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19606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30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用空调装置。所述车用空调装置能够抑制送给足部的调和空气与从面部送风口向侧窗送出的调和空气之间的温度差变大。所述车用空调装置包括具有除霜送风口、面部送风口以及足部送风口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冷风流路和暖风流路的下游侧的、冷风和暖风合流的混合区域,开闭面部送风口的面部送风门(7)。面部送风口具有无法被面部送风门(7)关闭的常开部。在混合区域中,设置有具有优先将暖风的一部分导向除霜送风口的暖风导引路径(10)的送风导件(5)。在暖风导引路径(10)中设置有形成暖风导引路径(10)的导件壁,还设置有使得暖风的一部分朝向常开部流动的暖风送风口(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空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地,在车用空调装置中,通过作为冷却单元的蒸发器冷却供给的空气使供给的空气变成冷风,并通过调节该冷风的加热比例来生成调和空气。更具体地,车用空调装置包括壳体(case),该壳体在形成其外形形状的同时在其内部形成空气流路。壳体的内部设有冷风流路和暖风流路两条流路,暖风流路中设置有作为加热单元的加热器芯(heatercore)。并且,在车用空调装置中,通过调节对设置有该加热器芯的暖风流路的冷风供给量,来如前所述调节冷风的加热比例。然而,车用空调装置包括多个送风口,即除霜送风口、面部送风口及足部送风口。并且,通过从各送风口向目标位置送出经调节的空气(调和空气),来向乘客提供舒适的感觉,或除去玻璃窗上的雾。例如,面部送风口被构造为在经由中心弯管(centerbentduct)向乘客的面部送出调和空气的同时,经由侧弯管(sidebentduct)向侧窗送出调和空气以除去侧窗上的雾。在此,向侧窗送出的调和空气由设置在面部送风口的常开部送出,因此,即使在不向乘客的面部送出调和空气时,也向侧窗送出调和空气。此外,足部送风口被构造为经由导管(duct)向乘客的足部送出暖风(调和空气)。然而,尤其在通过足部送风口向足部送出调和空气的加热模式下,送给足部的调和空气与从面部送风口向侧窗送出的调和空气之间的温差变大,可能使得乘客感觉不舒服。这是由于一般面部送风口位于冷风流路的正对面,从面部送风口向侧窗送出的调和空气中包含较多的来自冷风流路的冷风,与之相反,足部送风口中容易包含较多的来自暖风流路的暖风,因此向侧窗送出的调和空气与向足部送出的调和空气之间的温差变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专利文献1中,针对送风模式,控制从面部送风口的所述常开部向侧窗送出的调和空气的温度,形成了专用的温风旁通路。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在单支承板状的空气混合门中设置导件(guide)来进行控制。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为使空调装置小型化,采用滑动门作为空气混合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657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8375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051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像专利文献1那样在壳体中形成专用的温风旁通路,或像专利文献2那样设置导件,不仅会导致壳体的大型化,而且即使在不需要向常开部送风的送风模式下,也会向常开部送风。此外,在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为缩小空调装置而采用滑动门作为空气混合门,因此无法像单支承状的门那样形成导件。因此,有必要在壳体中形成用于控制常开部的送风温度的机构,从而导致用于制造壳体的模具复杂化。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下述车用空调装置。该车用空调装置抑制,在从足部送风口向足部送出调和空气的加热模式下送给足部的调和空气与从面部送风口向侧窗送出的调和空气之间的温差的增大,并减小乘客感到不舒服的可能性。[用于解决问题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空调装置包括壳体、混合区域以及面部送风门,所述壳体具有空气流路以及与该空气流路连通的除霜送风口、面部送风口和足部送风口,冷风和暖风进行合流的所述混合区域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空气流路中的冷风流路和暖风流路的下游侧,由冷却单元冷却的冷风流经所述冷风流路,而由加热单元加热的暖风流经所述暖风流路,所述面部送风门开闭所述面部送风口,所述车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面部送风口具有不被所述面部送风门关闭的常开部,在所述混合区域中设置有送风导件,所述送风导件具有将所述暖风的一部分优先导向所述除霜送风口的暖风导引路径,在所述暖风导引路径中,在形成所述暖风导引路径的导件壁上设置有暖风送风口,该暖风送风口使流经所述暖风导引路径的所述暖风的一部分流向所述常开部。此外,在所述车辆空调装置中,优选在所述冷风流路的所述冷却单元的下游侧形成有连通所述暖风流路的加热开口以及连通所述混合区域的冷风开口,所述车用空调装置包括滑动门,该滑动门通过在所述加热开口与所述冷风开口之间滑动来调节所述加热开口与所述冷风开口之间的开口比例。此外,在所述车用空调装置中,优选通过槽口窗来形成所述常开部,所述槽口窗通过切除所述面部送风门的一部分来形成。此外,在所述车用空调装置中,优选在所述面部送风门上,以与在所述面部送风门关闭状态下通过所述混合区域的所述冷风的流动方向相对的方式,在所述槽口窗周围的所述冷风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第一防风部件。