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炼装置及成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261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混炼装置,将高粘性原料和低粘性原料或者液体或粉体副原料混炼并将得到的混合原料连续送出,一种成形装置,该成形装置包括片成形机和将第二原料向由该片成形机拉伸为片状而输送的第一原料上呈带状送出的送出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软糖等点心类制造的混炼装置及成形装置,尤其涉及可进行连续生产的上述混炼装置及成形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市场上正在销售具有嚼起来柔软而又不易粘牙的特征的软糖。这种软糖是通过例如如下的工序而制造的。第一工序,其将糖类、水、植物性油脂及乳化剂混合、乳化,制造软糖基础原液。第二工序,其将所述软糖基础原液煮干形成作为软糖基础原料的高粘性原料。第三工序,将砂糖、水及糖稀混合煮干后,使其冷却并析出晶体,得到砂糖微晶体原料。第四工序,将由所述第三工序得到的砂糖微晶体构成的低粘性原料添加到所述第二工序得到的高粘性原料(软糖基础原料)中混合,得到高粘性混合物(混合原料)。第五工序,将糖类、水及明胶等起泡性蛋白质混合、起泡,得到凝胶体(フラツプ)。第六工序,以所述第四工序得到的混合物(混合原料)为主原料,向其中添加所述第五工序制造的凝胶体等副原料,并将它们混合,得到为体现软糖特征而混入很多空气的软糖原料。第七工序,准备风味不同的两种所述第六工序得到的软糖原料,将其成形为用一种原料包卷另一种原料状态的制品形状。在上述制造工序中,目前,尤其是在将由砂糖微晶体构成的低粘性原料加入高粘性原料(软糖基础原料)进行混合得到高粘性混合物(混合原料)的第四工序中,进行充分混合(混炼)并将其连续送出是困难的,因此,未采用连续生产,而采用分批式(间歇式)生产方式。在向混合物(混合原料)构成的主原料中添加凝胶体等副原料进行混合而得到软糖原料的第六工序中,基于同样的理由,也不能进行连续生产,而采用了分批式生产方式。在成形为用一种原料包卷另一种原料状态的制品形状的第七工序中采用了例如使用挤压机等挤压装置,并将其喷嘴部分形成两层进行成形的方法或用手工进行包卷的方法。但是,由于在所述第四工序及第六工序中若采用分批式生产,则混合(混炼)的原料会产生时效变化,例如在分批生产的初期品及末期品之间会产生物性偏差,在其后的工序中,为消除这种偏差的影响,必须调节温度和时间等条件,为此,生产管理复杂,成为妨碍生产率的原因之一。为解决这种问题,也考虑了采用单轴方式的挤压机及双轴方式的挤压机、操作器(オンレ-タ)等混炼装置进行制造,并进行了试验,但由于混炼引起的发热等而未能得到期望的混炼物。也就是说,嚼起来柔软而不易粘牙的软糖的特征主要是通过如前所述在所述第六工序及所述第四工序中向混炼物中混入很多空气而得到。但是,所述混炼装置由于在混炼时的发热等而不能将空气充分地混入混炼物中,其结果,不能得到期望性状的混炼物。关于所述第七工序,在使用挤压机等挤压装置并将其喷嘴部分制成两层而进行成形的方法中,在所用的原料中的油脂含有率超过例如8%以上时,会产生油渍等,故使用条件有限制。而在用手工进行包卷的方法中,由于包卷量会产生偏差,故得到的制品的品质会产生偏差,并存在不适于连续生产等缺陷。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向混炼物中混入空气且可连续地进行混炼并将得到的混炼物连续地进行输送的混炼装置,同时,提供一种可将自这种混炼装置连续输送来的两种原料连续地成形为用一种原料包卷另一种原料的状态的制品形状的成形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装置是一种对高粘性原料和低粘性原料进行混炼并将得到的混合原料连续地送出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混炼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内并行设置的一对螺杆轴和用于使该螺杆轴旋转的驱动部,在所述一对螺杆轴上,为了将所述原料自各自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输送,在其一端侧形成有螺旋部,而自该螺旋部起在另一端侧沿螺杆轴的圆周方向设有多个混合销。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装置中,所述一对螺杆轴自上向下相互向内旋转。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装置中,在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混合销。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炼装置中,设在所述一对螺杆轴上的混合销形成不同的螺杆轴间的混合销高度上相互叠合的结构,同时,这些混合销相互避开排列设置,从而互不干扰。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炼装置中,所述不同的螺杆轴间的混合销的叠合部分为混合销高度的一半以下。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装置中,所述混合销形成平板状,它们相对于螺杆轴的旋转轴倾斜配置,同时,使该螺杆轴的另一端侧的面朝向螺杆轴的旋转方向而配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装置中,朝向所述一对螺杆轴间的高粘性原料的投入部和低粘性原料的投入部分别单独设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装置中,在所述壳体的位于所述螺杆轴的另一端部下侧的位置设有用于排出混合原料的排出口,在所述螺杆轴的另一端部设有用于将该螺杆轴送来的混合原料向所述排出口刮落的刮板。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装置中,在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封闭内部的盖,该封闭的内部的容积的5~50%形成空间。