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灯条、导光板、量子点玻璃管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中空结构,所述量子点玻璃管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腔体中,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灯条与导光板之间,所述固定件的一侧壁与所述灯条的边框抵接,所述固定件的另一侧壁与所述导光板卡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固定件来放置量子点玻璃管,使灯条、导光板、量子点玻璃管保持合适的间距,并能起到固定灯条和导光板的作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涉及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液晶显示器中,通常采用白光LED作为背光源,通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合理搭配实现液晶所需背光。随着人们对高色域、高色彩饱和度、节能灯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背光中实现白光光源、高色域、高色彩饱和度的方案有:利用紫外LED配合RGB荧光粉实现;利用蓝光LED配合红绿荧光粉;利用蓝光LED加绿光LED加红光LED等。这些方式都可以提高色域,但是实施起来困难,并且成本较高。因此,量子点(Quantum Dot, QD)材料被应用于背光模组中,采用高频谱光源(例如蓝光LED)取代传统白光LED光源,量子点材料在高频光源的照射下,可被激发产生不同波长的光谱,通过调整量子点材料的尺寸大小,即可调节合成光的颜色,实现高色域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要求。如何将量子点材料牢固的固定在背光模组中,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能将量子点材料牢固的固定在背光模组中。本技术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灯条与导光板,还包括量子点玻璃管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中空结构,所述量子点玻璃管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腔体中,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灯条与导光板之间,所述固定件的一侧壁与所述灯条的边框抵接,所述固定件的另一侧壁与所述导光板卡合。优选地,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灯条的一侧壁设置有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灯条中的LED灯形状适配,所述第一凹槽的边框抵接所述灯条边框后,一个LED灯对应容置于一个所述第一凹槽中。优选地,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灯条的一侧壁设置有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灯条的形状适配,所述第二凹槽的边框抵接所述灯条边框后,所述灯条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优选地,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灯条的一侧壁的四个角上或四个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多个凸台,所述凸台高度大于所述灯条厚度,所述凸台抵接所述灯条边框。优选地,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壁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宽度与所述导光板边缘厚度一致,所述导光板边缘卡合于所述卡槽中。优选地,所述卡槽的相对两侧壁分别朝向所述卡槽腔体的方向延伸出定位筋,所述导光板边缘对应于所述定位筋的位置设置有导轨槽,所述定位筋与所述导轨槽适配。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沿远离所述固定件的方向减小。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灯条与导光板,还包括量子点光学膜片,所述量子点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灯条与导光板之间,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量子点光学膜片的一侧壁上开有第三凹槽,所述量子点光学膜片贴附在所述第三凹槽的边缘上。优选地,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面设置有多个褶皱。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沿远离所述量子点光学膜片的方向减小。本技术采用了固定件来放置量子点玻璃管,使灯条、导光板、量子点玻璃管保持合适的间距,并能起到固定灯条和导光板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灯条、导光板、量子点玻璃管和固定件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设置有第一凹槽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设置有第二凹槽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设置有凸块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设置有导轨槽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设置有定位筋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楔形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设置有第三凹槽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设置有褶皱面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灯条、导光板、量子点玻璃管和固定件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提出的背光模组包括灯条10、导光板20、量子点玻璃管30和固定件40,其中,灯条10可采用高频LED光源,量子点玻璃管30是将量子点材料放置于玻璃管中,量子点玻璃管30可以为长方体状玻璃管,通过高频LED光源照射量子点玻璃管30中的量子点材料,激发量子点材料产生不同色彩的光谱,从而产生背光模组所需的白色背光源。为了使灯条10、导光板20、量子点玻璃管30保持合适的间距,本实施例米用了固定件40来放置量子点玻璃管30,并能起到固定灯条10和导光板20的作用。具体结构如下:固定件40为中空结构,量子点玻璃管30放置于固定件40的腔体中,固定件40设置于灯条10与导光板20之间,固定件40的一侧壁与灯条10的边框抵接,固定件40的另一侧壁与导光板20卡合。其中,固定件40朝向导光板20的一侧壁设置有卡槽50,卡槽50宽度与导光板20边缘厚度一致,可将导光板20边缘卡合于卡槽50中,有效防止导光板20撞击损坏量子点玻璃管30。参照图3,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设置有第一凹槽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固定件40朝向灯条10的一侧壁设置有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凹槽61,第一凹槽61的形状与灯条10中的LED灯形状适配,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凹槽61为长方形。第一凹槽61的边框抵接灯条10边框后,一个LED灯对应容置于一个第一凹槽61中。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61的深度略大于灯条10的LED灯的高度,使容置于第一凹槽61中的LED灯与第一凹槽61底部之间存在合适的空隙,可有效避免导光板20受热膨胀而抵压损坏LED灯。参照图4,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设置有第二凹槽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将图3中的多个第一凹槽连通,构成本实施例中的一个第二凹槽62,第二凹槽62的形状与整个灯条10的形状适配,本实施例的第二凹槽62为长条形。第二凹槽62的边框抵接灯条10边框后,整个灯条10容置于第二凹槽62中。第二凹槽62的深度略大于灯条10的厚度,使容置于第二凹槽62中的灯条10与第二凹槽62底部之间存在合适的空隙,同样可有效避免导光板20受热膨胀而抵压损坏LED灯。参照图5,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设置有凸块的固定件40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改善散热性问题,可将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凹槽或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凹槽改为凸台63,将多个凸台63分别设置在固定件40朝向灯条10的一侧壁的四个角上或四个边缘处,凸台63可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棱柱等,凸台63高度大于灯条10厚度,当凸台63抵接灯条10边框时,灯条10与固定件40之间留有间隙,同样可有效避免导光板20受热膨胀而抵压损坏LED灯。此外,凸台63还可直接设置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凹槽的边框上,或设置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凹槽的边框上,有利于LED等散热。参照图6和图7,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设置有导轨槽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灯条与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量子点玻璃管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中空结构,所述量子点玻璃管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腔体中,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灯条与导光板之间,所述固定件的一侧壁与所述灯条的边框抵接,所述固定件的另一侧壁与所述导光板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灯条与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量子点玻璃管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中空结构,所述量子点玻璃管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腔体中,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灯条与导光板之间,所述固定件的一侧壁与所述灯条的边框抵接,所述固定件的另一侧壁与所述导光板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灯条的一侧壁设置有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灯条中的LED灯形状适配,所述第一凹槽的边框抵接所述灯条边框后,一个LED灯对应容置于一个所述第一凹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灯条的一侧壁设置有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灯条的形状适配,所述第二凹槽的边框抵接所述灯条边框后,所述灯条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灯条的一侧壁的四个角上或四个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多个凸台,所述凸台高度大于所述灯条厚度,所述凸台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敏娜,吴盛圣,李健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