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透光防眩光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52182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9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透光防眩光灯管,包括:灯体和连接插头。所述灯体两端安装连接插头,其内部有:pc灯罩、透光板、灯板、LED光源、散热铝管和驱动电源。所述pc灯罩与散热铝管采用扣式连接,所述透光板位于pc灯罩与散热铝管之间,以散热铝管为支撑面固定在灯体内,所述灯板位于透光板与散热铝管之间,与其下方的驱动电源连接,其板面上安装有LED灯源。灯管特征在于:所述灯管采用3膜结构:覆盖pc管外侧的第一防眩光涂层材料、覆盖透光板外侧的扩散粉和内侧的第二防眩光涂层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过往技术相比,采用三膜结构,能充分保证防眩光的效果能与灯管寿命持平,同时加入扩散粉提高灯管的透光性,弥补一直以来防眩光灯管的照度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透光防眩光灯管
本技术涉及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透光防眩光灯管。
技术介绍
为得到舒适、高质量的视觉环境,利用灯具抑制眩光是必需的。而目前,防眩光的方式一般为采用防眩光的涂层材料对光源进行处理,另一种是采用对光具的结构进行改变。其中第一种因成本低、结构简单被广泛运用在防眩光领域。但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那就是防眩光的效能无法跟上灯管的使用寿命,特别是以寿命见长的LED灯管,往往会出现灯管依旧能够工作,但防眩光涂层则已经慢慢失去了作用,最后导致产品寿命的降低。因此本技术希望能有效改善这个问题,同时提高灯具的透光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对高透光防眩光灯管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新的涂层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透光防眩光灯管,包括:灯体和连接插头,所述灯体两端安装连接插头,所述灯体内部包括:pc灯罩、透光板、灯板、LED光源、散热铝管和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pc灯罩外侧设有第一防眩光涂层材料,所述透光板外侧设有扩散粉且内侧设有第二防眩光涂层材料,所述第一防眩光涂层材料与第二防眩光涂层材料,为相同的涂层材料。进一步,所述pc灯罩与散热铝管为圆弧形框架结构,所述pc灯罩的底端设有突起部,所述散热铝管顶端设有凹槽部,所述凹槽部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PC灯罩的突起部与散热铝管的第一凹槽形成扣式连接,使PC灯罩与散热铝管互相固定。进一步,所述透光板位于pc灯罩与散热铝管之间,其结构为圆弧形框架,其底端为凸字形结构。进一步,所述第二凹槽为凸字形凹槽,所述透光板可以通过将底端穿插入第二凹槽从而与散热铝管互相固定。进一步,所述灯板位于透光板与散热铝管之间,所述灯板焊接在散热铝管的凹槽部上。进一步,所述LED光源设于灯板上,与灯板形成电连接。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源固定在散热铝管内侧,且所述驱动电源与灯板形成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与过往技术相比,采用三膜结构,能充分保证防眩光的效果能与灯管寿命持平,同时加入扩散粉提高灯管的透光性,弥补一直以来防眩光灯管的照度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横截面剖视图。附图标记:灯体100、连接插头200、pc灯罩300、突起部310、透光板400、灯板500、LED光源600、散热铝管700、凹槽部710、第一凹槽711、第二凹槽712、驱动电源800、第一防眩光涂层材料901、扩散粉902和第二防眩光涂层材料90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横截面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高透光防眩光灯管,包括:灯体100和连接插头200,灯体100两端安装连接插头200,灯体100内部包括:pc灯罩300、透光板400、灯板500、LED光源600、散热铝管700和驱动电源800,其特征在于:pc灯罩300外侧设有第一防眩光涂层材料901,透光板外侧设有扩散粉902且内侧设有第二防眩光涂层材料903,第一防眩光涂层材料901与第二防眩光涂层材料902,为相同的涂层材料。pc灯罩300与散热铝管700为圆弧形框架结构,pc灯罩300的底端设有突起部310,散热铝管700顶端设有凹槽部710,凹槽部710包括:第一凹槽711和第二凹槽712,pc灯罩300的突起部310与散热铝管700的第一凹槽711形成扣式连接,使pc灯罩300与散热铝管700互相固定。透光板400位于pc灯罩300与散热铝管700之间,其结构为圆弧形框架,其底端为凸字形结构。第二凹槽712为凸字形凹槽,透光板400可以通过将底端穿插入第二凹槽712从而与散热铝管700互相固定。灯板500位于透光板400与散热铝管700之间,焊接在散热铝管700的凹槽部710上。LED光源600设于灯板500上,与灯板500上形成电连接。驱动电源800固定在散热铝管700内侧,且驱动电源600与灯板500电连接。传统方法采用防眩光的涂层材料对光源进行处理,那就是防眩光的效能无法跟上灯管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与过往技术相比,采用三膜结构,能充分保证防眩光的效果能与灯管寿命持平,同时加入扩散粉提高灯管的透光性,弥补一直以来防眩光灯管的照度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透光防眩光灯管,包括:灯体(100)和连接插头(200),所述灯体(100)两端安装连接插头(200),所述灯体(100)内部包括:pc灯罩(300)、透光板(400)、灯板(500)、LED光源(600)、散热铝管(700)和驱动电源(800),其特征在于:所述pc灯罩(300)外侧设有第一防眩光涂层材料(901),所述透光板(400)外侧设有扩散粉(902)且内侧设有第二防眩光涂层材料(903),所述第一防眩光涂层材料(901)与第二防眩光涂层材料(902),为相同的涂层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透光防眩光灯管,包括:灯体(100)和连接插头(200),所述灯体(100)两端安装连接插头(200 ),所述灯体(100 )内部包括:pc灯罩(300 )、透光板(400 )、灯板(500 )、LED光源(600 )、散热铝管(700 )和驱动电源(800 ),其特征在于:所述pc灯罩(300 )外侧设有第一防眩光涂层材料(901),所述透光板(400)外侧设有扩散粉(902)且内侧设有第二防眩光涂层材料(903),所述第一防眩光涂层材料(901)与第二防眩光涂层材料(902),为相同的涂层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光防眩光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c灯罩(300)与散热铝管(700 )为圆弧形框架结构,所述pc灯罩(300 )的底端设有突起部(310 ),所述散热铝管(700)顶端设有凹槽部(710),所述凹槽部(710)包括:第一凹槽(711)和第二凹槽(712),所述pc灯罩(300)的突起部(310)与散热铝管(700)的第一凹槽(711)形成扣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雅宸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