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炼装置是将高粘性主原料及液体或粉体副原料混炼并将得到的混炼原料连续送出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混炼装置包括上部开放的壳体、该壳体内并行设置的一对混合叶片及使该混合叶片旋转的驱动部,所述混合叶片是使コ字形单位叶片形成连续波纹状而构成,且一对混合叶片使其旋转相位错开旋转,从而互不干扰。权利要求11所述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炼装置中,所述一对混合叶片自上而下相互向内旋转。权利要求12所述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炼装置中,为了自其一端侧向另一端侧输送所述原料,在所述混合叶片的朝向旋转方向的面上设有朝向混合叶片的另一端侧的倾斜部。权利要求13所述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2所述的混炼装置中,在所述倾斜部可拆装地安装有改变其倾斜角度的倾斜部件。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形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成形装置包括将第一原料拉伸为片状的片成形机、将第二原料向由该片成形机拉伸为片状而输送的第一原料上呈带状送出的送出机、一边输送片状的第一原料一边进行包卷以将该带状送出的第二原料卷入的包卷装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形装置中,设有拉伸机,其将利用所述包卷装置由第一原料包卷第二原料而形成的粗卷状中间品拉伸,形成细卷状中间品。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形装置中,所述送出机由多个圆锥体在各自顶部向下的状态下排列为圆锥的侧面状,通过使这些圆锥体以各自的中心轴为旋转轴同向旋转,同时,以所述圆锥的中心轴为旋转轴沿该圆锥的侧面构成的周向旋转,使供给到该圆锥内部的第二原料自其底部带状送出。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形装置中,在所述拉伸机上设有为缓和拉伸成的细卷状中间品的应力而不对该中间品进行拉伸、使其以自由状态输送的输送线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概略结构平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混炼装置设置了盖之后的状态的平面图;图3是图1所示的混炼装置的壳体主体的概略结构图,(a)为平面图,(b)为侧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混合销的叠合状态的主要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炼装置,对高粘性原料和低粘性原料进行混炼并将得到的混合原料连续地送出,其特征在于,该混炼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内并行设置的一对螺杆轴和用于使该螺杆轴旋转的驱动部,在所述一对螺杆轴上,为了将所述原料自各自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输送,在其一端侧形成有螺旋部,而自该螺旋部起在另一端侧沿螺杆轴的圆周方向设有多个混合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炼装置,对高粘性原料和低粘性原料进行混炼并将得到的混合原料连续地送出,其特征在于,该混炼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内并行设置的一对螺杆轴和用于使该螺杆轴旋转的驱动部,在所述一对螺杆轴上,为了将所述原料自各自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输送,在其一端侧形成有螺旋部,而自该螺旋部起在另一端侧沿螺杆轴的圆周方向设有多个混合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螺杆轴自上向下相互向内旋转。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混合销。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在所述一对螺杆轴上的混合销形成不同的螺杆轴间的混合销高度上相互叠合的结构,同时,这些混合销相互避开排列设置,从而互不干扰。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的螺杆轴间的混合销的叠合部分为混合销高度的一半以下。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销形成平板状,它们相对于螺杆轴的旋转轴倾斜配置,同时,使该螺杆轴的另一端侧的面朝向螺杆轴的旋转方向而配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朝向所述一对螺杆轴间的高粘性原料的投入部和低粘性原料的投入部分别单独设置。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位于所述螺杆轴的另一端部下侧的位置设有用于排出混合原料的排出口,在所述螺杆轴的另一端部设有用于将该螺杆轴送来的混合原料向所述排出口刮落的刮板。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封闭内部的盖,该封闭的内部的容积的5~50%形成空间。10.一种混炼装置,将高粘性主原料及液体或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次男增川纯夫大野芳裕金井亮树
申请(专利权)人:森永制果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