部件(31)、第二部件(32)与中间部件(33)的第二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条的制造方法、齿条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条的制造方法等,被适用于例如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通过与转向系统和辅助系统的两小齿轮轴啮合来传递转向力及辅助力。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适用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齿条的制造方法等,公知有例如以下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专利技术。该齿条由一个棒状部件构成,在其轴向上,与第一小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齿和与第二小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齿通过热轧加工形成。因此,当制造所述齿条时,按顺序热轧加工第一、第二齿条齿,形成了第二齿条齿之后,再对第一齿条齿实施切削加工,由此,确保因该第二齿条齿的热轧加工产生的热应变的影响而在第一齿条齿上发生的轴线方向的错位和相位偏移等的修正。【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54442号公报但是,在所述以往的齿条的制造方法中,上述修正加工(追加加工)是被迫的,从而存在制造作业变得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技术课题而研发的,提供没有繁琐的制造作业并能够确保良好的精度的齿条的制造方法等。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具有:将齿条长度方向作为旋转轴时,以第一齿条齿和第二齿条齿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被固定在规定角度的方式,通过夹具固定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第一工序;使在第一工序中被所述夹具固定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与中间部件在所述旋转方向上相对旋转,由此摩擦压接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与中间部件的第二工序。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齿条的制造方法,是将方向盘的转向操作向转向轮传递的齿条的制造方法,所述齿条由以下部件构成:第一部件,具有与伴随所述方向盘的转向操作而旋转的第一小齿轮齿啮合的第一齿条齿;第二部件,具有与将产生转向辅助力的电动机的旋转力向所述齿条传递的第二小齿轮齿啮合的第二齿条齿;中间部件,一端侧与所述第一部件连接,另一端侧与所述第二部件连接,所述齿条的制造方法具有:将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作为旋转轴时,以所述第一齿条齿和所述第二齿条齿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被固定在规定角度的方式,通过夹具固定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一工序;使在所述第一工序中被所述夹具固定的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中间部件在所述旋转方向上相对旋转,由此摩擦压接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中间部件的第二工序,所述第一工序是相对于在所述第二工序中进行摩擦压接的摩擦压接装置,将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在所述旋转方向上进行固定的工序,所述第二工序是通过使所述中间部件向所述旋转方向旋转而使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中间部件相对旋转。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齿条的制造方法,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一工序中,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分别使用所述第一齿条齿及所述第二齿条齿,作为将所述相对角度与所述规定角度匹配的基准。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由以下部件构成:伴随方向盘的转向操作而旋转的第一小齿轮齿;产生转向辅助力的电动机;伴随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而旋转的第二小齿轮齿;齿条,由具有与所述第一小齿轮齿啮合的第一齿条齿的第一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二小齿轮齿啮合的第二齿条齿的第二部件、和一端侧与所述第一部件连接且另一端侧与所述第二部件连接的中间部件构成,并将所述方向盘的转向操作及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力向转向轮传递,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通过如下工序制造:将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作为旋转轴时,以所述第一齿条齿和所述第二齿条齿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被固定在规定角度的方式通过夹具固定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一工序;使在所述第一工序中被所述夹具固定的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中间部件在所述旋转方向上相对旋转,由此摩擦压接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中间部件的第二工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齿条,是将方向盘的转向操作向转向轮传递的齿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由以下部件构成:第一部件,具有与伴随所述方向盘的转向操作而旋转的第一小齿轮齿啮合的第一齿条齿;第二部件,具有与将产生转向辅助力的电动机的旋转力向所述齿条传递的第二小齿轮齿啮合的第二齿条齿;中间部件,一端侧与所述第一部件连接,另一端侧与所述第二部件连接,所述齿条通过如下工序制造:将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作为旋转轴时,以所述第一齿条齿和所述第二齿条齿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被固定在规定角度的方式通过