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与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974479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对一种用于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2)的方法予以说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在构制工位(14)上构制基本上为筒状的胎体结构(3),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操作性地与彼此在轴向上有间隔的环形紧固结构(7)相结合的胎体帘布层(10);b)在完工工位(17)上制造基本为筒状的套管,该套管包括施加于相对于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的胎面带(5),该带结构则包括至少一个带层(12),该带层包括与套管的圆周展开方向基本上平行的加强帘线;所述步骤b)则包括下列步骤:b1)把第一工作位置(A)上的第一带结构(4)组装在完工工位(17)的第一辅助鼓(19)上;b2)把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胎面带(5)施加于相对于先前在完工工位(17)的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鼓(20)上组装的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所述施加步骤是通过把由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27、28)按照预定路径铺放到相对于所述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进行的;b3)把支承第一带结构(4)的第一辅助鼓(19)定位于第二工作位置(B)上;b4)把支承因此而获得的实为筒状的套管的第二辅助鼓(20)定位于完工工位(17)的拾取位置(D)上;c)从完工工位(17)的所述拾取位置(D)上,把所述基本为筒状套管传送到相对于在构制工位(14)上同时构制的胎体结构(3)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其特征在于:步骤b1)至b4)是周期性地重复的,且步骤b1)和b2)以及步骤b3)和b4)都至少是彼此部分同时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与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制造机动车轮胎的成套设备,该成套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制造方法,以及涉及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成套设备。
技术介绍
机动车车轮所用轮胎一般由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的胎体结构组成,该帘布层具有分别相反的末端垫带在环形紧固结构周围显露为圈状,每个所述紧固结构通常由基本上是圆周环形的插入件构成,在该环形插入件上施加了至少一个填充插入件在其径向外部位置上。由一个或更多个带层所组成的带结构与胎体结构相结合,该带层具有纺织品的或金属的加强帘线,这些帘线被布置为彼此之间以及与胎体结构成径向重叠关系。由如同构成轮胎的其他半成品一样的弹性体材料所制成的胎面带,被施加于带结构的径向外部位置上。在本说明书以及随附的权利要求书范围之内,术语“弹性体材料”用于表示由至少一种弹性体聚合体和至少一种加强填充物所组成的合成物。最好此种合成物还包括添加剂例如交联剂和/或增塑剂。由于其中有交联剂,此种材料可由于加热而被交联,以便形成最终产品。此外,还有弹性体材料所制的相应侧壁被施加于胎体结构的侧表面上,每个该侧表面从胎面带的一个侧部边缘处一直延伸到胎缘上的各自环形紧固结构上,这些侧壁则依据不同的实施例而能展现各自的径向外末端边缘,外末端边缘要么是重叠于胎面带的侧部边缘上,以便形成通常被称为“叠加侧壁”的那种设计方案,或者介于胎体结构与胎面带本身的侧部边缘之间,与被称为“下伏侧壁”(underlyingsidewall)的那种轮胎设计方案相一致。-->在大多数常规的轮胎制造过程中,胎体结构和带结构被与相应的胎面带被一起配置,使它们在各自的工位上彼此分开而形成,以便随后进行手动组装。更具体地说,胎体结构的构制是在构制工位上进行的,并且首先要使胎体帘布层沉积在通常被称为“构制鼓”的第一鼓上,以便形成基本为筒状的套管。胎缘上的环形紧固结构被装配或形成于胎体帘布层的相反末端垫带上,该垫带则显露于环形结构本身的周围,以便把环形结构包封在一种圈里。同时,在带有第二鼓即辅助鼓的完工工位上,制造外部套管,该套管也基本上是筒状的,其包括一些被铺放为彼此成径向重叠关系的带层,且胎面带被施加于带层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接着,外部套管被从辅助鼓上拾取而与胎体套管相结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外部套管被布置在胎体套管周围而成同轴关系,接着,由于轴向地移动胎缘使其彼此靠近,同时让受压流体进入胎体套管里,于是使胎体帘布层定形为环形构造,以便确定把带/胎面带套管施加于轮胎的胎体结构径向外部位置上。把外部套管与胎体套管组装在一起,可在用于构制胎体套管的同一个鼓上进行,在此种情况下,就要涉及“单级制造过程”。这种制造过程例如在美国专利第3990931号中说明过。可选的是,组装可以在所谓“定形鼓”上进行,胎体套管和外部套管被传送到该鼓上,以便按照例如欧洲专利第0613757号予以说明的所谓“两级制造过程”而制造轮胎。按照常规的制造方法,胎面带通常由连续挤压的型材构件(continuously-extruded section member)制成,在为了使其几何形态稳定而进行冷却之后,该构件被存储在适当的工作台或卷轴上。接着,形式为片段或连续条带的半成品被送往送料装置,该装置拾取片段或把连续条带切割为预定长度的片段,每个片段构成为胎面带,顺着圆周被施加于所制造轮胎的带结构上。为了增强对于径向应力的抵抗性能,此种应力是成品轮胎在使用-->时所经受的,例如在高速运行时由于离心力所产生的应力,有人建议设置带有至少一个径向外层的带结构,该外层包括基本上与轮胎的圆周展开方向相平行的加强帘线。顺着圆周把包括一条或更多条彼此基本平行的加强帘线在内的、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条状零件缠绕在底下带层上,与轴向上并排布置的盘卷相一致,通常被称为“零度帘线”的这些加强帘线——一般带有交叉定向的纺织品的或金属的加强帘线——就被施加于底下带层上了。