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型混凝土桥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62022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4 20:12
为了克服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桥墩的不足,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型混凝土桥墩,由墩柱下端节段体、一个以上的墩柱标准节段体和墩柱上端节段体组成;墩柱下端节段体安置在地基上,墩柱下端节段体的上端与墩柱标准节段体组件的下端相连接,墩柱标准节段体组件的上端与墩柱上端节段体的下端相连接。本产品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比传统实心桥墩减少混凝土的用量,提高经济性的同时符合节能减排的需求;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构件,能够有效的提高墩柱的抗裂性能;桥墩节段间采用钢构件,有效提高桥墩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型混凝土桥墩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尤其涉及管型混凝土桥墩。
技术介绍
公路(含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低等级公路)和市政道路中,中、小跨径的桥梁大多采用圆形钢筋混凝土桥墩,其具有施工简单,施工工艺成熟,外形简介美观等优点,因此在中、小跨径桥梁中被广泛采用。然而现有的圆形桥梁墩柱多数采用实心圆形截面,混凝土一般均采用非高强混凝土,混凝土材料用量较大。现场现浇施工周期比较长,对周围的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破坏。同时在长期使用中,也出现一些共同的工程病害,主要有:①墩身开裂;②施工工艺不满足规范要求,钢筋骨架整体偏位,导致混凝土保护层过薄,墩柱钢筋外露、锈蚀; 对于后张法预应力桥墩,对节段间接缝吻合要求工艺较高,接缝间的微小偏差即能造成墩顶偏位超过允许值,且后期预应力张拉需要较大操作空间,其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在现代桥梁设计理念注重耐久性、环保性、经济性以及在某些对工期要求比较严格的情况下,原有的圆柱形墩柱及后张法预应力桥墩在特定情况下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通过技术革新,适应新世纪交通工程的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桥墩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管型混凝土桥墩,其特征在于,由墩柱下端节段体(2)、一个以上的墩柱标准节段体(1)和墩柱上端节段体(3)组成;墩柱下端节段体(2)安置在地基上,墩柱下端节段体(2)的上端与墩柱标准节段体组件的下端相连接,墩柱标准节段体组件的上端与墩柱上端节段体(3)的下端相连接;?墩柱标准节段体(1)为圆柱体,其中,墩柱标准节段体(1)的顶部设有深槽(13),墩柱标准节段体(1)上下两端各固定连接有一个节段间连接件(4),通过圆柱头焊钉(5)将墩柱标准节段体(1)的上下两端各与一个节段间连接件(4)相连接,位于同一个墩柱标准节段体(1)两端的节段间连接件(4)之间设有预应力筋(7),预应力筋(7)的数量在6至...

【技术特征摘要】
1.管型混凝土桥墩,其特征在于,由墩柱下端节段体(2)、一个以上的墩柱标准节段体(I)和墩柱上端节段体(3)组成;墩柱下端节段体(2)安置在地基上,墩柱下端节段体(2)的上端与墩柱标准节段体组件的下端相连接,墩柱标准节段体组件的上端与墩柱上端节段体(3)的下端相连接; 墩柱标准节段体(I)为圆柱体,其中,墩柱标准节段体(I)的顶部设有深槽(13),墩柱标准节段体(I)上下两端各固定连接有一个节段间连接件(4 ),通过圆柱头焊钉(5 )将墩柱标准节段体(I)的上下两端各与一个节段间连接件(4)相连接,位于同一个墩柱标准节段体(I)两端的节段间连接件(4)之间设有预应力筋(7),预应力筋(7)的数量在6至32条; 节段间连接件(4)为圆环,在节段间连接件(4)的内侧面上设有一条环形槽,在节段间连接件(4)的环形槽内均布有连接件加劲肋(6),连接件加劲肋(6)起加劲肋的作用,且数量在3至16块; 墩柱下端节段体(2)为圆柱体,其中,墩柱下端节段体(2)的顶部设有竖直的槽孔(14),墩柱下端节段体(2)上端设有节段间连接件(4),墩柱下端节段体(2)的下端设有基座(8);基座(8)为粧基或承台; 墩柱上端节段体(3)为实心的圆柱体,其中,墩柱上端节段体(3)顶部设有桥体连接件,墩柱上端节段体(3)的底部设有节段间连接件(4);其中,桥体连接件为桥体支座(11)或桥体连组合件;所述的桥体支座(11)为矩形块或圆柱体;所述的桥体连组合件由壳体(9)、支撑体组件和圆柱头焊钉(5)组成;壳体(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平平胡可黄浩王吉双徐宏光席进吴志刚唐国喜梅应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