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带束层鼓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469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带束层鼓轮,它特别用于将带束层和/或胎面层或其它装备有金属零件等的轮胎部件成形为一个整圆,其中鼓轮可绕一中心线转动,所述鼓轮包括多个具有刚性支撑面的支撑件,该支撑面用于轮胎的部件,并且位于鼓轮的圆周上,其中从包含有中心线的剖面看去,所述支撑件包括中间支撑部分和可移动地连接于中间支撑部分的侧支撑部分,其中支撑件的中间部分利用第一移动装置在一个第一位置和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每个支撑件都形成了平行于中心线的支撑面,在所述第二位置上,由各自的支撑件形成了基本凸起的支撑面,其中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与中间支撑部分连接,从而能够在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上至少使中间支撑部分保持与中心线平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束层鼓轮(belt drum),特别是用于将带束层和/或胎面层或其它装备有增强元件,如金属或aramide的轮胎部件成形为一个整圆。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其上能够设置带束层、胎面层和适宜的中间帘布层的鼓轮。在制造轮胎的过程中,已知在一个鼓轮上形成具有任意相对交叉的钢丝的几层带束层包束,随后包束一所谓的帘布层,最后包束一层或多层胎面层,然后将这样的包束提供给胎体鼓轮,以便与轮胎的其它胎体部件结合在一起。帘布层能够被布置成狭窄的、被增强的条带形,它被螺旋地缠绕在一个或多个围绕在带束层周围的胎层上,这里所述带束层已经布置在鼓轮上。在构造鼓轮的过程中,轮胎的截面形状与其在硫化过程中的形状一致,这样在轮胎的制造过程即将结束时,将会得到良好品质的轮胎。需要尽可能地将条带布置在与所制造的轮胎的最终直径尺寸一致的直径上。此外,对于高性能的轮胎,在其高速运转时,轮胎的最初具有凸起形状的胎面将趋向于成为平的状态。当胎面的边缘区域仅能对相关的直径扩大施加很低的阻力时,有可能发生不希望得到的变形,这对性能和驾驶舒适感造成不利的影响。众所周知可以在具有其上布置着胎面层的薄膜状支撑表面的鼓轮上制造胎面,之后通过被径向设置在薄膜内、且具有一刚性压力面的压模使薄膜变形为从鼓轮的纵向截面看成凸起形状的支撑面,其中所述支撑面上随后会缠绕着帘布层条带。因此,当布置有帘布层条带时,在使用的条件下如在高速运转的情形下,应考虑到所述条带的张力。这一已知方法的缺点是在薄膜上设置束带层时,由于其本性而无-->法在不采取额外措施的情况下向束带层提供一平坦的支撑面。此外,当制造胎面为偏离凸面的轮胎时,将不得不布置适于这一胎面的压模,如果可行的话,这将是费力的操作。此外,还需要备妥其它类型的压模。这就需要一种鼓轮,利用这一鼓轮能够以简单且可控的方式实现至少由用于轮胎,如高性能轮胎的带束层和帘布层构成的包束(package)。此外还需要一种鼓轮,利用这一鼓轮能够制造至少由带束层和帘布层构成的、处于最佳调节的包束,以便能够在极端的条件下使用轮胎,如高性能轮胎。此外还需要一种鼓轮,利用这一鼓轮能够制造至少由带束层和帘布层构成的具有不同直径的包束。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带束层鼓轮,它用于将带束层和/或胎面层或其它装备有金属零件等的轮胎部件成形为一个整圆,其中鼓轮可绕一中心线转动,所述鼓轮包括多个具有刚性支撑面的支撑件,该支撑面用于轮胎的部件,并且位于鼓轮的圆周上,其中从包含有中心线的剖面看去,所述支撑件包括中间支撑部分和可移动地连接于中间支撑部分的侧支撑部分,其中支撑件的中间部分利用第一移动装置在一个第一位置和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每个支撑件都形成了平行于中心线的支撑面,在所述第二位置上,由各自的支撑件形成了基本凸起的支撑面,其中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与中间支撑部分连接,从而能够在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上至少使中间支撑部分保持与中心线平行。