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模四出铜质阀体铸件的覆膜砂铸造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34035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5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模四出铜质阀体铸件的覆膜砂铸造模,包括A砂芯(1)、B砂芯(2)、C砂芯(3)、上模(4)、下模(5)。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将上模分设四个区域,每个区域中均设有A上定槽、B上定槽、C上定槽和上型腔;下模与上模对应,每个区域中均设有A下定槽、B下定槽、C下定槽和下型腔;将A砂芯、B砂芯、C砂芯的支撑部分别置于下模的A下定槽、B下定槽、C下定槽中,上模位于下模上方合模;在上模、下模的夹持下,A砂芯、B砂芯、C砂芯得以槽芯定位,由A砂芯、B砂芯、C砂芯的型芯部和上型腔、下型腔围成制品的模腔的技术方案,使铜质阀体铸件制品的生产达到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减少飞边、消除废品、减轻工作强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模四出铜质阀体铸件的覆膜砂铸造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覆膜砂铸造模,具体是指用于液态铜合金浇铸成型铜质阀体铸件制品的一种一模四出铜质阀体铸件的覆膜砂铸造模。
技术介绍
铜质阀门的阀体为形状交错套叠、结构复杂、中空薄壁铜质的铸件制品,生产铸件制品需要浇铸模型,现有技术采用木模翻制、砂芯填充和砂箱承载,在连片的砂型场地上,由人工一件一件造型制作用于浇铸成型铸件制品的、砂质的翻砂模型,之后,再将炽热液态的铜合金浇入至翻砂模型中冷凝成型为制品;在砂型场地上制作的翻砂模型称为砂地模型;砂地模型制作效率低,工作强度大,人工成本高,由砂地模型浇铸成型的阀体铸件制品的尺寸形位精度差,飞边大且多,废品率高,因此,现有技术存在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差、飞边大、废品率高、工作强度大的问题与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专利技术采用由覆膜砂预制的A砂芯、B砂芯、C砂芯、上模、下模构件构成的装置,其中A砂芯、B砂芯、C砂芯分别设有各自的支撑部和型芯部,上模的下面按前后左右分设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中均设有A上定槽、B上定槽、C上定槽和上型腔;与上模对应,下模的上面按前后左右分设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中均设有A下定槽、B下定槽、C下定槽和下型腔;上模还设有主浇口、分浇口、分流道、冒口、定位榫头,下模还设有主流道、定位榫槽;应用时,将A砂芯、B砂芯、C砂芯的支撑部分别对应置于下模的A下定槽、B下定槽、C下定槽中,上模位于下模上方与下模合模,定位榫头与定位榫槽扣合定位;此时,在A下定槽、B下定槽、C下定槽与A上定槽、B上定槽、C上定槽的共同支撑下A砂芯、B砂芯、C砂芯得以定位称为槽芯定位,A砂芯、B砂芯、C砂芯的型芯部对应精确定位于上型腔和下型腔之间,由A砂芯、B砂芯、C砂芯的型芯部和上型腔与下型腔围成的腔室形成浇铸成型制品的模腔;浇铸时,本装置水平置于砂地面,上模上面压以重物,将熔融的液态铜合金由主浇口浇入,液态铜合金经主流道、分流道、分浇口进入并充盈模腔,经冷凝成型为制品;此外,液态铜合金在充盈模腔的同时还进入冒口,用于在制品冷凝成型过程中提供缩补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一模四出铜质阀体铸件的覆膜砂铸造模,旨在通过覆膜砂预制构件拼装、槽芯定位、一模四出,使铜质阀体铸件制品的生产制造,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