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表皮材料粘接装置和表皮材料粘接方法。其中,表皮材料粘接装置(10)具有上模具(12)和下模具(14)。在重叠基材(16)和表皮材料(18)的状态下将二者夹持在该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由此,可将表皮材料粘接到基材的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沿上模具的模具表面(12a)配置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管部件(20)。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具有将流体供给到管部件内部的泵(32)。在粘接表皮材料时,使上模具下降,并使上模具停止在其与所述基材之间间隔规定距离的位置。然后,将流体供给到管部件内部,由该流体压力使管部件膨胀。或者,将流体供给到管部件内部,由该流体压力保持管部件的形状。由此,可将表皮材料向基材的表面按压并进行粘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表皮材料粘接装置及表皮材料粘接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作为将表皮材料粘接到基材表面的装置,众所周知图6中所记载的装置。就图6所记载的表皮材料粘接装置100而言,是在重叠基材106和表皮材料108的状态下将二者夹持在上模具102和下模具104之间。由此,可将表皮材料108粘接在基材106的表面。该表皮材料粘接装置100中,首先,将基材106设置在下模具104上。接下来,将粘接剂107涂敷在基材106的上表面或表皮材料108的下表面。然后,将表皮材料108放置在基材106的上表面,使上模具102下降,这样将基材106和表皮材料108夹持在上模具102和下模具104之间。由此,可按压表皮材料108,并可将表皮材料108牢固地粘接在基材106的上表面。然而,在图6所记载的表皮材料粘接装置100中,需使上模具102的模具表面102a的形状与基材106的表面形状准确吻合。因此,即使基材106的表面形状有轻微的改变,也就必须随着上述变化来改变上模具102的模具表面102a的形状。其结果,当改变基材106的形状时,存在成本增加这样的问题。另外,在图6所记载的表皮材料粘接装置100中,当使上模具102下降时,模具表面102a的水平部分102a1沿与表皮材料108垂直的方向移动,所以,水平部分102a1可均匀地按压表皮材料108。然而,模具表面102a的垂直部分102a2沿与表皮材料108平行的方向移动,所以,垂直部分102a2无法均匀地按压表皮材料108。此外,-->由于表皮材料108的表面被垂直部分102a2滑擦,所以存在给表皮材料108的外观带来不良影响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将表皮材料粘接到基材表面的表皮材料粘接装置,众所周知还有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105120以及特开平1-195021中所记载的装置。该两公报所记载的表皮材料粘接装置具有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膜部件,通过在该膜部件内部填充水或空气等流体,依靠该流体的压力,向基材上按压表皮材料。然而,就该两公报所记载的表皮材料粘接装置而言,在将流体填充到膜部件内部时,该膜部件的中央部分向下方大幅度鼓出。因此,膜部件的向下方鼓出的部分最先与表皮材料相接触。该情况下,流体压力不是同时作用到整个表皮材料上,所以存在难以将表皮材料均匀地粘接到基材表面上而不留有不匀的地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皮材料粘接装置及表皮材料粘接方法,其中,即使基材的表面形状发生轻微的改变,也不需要改变上模具的模具表面形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皮材料粘接装置及表皮材料粘接方法,其中,可大致同时地将整个表皮材料向基材表面按压。技术方案1为将表皮材料粘接到基材表面的表皮材料粘接装置,其具有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在所述基材和所述表皮材料处于重叠的状态下对二者进行夹持,表皮材料粘接装置中沿所述上模具的模具表面配置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管部件,表皮材料粘接装置还具有将流体供给到所述管部件内部的流体供给机构。采用技术方案1,可利用供给到管部件内部的流体的压力将表皮材料向基材表面按压。管部件不会像膜部件一样仅局部向下方大幅度鼓出,所以可大致同时地将整个表皮材料向基材表面按压。由此,-->可将表皮材料完美地粘接到基材表面上而不留有不匀的地方。另外,采用技术方案1,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管部件具有适度的柔软性。因此,即使基材的表面形状发生轻微的变化,也可通过管部件弹性形变而与基材的表面形状相吻合,所以,不需要改变上模具的模具表面形状。基于所述技术方案1的表皮材料粘接装置,技术方案2中还具有温度调整机构,用于调整供给到所述管部件内部的流体的温度。采用技术方案2,作为按压表皮材料的机构,管部件还可兼用作加热(或冷却)表皮材料和基材的机构。由此,与另行设置用于加热(或冷却)表皮材料和基材的机构相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较低。基于所述技术方案1的表皮材料粘接装置,技术方案3中还具有压力调整机构,该压力调整机构用于调整供给到所述管部件内部的流体的压力。采用技术方案3,可调整按压表皮材料时的压力。因此,能根据基材的形状、表皮材料种类以及粘接剂的种类等适度地调整压力,能更可靠地将表皮材料粘接到基材表面上。