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该装置包括有相邻且平行设置的受料辊道和装料辊道,在受料辊道与装料辊道之间设有平行设置的旋转拨料机,装料辊道下方设有升降集料架;旋转拨料机包括有与受料辊道纵向平行设置的转轴,转轴上沿其轴向间隔地固定设有多个向受料辊道方向延伸的旋转臂,各旋转臂上分别设有一水平托梁,转轴的高度低于受料辊道的辊面高度;升降集料架包括有沿装料辊道纵向设置的升降框架,升降框架顶部横向间隔设有多个托料杆。该编组上料装置能够将每批几根的来料组成多根编组后一起入炉,提高了上料效率,满足了生产要求,降低了上料装置的运行成本。该装置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投资相对较低,维护量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钢铁行业中的棒材上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所述上料装置是将从轧线送来的棒料送入热处理设备中或传递给其他后续工艺设备的装置。现有的上料装置只能是来一批料入炉一批料,而从轧线送来的棒料每一批仅有2?6根,由于每一批的棒料较少,所以上料的工作效率较低,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如果能够将多批次较少的来料汇总编组,构成具有多根棒料的料组,然后再一同上料,不仅可以提高上料效率,满足生产要求,还能够降低上料装置的运行成本,充分发挥自动化设备的优势。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能够提高上料效率,满足生产要求,降低上料装置的运行成本。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其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所述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包括有相邻且平行设置的受料辊道和装料辊道,在所述受料辊道与装料辊道之间设有平行设置的旋转拨料机,所述装料辊道下方设有升降集料架;所述旋转拨料机包括有与受料辊道纵向平行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上沿其轴向间隔地固定设有多个向受料辊道方向延伸的旋转臂,所述各旋转臂上分别设有一水平托梁,所述转轴的高度低于受料辊道的辊面高度;所述升降集料架包括有沿装料辊道纵向设置的升降框架,所述升降框架顶部横向间隔设有多个托料杆。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拨料机的转轴转动地设置在一转轴支架上,所述转轴通过链传动连接于一驱动电机。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臂沿转轴的轴向位置与所述受料辊道中的辊子之间的间隙位置对应。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各水平托梁分别固定于一与转轴平行的回转轴的一端,各回转轴转动地设置在旋转臂的端部,各回转轴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一第一链轮,所述转轴上设有多个分别与各个第一链轮相对应的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与第一链轮的齿数相同;第二链轮与第一链轮由传动链连接。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受料辊道由辊道架和沿辊道架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辊子构成,所述辊子轴向与辊道架纵向呈垂直设置;所述辊道架上设有辊道驱动机构;所述辊道架在与所述转轴上的各旋转臂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横向间隔部。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集料架的升降框架下方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与升降框架之间设有升降驱动机构。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由平行设置的多个曲柄构成,曲柄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曲柄上端与所述升降框架底部连接,由底座、曲柄和升降框架构成一平行四杆机构;所述曲柄连接于一液压缸。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装料辊道由辊道架和沿辊道架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辊子构成,所述辊子轴向与辊道架纵向呈垂直设置;所述辊道架上设有辊道驱动机构;所述辊道架在与所述升降框架上的各托料杆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横向间隔部。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托料杆在朝向所述旋转拨料机的一端形成上翘的倾斜段,所述倾斜段与其后部的水平段构成折线型的托料杆;所述倾斜段与水平段的上表面形成逐渐向水平段后端降低的斜面,所述水平段的后端设有止挡部。由上所述,该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的受料辊道接纳由轧线送来的棒材散料,并根据坯料长度停位,由旋转拨料机将受料辊道上的棒材托起并放到装料辊道处的升降集料架上,当升降集料架上的棒材根数达到布料根数时,升降集料架下降将棒材放到装料辊道上,由装料辊道将棒材送入炉内,完成对此批次棒材的编组上料;对于打捆棒材可由天车直接放到装料辊道上再送入炉内。该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能够将每批来料2?6根组成8?36根后一起入炉,提高了上料效率,满足了生产要求,降低了上料装置的运行成本。该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投资相对较低,维护量小;既可对棒材散料进行编组装料,又可对打捆棒材直接装料。