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卡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41664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7 0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能够防止在内侧重叠部发生弯曲的套管卡箍。对于内侧重叠部(35)的卡合爪(41)进入外侧重叠部(34)的前端侧卡合孔(42)中的状态,套管卡箍(31)通过使向缩径方向的紧固力作用于卡箍主体(33)而使前端侧卡合孔(42)越过卡合爪(41)。通过在卡合爪(41)进入的前端侧卡合孔(42)的相对部位上设置与上述卡合爪相对的引导单元(51)而防止弯曲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套管卡箍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通过紧固由橡胶、树脂等构成的套管等被紧固部件而将被紧固部件固定于对象部件的套管卡箍。
技术介绍
套管卡箍例如可以用于从驱动轴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至从动轴的等速万向节(joint)。等速万向节中,动力传递部分由波纹状的套管覆盖,在该套管的内部密封有润滑油。套管卡箍通过卷绕在套管两端部的外周并缩径,从而紧固套管,以防止润滑油从套管内部泄漏。在这种套管卡箍中,设置有能够通过紧固工具紧固的一对工具爪,通过一对工具爪使缩径方向的紧固力作用。图12表示以往的套管卡箍I。套管卡箍I由卡箍主体3构成,所述卡箍主体3由金属薄板构成,套管卡箍I以被卷绕成环状的状态进行紧固,以使套管等被紧固部件贯穿内部。由于这种卡箍主体3在卷绕时卷绕为具有上下重合的重叠部分,因而卡箍主体3具有相互重合的外侧重叠部4以及内侧重叠部5。如图12的(a)所示,在套管卡箍I的外侧重叠部4的前端侧形成有第一工具爪7,另一方面,在内侧重叠部5形成有与第一工具爪7成对的第二工具爪6。这一对工具爪7、6是用于在缩径方向上紧固环状的卡箍主体3的工具爪,其被紧固工具的爪部(省略图示)挂住。第二工具爪6被冲压成形为向径向外侧立起,由此在第二工具爪6上形成有向第一工具爪7开口的开口部6b,开口部6b的外侧壁成为按压部6a。另一方面,在外侧重叠部4中的第一工具爪7的前端处(自由端)成为平坦状延伸的末端部14,该末端部14从开口部6b进入第二工具爪6。进入开口部6b的末端部14被按压部6a从外侧按压,从而防止向径向外侧的翘起。这样,通过外侧重叠部4的前端的末端部14进入第二工具爪6而使外侧重叠部4的前端(末端部14)被按压部6a按压,因而紧固时不需要将外侧重叠部4向内侧方向按压的操作。因此,仅通过向缩径方向的紧固操作就可以进行紧固,且一步进行紧固,提高了操作性。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如下的套管卡箍:与图12相同,通过第二工具爪按压设置在外侧重叠部的前端的末端部来进行一步紧固。在以往的套管卡箍中,如图12的(a)所示,外侧重叠部4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卡合孔12、13,内侧重叠部5形成有卡合至卡合孔12、13的卡合爪11。卡合爪11朝向外侧重叠部4的前端侧倾斜状地立起。图12的(a)显示了环状的卡箍主体3的临时卡定(仮止A )状态,在临时卡定状态下,卡合爪11与位于外侧重叠部4的前端侧的卡合孔12卡合,通过将缩径方向的紧固力F (参照图12的(b))作用于卡箍主体3,从而使前端侧卡合孔12越过卡合爪11,该越过后,前端侧卡合孔12后续的后续卡合孔13与卡合爪11卡合。通过该卡合,卡箍主体3成为保持将被紧固部件紧固的缩径的状态。以上现有的套管卡箍I中具有当卡箍主体3紧固时内侧重叠部5会弯曲的问题。通过图12来说明弯曲发生的机理(mechanism)。图12的(a)表示卡合爪11卡合至前端侧卡合孔12而使卡箍主体3成为环状的临时卡定状态。对于该状态,如果通过紧固工具将缩径方向的紧固力F作用于卡箍主体3,则如图12的(b)所示,前端侧卡合孔12在卡合爪11的背面Ila滑动且滑动地越过卡合爪11。在越过时,外侧重叠部4中的前端侧卡合孔12的后侧与卡合爪11的背面Ila发生咬合,滑动锁定(lock)。由于滑动被锁定,因此本应该消耗在对卡箍主体3进行缩径的负荷被负载到内侧重叠部5中的卡合爪11与第二工具爪6之间。这样,在前端侧的卡合孔12的滑动被锁定的状态下,也成为与即使施加紧固力F,也成为与紧固力F的负荷被内侧重叠部5中的卡合爪11与第二工具爪6之间接收相同的状态。并且,一旦卡箍主体3的紧固负荷超出卡箍主体3的耐弯曲负荷而成为超载负荷的状态,则在内侧重叠部5中的卡合爪11与第二工具爪6之间就会产生弯曲16 (参照图12的(C))。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与图12同样地通过第二工具爪按压设置于外侧重叠部的前端的末端部从而进行一步紧固的构造的套管卡箍,并记载了防止上述内侧重叠部5发生弯曲的结构。该专利文献I中,通过在外侧重叠部4中的前端侧卡合孔12与第一工具爪7之间形成缝隙等,从而减小这些部位之间的刚性。这样,通过降低刚性而使得卡箍主体紧固时外侧重叠部4能够以按压的方式在内侧重叠部5的卡合爪11与第二工具爪6之间滑动,降低外侧重叠部沿中心方向对卡合爪11的背面的按压的负荷。由此,能够防止内侧重叠部5中的卡合爪11与第二工具爪6之间的弯曲16的发生。