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车用索体的夹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6336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7 0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二轮车用索体的夹紧结构,通过夹紧构件(2)保持将配置于前车轮(90)的一侧的第一制动钳(51)和主缸(58)连接的主制动软管(5)。第一制动钳(51)、和相对于该第一制动钳(51)夹着前车轮(90)且位于相反侧的第二制动钳(52)通过副制动软管(55)连接。夹紧构件(2)安装于支持前车轮(90)的前叉(11)上且配置于覆盖该前车轮(90)的挡泥板(3)上。夹紧构件(2)一体地具备保持主制动软管(5)的第一保持部(21)、和相对于主制动软管(5)隔着间隔地保持副制动软管(55)的第二保持部(22)。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减少夹紧两制动软管夹紧部位的数量,防止两制动软管反复地相互接近和远离。(*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轮车用索体的夹紧结构
本技术涉及二轮车用索体的夹紧结构,具体地,涉及夹紧摩托车的前车轮用的主制动软管、副制动软管和传感器电缆的结构。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在前车轮的两侧设置一对制动盘,并具备制动该制动盘的制动钳的摩托车。一方的制动钳通过主软管连接于作为油压产生机构的主缸,两制动钳通过横跨前车轮地配置的副制动软管连接。由主缸产生的油压通过主制动软管传递至一方的制动钳,同时通过副制动软管传递至另一方的制动钳。前车轮上覆盖有阻挡溅起的泥的挡泥板,主制动软管由设置于该挡泥板上的夹紧构件夹紧,副制动软管被夹紧在形成于挡泥板上的槽上(参照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公开平9-1507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以往的结构中,由于主制动软管和副制动软管分别被夹紧在挡泥板上,因此夹紧部位的数量变多。其结果是,夹紧两制动软管时的作业性变差。又,根据夹紧部位的配置位置,在前车轮转向时主制动软管和副制动软管会反复地相互接近和远离,由于两制动软管接触所导致的摩擦也可能会使两制动软管损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减少夹紧两制动软管的夹紧部位的数量,且防止两制动软管反复地相互接近和远离的二轮车用索体的夹紧结构。解决问题的手段根据本技术的二轮车用索体的夹紧结构,通过夹紧构件保持将配置于车轮两侧的一对制动用钳中的一方的钳与主缸或油压单元连接的主软管;所述一方的钳、和相对于该钳夹着所述车轮且位于相反侧的另一方的钳通过与所述主软管不同的副软管连接;所述夹紧构件安装于支持所述车轮的车轮支持部上且配置于覆盖该车轮的挡泥板上;所述夹紧构件一体地具备保持所述主软管的第一保持部、和相对于所述主软管隔着间隔地保持所述副软管的第二保持部。在说明书中“索体”指具有可挠性的绳状的构件。在根据本技术的二轮车用索体的夹紧结构的情况下,通过一个夹紧构件能够保持主软管和副软管两者,因此能够减少夹紧主软管和副软管的部位或夹紧的零部件件数。此外,主软管和副软管相互隔着间隔地被保持,因此能够防止两软管反复地相互接近和远离。又,在本技术中,也可以是,所述夹紧构件通过贯通所述挡泥板的固定件安装于所述挡泥板的侧面上。又,在本技术中,也可以是,所述夹紧构件位于比所述一方的钳靠近上侧的位置;所述副软管在所述车轮支持部的后方从所述一方的钳向上延伸后,沿着所述挡泥板的外侧连接至另一方的钳;所述第一保持部在向后方且向下方倾斜的状态下,保持所述主软管。又,在本技术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保持部位于比所述第一保持部靠近前方的位置。又,在本技术中,也可以是,所述夹紧构件位于比所述一方的钳靠近上侧的位置;所述副软管在所述车轮支持部的后方从所述一方的钳向上延伸后,沿着所述挡泥板的外侧连接至另一方的钳,所述第二保持部位于比所述第一保持部靠近下侧且后方的位置。又,在本技术中,也可以是,还设置有检测所述车轮的转速的车速传感器,在该车速传感器上连接有传感器电缆;所述车速传感器相对于所述车轮,配置于配置有所述一方的钳的一侧;所述一方的钳是配置有车速传感器的一侧的钳;所述二轮车用索体的夹紧结构具有使所述传感器电缆沿着主软管的第三保持部。又,在本技术中,也可以是,所述车轮支持于在车轴方向上隔开的一对车轮支持部之间,该一对车轮支持部之间通过位于所述挡泥板的上侧的下支架连接;所述主软管从车宽方向的一方的一侧向车宽方向的另一方的一侧延伸且夹紧于所述夹紧构件中;在该下支架上,设有在比所述夹紧构件靠近上侧的位置保持所述主软管的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从车宽方向的一方的一侧向车宽方向的另一方的一侧向后下方保持主软管。