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在双极型集成电路中的高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39433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6 20:42
一种用在双极型集成电路中的高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形成一个导电型的外延层,包括与导电型相反的薄沟道有关的漏源区。沟道区形成该导电型薄的表面层,在漏源区的中间层表面形成高速导电接触面。接触表面可以包括其表面金属层的高掺杂多晶硅材料。接触表面和外延层下面的沟道由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组成。由于增加了接触表面的导电性,从而提高了运算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在双极型集成电路中的高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般半导体晶体管器件和很特别的高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
技术介绍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使用在双极型集成电路中是已知的。运行速度快是这种晶体管的一个重要特点。单片双极型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包括顶部和底部栅极,顶部栅极在晶体管的沟道区包含一个轻掺杂区,顶部和底部栅极通过半导体结构电气连接。重掺杂区将栅极电导从5-15千欧姆/平方范围降低到500-1500欧姆/平方。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具有独立的上部和下部栅极触头是众所周知的。现有技术显示使用在上部栅极表面上势垒金属来阻止接触铝渗透到下面的硅材料。势垒金属的使用造成与硅热不匹配,导致在热循环过程中滞后影响装置的降解。本专利技术是针对改善高速的双极型场效应晶体管。简单地说,一个高掺杂多晶硅栅极触头形成在薄的表面上,轻掺杂顶部栅区在源极和漏极区之间延伸。如果需要的话,离子注入硅栅极触头,电气隔离底部接触,从而使终端设备操作。例如,一个金属触头如铝可以被放置在多晶硅层表面来进一步减小阻力。多晶硅层抑制铝接触金属通过铝触头扩散到栅极和沟道区。在多晶硅栅极触头下面的轻掺杂的顶部栅层通过重掺杂扩散高掺杂的多晶硅层来增加其电导率。根据本专利技术,栅极电阻可以被减小到1-40欧姆/平方。多晶硅层允许高温处理和在表面形成热氧化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硅双极型场效应晶体管。另一项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运行速度的双极型场效应晶体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循环下不会退化设备性能的双极型场效应晶体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当采用【附图说明】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功能将从下面的详细描述和相关的权利要求更明显。对比专利文献:CN202004739U全自动固态断路器201120104648.5【附图说明】:根据现有技术,图1是一个双极型场效应三极管设备的截面图。根据现有技术,图2是另一个双极型场效应三极管设备的截面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体现,图3是一个双极型场效应三极管设备的截面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体现,图4是一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图2是现有技术的双极型场效应晶体管设备的截面图。根据图1,一个N型外延层10形成在P型硅衬底12的表面上,装置区域被P+隔离扩散环14定义。一个N+埋层16通过掺杂外延生长层10的衬底12的表面区域形成。一个双极型场效应晶体管形成在具有一个源极区18和一个由扩散掺杂离子P+形成的空漏极区20的外延层10上。一个栅极触头22由扩散掺杂离子N+形成。一个P型沟道24由在源极和栅极区之间18,20离子注入形成,一个轻掺杂顶部栅极层26由源极和漏极区表面离子注入形成。N型顶部栅极层26与通过外延结构被外延层10定义的底部栅极接触相互关联。金属触头28被制成源区,漏区和栅区。为了提高如图1所示的设备的速度,如图2所示的结构,在轻掺杂顶部栅极接触区26的高掺杂区30由通过离子注入选择性地引入N型掺杂剂形成。N+区30与底部栅极电气互联,包括通过外延结构的外延层10。由于增加了 N+层30的电导率,栅极电阻从图1装置的大约5-15千欧姆/平方减小到图2装置的500-1500欧姆/平方。栅极电阻的减小导致运行速度的显著提高。根据本专利技术,图3是一个硅双极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截面图。根据本专利技术,高掺杂的多晶硅接触面32被制作为一个轻掺杂顶部层26的中间部分,与源极和漏极区18,20间隔。如图3所示,一个高掺杂区30被提供在接触面32下面的轻掺杂栅层26上,作为图2的体现。然而,图3装置的运行速度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如下所述的高电导接触的提供,其次才是高掺杂区30的提供。因此,区域30的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在第一种体现上,例如,接触面包括一个高掺杂多晶硅薄层32和一个提供在顶部接触面32上的铝金属层34,从而进一步增加触头的电导率和进一步提高运行速度。高掺杂的多晶硅层32不仅增加接触到栅区30的电导率,而且抑制在随后的高温处理步骤中铝接触的冲压,并提供杂质扩散到区域30中来提高电导率。多晶硅层与衬底热匹配,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在热循环中装置的降解。顶部栅极接触与底部栅极接触隔离,从而提供了一个四端装置。顶部栅极金属触头34的较小面积降低了寄生电容和泄漏电流。图4显示了一个没有高导区30的专利技术。多晶硅层的杂质不仅可以扩散到在栅区26下面,而且也可扩散到用虚线36显示的沟道区。这有效地降低了通道的厚度和增加运行的频率。在轻掺杂顶部栅层和扩散到那里的杂质中的一个高掺杂栅极触头的提供减少顶部栅极电阻到1-40欧姆/平方。这种低电阻,加上双极型场效应晶体管的四终端的运行,提高运行速度,大大超过了现有技术的双极型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在双极型集成电路中的高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是:一种高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包括一个导电型的硅半导体衬底区,导电型相反的第一和第二区形成在导电型的硅半导体衬底区表面,延伸到导电型的硅半导体衬底区,使相互间隔,导电型相反的第一和第二区形成高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的一个源极和漏极,在导电型的硅半导体衬底区,导电型相反的薄沟道互联导电型相反的第一和第二区,一个导电型的薄的表面栅层覆盖在导电型相反的沟道区,并且从导电型相反的第一区延伸到第二区,导电型的薄表面栅层的接触表面延伸在导电型相反的第一和第二区之间,并且电气隔离导电型的硅半导体衬底区,导电型的薄表面栅层的接触表面包括一个导电型的多晶硅层并延伸在整个表面栅层的表面,具有的导电性比导电型的薄表面栅层的导电性强,在导电型相反的沟道区和导电型的表面栅层下面的衬底区由高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的电隔离门和导电型的多晶硅层上的铝金属触头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在双极型集成电路中的高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是:一种高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包括一个导电型的硅半导体衬底区,导电型相反的第一和第二区形成在导电型的娃半导体衬底区表面,延伸到导电型的娃半导体衬底区,使相互间隔,导电型相反的第一和第二区形成高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的一个源极和漏极,在导电型的硅半导体衬底区,导电型相反的薄沟道互联导电型相反的第一和第二区,一个导电型的薄的表面栅层覆盖在导电型相反的沟道区,并且从导电型相反的第一区延伸到第二区,导电型的薄表面栅层的接触表面延伸在导电型相反的第一和第二区之间,并且电气隔离导电型的硅半导体衬底区,导电型的薄表面栅层的接触表面包括一个导电型的多晶娃层并延伸在整个表面栅层的表面,具有的导电性比导电型的薄表面栅层的导电性强,在导电型相反的沟道区和导电型的表面栅层下面的衬底区由高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的电隔离门和导电型的多晶硅层上的铝金属触头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在双极型集成电路中的高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是:高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中导电型的薄表面栅层包括从导电型的多晶硅层扩散到其中的杂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在双极型集成电路中的高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是:一种高速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包括一个导电型的硅半导体衬底区,导电型相反的第一和第二区形成在导电型的硅半导体衬底区表面,使相互隔离,导电型相反的第一和第二区形成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贝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