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和诊断用途的抗体样蛋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97830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2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生产抗原结合蛋白的重组蛋白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相关的抗原结合蛋白。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描述了编码这样的重组蛋白支架和抗原结合蛋白的核酸。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可用于表达所描述的蛋白的载体和细胞以及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治疗和诊断用途的抗体样蛋白与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根据35U.S.C.§ 119(e)要求2011年3月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1/450,435的优先权,所述临时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肽-Fe融合蛋白,其可用于检测测定法中,用作治疗剂或在其他应用中用作单克隆抗体的替代品。
技术介绍
自从在1970年代中期,杂交瘤技术使得能够利用长期存活的杂交瘤生产单克隆抗体以来,科学家和临床医生不断尝试收获它们用于治疗疾病的治疗潜力。经过这些年,科学退回到抗体技术的前沿,允许开发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和免疫功能性抗体片段例如Fab和双特异性抗体(diabodies)。如今,存在多种用于治疗疾病例如癌症、感染性疾病和自体免疫障碍等的抗体治疗剂。除了已有的治疗剂之外,更多的治疗剂即将出现,并且科学界正积极工作以开发新的和/或更有效的基于抗体的治疗剂。尽管近年来抗体治疗剂已被证明是成功的,其中至少25种这样的治疗剂已获得`FDA批准,但它们不是没有缺点的。抗体的一些缺点包括它们的大尺寸(约150kD)以及它们通常需要正确的翻译后加工。抗体的大尺寸能够降低它们靶向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重组抗原结合蛋白,其包含S22抗原特异性肽和抗体的CH2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3.08 US 61/450,4351.重组抗原结合蛋白,其包含S22抗原特异性肽和抗体的CH2区。2.权利要求1的重组抗原结合蛋白,其中所述CH2区连接于抗体的CH3区。3.权利要求1或2的重组抗原结合蛋白,其中所述S22抗原特异性肽通过直接键、氨基酸接头或由至少一部分抗体铰链区介导的连接融合到所述CH2区。4.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重组抗原结合蛋白,其中CH2结构域在第299位残基处被突变。5.权利要求4的重组抗原结合蛋白,其中第299位残基处的突变是苏氨酸向丙氨酸的突变。6.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重组抗原结合蛋白,其中CH2结构域在第322位残基处被突变。7.权利要求6的重组抗原结合蛋白,其中第322位残基处的突变是苏氨酸向丙氨酸的突变。8.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重组抗原结合蛋白,其中在所述抗原结合蛋白的N-端处,在抗原结合肽区段之前存在8个或更少的氨基酸。9.权利要求8的重组抗原结合蛋白,其中所述8个或更少的氨基酸是M、MA、MLCGGGG、MLCGGGS 或 MALMGGGG。10.权利要求1的重组抗原结合蛋白,其具有SEQID NO:USEQ ID NO:2、SEQ ID NO:3、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6 或 SEQ ID NO:7 的氨基酸序列。11.重组抗原结合蛋白,其包含SEQ ID NO: 14、SEQ ID NO: 16、SEQ ID NO: 17、SEQ IDNO:18, SEQ ID NO:19 或 SEQ ID NO:20 的蛋白支架。12.权利要求11的重组抗原结合蛋白,其还包含SEQID NO:15、SEQ ID NO:24、SEQ IDNO:25, SEQ ID NO:26、SEQ ID NO:27、SEQ ID NO:28、SEQ ID NO:29、SEQ ID NO:30、SEQID NO:31、SEQ ID NO:32、SEQ ID NO:33、SE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I·格林张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宾夕法尼亚大学理事会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