另外,专利文献I中,还记载了在内侧重叠部5中的第二工具爪6与卡合爪11之间形成加强筋等,从而提高第二工具爪6与卡合爪11之间的刚性,且增强耐弯曲负荷,由此防止内侧重叠部5中的卡合爪11与第二工具爪之间的弯曲16的发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专利第4403728号公报作为被紧固部件的套管,除硬质的树脂套管外,橡胶制的套管也被广泛使用。橡胶制的套管由于比树脂套管更柔软,因此用于其紧固的套管卡箍比用于树脂套管的套管卡箍的板材厚度更薄、或板材宽度更窄,能够减小截面面积,具有能够实现轻量化的优点。但是,板材厚度变薄的同时,刚性降低,从而紧固时的弯曲负荷下降。此时,即使是专利文献I所述的防弯曲结构,也不能充分提高耐弯曲负荷,有时会发生无法防止弯曲发生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种在板材厚度较薄时也能够防止弯曲发生的套管卡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这种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专利文献I同样地能通过一步进行紧固的结构的套管卡箍,且该套管卡箍在板材厚度较薄时、或板材宽度较窄时也能够防止弯曲的发生。本专利技术的套管卡箍包括:卡箍主体,以外侧重叠部和内侧重叠部相互重合的环状态卷绕在被紧固部件的外周;第一工具爪,形成于所述外侧重叠部的前端侧;平坦状的终端部,形成于比所述第一工具爪更前端的外侧重叠部;第二工具爪,包括所述终端部能插入的开口部及从外侧按压插入至所述开口部的终端部的按压部,所述第二工具爪形成于所述内侧重叠部,与所述第一工具爪共同使卡箍主体缩径并紧固;多个卡合孔,沿所述外侧重叠部的长度方向形成;以及卡合爪,以朝向所述外侧重叠部的前端侧倾斜状立起的状态形成于所述内侧重叠部,其中,对于所述卡合爪进入位于外侧重叠部的长度方向的前端侧的前端侧卡合孔后的状态,将缩径方向的紧固力作用于卡箍主体而使前端侧卡合孔越过卡合爪,使与前端侧卡合孔连续的后续卡合孔与卡合爪卡合,其中,在所述前端侧卡合孔的后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卡合爪相对的引导单元。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所述引导单元是设置于所述前端侧卡合孔的后端部的内侧重叠部侧的R部。另外,优选所述弓I导单元包括沿着所述卡合爪的倾斜部。另外,优选所述引导单元是从所述前端侧卡合孔的后端部沿卡合爪的立起方向倾斜状立起的引导爪,所述倾斜部设置在所述引导爪中的与卡合爪相对的面上。并且,优选所述引导单元是所述前端侧卡合孔中的与所述卡合爪相对的后端部的内表面,所述倾斜部设置于所述后端部的内表面。并且,优选所述引导单元利用所述缩径方向的紧固力而能够越过所述卡合爪的背面,所述卡合爪的背面的倾斜角度形成为越过初始角度β及其后的越过末期角度α这两个角度,且成为α〈β的关系。并且,优选所述引导单元利用所述缩径方向的紧固力而能够越过所述卡合爪的背面,所述卡合爪的背面的倾斜角度形成为越过初始角度β及其后的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管卡箍,包括:卡箍主体,以外侧重叠部和内侧重叠部相互重合的环状态卷绕在被紧固部件的外周;第一工具爪,形成于所述外侧重叠部的前端侧;平坦状的终端部,形成于比所述第一工具爪更前端的外侧重叠部;第二工具爪,包括所述终端部能插入的开口部及从外侧按压插入至所述开口部的终端部的按压部,所述第二工具爪形成于所述内侧重叠部,与所述第一工具爪共同使卡箍主体缩径并紧固;多个卡合孔,沿所述外侧重叠部的长度方向形成;以及卡合爪,以朝向所述外侧重叠部的前端侧倾斜状立起的状态形成于所述内侧重叠部,其中,对于所述卡合爪进入位于外侧重叠部的长度方向的前端侧的前端侧卡合孔后的状态,将缩径方向的紧固力作用于卡箍主体而使前端侧卡合孔越过卡合爪,使与前端侧卡合孔连续的后续卡合孔与卡合爪卡合,所述套管卡箍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端侧卡合孔的后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卡合爪相对的引导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6.28 JP 2011-1426901.一种套管卡箍,包括:卡箍主体,以外侧重叠部和内侧重叠部相互重合的环状态卷绕在被紧固部件的外周;第一工具爪,形成于所述外侧重叠部的前端侧;平坦状的终端部,形成于比所述第一工具爪更前端的外侧重叠部;第二工具爪,包括所述终端部能插入的开口部及从外侧按压插入至所述开口部的终端部的按压部,所述第二工具爪形成于所述内侧重叠部,与所述第一工具爪共同使卡箍主体缩径并紧固;多个卡合孔,沿所述外侧重叠部的长度方向形成;以及卡合爪,以朝向所述外侧重叠部的前端侧倾斜状立起的状态形成于所述内侧重叠部,其中,对于所述卡合爪进入位于外侧重叠部的长度方向的前端侧的前端侧卡合孔后的状态,将缩径方向的紧固力作用于卡箍主体而使前端侧卡合孔越过卡合爪,使与前端侧卡合孔连续的后续卡合孔与卡合爪卡合,所述套管卡箍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端侧卡合孔的后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卡合爪相对的引导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卡箍,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单元是设置于所述前端侧卡合孔的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荻野隆司池田博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