减少飞边、消除废品、减轻工作强度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模四出铜质阀体铸件的覆膜砂铸造模,包括A砂芯、B砂芯、C砂芯、上模、下模,其中:所述的A砂芯为呈Z字形折弯的预制覆膜砂芯构件,A砂芯横截面呈圆柱形的中部为A砂芯的型芯部,A砂芯横截面呈矩形的二端为A砂芯的支撑部,其中,A砂芯一端的支撑部呈弯折形;所述的B砂芯为块状预制覆膜砂芯构件,B砂芯的主视与俯视呈,中心设有矩形通孔、前侧面设有环形凹槽、后侧为竖直平面、上下面为凸出圆弧面、左右侧面为相互平行的竖直平面,B砂芯的前侧面为B砂芯的型芯部,B砂芯的中心矩形通孔、上下面、后侧面和左右侧面为B砂芯的支撑部;所述的C砂芯为中部小、二端大,呈半爿哑铃形状的预制覆膜砂芯构件,C砂芯的中部为平面朝上的半月圆柱形,C砂芯的二端为凹面朝上且设有缺口的半月薄壁的球壳形;C砂芯的中部为C砂芯的支撑部,C砂芯的_.端为C砂芯的型芯部;所述的上模为俯视呈矩形、预制覆膜砂质的薄壳模型构件,上模的下面按前左、前右、后左、后右四个方位分设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中均设有A上定槽、B上定槽、C上定槽和上型腔,上模还设有主浇口、分浇口、分流道、冒口、定位榫头,所述A上定槽为形面与A砂芯的呈弯折形一端的支撑部对应吻合的凹槽;所述B上定槽为形面与B砂芯的支撑部的上面、后侧面和左右侧面对应吻合的凹槽;所述C上定槽为形面与C砂芯的支撑部的上面对应吻合的凹槽;所述上型腔为形面与制品的上半月外壁形面对应吻合的凹槽;所述主浇口为位于上模中心、呈上下方向、上小下大的圆锥形通道;所述冒口为分布在所述上型腔朝向上模下面中心一侧位置的矩形凹槽;所述分流道为位于上模下面、分布在所述主浇口的左右二侦U、呈前后方向的若干条形凹槽;分浇口与所述冒口相通;所述分浇口为位于所述上型腔沿口与所述冒口相通的缺口槽;所述定位榫头为位于上模下面四个边缘、向下凸出的长条形凸缘;所述的下模为俯视呈矩形、预制覆膜砂质的薄壳模型构件,与上模对应,下模的上面按前后左右分设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中均设有A下定槽、B下定槽、C下定槽和下型腔;下模还设有主流道、定位榫槽;所述A下定槽、B下定槽、C下定槽、下型腔的形状和位置与上模的所述A上定槽、B上定槽、C上定槽、上型腔的形状和位置上下镜像对应;所述主流道为位于下模下面中心、呈左右方向的条形凹槽;所述定位榫槽为位于下模的下面、位置与上模的所述定位榫头上下对应、形状与所述定位榫头吻合相配的凹槽;所述支撑部是指A砂芯、B砂芯、C砂芯中用于嵌入上模的所述A上定槽、B上定槽、C上定槽和下模的所述A下定槽、B下定槽、C下定槽中接触定位的部位,以及A砂芯、B砂芯、C砂芯相互连接定位的部位;所述型芯部是指A砂芯、B砂芯、C砂芯中用于与上模、下模的所述上型腔、下型腔围成浇铸成型制品的模腔的部位;应用连接,A砂芯、B砂芯、C砂芯的支撑部分别对应嵌于下模的A下定槽、B下定槽、C下定槽中,其中,所述A砂芯的呈弯折形一端的支撑部与所述A下定槽相嵌连接,A砂芯另一端的支撑部插入所述B砂芯的中心矩形通孔的支撑部中连接;上模位于下模上方与下模合模,上模的所述定位榫头与下模的所述定位榫槽扣合定位,A砂芯、B砂芯、C砂芯的支撑部被上模和下模共同夹持固定,A砂芯、B砂芯、C砂芯的型芯部位于上型腔和下型腔之间,由A砂芯、B砂芯、C砂芯的型芯部和上模的所述上型腔与下模的所述下型腔围成的腔室称为模腔。结构表述的方向面分为上、下、左、右、前、后面,其中,前面为面对装置主体的面,后面为与所述前面相对的面。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浇铸时,本装置水平置于砂地面,上模的上面压以重物,将熔融的液态铜合金由主浇口浇入,液态铜合金经主流道、分流道分流至上模和下模分设的四个区域,再经分浇口进入并充盈位于各区域的所述模腔中经冷凝分别成型为四个制品;此外,液态铜合金在充盈模腔的同时还进入冒口,冒口用于在制品冷凝成型过程中提供缩补。