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支低配棉/棉紧密纺包芯纱及其纺纱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91960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1 0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高支低配棉/棉紧密纺包芯纱及其纺纱方法,原料采用重量百分比为25%~30%的美棉、70%~75%的新疆细绒棉进行混配,纺制成200S的低配棉芯纱,外包200S低配棉纱皮。一种高支低配棉/棉紧密纺包芯纱的纺纱方法,采用网格圈型紧密纺包芯纱纺纱技术,芯纱采用低配棉200S棉纱,外包纤维同样选用200S低配棉。纺制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开清棉工序;(2)梳棉工序;(3)精梳工序;(4)并条工序;(5)粗纱工序;(6)细纱工序。上述工艺采用采取网格圈型紧密纺包芯纱技术,使用原料等级较低的低配棉纺制成超高支200S低配棉紧密纺纱,以其作为芯纱,该产品具有手感好、透气性好,舒适性强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锭纺纱新
,具体的说是。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优质舒适的天然纺织品制成的服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这样的转变使得纯棉高支纱织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也为高支紧密纺包芯纱提供了一定的市场需求。目前在紧密纺纺制包芯纱工艺中,一般是以化纤长丝作为芯纱外包短纤维形成,生产成本较高,而以超高支棉纱作为芯丝生产包芯纱产品还未见其有类似报道。针对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一种在普通紧密纺细纱机上生产的高支低配棉/棉紧密纺包芯纱,并给出相应的纺纱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支低配棉/棉紧密纺包芯纱及其生产方法,在紧密纺基础上生产IOOs低配棉/棉紧密纺包芯纱产品。该种包芯纱以200s低配棉紧密纱作为包芯纱的纱芯而不是采取传统的化纤长丝,包芯纱外包纤维仍选择长度较短的低配棉,开发出高支低配棉/棉紧密纺包芯纱。整个包芯纱都运用了棉纤维,而且是品级较低的低配棉,不仅大大拓宽了低配棉材料在高支纱的运用范围,而且所纺制的纱芯手感柔软,细腻,同时为低配棉超高支紧密纺纱尤其是紧密纺包芯纱的生产实践奠定基础,大大提高棉型短纤维的利用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支低配棉/棉紧密纺包芯纱线,其特征在于,原棉采用重量百分比为25%?30%的美棉、70%?75%的新疆细绒棉进行混配,纺制成200s的低配棉芯纱,外包200s低配棉纱皮。为实现高支低配棉/棉包芯纱线的纺制,包括如下步骤:(I)开清棉工序:清棉工序中,采用“多松少打、多梳少落”的工艺原则。采用单轴流豪猪式开棉机,梳针打手,梳针打手速度偏低控制,采用速度350-420r/min之间,给棉罗拉与打手之间隔距8-10mm,尘棒与打手之间的隔距10mm-14mm,这样可达到多回收少排除的效果。成卷机的综合打手转速一般配置要以低速为原则,在780-820r/min,以免速度过快损伤纤维。棉卷采用轻定量、短定长,棉卷定量为320-350g/m,棉卷长度在25_30m,棉层间夹放纯棉粗纱条进行隔离以防粘卷。(2)梳棉工序:梳棉工序采用“轻定量、低速度、大隔距、小张力、快转移、少伤纤维”的工艺原则。降低刺辊与锡林速度,增大锡林与刺辊的线速比并适当加大锡林与盖板之间的隔距,通过优选,锡林盖板间5点隔距采用进口稍大,其余4点紧隔距的工艺原则,有利于增加分梳面积,对降低生条棉结,提高成纱条干有明显的效果。放大刺辊与小漏底隔距,刺辊与小漏底进口隔距8.0mm,出口隔距0.6mm,抬高给棉板并定期进行通道清洁以便出条顺利。锡林速度350-400r/min,盖板速度75_90m/min,刺辊速度800_900r/min,道夫速度28-32r/min,锡林-盖板五点隔距7mm、6mm、6mm、6mm、7mm,锡林-刺棍隔距7mm,锡林-道夫隔距5mm,定量在14.5-18.0g/5m之间;(3)精梳工序:预并条并合根数为6根,条并卷采用24-28根预并条并合,精梳采用低车速,速度控制在280-320钳次/min,采用锡林弧面角115°,罗拉直径35 X 27 X 27 X 27 X 27mm,出条速度在135_170m/min,采用后退给棉方式,给棉长度4.3mm,实现精梳工序中落棉率控制在19%?21%,精梳条定量在11.4-15.6g/5m。(4)并条工序:以“大隔距、重加压、低速度、顺牵伸”为工艺原则,侧重改善纤维分离和伸直效果。精梳棉条并和时,车速控制在200-230m/min,精梳条6?8根并合,经过两道并和工序,牵伸倍数在6.5?7.8倍左右,设计定量在10.5-12.0g/5m之间,罗拉隔距10X 16mm,罗拉中心距 50X 51mm,罗拉加压 300X360X360 (N)。(5)粗纱工序:粗纱工序的工艺配置要以进一步提高纤维的平行分离度,改善条干,控制伸长率,防止条干恶化为主。细纱工序所纺制的纱线属超高支纱线,为减轻细纱机的牵伸负担,粗纱定量偏轻掌握并适当降低车速和锭速,粗纱捻系数应偏大掌握,同时严格控制粗纱伸长率,以减少意外伸长。粗纱隔距应偏大掌握,以保证顺利牵伸。为改善粗纱条干均匀度,后区牵伸倍数偏小掌握。