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光膜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防眩光膜的显示器件技术

技术编号:2662042 阅读:5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防眩光膜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防眩光膜的显示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披露一种具有多个漫射单元和特定光学性质的防眩光膜。I(α+1)/I(α)比值大于0.1至0.6,其中I(α)为表面上沿着与入射光镜面反射方向成10°以下任意角度α的方向反射的反射光的强度,所述入射光与表面法线方向成5°至30°角,以及I(α+1)为在大角度侧偏离任意角度α1°的反射光的强度。沿着与入射光镜面反射方向成20°或更大角度的方向反射的光线具有0.02或更小的增益,其中所述增益通过使用标准漫射板的镜面反射强度作为1归一化反射光强度而获得。漫射单元之间具有50至300微米的平均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眩光膜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防眩光膜的显示器件。 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诸如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或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等显示器件表面的防眩光膜及其制造 方法,以及使用该防眩光膜的显示器件。
技术介绍
在诸如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和CRT显示器等显示器件中, 在来自荧光照明等的环境光线在显示器件的表面上反射时,可见度明显 变差。因此,采用了在显示器件表面上形成光学多层膜或低折射率膜以 降低表面反射率的方法或者在显示器件表面上形成具有微细凹凸表面的 防眩光膜以使环境光线漫反射的方法,从而使反射图像模糊不清。然而,多层光学膜的使用增加了生产成本,并且没有获得令人满意 的防眩光性能。在使用低折射率膜来抑制生产成本的增加时,所得表面 具有较高的反射系数,因而出现令人困扰的表面反射问题。另一方面, 在《1入二氧化硅填充物、有机填充物等的混合物形成具有微细凹凸形状 的表面并利用漫反射使显示器表面的反射模糊不清的方法中,可获得防 眩光性能;然而,白浊(white muddiness)感强烈,尤其在环境光线强时, 对比度下降,从而使可见度变差。近年来,期望抑制白浊感并在抑制白浊感的同时增加对比度的表面 处理,并已开发出一些用于这种处理的方法。例如,在特开2002-365410 号公报(此后称为"专利文献l")中,公开了一种获得阻止表面反射的同时 不会发白的防眩光膜的方法,其中偏离镜面反射方向20。的反射光的强 度与相对于防眩光膜表面法线沿-10。方向的入射光的镜面反射强度之 比为0.2或更低,以及反射光强度峰的半宽度为7。或更大。在特开2004-61853号公报(此后称为"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防 眩光膜,其中与防眩光膜表面法线成5。角的入射光的镜面反射率大致等 于偏离镜面反射0.2。角的入射光镜面反射方向的反射率。此外,专利文 献2还公开了 一种用于获得具有1/1000或更低数值的防眩光膜的方法, 其中在同一测量中使用标准漫射板,通过相对防眩光膜上处于20。或更 大角度的入射光朝向法线方向归 一化反射光强度,获得所述数值(此后, 利用来自标准漫射板的反射光的强度归一化的反射光线强度称为"增 益")。特开2006-53371号公报和特开2004-240411号/>才艮(此后分别称为 "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描述了获得防眩光膜的方法,在所述防眩 光膜中对于防眩光膜上入射角为5。至30。的入射光规则反射率(regular reflectance)为1°/。或更低,并且相对镜面反射方向朝向30。或更大角度的 反射率与镜面反射率的比值为0.001或更低。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防眩光性能和抑制白浊感之间存在折衷,难于设计具有所 述两种性能的防眩光膜,解决方案还不够完善。例如,已发现具有使用 二氧化硅填充物形成的凹凸形状表面的已知防眩光膜符合专利文献1中 阐述的漫反射特性,尽管强度比值为0.1或更低,但该防眩光膜显现强 烈的白浊,在半宽度为7。或更小时防眩光膜可获得防眩光性能。具有接近镜面反射的表面状态的薄膜符合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漫反 射特性,其中镜面反射率基本上等于偏离镜面反射0.2。角的入射光镜面 方向的反射率,因此,仅仅通过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技术难于获得防眩 光性能。