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导电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0753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3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基底、设在所述基底上的第一导电层和与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的多根引线电极,所述基底上开设有多条间隔布置的通道,所述通道内具有网格状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多个通道层,所述通道层嵌设于所述网格状凹槽内;所述通道层均包括封闭形边框和填充于所述封闭形边框内的网格线,所述封闭形边框和网格线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每根所述引线电极与一个通道层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透明导电膜,利用封闭形边框形成导电层的电极线并与引线电极连接,采用边缘封闭形电极线,相对于非边缘或不封闭的电极线均减小了触控面板的电阻,并提高了触控屏的灵敏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明导电膜
本技术涉及触摸屏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透明导电膜。
技术介绍
透明导电膜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较高透光率的一种薄膜,目前透明导电膜被已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光伏器件、触控面板和电磁屏蔽等领域,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透明导电膜是触摸屏中接收触摸等输入信号的感应元件,目前,氧化铟锡层(以下称ITO层)是透明导电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触摸屏的制造技术一日千里的飞速发展着,但是以投射式电容屏为例,ITO层的基础制造流程近年来并未发生太大的改变,总是不可避免的需要ITO镀膜,ITO图形化。铟是一种昂贵的金属材料,因此以ITO作为导电层的材料,很大程度上提升上触摸屏的成本,再者,ITO导电层在图形化工艺中,需将镀好的整面ITO膜进行蚀刻,以形成ITO图案,在此工艺中,大量的ITO被蚀刻掉,造成大量的贵金属浪费,并且造成了环境污染,ITO材料及相应的工艺使触摸屏成本居高不下。此外,现有的触控面板的电阻较大,导电层电极图案之间的连接部位的电阻同样比较大,灵敏度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透明导电膜,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高触控面板的灵敏度并大大降低触摸屏的成本。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基底、设在所述基底上的第一导电层和与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的多根引线电极,所述基底上开设有多条间隔布置的通道,所述通道内具有网格状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多个通道层,所述通道层嵌设于所述网格状凹槽内;所述通道层均包括封闭形边框和填充于所述封闭形边框内的网格线,所述封闭形边框和网格线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每根所述引线电极与一个所述通道层电连接。特别是,所述导电膜还包括设在所述基底上或设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多个所述通道层;所述封闭形边框包括多个首尾连接的第一边框,相邻两所述第一边框之间连接部位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边框的宽度;构成所述第一导电层的通道层与构成第二导电层的通道层均交叠布置,相邻两所述第一边框之间的连接部位位于交叠处。进一步地,每相邻两所述第一边框之间均具有一第二边框,所述第二边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边框的宽度。其中,所述第二边框内填充有所述网格线。其中,所述第二边框内填充有至少一条形线,所述条形线两端分别与相邻于该第二边框的两所述第一边框内的所述网格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条形线的宽度在I μ m?5 μ m,高度为2 μ m?6 μ m。进一步地,所述基底由基底层和至少一基质层复合而成,所述通道开设于所述基质层上。特别是,所述网格线的网格呈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或正多边形,所述正多边形的边长大于或等于四。其中,所述导电材料为铜、银、铝、镍、铬中的一种或其合金、银碳合金、镍磷合金。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上设有保护层。其中,所述基底为热塑性材料或PET。进一步地,所述弓I线电极为网格状或线条状。本技术提供的透明导电膜,利用封闭形边框形成导电层的电极线并与引线电极连接,采用边缘封闭形电极线,相对于非边缘或不封闭的电极线均减小了触控面板的电阻,并提高了触控屏的灵敏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透明导电膜中基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透明导电膜中第一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透明导电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透明导电膜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透明导电膜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透明导电膜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透明导电膜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透明导电膜的单个通道层叠加的局部剖视图;图9a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透明导电膜中第一导电层其中一个通道层的封闭形边框的具体结构;图9b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透明导电膜中第二导电层其中一个通道层的封闭形边框的具体结构;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透明导电膜的单个通道层叠加的局部剖视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透明导电膜中封闭形边框的具体结构;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透明导电膜中两导电层叠加后的具体结构;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导电膜中网格的具体形状之一;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导电膜中网格的具体形状之二 ;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导电膜中网格的具体形状之三;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导电膜中网格的具体形状之四。