夹具固定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一工序;使在所述第一工序中被所述夹具固定的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中间部件在所述旋转方向上相对旋转,由此摩擦压接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中间部件的第二工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齿条,其特征在于,是将方向盘的转向操作向转向轮传递的齿条,所述齿条由以下部件构成:第一部件,具有与伴随所述方向盘的转向操作而旋转的第一小齿轮齿啮合的第一齿条齿;第二部件,具有与将产生转向辅助力的电动机的旋转力向所述齿条传递的第二小齿轮齿啮合的第二齿条齿;中间部件,一端侧与所述第一部件连接,另一端侧与所述第二部件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由多个部件构成的分体结构,能够不使第一齿条齿和第二齿条齿相对旋转地进行摩擦压接,从而实现该摩擦压接导致的第一、第二齿条齿的相对角度的精度降低的抑制。由此,不需要以往被迫的追加加工,能够以良好的作业性制造齿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转向系统构成部的纵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辅助系统构成部的纵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齿条的立体图。图5是从A方向观察图4所示的齿条的方向视图。图6是沿图5的a-a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5的b-b线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相位差的概要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齿条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制造设备的结构的概要图。图10是表示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设定在图9所示的制造设备上的状态的概要图。图11是沿图10的c-c线的剖视图。图12是沿图10的d-d线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图11所示的第一卡盘对第一部件的定位固定状态的概要图。图14是表示接合第一、第二部件和中间部件之后紧接着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15是表示关于图14所示的齿条进行了去毛刺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齿条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14相当的图。图17是与该实施方式的图15相当的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齿条31…第一部件32…第二部件33…中间部件M…电动马达(电动机)P1…第一小齿轮齿P2…第二小齿轮齿R1…第一齿条齿R2…第二齿条齿C1…第一卡盘(夹具)C2…第二卡盘(夹具)Z…旋转轴θ…规定角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齿条的制造方法等的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该齿条的制造方法等与以往同样地适用于汽车的双齿轮型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图1~图15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该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具有:转向系统构成部10,被链接于未图示的方向盘,将驾驶员的转向力向未图示的转向轮传递;辅助系统构成部20,被链接(日文:連係)于电动机即电动马达M,将通过该电动马达M产生的转向辅助力向未图示的转向轮传递。该电动助力转向装置通过一对第一、第二托架BR1、BR2被安装在车身上。即,如图1~图4所示,该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是由与未图示的方向盘链接的第一输出轴14和与电动马达M链接的第二输出轴22共有一个齿条1的方式构成,通过该齿条1将驾驶员的转向力及电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齿条的制造方法、齿条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方向盘的转向操作向转向轮传递的齿条的制造方法,所述齿条由以下部件构成:第一部件,具有与伴随所述方向盘的转向操作而旋转的第一小齿轮齿啮合的第一齿条齿;第二部件,具有与将产生转向辅助力的电动机的旋转力向所述齿条传递的第二小齿轮齿啮合的第二齿条齿;中间部件,一端侧与所述第一部件连接,另一端侧与所述第二部件连接,所述齿条的制造方法具有:将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作为旋转轴时,以所述第一齿条齿和所述第二齿条齿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被固定在规定角度的方式,通过夹具固定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一工序;使在所述第一工序中被所述夹具固定的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中间部件在所述旋转方向上相对旋转,由此摩擦压接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中间部件的第二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8.31 JP 2012-1910741.一种齿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方向盘的转向操作向转向轮传递的齿条的制造方法,所述齿条由以下部件构成:第一部件,具有与伴随所述方向盘的转向操作而旋转的第一小齿轮齿啮合的第一齿条齿;第二部件,具有与将产生转向辅助力的电动机的旋转力向所述齿条传递的第二小齿轮齿啮合的第二齿条齿;中间部件,一端侧与所述第一部件连接,另一端侧与所述第二部件连接,所述齿条的制造方法具有:将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作为旋转轴时,以所述第一齿条齿和所述第二齿条齿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被固定在规定角度的方式,通过夹具固定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井良树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转向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