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瑞林专利>正文

一种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156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其包括有五层,依次是高弹性高强度特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茂金属聚乙烯、二元乙丙共聚聚丙烯和高速热封型共聚聚丙烯。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无毒、高阻湿、高阻氧、耐高温、高透明、柔韧性好、抗低温性强和热合强度高的环保型五层共挤输液用包装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膜,尤其是指医药上用于包装输液的薄膜材料。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医院使用的输液包装大部分为玻璃瓶,也有极少数塑料PVC软袋包装。由于玻璃瓶反复使用从生产、运输到使用前的卫生性能都难以控制,污染后清洗易造成细菌交叉感染,尤其是输液时还必须导入空气,而医院里病人较多,病源微生物较多,空气污染较严重,输液时导入的空气容易对患者造成输液反应或交叉感染,另外玻璃瓶形状一定、体积大,运输时易破碎,仓储占地面积大,等这些都给输液病人增加了成本,因此,急需寻找新的替代品。塑料PVC软袋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其配方组分多达数十种,有的组分甚至是小分子助剂,软聚氯乙烯增塑剂用量高达50%左右,长时间储存,表面有游离微量成份析出,与药液混合、当药液注入人体时容易产热源反映,长期累积对人体危害更严重。(2)PVC软袋耐热性较差,消毒温度只能控制在109℃,温度再升高软袋产生变形,限制了使用范围,不能达到无菌保证要求(F0<8)(我国药典所规定的灭菌标准)。(3)PVC软包装输液储存期仅为3个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无毒、高阻湿、高阻氧、耐高温、高透明、柔韧性好、抗低温性强和热合强度高的环保型五层共挤输液用包装膜。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五层,依次是高弹性、高强度和高阻隔特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二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层、茂金属聚乙烯层、二元乙丙共聚聚丙烯层和高速热封型共聚聚丙烯层,其各层原料按重量百分比为高弹性、高强度和高阻隔特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占15~25%,二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占10~20%,茂金属聚乙烯占25~35%,二元乙丙共聚聚丙烯占15~25%,高速热封型共聚聚丙烯占2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五层共挤输液用膜配方全部是非极性高分子材料,没有析出物,具有很好的生物惰性,不会与袋中液体发生反应;②、消毒温度可达到121℃,不产生变形,适用范围广泛,确保无菌要求(F0>8);③、五层共挤输液用膜制成的输液软袋具有自收缩性,输液时不必导入空气就可以进行输液,没有任何不洁空气进入药液从而避免了此环节细菌交叉感染;④、五层共挤输液用膜的生产过程从原始粒料到制膜、分切、罐装均在百级层流净化环境内进行,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产品的卫生性能、由于五层共挤输液用膜制成的输液软袋弹性和柔韧性好、耐扎破强度高、不怕机械力作用、不易破损、体积小以及占地面积小,所以在运输仓储等方面都降低了不少费用;⑥、具有较高的热封强度,适合于500ml以上的输液包装材料,以及其他一次性医用包装材料;⑦、五层共挤输液用膜或软袋储存期比较长,可以达到保存三年。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为任何一种高分子材料都不可能同时兼有产品所要求的多种性能特点,只有采取独特的结构设计和独特的工艺配方设计,组成最佳交叉复合结构材料,充分利用每一层薄膜所具有的特点,使每一层的材料发挥其各自功能,并将各种材料所具备的不同有优点集中在一起,采取互补的方法以达到实用功能。本专利技术在合理选择多种高分子材料性质的基础上,根据多层共挤输液用膜的技术指标要求,按照高分子材料的相近相容原理和高分子材料的构效关系,分别对其进行改性和复合成型,研究高分子的熔体结晶速率对材料的聚集态结构的影响,设计并合成适合本项目各种功能的无毒多功能高分子材料改性剂和成核剂,提高复合薄膜透明度,降低浊度,提高阻隔性能和柔韧性以及层与层之间的粘合力。根据多层复合膜的复合原理,充分发挥各层薄膜的优点,制备出综合性能及使用功能都有单层薄膜无法比拟的复合膜,复合成型技术着重解决最终产品的耐高温性能,提高了产品的机械强度和热合强度以及抗跌落性。