基于所述技术方案1的表皮材料粘接装置,技术方案4中,所述管部件为多个,所述多个管部件并联连接,所述表皮材料粘接装置还具有压力调整机构,该压力调整机构用于对每根管部件分别调整供给到所述管部件内部的流体的压力。采用技术方案4,可对每根管部件调整供给到该管部件内部的流体的压力。即,可对每根管部件调整该管部件按压表皮材料时的压力。因此,可在较需要按压力的部分提高流体压力,并可在不太需要按压力的部分降低流体压力。由此,能将表皮材料更可靠地粘接到基材表面上。基于所述技术方案1的表皮材料粘接装置,技术方案5中,所述管部件多次弯曲而成折叠状。采用技术方案5,可用一根管部件构成沿上模具的模具表面配置-->的管部件。因此,可使整个装置的结构更简单。技术方案6为将表皮材料粘接到基材表面的表皮材料粘接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将所述基材设置在下模具上的工序;将所述表皮材料放置到所述基材上表面上的工序;使所述上模具下降,并使上模具停止在其与所述基材之间间隔规定距离的位置的工序;使所述上模具停止后,将流体供给到沿所述上模具的模具表面配置并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管部件的内部的工序;利用所述流体的压力使所述管部件膨胀或保持所述管部件形状的工序;利用所述管部件将所述表皮材料向所述基材按压的工序。采用技术方案6,可利用向管部件内部供给的流体的压力将所述表皮材料向基材表面按压。管部件不会像膜部件一样仅局部向下方大幅度鼓出,所以可大致同时地将整个表皮材料向基材表面按压。由此,可将表皮材料完美地粘接到基材表面上而不留有不匀的地方。另外,采用技术方案6,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管部件具有适度的柔软性,因此,即使基材的表面形状发生轻微的变化,也不需要改变上模具的模具表面形状,且仅利用管部件的弹性形变就可对应基材表面形状的变化。另外,采用技术方案6,使上模具下降,在其一度处于停止状态时将流体供给到管部件内部,所以随着上模具的重量、下降所产生的压缩力等不会作用到基材和表皮材料上而对基材和表皮材料的外观带来不良影响。基于所述技术方案6的表皮材料粘接方法,技术方案7中还具有用于调整供给到所述管部件内部的流体的温度的工序。采用技术方案7,作为按压表皮材料的机构,管部件还可兼用作加热(或冷却)表皮材料和基材的机构。由此,与另行设置用于加热(或冷却)表皮材料和基材的机构相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较低。基于所述技术方案6的表皮材料粘接方法,技术方案8中还具有用于调整供给到所述管部件内部的流体的压力的工序。-->采用技术方案8,可调整按压表皮材料时的压力。因此,能根据基材的形状、表皮材料种类以及粘接剂的种类等适度地调整压力,能更可靠地将表皮材料粘接到基材表面上。基于所述技术方案6的表皮材料粘接方法,技术方案9中,所述管部件为多个,所述多个管部件并联连接,所述表皮材料粘接方法还具有用于对每根管部件分别调整供给到所述管部件内部的流体的压力的工序。采用技术方案9,可对每根管部件调整供给到该管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皮材料粘接装置,其将表皮材料粘接到基材表面, 所述表皮材料粘接装置具有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在所述基材和所述表皮材料处于重叠的状态下对二者进行夹持,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皮材料粘接装置中,沿所述上模具的模具表面配置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管部件, 所述表皮材料粘接装置还具有将流体供给到所述管部件内部的流体供给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1-31 021901/20071.一种表皮材料粘接装置,其将表皮材料粘接到基材表面,所述表皮材料粘接装置具有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在所述基材和所述表皮材料处于重叠的状态下对二者进行夹持,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皮材料粘接装置中,沿所述上模具的模具表面配置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管部件,所述表皮材料粘接装置还具有将流体供给到所述管部件内部的流体供给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表皮材料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温度调整机构,该温度调整机构用于调整供给到所述管部件内部的流体的温度。3.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表皮材料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压力调整机构,该压力调整机构用于调整供给到所述管部件内部的流体的压力。4.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表皮材料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部件由多个管部件构成,所述多个管部件并联连接,所述表皮材料粘接装置还具有压力调整机构,该压力调整机构用于对每根管部件分别调整供给到所述管部件内部的流体的压力。5.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多田正男,高桥新市,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