该带束层鼓轮还配备有在一个或数个任意的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上用于总是保持中间支撑部分与中心线平行的定位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带束层鼓轮,它用于将带束层和/或胎面层或其它装备有金属零件等的轮胎部件成形为一个整圆,其中鼓轮可绕一中心线转动,所述鼓轮包括多个具有刚性支撑面的支撑件,-->该支撑面用于轮胎的部件,并且位于鼓轮的圆周上,其中从包含有中心线的剖面看去,所述支撑件包括中间支撑部分和可移动地连接于中间支撑部分的侧支撑部分,其中支撑件的中间部分利用第一移动装置在一个第一位置和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每个支撑件都形成了平行于中心线的支撑面,在所述第二位置上,由各自的支撑件形成了基本凸起的支撑面,其中所述中间支撑部分以一固定的角度连接于第一移动装置。这样,当带束层被设置到鼓轮上并形成凸起时,带束层总能够被可靠地支撑。从平行于中心线的平面上看,支撑件被分成几部分,因此原则上能够得到数个凸起形状。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带束层鼓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支撑件可移向几个优选为2个具有不同凸度的位置,更确切地说在这些位置上所述支撑件是可调节的,以便能够特别调节成需要制造的一种轮胎的胎面形状。所述中间支撑部分与相关的侧支撑部分相连,从而使这些侧支撑部分在第一位置和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产生转动运动。所述中间支撑部分和侧支撑部分彼此连接,以便能够围绕与鼓轮相切的轴线转动。再次鼓轮的纵向剖面看去,所述侧支撑部分是可移动的,并且与鼓轮的其余部分相连。在这一实施方案中,鼓轮具有垂直于中心线的对称面,并且处于第二位置上的支撑部分形成了相对于所述对称面对称的支撑面,其中间支撑部分比相邻的侧支撑部分更加远离中心线。所述中间部分能够形成基本密闭和/或笔直的支撑面。所述侧支撑部分能够形成笔直的支撑面,并且围绕转动点可转动地连接到鼓轮的其余部分上,这里所述转动点在平行于中心线的方向上远离对称面。从平行于中心线的平面看去,一个支撑部分和另一支撑部分之间-->的转动点,以及/或支撑部分和鼓轮其余部分之间的转动点优选是可调的。在这一实施方案中,由于径向扩张,因此平行于中心线方向上的长度的缩短能够得到补偿,支撑部分在相互连接的位置处沿着平行于中心线的方向彼此相对移动。这可以借助榫眼和榫接头,特别是借助长圆孔来实现。为了使支撑面保持在尽可能连续的轴向上,从平行于中心线的方向看去,支撑部分能够彼此相互接合。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带束层鼓轮的另一改进中,配备有用于限制支撑件径向向外运动出第二位置的第一止挡装置和用于调节第一止挡装置的调节装置。这样,就能够调节第二位置和凸起形状以适应所要制造轮胎的胎面形状。当第一移动装置包括第一锥形部件和第二锥形部件时,支撑件在第一和第二位置间的运动能够容易和可靠地实现,其中第一锥形部件被径向地设置在第二锥形部件内部,并且与一定向元件一起沿着平行于中心线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二锥形部件产生径向移动,其中所述支撑件与第二锥形部件连接借此产生运动。第一锥形部件优选沿着平行于中心线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止挡件的作用在于限制第一锥形部件沿着平行于中心线方向的运动。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束层鼓轮的又一方面,它还配备有第二移动装置,用于使支撑件从相对于中心线径向缩回的位置移动到相对于中心线径向张开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因此待制造轮胎的直径只需利用同样形状的鼓轮和相同的支撑件即可。在下述情形下支撑件借助第二移动装置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这里所述情形指从含有中心线的剖面看去,支撑面平行于中心线的情形。这里通过用于限制支撑件共同径向往外移动的第二止挡装置和用于调节第二止挡装置的第二调节装置能够便于支撑件的调节。正如第一移动装置一样,第二移动装置包括第三锥形部件和第四-->锥形部件,第三锥形部件被径向地设置在第四锥形部件内部,并且与一定向元件一起沿着平行于中心线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四锥形部件产生径向移动,其中支撑件通过第四锥形部件径向移动。第三锥形部件能够沿着平行于中心线的方向移动。第二止挡件的作用在于限制第二锥形部件沿着平行于中心线方向的运动。在按照本专利技术带束层鼓轮的一个组合实施方案中,第三锥形部件利用第二锥形部件来移动。