【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中受料辊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中旋转拨料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C:为图4B中A向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中升降集料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中升降集料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C:为本技术中升降集料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A:为本技术中装料辊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B:为图6A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100,所述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100包括有相邻且平行设置的受料辊道I和装料辊道2,在所述受料辊道I与装料辊道2之间设有平行设置的旋转拨料机3,所述装料辊道2下方设有升降集料架4 ;如图1、图2、图4A?图4C所示,所述旋转拨料机3包括有与受料辊道I纵向平行设置的转轴31,所述转轴31上沿其轴向间隔地固定设有多个向受料辊道方向延伸的旋转臂32,所述各旋转臂32上分别设有一水平托梁33,所述转轴31的高度低于受料辊道I的辊面高度;如图1、图2、图5A?图5C所示,所述升降集料架4包括有沿装料辊道纵向设置的升降框架41,所述升降框架41顶部横向间隔设有多个托料杆42。由上所述,该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的受料辊道接纳由轧线送来的棒材散料,并根据坯料长度停位,由旋转拨料机将受料辊道上的棒材托起并放到装料辊道处的升降集料架上,当升降集料架上的棒材根数达到布料根数时,升降集料架下降将棒材放到装料辊道上,由装料辊道将棒材送入炉内,完成对此批次棒材的编组上料;对于打捆棒材可由天车直接放到装料辊道上再送入炉内。该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能够将每批来料2?6根组成8?36根后一起入炉,提高了上料效率,满足了生产要求,降低了上料装置的运行成本。该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投资相对较低,维护量小;既可对棒材散料进行编组装料,又可对打捆棒材直接装料。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拨料机3的转轴31转动地设置在一转轴支架上,所述转轴31通过链传动34连接于一驱动电机35 (即:所述转轴31由驱动电机35通过链传动34驱动旋转)。如图1、图4A?图4C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臂32沿转轴31的轴向位置与所述受料辊道中的辊子之间的间隙位置对应。所述各水平托梁33分别固定于一与转轴31平行的回转轴36的一端,各回转轴36转动地设置在旋转臂32的端部,各回转轴36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一第一链轮361,所述转轴31上设有多个分别与各个第一链轮361相对应的第二链轮362,所述第二链轮362与第一链轮361的齿数相同;第二链轮362与第一链轮361由传动链连接,这样保证各水平托梁33在旋转臂32随转轴31旋转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不至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包括有相邻且平行设置的受料辊道和装料辊道,在所述受料辊道与装料辊道之间设有平行设置的旋转拨料机,所述装料辊道下方设有升降集料架;所述旋转拨料机包括有与受料辊道纵向平行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上沿其轴向间隔地固定设有多个向受料辊道方向延伸的旋转臂,所述各旋转臂上分别设有一水平托梁,所述转轴的高度低于受料辊道的辊面高度;所述升降集料架包括有沿装料辊道纵向设置的升降框架,所述升降框架顶部横向间隔设有多个托料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包括有相邻且平行设置的受料辊道和装料辊道,在所述受料辊道与装料辊道之间设有平行设置的旋转拨料机,所述装料辊道下方设有升降集料架;所述旋转拨料机包括有与受料辊道纵向平行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上沿其轴向间隔地固定设有多个向受料辊道方向延伸的旋转臂,所述各旋转臂上分别设有一水平托梁,所述转轴的高度低于受料辊道的辊面高度;所述升降集料架包括有沿装料辊道纵向设置的升降框架,所述升降框架顶部横向间隔设有多个托料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拨料机的转轴转动地设置在一转轴支架上,所述转轴通过链传动连接于一驱动电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臂沿转轴的轴向位置与所述受料辊道中的辊子之间的间隙位置对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水平托梁分别固定于一与转轴平行的回转轴的一端,各回转轴转动地设置在旋转臂的端部,各回转轴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一第一链轮,所述转轴上设有多个分别与各个第一链轮相对应的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与第一链轮的齿数相同;第二链轮与第一链轮由传动链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棒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瑞明,傅涌涛,冯威,成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诚凤凰工业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