然而,从生产的角度来看,对轮胎整个机械性能的这种改进会带来难题,也就是说,要使胎体结构构制工位的生产力(指的是在一个单位时间里所能制造的工件数量)——它通常很高-与制造包括带层和胎面带在内的、基本上是筒状的套管的完工工位的生产力相谐调。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完工工位的生产力会受到把包括圆周定向加强帘线在内的条状零件进行盘卷缠绕步骤时固有缓慢性的严重影响。为了以某种方式消除这种缺陷,美国专利第4985100号提出了一种提高完工工位生产力的方法,即利用可围绕着基本上为垂直转动轴线而转动并带有两个相对于装置转动轴线而对称布置的构制鼓的构制装置,以及反复重复下列步骤而制造前述基本为筒状的套管:i)把带结构的径向内层施加于处在第一工作位置上的完工工位的第一鼓上;ii)与轴向并排布置的盘卷相一致地,把包括一条或更多条加强帘线在内的弹性体材料所制的条状零件,顺圆周缠绕在先前已在完工工位第二鼓上形成的径向内层上,从而在第二工作位置上制造带结构的径向外层;iii)改变两个鼓的位置;iv)通过缠绕一段既定长度的预先形成的弹性体材料所制的连续条带,在第一工作位置上把胎面带施加于包括圆周定向加强帘线在内的带结构的径向外层上;-->v)卸下因此而从第一工作位置上获得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其中,步骤ii)即制造包括圆周定向帘线在内的带结构径向外层,是在保持进行步骤iv)、v)以及i)期间,即进行制造胎面带、卸下因此获得的筒状套管以及制造新筒状套管的带结构径向内层的期间执行的。近来,以及为了进一步改进轮胎的机械性能和质量,已经有人建议,通过把与并排布置的盘卷相一致的连续细长零件直接缠绕在带结构上,而不是通过缠绕及切割而确定事先挤压的连续条带的片段尺寸并将条带存储在工作台和卷轴上,以形成胎面带。从实用的角度来看,采用包括下列步骤的组装过程是可行的——例如正像以同一申请人名义申请的国际专利申请WO 2004/041521号所说明的那样:i)把包括至少一个带层的带结构布置在辅助鼓上;ii)把与毗邻的圆周盘卷相一致的弹性体材料所制的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缠绕在带结构上,从而把胎面带施加于该带结构上;iii)从辅助鼓上拾取带结构,以便把它传送给相对于胎体套管而言的同轴中央位置上。此种连续的细长零件是在现场获得的,并形成多个盘卷,对该盘卷的朝向和相互重叠参量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便在制造期间,根据在电脑上预先设置的预定沉积方案,控制所要得到的胎面带厚度变量,使胎面带的质量性能明显提高,这样又对轮胎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积极影响。然而,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要达到这些改进,会给胎体结构构制工位的生产力与制造由带层和胎面带组成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完工工位的生产力的协调增加困难,而假如带结构包括一层圆周定向加强帘线,则尤其困难。另一方面,美国专利第4985100号和国际专利申请WO2004/041521号所提出的制造过程,在带结构包括一层圆周定向加强帘线的情况下,以及在所形成的胎面带是由于按周期把弹性体材料所制-->的连续细长零件进行盘卷缠绕而与胎体结构构制工位上的盘卷相一致的情况下,不能获得套管。本申请人想解决在制造高质量轮胎时,为了协调胎体结构构制工位与完工工位之间不同的生产率所遇到的问题,以便也在此种套管包括带有一层零度加强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在构制工位(14)上构制基本为筒状的胎体结构(3),该结构包括操作性地与彼此在轴向上有间隔的环形紧固结构(7)相结合的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10);    b)在完工工位(17)上制造基本为筒状的套管,该套管包括施加在相对于包括至少一个带层(12)在内的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的胎面带(5),该带层包括基本上与套管的圆周展开方向平行的加强帘线,所述步骤b)包括下列步骤:    b1)把第一工作位置(A)上的第一带结构(4)组装在完工工位(17)的第一辅助鼓(19)上;    b2)把在第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胎面带(5)施加于相对于先前在完工工位(17)的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鼓(20)上组装的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所述施加步骤是通过把由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27、28)按照预定路径铺放到相对于所述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进行的;    b3)把支承第一带结构(4)的第一辅助鼓(19)定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    b4)把支承因此而获得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鼓(20)定位于完工工位(17)的拾取位置(D)上;    c)从完工工位(17)的所述拾取位置上,把所述基本为筒状的套管传送到相对于在构制工位(14)上同时构制的胎体结构(3)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    其中从b1)至b4)的所述步骤是周期性地重复的;    步骤b1)和b2)至少彼此部分同时进行;且    步骤b3)和b4)至少彼此部分同时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制造机动车车轮轮胎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在构制工位(14)上构制基本为筒状的胎体结构(3),该结构包括操作性地与彼此在轴向上有间隔的环形紧固结构(7)相结合的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10);b)在完工工位(17)上制造基本为筒状的套管,该套管包括施加在相对于包括至少一个带层(12)在内的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的胎面带(5),该带层包括基本上与套管的圆周展开方向平行的加强帘线,所述步骤b)包括下列步骤:b1)把第一工作位置(A)上的第一带结构(4)组装在完工工位(17)的第一辅助鼓(19)上;b2)把在第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