主要工艺参数:锭速在600-720r/min,粗纱定量在3.0-3.4g/10m,粗纱捻系数控制在89-102,罗拉隔距为9 X 24X 32mm,罗拉直径28 X 28 X 25 X 28mm,后区牵伸倍数在1.13倍,总牵伸倍数6.5-8.0倍;(6)细纱工序:细纱工序1:在EJM128-K型环锭纺细纱机上完成,经过绪森式网格圈紧密纺改造,牵伸形式采用三罗拉双皮圈牵伸,细纱线密度200s (2.9tex),细纱捻系数410-460,锭速为3600-4800rpm/min,钳口隔距2.0mm,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1.05-1.3倍,采用弹性钳口上销带后区双压力棒、YJ2-142H型摇架、瑞士 Bracker公司的钢领和钢丝圈,钢领直径为35mm,钢丝圈型号ClELUdr28/0,紧密纺网格圈目数为3600目/cm2,胶辊直径30 X 25 X 30 X 42mm,罗拉直径 25 X 25 X 25 (mm)。细纱工序2:在经过紧密纺改造之后的细纱机上加装包芯纱装置,以细纱工序I所纺制的200s紧密纺纱作为芯丝,按200s牵伸工艺纺制低配棉纱作为外包纤维,芯纱预牵伸倍数控制在1.05-1.15,米用瑞士 Bracker公司的钢领和钢丝圈,钢领直径为35mm,钢丝圈型号 ClELUdrl8/0,锭速 4000-5000rpm/min。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该种高支紧密纺包芯纱外包纤维仍选择长度较短的低配棉,整个包芯纱纺制工艺中都运用了棉纤维,而且是品级较低的低配棉,大大拓宽了低配棉材料在高支纱的运用范围,提高了棉型短纤维的利用率,所开发的包芯纱产品手感柔软,细腻,开拓了 ”棉包棉”包芯纱生产工艺的新领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一种高支低配棉/棉紧密纺包芯纱线,原棉采用重量百分比为25%?30%的美棉、70%?75%的新疆细绒棉进行混配,纺制成200s的低配棉芯纱,外包200s低配棉纱皮。为实现高支低配棉/棉包芯纱线的纺制,包括如下步骤:(I)开清棉工序:梳针打手速度380r/min,给棉罗拉与打手之间隔距8mm,尘棒与打手之间的隔距适当放大,这样可达到多回收少排除的效果。成卷机的综合打手转速790r/min,以免速度过快损伤纤维。棉卷采用轻定量、短定长,棉卷定量为325g/m,棉卷长度在26m,并适当增加紧压罗拉压力,棉层间夹放纯棉粗纱条进行隔离以防粘卷。(2)梳棉工序:梳棉工序采用“轻定量、低速度、大隔距、小张力、快转移、少伤纤维”的工艺原则。锡林速度375r/min,盖板速度80m/min,刺辊速度820r/min,道夫速度29r/min,锡林-盖板五点隔距7mm、6mm、6mm、6mm、7mm,锡林-刺棍隔距7mm,锡林-道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支低配棉/棉紧密纺包芯纱,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芯纱采用重量百分比为25%~30%的美棉、70%~75%的新疆细绒棉进行混配,纺制200S的低配棉紧密纺芯纱,外包200S低配棉纱皮,经紧密纺包芯纱技术加工成100S低配棉/棉紧密纺包芯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支低配棉/棉紧密纺包芯纱,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芯纱采用重量百分比为.25%?30%的美棉、70%?75%的新疆细绒棉进行混配,纺制200s的低配棉紧密纺芯纱,外包200s低配棉纱皮,经紧密纺包芯纱技术加工成IOOs低配棉/棉紧密纺包芯纱。2.—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支低配棉/棉紧密纺包芯纱的纺纱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开清棉工序: 清棉工序中,采用“多松少打、多梳少落”的工艺原则;采用单轴流豪猪式开棉机,梳针打手,梳针打手速度偏低控制,采用速度350-420r/min之间,给棉罗拉与打手之间隔距.8-10mm,尘棒与打手之间的隔距10mm-14mm ;成卷机的综合打手转速配置以低速为原则,在.780-820r/min ;棉卷采用轻定量、短定长,棉卷定量为320_350g/m,棉卷长度在25_30m,棉层间夹放纯棉粗纱条进行隔离以防粘卷; (2)梳棉工序: 梳棉工序采用“轻定量、低速度、大隔距、小张力、快转移、少伤纤维”的工艺原则;降低刺辊与锡林速度,增大锡林与刺辊的线速比并适当加大锡林与盖板之间的隔距;放大刺辊与小漏底隔距,刺辊与小漏底进口隔距8.0mm,出口隔距0.6mm,抬高给棉板并定期进行通道清洁以便出条顺利;锡林速度350-400r/min,盖板速度75_90m/min,刺辊速度800_900r/min,道夫速度28_32r/min,锡林-盖板五点隔距7mm、6mm、6mm、6mm、7mm,锡林-刺棍隔距7mm,锡林-道夫隔距5mm,定量在14.5-18.0g/5m之间; (3)精梳工序: 预并条并合根数为6根,条并卷采用24-28根预并条并合,精梳采用低车速,速度控制在280-320钳次/min,采用锡林弧面角115°,罗拉直径35 X 27 X 27 X 27 X 27mm,出条速度在135-170m/min,采用后退给棉方式,给棉长度4.3mm,实现精梳工序中落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刘新金苏旭中谢春萍徐伯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