此外,在所述车用空调装置中,优选在设置在所述送风导件的两侧的侧部导件壁上,分别设置所述暖风送风口,在所述面部送风门的、分别与所述面部送风口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所述槽口窗,在所述面部送风门上,在该面部送风门关闭状态下所述槽口窗周围的、所述面部送风口的宽度方向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防风部件。此外,在所述车用空调装置中,优选在设置在所述送风导件的中部的中部导件壁上,设置所述暖风送风口,在所述面部送风门的、与所述面部送风口的宽度方向的中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所述槽口窗,在所述面部送风门上,在该面部送风门关闭状态下所述槽口窗周围的、所述面部送风口的宽度方向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防风部件。[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空调装置,在混合区域中设置有送风导件,该送风导件具有将暖风的一部分优先导向所述除霜送风口的暖风导引路径,在暖风导引路径中,在形成该暖风导引路径的导件壁上设置有暖风送风口,该暖风送风口使得流经该暖风导引路径的所述暖风的一部分流向所述常开部,因此通过将从暖风送风口送出的暖风的一部分混入流向常开部的冷风中,使得从所述常开部吹出的调和空气的温度升高。由此,在通过足部送风口向足部送出调和空气的加热模式下,由于从面部送风口的所述常开部向侧窗送出的调和空气的温度升高,因此其与侧窗的调和空气之间的温差变小,降低了乘客感到不舒服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空调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图2(a)是从与冷风开口相反一侧看到的送风导件的立体图,图2(b)是从面部送风门的内部一侧看到的面部送风门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空调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图3(a)是从与冷风开口相反一侧看到的送风导件的立体图,图3(b)是从面部送风门的内部一侧看到的面部送风门的正面图。图4(a)至图4(f)是示出在槽口窗(notchwindow)周围形成的防风部件的变型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空调装置。此外,在下面的附图中,适当地改变了各部件的比例以使各部件能够被识别。(第一实施例)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车用空调装置S1(HVAC:HeatingVentilationAirConditioning,暖通空调)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车用空调装置S1包括壳体1、蒸发器2、空气混合风门(damper)装置3、加热器芯4、送风导件5、除霜送风门6、面部送风门7以及足部送风门8。壳体1形成本实施例的车用空调装置S1的外形,在壳体1内部具有冷却流路1a、加热流路1b以及混合部(混合区域)1c,冷却流路1a中设置有蒸发器2,加热流路1b中设置有配置在比蒸发器2更靠近车辆后方的加热器芯4,混合部(混合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用空调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括壳体、混合区域以及面部送风门的车用空调装置,所述壳体具有空气流路以及与该空气流路连通的除霜送风口、面部送风口和足部送风口,冷风和暖风进行合流的所述混合区域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空气流路中的冷风流路和暖风流路的下游侧,由冷却单元冷却的冷风流经所述冷风流路,而由加热单元加热的暖风流经所述暖风流路,所述面部送风门开闭所述面部送风口,所述车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面部送风口具有不被所述面部送风门关闭的常开部,在所述混合区域中设置有送风导件,所述送风导件具有将所述暖风的一部分优先导向所述除霜送风口的暖风导引路径,并且在所述暖风导引路径中,在形成所述暖风导引路径的导件壁上设置有暖风送风口,该暖风送风口使流经所述暖风导引路径的所述暖风的一部分流向所述常开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9.21 JP 2012-2089441.一种包括壳体、混合区域以及面部送风门的车用空调装置,所述壳体具有空气流路以及与该空气流路连通的除霜送风口、面部送风口和足部送风口,冷风和暖风进行合流的所述混合区域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空气流路中的冷风流路和暖风流路的下游侧,由冷却单元冷却的冷风流经所述冷风流路,而由加热单元加热的暖风流经所述暖风流路,所述面部送风门开闭所述面部送风口,所述车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面部送风口具有不被所述面部送风门关闭的常开部,在所述混合区域中设置有送风导件,所述送风导件具有将所述暖风的一部分优先导向所述除霜送风口的暖风导引路径,并且在所述暖风导引路径中,在形成所述暖风导引路径的导件壁上设置有暖风送风口,该暖风送风口使流经所述暖风导引路径的所述暖风的一部分流向所述常开部,所述常开部由将所述面部送风门的一部分切除而形成的槽口窗形成,在所述面部送风门上,以与在所述面部送风门关闭状态下通过所述混合区域的所述冷风的流动方向相对的方式,在所述槽口窗周围的所述冷风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村網锐古泉友启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京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