【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4、图9a、图%、图1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基底1、设在基底上的第一导电层Ia和与第一导电层Ia连接的多根引线电极2,基底上设有多条间隔布置的通道11,通道11内具有网格状凹槽,第一导电层Ia包括多个通道层10,通道层10嵌设于网格状凹槽内;通道层10均包括封闭形边框IOa和填充于封闭形边框IOa内的网格线10b,封闭形边框IOa和网格线IOb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每根引线电极2与一个通道层10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引线电极2可以与封闭形边框IOa电连接,引线电极2也可以与网格线IOb电连接,引线电极2还可以与封闭形边框10a、网格线IOb均电连接。本技术提供的透明导电膜,利用封闭形边框形成导电层的电极线并与引线电极连接,采用边缘封闭形电极线,相对于采用非边缘或不封闭的电极线均减小了触控面板的电阻,并提高了触控屏的灵敏度;上述的导电层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即可,所述导电材料可选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比如可以为铜、银、铝、镍、铬中的一种,或为上述金属的合金,也可以为银碳合金或镍磷合金,以降低触摸屏的成本;此外,上述导电材料嵌设于通道11的网格状凹槽内,不容易被划伤,使用过程中对导电层起到了保护作用。本实施例中的引线电极可为网格状或线条状导电线。引线电机的结构可以通过压印、喷墨打印和曝光显影的方法来实现。可以呈凸起状结构形成与基底上,或与导电层的结构相同嵌设于预先设置在基底上的通道中。本实施例中由于直接在基底I上布局通道11,可利用模具在通道11内形成网格状凹槽,因此,基底I可选用热塑性材料,比如PC或PMMA,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易成型,透光性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简称PMMA),重复单元为的无定形聚合物。透光率可达90%?92%,具有优良的耐气候性和电绝缘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丙烯酸及其酯类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统称丙烯酸类树酯,相应的塑料统称聚丙烯酸类塑料,其中以聚甲基丙烯酯甲酯应用最广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写代号为PMMA,俗称有机玻璃,是迄今为止合成透明材料中质地最优异,价格又比较适宜的品种。实施例二作为实施例一的一种变形,在基底上覆盖一保护层3,用于增加对第一导电层的保护,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由于直接在基底I上设通道11,可利用模具在通道11内形成网格状凹槽,因此,基底I可选用热塑性材料,比如PC或PMMA,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易成型,透光性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简称PMMA),重复单元为的无定形聚合物。透光率可达90%?92%,具有优良的耐气候性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基底、设在所述基底上的第一导电层和与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的多根引线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上开设有多条间隔布置的通道,所述通道内具有网格状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多个通道层,所述通道层嵌设于所述网格状凹槽内;所述通道层均包括封闭形边框和填充于所述封闭形边框内的网格线,所述封闭形边框和网格线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每根所述引线电极与一个所述通道层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基底、设在所述基底上的第一导电层和与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的多根引线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上开设有多条间隔布置的通道,所述通道内具有网格状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多个通道层,所述通道层嵌设于所述网格状凹槽内;所述通道层均包括封闭形边框和填充于所述封闭形边框内的网格线,所述封闭形边框和网格线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每根所述弓I线电极与一个所述通道层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还包括设在所述基底上或设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多个所述通道层;所述封闭形边框包括多个首尾连接的第一边框,相邻两所述第一边框之间连接部位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边框的宽度;构成所述第一导电层的通道层与构成第二导电层的通道层均交叠布置,相邻两所述第一边框之间的连接部位位于交叠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所述第一边框之间均具有一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广舟孙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