另一方面,通过本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发现尽管难于实际制造使相 对法线方向的增益为1/1000或更低的防眩光膜,但即使在相对法线方向 的增益为约1/100时,也可令人满意地降低该膜的白浊感。对于专利文献3和4中所阐述的漫反射特性,发现存在下述情况 即使防眩光膜具有较平坦的表面和大的反射,但该防眩光膜仍获得了 1 % 或更小的规则反射率。此外,发现经受低反射处理例如在表面上形成低折射率层的防眩光膜符合这种漫反射特性,^f旦防眩光性能不够好。另外,如上所述,表面中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防眩光膜具有防眩光性能,但其存在的问题在于该膜在视觉上具有表面粗糙感。在表面粗糙感强的防眩光膜用于显示器件时,图象的可见度降低。因此,希望提供防眩光膜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防眩光膜的显示器件,所述防眩光膜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在获得防眩光性能的同时抑制白浊感,还在于具有降低的表面粗糙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防眩光膜,该防眩光膜在其表面上形成有多个漫射单元,其中该防眩光膜具有下述光学性质(l)大于O.l至 0.6的I(a+iyi(a)比值,其中I(a)为其上具有多个漫射单元的表面上沿 着与入射光镜面反射方向成10。以下任意角度a的方向反射的反射光的 强度,所述入射光与表面法线方向成5。至30。角,以及I(a+l)为在大角 度侧偏离任意角度oc 1。(任意角度a加1。)的反射光的强度,以及(2)沿着与 入射光镜面反射方向成20。或更大角度的方向反射的光线具有0.02或更 小的增益,所述增益通过使用标准漫射板的镜面反射强度作为1归一化 反射光强度而获得。漫射单元之间具有50至300微米的平均间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防眩光膜,该防眩光薄膜在其表面上 具有多个漫射单元,其中该防眩光膜具有下述光学性质(l)对于其上具 有多个漫射单元的表面上与表面法线方向成5°至30。角的入射光,在反 射光强度峰上反射光强度为1/100处具有6.0。至28.0。的角度全宽;和(2) 沿着与入射光镜面反射方向成20。或更大角度的方向反射的光线具有 0.02或更小的增益,所述增益通过使用标准漫射板的镜面反射强度作为 1归一化反射光强度而获得。漫射单元之间具有50至300微米的平均间 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防眩光膜,该防眩光膜在其表面上具 有多个漫射单元,其中该防眩光膜具有下述光学性质(l)对于其上具有 多个漫射单元的表面上与表面法线方向成5°至30。角的入射光,在反射 光强度峰上反射光强度为1/1000处具有10.0。至45.0。的角度全宽;和(2) 沿着与入射光镜面反射方向成20。或更大角度的方向反射的光线具有0.02或更小的增益,所述增益通过使用标准漫射板的镜面反射强度作为 1归一化反射光强度而获得。漫射单元之间具有50至300微米的平均间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制造防眩光膜的方法,其包括下述步 骤通过形状转印法、喷砂法、激光束加工法、湿蚀刻法或贝纳胞形成 法,在防眩光膜的表面中形成微细的凹凸形状,从而在其表面上形成多 个漫射单元。该防眩光膜具有下述光学性质(1)大于0.1至0.6的I(a十 iyi(ot)比值,其中I(a)为其上具有多个漫射单元的表面上沿着与入射光 第一镜面反射方向成10。以下任意角度a的方向反射的反射光的强度,所 述入射光与表面法线方向成5°至30°角,以及I(oc + l)为在大角度侧偏离 任意角度a 1。(任意角度a加1。)的反射光的强度,以及(2)沿着与入射光镜 面反射方向成20。或更大角度的方向反射的光线具有0.02或更小的增益, 所述增益通过使用标准漫射板的镜面反射强度作为1归一化反射光强度 而获得,以及其中所述漫射单元之间具有50至300微米的平均间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制造防眩光膜的方法,其包括下述步 骤通过形状转印法、喷砂法、激光束加工法、湿蚀刻法或贝纳胞形成 法,在防眩光膜的表面中形成微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眩光膜,其包括: 形成在表面上的多个漫射单元;以及 其中所述防眩光膜具有下述光学性质: 大于0.1至0.6的I(α+1)/I(α)比值,其中I(α)为其上具有多个漫射单元的所述表面上沿着与入射光镜面反射方向成10°以下任意角度α的方向反射的反射光的强度,所述入射光与所述表面的法线方向成5°至30°角,以及I(α+1)为在大角度侧偏离所述任意角度α1°的反射光的强度,以及 沿着与所述入射光的镜面反射方向成20°或更大角度的方向反射的光线具有0.02或更小的增益,所述增益通过使用标准漫射板的镜面反射强度作为1归一化反射光强度而获得,以及 其中所述漫射单元之间具有50至300微米的平均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浜勉芳贺友美渡边仁松村伸一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