由于A砂芯、B砂芯、C砂芯的支撑部在下模的所述A下定槽、B下定槽、C下定槽和上模的所述A上定槽、B上定槽、C上定槽的夹持下定位,因而称为槽芯定位;由于本装置一次浇铸成可成型四个制品,因而称为一模四出;由于采用覆膜砂预制构件进行拼装造型,确保了制品的尺寸偏差,并提高了造型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降低了工作强度,采用槽芯定位,使A砂芯、B砂芯、C砂芯的型芯部能够精确对应定位于上型腔和下型腔之间,使A砂芯、B砂芯、C砂芯的型芯部和上型腔与下型腔围成的模腔的形位偏差得以保证,确保了浇铸成型制品的质量,消除了废品,同时使制品的质量、飞边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一致,采用一模四出提高了生产效率。上述,本专利技术采用由覆膜砂预制的A砂芯、B砂芯、C砂芯、上模、下模构件构成的装置,其中A砂芯、B砂芯、C砂芯分别设有各自的支撑部和型芯部,上模的下面按前后左右分设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中均设有A上定槽、B上定槽、C上定槽和上型腔;与上模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模四出铜质阀体铸件的覆膜砂铸造模,包括A砂芯(1)、B砂芯(2)、C砂芯(3)、上模(4)、下模(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砂芯(1)为呈Z字形折弯的预制覆膜砂芯构件,A砂芯(1)横截面呈圆柱形的中部为A砂芯(1)的型芯部(03),A砂芯(1)横截面呈矩形的二端为A砂芯(1)的支撑部(02),其中,A砂芯(1)一端的支撑部(02)呈弯折形;所述的B砂芯(2)为块状预制覆膜砂芯构件,B砂芯(2)的主视与俯视呈,中心设有矩形通孔、前侧面设有环形凹槽、后侧为竖直平面、上下面为凸出圆弧面、左右侧面为相互平行的竖直平面,B砂芯(2)的前侧面为B砂芯(2)的型芯部(03),B砂芯(2)的中心矩形通孔、上下面、后侧面和左右侧面为B砂芯(2)的支撑部(02);所述的C砂芯(3)为中部小、二端大,呈半爿哑铃形状的预制覆膜砂芯构件,C砂芯(3)的中部为平面朝上的半爿圆柱形,C砂芯(3)的二端为凹面朝上且设有缺口的半爿薄壁的球壳形;C砂芯(3)的中部为C砂芯(3)的支撑部(02),C砂芯(3)的二端为C砂芯(3)的型芯部(03);所述的上模(4)为俯视呈矩形、预制覆膜砂质的薄壳模型构件,上模(4)的下面按前左、前右、后左、后右四个方位分设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中均设有A上定槽(46)、B上定槽(49)、C上定槽(47)和上型腔(48),上模(4)还设有主浇口(41)、分浇口(42)、分流道(43)、冒口(44)、定位榫头(45),所述A上定槽(46)为形面与A砂芯(1)的呈弯折形一端的支撑部(02)对应吻合的凹槽;所述B上定槽(49)为形面与B砂芯(2)的支撑部(02)的上面、后侧面和左右侧面对应吻合的凹槽;所述C上定槽(47)为形面与C砂芯(3)的支撑部(02)的上面对应吻合的凹槽;所述上型腔(48)为形面与制品(01)的上半爿外壁形面对应吻合的凹槽;所述主浇口(41)为位于上模(4)中心、呈上下方向、上小下大的圆锥形通道;所述冒口(44)为分布在所述上型腔(48)朝向上模(4)下面中心一侧位置的矩形凹槽;所述分流道(43)为位于上模(4)下面、分布在所述主浇口(41)的左右二侧、呈前后方向的若干条形凹槽;分浇口(42)与所述冒口(44)相通;所述分浇口(42)为位于所述上型腔(48)沿口与所述冒口(44)相通的缺口槽;所述定位榫头(45)为位于上模(4)下面四个边缘、向下凸出的长条形凸缘;所述的下模(5)为俯视呈矩形、预制覆膜砂质的薄壳模型构件,与上模(4)对应,下模(5)的上面按前后左右分设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中均设有A下定槽(53)、 