【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形态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摩托`车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图2的前车轮的左侧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要部放大图;图5是以包含V-V线的面剖切图4所示的挡泥板、且以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图6是夹紧构件和弹性支持构件的立体图;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夹紧构件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形态的副制动软管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形态的主制动软管和副制动软管的侧视图;图10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形态的主制动软管和副制动软管的立体图;符号说明:I摩托车;2夹紧构件;3挡泥板;4传感器电缆;5主制动软管;21第一保持部;22第二保持部;28铆钉;42车速传感器;51第一制动钳;55副制动软管;58主缸;90前车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形态)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具备根据本技术的实施形态的车辆,具体是摩托车。另外,在下述中,对于所有的附图中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下述记载中,左右方向以骑乘于摩托车上的驾驶员观察的方向为基准。又,内侧、外侧以车轴方向为基准。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形态的摩托车I的侧视图,省略了后述的主制动软管和副制动软管。如图1所示,摩托车I的车身框架具备:从前方向后方且向下倾斜地延伸的一个主框架10、从该主框架10的前端部向前方且向下倾斜地延伸的头管100、配置于该头管100的上端部之间的上支架12、以及在比该上支架12靠近下侧的位置安装于头管100上的下支架18。比头管100靠近前侧的部分被整流罩200覆盖。安装有从上支架12向左右突出的把手13。从该下支架18起左右一对的前叉11向下方延伸,该前叉11通过设置于其下端部的车轴93旋转自如地支持前车轮90。在该前叉11上安装有阻挡由前车轮90溅起的泥或溅起的水的挡泥板3,以覆盖住前车轮90的上方。前叉11为了确保前车轮90的缓冲行程(cushion stroke ),可如众所周知的那样上下地伸缩,因此挡泥板3也可随着前叉11上下移动。在主框架10的后部连接有座椅导轨15,在该座椅导轨15上在前后支持有驾驶员用座椅16和同乘者用座椅17。在主框架10的后端下部上设有向下方延伸的摇臂支架14,在该摇臂支架14上通过枢轴61摇动自如地支持有摇臂6的前端部。在该摇臂6的后端部上通过车轴93旋转自如地支持有后车轮9。在比摇臂6靠近前方的位置上,在主框架10的下部支持有发动机E,该发动机E通过链条97驱动后车轮9。在该发动机E上连接有具备消声器98的排气装置99。图2是图1所示的摩托车I的主视图,剖切前车轮90和挡泥板3地示出。一对前叉11的上端部由前述上支架12和下支架18支持,连接两支架12、18的转向轴19旋转自如地嵌入至头管100内。借助于此,将前述把手13左右转向时,通过两支架12、18和前叉11使前车轮90左右转向。前车轮90如众所周知那样具备前轮91和包围该前轮91的橡胶轮胎92,在该前轮91的两侧上与车轴93同轴地固定有制动盘50。与左侧的制动盘50相对,与车轴93同轴地安装有车速检测盘40。在各前叉11上设置有制动钳51、52,以使各制动盘50相对。各制动钳51、52通过内置的制动衬片(未图示)从两侧夹着相对的制动盘50,从而使前车轮90的旋转制动。为了便于说明,将左侧的制动钳称为第一制动钳51,将右侧的制动钳称为第二制动钳52。在前述把手13的右侧上安装有容纳制动油且作为油压产生机构发挥作用的主缸58。该主缸58和第一制动钳51通过主制动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轮车用索体的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夹紧构件保持将配置于车轮的两侧的一对制动用钳中的一方的钳与主缸或油压单元连接的主软管;所述一方的钳、和相对于该钳夹着所述车轮且位于相反侧的另一方的钳通过与所述主软管不同的副软管连接;所述夹紧构件安装于支持所述车轮的车轮支持部上且配置于覆盖该车轮的挡泥板上;所述夹紧构件一体地具备保持所述主软管的第一保持部、和相对于所述主软管隔着间隔地保持所述副软管的第二保持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8.10 JP 2012-1777151.一种二轮车用索体的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 通过夹紧构件保持将配置于车轮的两侧的一对制动用钳中的一方的钳与主缸或油压单元连接的主软管; 所述一方的钳、和相对于该钳夹着所述车轮且位于相反侧的另一方的钳通过与所述主软管不同的副软管连接; 所述夹紧构件安装于支持所述车轮的车轮支持部上且配置于覆盖该车轮的挡泥板上; 所述夹紧构件一体地具备保持所述主软管的第一保持部、和相对于所述主软管隔着间隔地保持所述副软管的第二保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车用索体的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构件通过贯通所述挡泥板的固定件安装于所述挡泥板的侧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轮车用索体的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构件位于比所述一方的钳靠近上侧的位置; 所述副软管在所述车轮支持部的后方从所述一方的钳向上延伸后,沿着所述挡泥板的外侧连接至另一方的钳; 所述第一保持部在向后方且向下方倾斜的状态下,保持所述主软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轮车用索体的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持部位于比所述第一保持部靠近前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