的胎面带(5)施加于相对于先前在完工工位(17)的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鼓(20)上组装的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所述施加步骤是通过把由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27、28)按照预定路径铺放到相对于所述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进行的;b3)把支承第一带结构(4)的第一辅助鼓(19)定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b4)把支承因此而获得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鼓(20)定位于完工工位(17)的拾取位置(D)上;c)从完工工位(17)的所述拾取位置上,把所述基本为筒状的套管传送到相对于在构制工位(14)上同时构制的胎体结构(3)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其中从b1)至b4)的所述步骤是周期性地重复的;步骤b1)和b2)至少彼此部分同时进行;且步骤b3)和b4)至少彼此部分同时进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制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步骤b)借助于下列步骤执行:b1)在第一工作位置(A)上,把第一带结构(4)组装在完工工位(17)的第一辅助鼓(19)上;b2)在第二工作位置(B)上,把胎面带(5)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施加在相对于先前已组装在完工工位(17)的第二辅助鼓(20)上的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所述施加步骤是按照预定路径,把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成的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27、28)铺放到相对于所述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执行的;b5)在至少一个第三工作位置(C)上,把胎面带(5)的至少一个第二部分施加在相对于已组装在完工工位(17)的至少一个第三辅助鼓(40)上的第三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所述施加步骤是按照预定路径,把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成的至少一个连续细长零件(42)铺放到相对于所述第三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执行的;b6)把支承第一带结构(4)的第一辅助鼓(19)定位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B)上;b7)把支承第二带结构(4)和胎面带(5)的所述至少一个部分的第二辅助鼓(20)定位在所述第三工作位置(C)上;b8)把支承因此而获得的基本为筒状的套管的至少一个第三辅助鼓(40)定位在完工工位(17)的拾取位置(D)上;其中:所述步骤b1)、b2)以及从b5)至b8)是周期性地重复的;步骤b1)、b2)以及b5)至少彼此部分同时进行;以及步骤b6)至b8)至少彼此部分同时进行。3.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和c)是以一个时间间隔执行的,该时间间隔基本上等于或小于执行构制胎体结构3的所述步骤a)所用的时间。4.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包括下列步骤:i)在相对于第一辅助鼓(19)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施加一个由包括至少一条加强帘线在内的未硫化弹性体材料制成的条状零件(23),以便形成在轴向上毗邻的圆周盘卷,从而获得所述带层(12),该带层包括基本上与套管的圆周展开方向平行的加强帘线。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包括下列步骤:ii)在相对于第一辅助鼓(19)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施加第一带层(11a),该带层包括相对于套管的圆周展开方向而倾斜的第一加强帘线;以及iii)在相对于第一带层(11a)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施加第二带层(11b),此第二带层包括沿着相对于所述第一加强帘线的交叉方向而倾斜的第二加强帘线。6.如权利要求4和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条状零件(23)被施加于相对于第二带层(11b)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还包括下列步骤:iv)在相对于所述带层(2)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施加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又一个层(13),所述层(13)包括多条加强帘线。8.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的,是通过把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第一连续细长零件(27)及第二连续细长零件(28)铺放到相对于所述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进行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的,是通过把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所述第一连续细长零件(27)沿着基本上是其整个横向延展部铺放到相对于所述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进行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10.