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锡鹤专利>正文

一种磁流变动力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51704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9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磁流变动力传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磁流变动力传动装置,由端盖密封圈、码盘、复位传感器、阻尼板、隔板、输出离合片、输入离合片、输出轴套、隔磁片、联轴器、高速油封、端盖板、离合线圈架、离合线圈、制动线圈架、制动线圈、脉冲传感器、装置壳体、轴承、油封压板、输出轴、磁流变液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新型磁流变液材料、新颖传动装置、智能的闭环控制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该项传动技术空白和对动力连接装置进行智能控制的成本问题,能取代传统的控制方式,适用于大范围动力传动应用场合;克服了传统控制产品的工艺和成本缺陷,实现安全、高效、精确、节能的动力传动控制目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流变动力传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磁流变动力传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磁流变动力传动装置,能适用于电机、内燃机及各类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和动力传送过程的智能及自动化控制,能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用、民用、矿山、港口、生产设备、工业机器人等各行各业必需使用动力装备的场合。[
技术介绍
]传统的动力传动控制方式基本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部分是动力源与负载之间的机械连接装置,如离合器、变速器等,另一部分是动力源的控制和执行装置,如动力控制箱、伺服驱动箱等。以前所谓的动力传动控制主要针对动力输出前的动力源进行控制,以电力驱动为例,通过提升电机产品的技术等级(如变频、步进、伺服电机等),来实现优质、高效的动力输出目的。但传统的动力传动控制方式存在产品技术复杂、使用成本高、维修保养麻烦等缺点,比较适用于小功率需求的有限范围,并不适用大功率、广泛应用的普遍场合。目前,尚无发现对动力源到负载之间(不含动力源)的动力连接装置进行智能化控制的案例,本技术的磁流变传动装置和控制方法通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对传统的传动控制方式进行变革和创新,较好地解决了该项传动技术空白和对动力连接装置进行智能控制的成本问题,能取代传统的控制方式,适用于大范围动力传动应用场合。磁流变传动装置内部的磁流变液体是一种新型相变材料,它是一种由高磁导率、低磁滞性的微小(微米甚至纳米级)软磁性颗粒和非导磁体液体混合而成的磁性粒悬浮液,当无磁场时,悬浮的微粒铁颗粒自由地随液体运动,当施加磁场时,这些悬浮的微粒铁颗粒被互相吸引,形成一串串链式结构从磁场一极到另一极,此时磁流变液体就在毫秒级的瞬间由牛顿流体变成塑性体或有一定屈服剪应力的粘弹性体;当改变磁场线圈中的电流从而获得不同强度的磁场,磁流变液的屈服剪应力也发生变化,即在强磁场作用下,抗剪切力很大,呈现出高粘度、低流动性的液体特性;在零磁场条件下呈现出低粘度的特性,其剪切屈服强度与磁场强度(或电流大小)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正是磁流变液的这种流变可控性使其能够实现阻尼力的连续可变,从而达到对动力传动离合制动的主动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不包括动力源在内的动力传动过程(动力源到负载之间)进行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创新动力传动的控制方式、提升动力传动的控制技术和经济效能;通过系统程序的设置,简便的使用操作,对动力传动过程实施自动化、高效率、低成本的控制管理,提供一种磁流变动力传动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磁流变动力传动装置,包括端盖密封圈、码盘、复位传感器、阻尼板、隔板、输出离合片、输入离合片、输出轴套、隔磁片、联轴器、高速油封、端盖板、离合线圈架、离合线圈、制动线圈架、制动线圈、脉冲传感器、装置壳体、轴承、油封压板、输出轴、磁流变液,其特征在于装置壳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套盖板组件,端盖板内设有端盖密封圈、轴承、高速油封,端盖板固定油封压板形成盖板组件,装置壳体内设有隔板组件,所述的隔板组件输出轴套装入隔板形成隔板组件,隔板组件左侧设有制动线圈组件,隔板组件右侧设有离合线圈组件,所述的隔板紧靠离合线圈组件,所述的阻尼板设置于装置壳体内并紧靠制动线圈组件,所述的输出轴设置于装置壳体内并穿过轴承内径,输出轴一端升出盖板组件,另一端穿过输出轴套连接输出离合片,输出离合片右侧设有输入离合片,输出离合片和输入离合片安装在隔磁片上,并通过隔磁片隔开,输入离合片上设有输入离合片轴,装置壳体内安装离合片的腔体内注满磁流变液,所述的联轴器套入输入离合片轴,构成整体。