B下定槽(54)、C下定槽(55)和下型腔(56);下模(5)还设有主流道(51)、定位榫槽(52);所述A下定槽(53)、B下定槽(54)、C下定槽(55)、下型腔(56)的形状和位置与上模(4)的所述A上定槽(46)、B上定槽(49)、C上定槽(47)、上型腔(48)的形状和位置上下镜像对应;所述主流道(51)为位于下模(5)下面中心、呈左右方向的条形凹槽;所述定位榫槽(52)为位于下模(5)的下面、位置与上模(4)的所述定位榫头(45)上下对应、形状与所述定位榫头(45)吻合相配的凹槽;所述支撑部(02)是指A砂芯(1)、B砂芯(2)、C砂芯(3)中用于嵌入上模(4)的所述A上定槽(46)、B上定槽(49)、C上定槽(47)和下模(5)的所述A下定槽(53)、B下定槽(54)、C下定槽(55)中接触定位的部位,以及A砂芯(1)、B砂芯(2)、C砂芯(3)相互连接定位的部位;所述型芯部(03)是指A砂芯(1)、B砂芯(2)、C砂芯(3)中用于与上模(4)、下模(5)的所述上型腔(48)、下型腔(56)围成浇铸成型制品(01)的模腔的部位;应用连接,A砂芯(1)、B砂芯(2)、C砂芯(3)的支撑部(02)分别对应嵌于下模(5)的A下定槽(53)、B下定槽(54)、C下定槽(55)中,其中,所述A砂芯(1)的呈弯折形一端的支撑部(02)与所述A下定槽(53)相嵌连接,A砂芯(1)另一端的支撑部(02)插入所述B砂芯(2)的中心矩形通孔的支撑部(02)中连接;上模(4)位于下模(5)上方与下模(5)合模,上模(4)的所述定位榫头(45)与下模(5)的所述定位榫槽(52)扣合定位,A砂芯(1)、B砂芯(2)、C砂芯(3)的支撑部(02)被上模(4)和下模(5)共同夹持固定,A砂芯(1)、B砂芯(2)、C砂芯(3)的型芯部(03)位于上型腔(48)和下型腔(56)之间,由A砂芯(1)、B砂芯(2)、C砂芯(3)的型芯部(03)和上模(4)的所述上型腔(48)与下模(5)的所述下型腔(56)围成的腔室称为模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模四出铜质阀体铸件的覆膜砂铸造模,包括A砂芯(I)、B砂芯(2)、C砂芯(3)、上模(4)、下模(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砂芯(I)为呈Z字形折弯的预制覆膜砂芯构件,A砂芯(I)横截面呈圆柱形的中部为A砂芯(I)的型芯部(03),A砂芯(I)横截面呈矩形的二端为A砂芯(I)的支撑部(02),其中,A砂芯(I) 一端的支撑部(02)呈弯折形; 所述的B砂芯(2)为块状预制覆膜砂芯构件,B砂芯(2)的主视与俯视呈,中心设有矩形通孔、前侧面设有环形凹槽、后侧为竖直平面、上下面为凸出圆弧面、左右侧面为相互平行的竖直平面,B砂芯(2)的前侧面为B砂芯(2)的型芯部(03),B砂芯(2)的中心矩形通孔、上下面、后侧面和左右侧面为B砂芯(2)的支撑部(02); 所述的C砂芯(3)为中部小、二端大,呈半月哑铃形状的预制覆膜砂芯构件,C砂芯(3)的中部为平面朝上的半月圆柱形,C砂芯(3)的二端为凹面朝上且设有缺口的半月薄壁的球壳形;C砂芯(3)的中部为C砂芯(3)的支撑部(02),C砂芯(3)的二端为C砂芯(3)的型芯部(03); 所述的上模(4)为俯视呈矩形、预制覆膜砂质的薄壳模型构件,上模(4)的下面按前左、前右、后左、后右四个方位分设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中均设有A上定槽(46)、B上定槽(49)、C上定槽(47)和上型腔(48),上模(4)还设有主浇口 (41)、分浇口 (42)、分流道(43)、冒口(44)、定位榫头(45),所述A上定槽(46)为形面与A砂芯(I)的呈弯折形一端的支撑部(02)对应吻合的凹槽;所述B上定槽(49)为形面与B砂芯(2)的支撑部(02)的上面、后侧面和左右侧面对应吻合的凹槽;所述C上定槽(47)为形面与C砂芯(3)的支撑部(02)的上面对应吻合的凹槽;所述上型腔(48)为形面与制品(01)的上半月外壁形面对应吻合的凹槽;所述主浇口(41)为位于上模(4)中心、呈上下方向、上小下大的圆锥形通道;所述冒口(44)为分布在所述上型腔(48)朝向上模(4)下面中心一侧位置的矩形凹槽;所述分流道(43)为位于上模(4)下面、分布在所述主浇口(41)的左右二侧、呈前后方向的若干条形凹槽;分浇口(42)与所述冒口(44)相通;所述分浇口(42)为位于所述上型腔(48)沿口与所述冒口(44)相通的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林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