如权利要求1和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的,是通过把所述第二连续细长零件(28),沿着基本上是其整个横向延展部铺放到相对于胎面带(5)的所述径向内层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进行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11.如权利要求1和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的,是通过把所述第一连续细长零件(27)铺放到相对于所述第二带结构(4)的至少一个部分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进行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一个对应部分。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的,是通过把所述第二连续细长零件(28)铺放到相对于由所述第一连续细长零件(27)所形成的胎面带(5)所述部分而言的轴向对准位置上而进行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又一个部分。13.如权利要求2和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的,是通过把第二连续细长零件(28)铺放到相对于胎面带(5)的所述径向内层的至少一个部分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进行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的对应部分。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5)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工作位置(C)上,把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至少一个第三连续细长零件(42)铺放到相对于由所述第二连续细长零件(28)所形成的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的至少一个部分而言的轴向对准位置上而执行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的又一个部分。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的,是通过把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第一连续细长零件(27)铺放到相对于所述第二带结构(4)的至少一个部分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进行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的一个对应部分。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上执行的,是通过把第二连续细长零件(28)铺放到相对于由所述第一连续细长零件(27)所形成的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的所述至少一个部分而言的轴向对准位置上而进行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的又一个部分。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5)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工作位置(C)上,把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至少一个第三连续细长零件(42),沿着基本上是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的整个横向延展部铺放到相对于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而执行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18.如权利要求8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续细长零件(27)和第二连续细长零件(28)被铺放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鼓(20)的相反两侧上。19.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和b5)是通过从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鼓(20)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辅助鼓(40)附近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工作位置(B)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工作位置(C)上的相应的送料构件(25、26、41)处输送所述连续细长零件(27、28、42)而执行的,同时,把所述连续细长零件(27、28、42)缠绕在所述鼓(20、40)上。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下列步骤:b9)按照相应的预定路径把所述拾取位置(D)处的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又一个连续细长零件施加在相对于所述第二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9)是通过从布置在所述第二辅助鼓(20)附近的所述拾取位置(D)上的相应送料构件输送所述又一个连续细长零件而执行的,同时,把该连续细长零件缠绕在所述鼓(20)上。2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步骤b10),即按照相应的预定路径,把所述拾取位置(D)处的未硫化弹性体材料所制的又一个连续细长零件施加在相对于所述第三带结构(4)而言的径向外部位置上。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0)是通过从布置在所述辅助鼓(19、20、40)之一附近的所述拾取位置(D)处的相应送料构件输送所述又一个连续细长零件而执行的,同时,把该连续细长零件缠绕在所述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曼奇尼
申请(专利权)人: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