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浇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2533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浇口结构,该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定模板和动模板,且该定模板与动模板之间形成有一模具型腔,其中,该浇口结构包括一进浇口段以及一连通在所述进浇口段与所述模具型腔的一端之间的延伸段,且所述延伸段与所述模具型腔大小匹配且轴向对齐,所述进浇口段与所述延伸段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的浇口结构可以改变流料的进入方向,从而避免出现流料分布不均以及流料对模具产生腐蚀作用所造成的产品外观缺陷。(*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的浇口结构
[0001 ]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浇口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注塑模具在生产例如含玻纤增强材料产品的过程中,常使用侧浇口、点浇口等常规浇口结构。为了减小浇口处的剪切效应,保证玻纤在产品中的均匀分布,从而避免产品出现较大的变形、翘曲,通常采用单一的增大浇口厚度的方式,最大浇口厚度为0.6-0.7倍的产品壁厚,因为过厚将导致产品的外观面出现缩印等缺陷。但是,单一的增大浇口厚度将使得玻纤的分布均匀性不能达到最合理的状态,如图1和2所示,侧浇口 6’布置在定模板I’和动模板2’之间的且靠近模具型腔3’的位置,即,设置在产品8,的邻近其一端部的内置面上。当玻纤流料通过侧浇口 6’沿箭头方向进入模具型腔3’时,需先冲破靠近动模板2’ 一侧的固化层4’,从而容易导致非固化层5’前端的玻纤分布混乱,造成产品8,出现变形、翘曲等缺陷。同时,由于玻纤流料对模具本身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因而在侧浇口 6’处容易造成模具的型面腐蚀下凹,从而导致产品出现外观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改变流料进入方向的注塑模具的浇口结构,以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的浇口结构,该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定模板和动模板,且该定模板与动模板之间形成有一模具型腔,其特征在于,该浇口结构包括一进浇口段以及一连通在所述进浇口段与所述模具型腔的一端之间的延伸段,且所述延伸段与所述模具型腔大小匹配且轴向对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的浇口结构,该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定模板和动模板,且该定模板与动模板之间形成有一模具型腔,其特征在于,该浇口结构包括一进浇口段以及一连通在所述进浇口段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冬陈处兵黄云洁杜绍影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伟世通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