同时充分利用非极性高分子材料的惰性,提高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内层的化学稳定性。其结构功能设计为表层为具有坚韧的保护性能,优良的热焊封效果及阻隔功能层;内层为耐高温功能和非常好的化学性能稳定层,保证产品不会有任何吸出物,不会与药液发生任何反应;中间层具有极高的阻隔性能和良好增韧功能层,增加产品的柔韧性;其余两层为复合增强层,保证产品层与层之间很好的复合,不发生分层现象。为了能够有效地形成多层交叉复合结构,在设备上是采用设计合理的各流道都有隔温阻隔层的叠加式复合机头,以及采用下吹水冷先进成型工艺技术,使生产出的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具有高阻隔、耐高温、透明以及具有很好弹性和韧性等性能,突破了传统的机头流道间温度相互影响的缺欠。本申请人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茂金属聚乙烯高分子材料和具有多种不同功能改性聚丙烯(PP)材料以及特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高分子材料,研究高分子的熔体结晶速率对材料的聚集态结构的影响,设计并合成适合本项目的无毒多功能高分子材料改性剂和成核剂,经过共混改性,通过自行设计的具有隔热功能的多层共挤吹塑机头、采用下吹水冷挤出设备、在线分切的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制造出具有无毒、高阻湿、高阻氧、耐高温、高透明、柔韧性好、抗低温性强(-40℃)和热合强度高的环保型输液药用包装材料(简称五层共挤输液用包装新材料)。取代我国几十年来一直在延用的传统玻璃输液瓶及少数塑料PVC输液软袋。本专利技术是采用溶解度参数与PP相近的二元乙丙共聚聚丙烯和二甲基丙烯酸共聚物,通过接枝共聚使其与聚丙烯产生一定的亲合力增加多层共挤输液用膜的复合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为输液用膜,它的五层高分子材料依次是第一层为高弹性、高强度和高阻隔特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第二层为二甲基丙烯酸共聚物2;第三层为茂金属聚乙烯3;第四层为二元乙丙共聚聚丙烯4;第五层为化学稳定性极佳的高速热封型共聚聚丙烯5。本专利技术的成份比例是按如下配合的第一层的高弹性、高强度和高阻隔特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占18%;第二层的二甲基丙烯酸共聚物2占12%;第三层的茂金属聚乙烯3占28%;第四层的二元乙丙共聚聚丙烯4占20%;第五层的化学稳定性极佳的高速热封型共聚聚丙烯5占22%。其生产工艺如下首先计量备料,然后通过挤出机及锥形叠加式复合机头共挤出,再经过冷却、牵引、分切、收卷、检验、内包装、外包装,最后制成成品入库。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各层的成份比例分别为第一层的高弹性、高强度和高阻隔特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占20%;第二层的二甲基丙烯酸共聚物2占14%;第三层的茂金属聚乙烯3占26%;第四层的二元乙丙共聚聚丙烯4占16%;第五层的化学稳定性极佳的高速热封型共聚聚丙烯5占24%。实施例三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各层的成份比例分别为第一层的高弹性、高强度和高阻隔特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占21%;第二层的二甲基丙烯酸共聚物2占11%;第三层的茂金属聚乙烯3占30%;第四层的二元乙丙共聚聚丙烯4占18%;第五层的化学稳定性极佳的高速热封型共聚聚丙烯5占20%。权利要求1.一种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五层,依次是高弹性、高强度和高阻隔特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二甲基丙烯酸共聚物(2)、茂金属聚乙烯(3)、二元乙丙共聚聚丙烯(4)和高速热封型共聚聚丙烯(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其特征在于各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五层,依次是高弹性、高强度和高阻隔特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二甲基丙烯酸共聚物(2)、茂金属聚乙烯(3)、二元乙丙共聚聚丙烯(4)和高速热封型共聚聚丙烯(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荣郭瑞林王宝庆
申请(专利权)人:郭瑞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