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大孔过滤膜本专利技术涉及平片膜形式的亲水性大孔过滤膜,所述过滤膜基于选自芳族砜聚合物的成膜疏水性第一聚合物以及亲水性第二聚合物,其中膜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以及在表面之间延伸且具有三维海绵状网络结构的载体层。大孔聚合物膜在多数工业、药物和医学应用中用于精确过滤。在这些应用中,膜分离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这些方法提供这一优点:待分离的材料不受热应力且一定不受损。微孔滤膜例如能够除去具有低至亚微米范围的尺寸的细粒或微生物,因此适于生产用于实验室中或半导体工业的纯净水。膜分离方法的大量其它应用由饮料工业、生物技术或废水技术中已知。在多数情况下,使用具有明显不对称性的膜,所述膜具有分离层和与其邻接的微孔载体结构,所述载体结构具有与分离层相比更粗的孔。由此,分离层中的孔决定膜的实际分离性能,即膜保留的颗粒或分子的大小由分离层中的孔的大小控制。在应用期间,这类膜用于许多情况,使得它们在其上从较多开孔侧流动,因此微孔载体层充当分离层的预滤器。通过这种方法,膜的污垢负载能力提高。因此流过膜的流体首先进入较大的孔中,然后进入分离层的小孔中。通过这种方法,流体中所含颗粒在可达到分离层以前 ...
【技术保护点】
平片膜形式的亲水性大孔过滤膜,其基于选自芳族砜聚合物的成膜疏水性第一聚合物以及亲水性第二聚合物,其中膜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和在表面之间延伸且具有三维海绵状网络结构的载体层,?其中载体层具有在其面对第一表面的侧上的第一覆盖层和在其面对第二表面的侧上的第二覆盖层,所述覆盖层与载体层形成整体,且?其中第一和第二表面具有近似椭圆形或圆形开孔,所述开孔分别透入第一和第二覆盖层,并连接在载体层上,其中第一表面中开孔的平均直径与第二表面中开孔的平均直径相差小于2的因数,?其中载体层的三维网络结构由厚分支和连续多孔体系构成,且分支的主要部分具有在其最薄点处至少0.5μm的直径,?其中载体层中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4.13 EP 11162177.71.平片膜形式的亲水性大孔过滤膜,其基于选自芳族砜聚合物的成膜疏水性第一聚合物以及亲水性第二聚合物,其中膜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和在表面之间延伸且具有三维海绵状网络结构的载体层, -其中载体层具有在其面对第一表面的侧上的第一覆盖层和在其面对第二表面的侧上的第二覆盖层,所述覆盖层与载体层形成整体,且 -其中第一和第二表面具有近似椭圆形或圆形开孔,所述开孔分别透入第一和第二覆盖层,并连接在载体层上,其中第一表面中开孔的平均直径与第二表面中开孔的平均直径相差小于2的因数, -其中载体层的三维网络结构由厚分支和连续多孔体系构成,且分支的主要部分具有在其最薄点处至少0.5 μ m的直径, -其中载体层中的孔大于表面中的开孔,且 -其中过滤膜具有30-200 μ m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大孔过滤膜,其特征在于第一表面区域的孔比例为至少2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大孔过滤膜,其特征在于第一表面区域的孔比例为小于60%。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一项或多项的大孔过滤膜,其特征在于第一或第二覆盖层分别具有3-10 μ m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一项或多项的大孔过滤膜,其特征在于第二表面中开孔的平均直径与第一表面中开孔的平均直径的0.5-1.5倍一样大。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一项或多项的大孔过滤膜,其特征在于第二表面中开孔的平均直径为2-20 μ 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施奈德,M·泽尔尼克,W·斯特里普,R·塔施,
申请(专利权)人:门布拉内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