第二调节装置的作用在于调节第二和第三锥形部件之间的距离,这里所述第二和第三锥形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带束层鼓轮,它特别用于将带束层和/或胎面层或其它装备有金属零件等的轮胎部件成形为一个整圆,其中鼓轮可绕一中心线转动,所述鼓轮包括多个具有刚性支撑面的支撑件,该支撑面用于轮胎的部件,并且位于鼓轮的圆周上,其中从包含有中心线的剖面看去,所述支撑件包括中间支撑部分和可移动地连接于中间支撑部分的侧支撑部分,其中支撑件的中间部分利用第一移动装置在一个第一位置和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每个支撑件都形成了平行于中心线的支撑面,在所述第二位置上,由各自的支撑件形成了基本凸起的支撑面,其中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与中间支撑部分连接,从而能够在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上至少使中间支撑部分保持与中心线平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束层鼓轮,还配备有用于总是保持中间支撑部分与中心线平行的定位装置。3.带束层鼓轮,它特别用于将带束层和/或胎面层或其它装备有金属零件等的轮胎部件成形为一个整圆,其中鼓轮可绕一中心线转动,所述鼓轮包括多个具有刚性支撑面的支撑件,该支撑面用于轮胎的部件,并且位于鼓轮的圆周上,其中从包含有中心线的剖面看去,所述支撑件包括中间支撑部分和可移动地连接于中间支撑部分的侧支撑部分,其中支撑件的中间部分利用第一移动装置在一个第一位置和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每个支撑件都形成了平行于中心线的支撑面,在所述第二位置上,由各自的支撑件形成了基本凸起的支撑面,其中所述中间支撑部分固定连接于第一移动装置。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带束层鼓轮,其中支撑件可移向几个优选为2个具有不同凸度的位置,更确切地说在这些位置上所述支撑件是可调节的。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束层鼓轮,其中所述中间支撑部分与相关的侧支撑部分相连,从而使这些侧支撑部分在第一位置和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产生转动运动。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束层鼓轮,其中所述中间支撑部分和侧支撑部分彼此连接,以便能够围绕与鼓轮相切的轴线转动。7.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带束层鼓轮,其中从鼓轮的纵向剖面看去,所述侧支撑部分是可移动的,并且与鼓轮的其余部分可转动地相连。8.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带束层鼓轮,其中鼓轮具有垂直于中心线的对称面,并且处于第二位置上的支撑部分形成了相对于所述对称面对称的支撑面,其中间支撑部分比相邻的侧支撑部分更加远离中心线。9.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带束层鼓轮,其中所述侧支撑部分形成了笔直的支撑面,并且围绕转动点可转动地连接到鼓轮的其余部分上,这里所述转动点在平行于中心线的方向上远离对称面。10.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带束层鼓轮,其中从平行于中心线的方向看去,一个支撑部分和另一支撑部分之间的转动点,以及/或支撑部分和鼓轮其余部分之间的转动点都是可调的。11.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带束层鼓轮,其中支撑部分在相互连接的位置处,例如借助榫眼和榫接头,特别是借助开槽孔,沿着平行于中心线的方向可彼此相对移动。12.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带束层鼓轮,其中从平行于中心线的方向看去,所述支撑部分彼此相互接合。13.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带束层鼓轮,还配备有用于限制支撑件径向向外运动到第二位置的第一止挡装置,和用于调节第一止挡装置的第一调节装置。14.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带束层鼓轮,其中第一移动装置包括第一锥形部件和第二锥形部件,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德格拉夫E·多彭伯格
申请(专利权)人:VMI荷兰埃珀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