所述的离合线圈组件由离合线圈架、离合线圈组成,所述的制动线圈组件由制动线圈架、制动线圈组成,制动线圈组件和离合线圈组件分别拉出引脚线到壳体外;所述的复位传感器、脉冲传感器安装在装置壳体内,拉出引脚线到装置壳体外;所述的右侧盖板组件套入输入离合片轴,固定安装在装置壳体端面,左侧盖板组件套入输出轴,固定安装在装置壳体端面;所述装置壳体的腔体内设有输出离合片、输入离合片,输出离合片、输入离合片间隙距离为1.5mm,采用磁流变液作动力传动媒介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积极效果及优点:1.本技术的动力传动控制方式,是解决动力传送过程中的控制技术,不涉及动力源产品及控制技术,因此大大降低了对动力传送控制和操作的难度。2.本技术的传动装置采用新型磁流变液材料、施以先进控制手段,能实现安全、高效、精确、节能的控制效果,产品用途广、制造成本低,推广价值大。3.本技术应用磁流变液制作的离合器和制动器具有出力大、体积小、响应快、结构简单、阻尼力连续可调、易于实现智能化动力传动控制等优点。4.本技术的磁流变动力传动装置,采用非接触式的柔性离合制动器,具有启动、制动和过载保护的特性,简化了动力源电机的控制电路,而且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离合器使用中产生的机械摩擦损耗和故障的缺陷。5.本技术的磁流变动力传动装置具有开环和闭环控制功能,能对动力传动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大范围地取代目前市场高价的动力传动控制产品,从而降低社会企业生产成本。6.本技术是对传统传动控制思想方法的创新,将会对我国动力传动控制技术的升级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等轴视图;图3是本技术主视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图5是本技术单片机原理框图;图6是本技术控制器操作面板图;如图所示,图中:1为端盖密封圈,2为码盘,3为复位传感器,4为阻尼板,5为隔板,6为输出离合片,7为输入离合片,8为输出轴套,9为隔磁片,10为联轴器,11为高速油封,12为端盖板,13为离合线圈架,14为离合线圈,15为制动线圈架,16为制动线圈,17为脉冲传感器,18为装置壳体,19为轴承,20为油封压板,21为输出轴,22为磁流变液;指定图3为本技术的摘要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磁流变动力传动装置包括端盖密封圈、码盘、复位传感器、阻尼板、隔板、输出离合片、输入离合片、输出轴套、隔磁片、联轴器、高速油封、端盖板、离合线圈架、离合线圈、制动线圈架、制动线圈、脉冲传感器、装置壳体、轴承、油封压板、输出轴、磁流变液,其特征在于装置壳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套盖板组件,端盖板内设有端盖密封圈、轴承、高速油封,端盖板固定油封压板形成盖板组件,装置壳体内设有隔板组件,所述的隔板组件输出轴套装入隔板形成隔板组件,隔板组件左侧设有制动线圈组件,隔板组件右侧设有离合线圈组件,所述的隔板紧靠离合线圈组件,所述的阻尼板设置于装置壳体内并紧靠制动线圈组件;输出轴设置于装置壳体内并穿过轴承内径,输出轴一端升出盖板组件,另一端穿过输出轴套连接输出离合片,输出离合片右侧设有输入离合片,输出离合片和输入离合片安装在隔磁片上,并通过隔磁片隔开,输入离合片上设有输入离合片轴,装置壳体内安装离合片的腔体内注满磁流变液,所述的联轴器套入输入离合片轴,构成整体。离合线圈组件由离合线圈架、离合线圈组成,制动线圈组件由制动线圈架、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流变动力传动装置,包括端盖密封圈、码盘、复位传感器、阻尼板、隔板、输出离合片、输入离合片、输出轴套、隔磁片、联轴器、高速油封、端盖板、离合线圈架、离合线圈、制动线圈架、制动线圈、脉冲传感器、装置壳体、轴承、油封压板、输出轴、磁流变液,其特征在于装置壳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套盖板组件,端盖板内设有端盖密封圈、轴承、高速油封,端盖板固定油封压板形成盖板组件,装置壳体内设有隔板组件,所述的隔板组件输出轴套装入隔板形成隔板组件,隔板组件左侧设有制动线圈组件,隔板组件右侧设有离合线圈组件,所述的隔板紧靠离合线圈组件,所述的阻尼板设置于装置壳体内并紧靠制动线圈组件,所述的输出轴设置于装置壳体内并穿过轴承内径,输出轴一端升出盖板组件,另一端穿过输出轴套连接输出离合片,输出离合片右侧设有输入离合片,输出离合片和输入离合片安装在隔磁片上,并通过隔磁片隔开,输入离合片上设有输入离合片轴,装置壳体内安装离合片的腔体内注满磁流变液,所述的联轴器套入输入离合片轴,构成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流变动力传动装置,包括端盖密封圈、码盘、复位传感器、阻尼板、隔板、输出离合片、输入离合片、输出轴套、隔磁片、联轴器、高速油封、端盖板、离合线圈架、离合线圈、制动线圈架、制动线圈、脉冲传感器、装置壳体、轴承、油封压板、输出轴、磁流变液,其特征在于装置壳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套盖板组件,端盖板内设有端盖密封圈、轴承、高速油封,端盖板固定油封压板形成盖板组件,装置壳体内设有隔板组件,所述的隔板组件输出轴套装入隔板形成隔板组件,隔板组件左侧设有制动线圈组件,隔板组件右侧设有离合线圈组件,所述的隔板紧靠离合线圈组件,所述的阻尼板设置于装置壳体内并紧靠制动线圈组件,所述的输出轴设置于装置壳体内并穿过轴承内径,输出轴一端升出盖板组件,另一端穿过输出轴套连接输出离合片,输出离合片右侧设有输入离合片,输出离合片和输入离合片安装在隔磁片上,并通过隔磁片隔开,输入离合片上设有输入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锡鹤
申请(专利权)人:沈锡鹤上海环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