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98215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1 0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其是一种无机械室电梯,该电梯不需要增大卷扬机承重梁上部的顶端部分,即使缩小卷扬机承重梁的尺寸,也不会发生强度不足的问题,并且方便保养卷扬机的制动部。电梯(11)具备对在升降通道(2)内升降的电梯轿厢(5)进行驱动的卷扬机(8)以及支承卷扬机(8)的支承结构(24),支承结构(24)具有:支承卷扬机(8)的卷扬机机座(17);支承卷扬机机座的卷扬机承重梁(18);支承卷扬机承重梁(18)端部的防振支承台(12);吊索端部承重梁(10、12),其沿着与卷扬机承重梁(18)正交的方向延伸,由建筑物支承,并且支承所述防振支承台(12);以及上部支承构件(25),其设置在卷扬机机座(17)的两端或者卷扬机承重梁(18)之间。上部支承构件(25)从卷扬机机座(17)的两个腕部的上表面架设在卷扬机(8)的上部,并支承固定在卷扬机(8)的上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在升降通道的顶部设置机械室的无机械室电梯,尤其是涉及一种将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电梯。
技术介绍
例如,现有的无机械室电梯具备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电梯轿厢、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具有驱动绳轮和制动部的卷扬机、设置在电梯轿厢上部的轿厢侧绳轮、卷绕在卷扬机上并且其一端经由轿厢侧绳轮来悬吊电梯轿厢的曳引绳以及由曳引绳的另一端悬吊的平衡重。 在该电梯中,由于将轿厢侧绳轮设置在电梯轿厢的上部,因此能够减少升降通道底部的电梯坑的深度。此外,该电梯设置成作业人员能够站在电梯轿厢的上部对卷扬机和轿厢侧绳轮等进行维修和保养。此外,作为上述电梯,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电梯,其能够缩小设置卷扬机等所需的升降通道顶部的空间,也就是能够缩小顶端部分(Overhead Portion)的高度尺寸。根据专利文献1,如图7所示,卷扬机8的支承结构63具有支承卷扬机8的卷扬机承重梁30、支承梁35以及承重梁38,在支承梁35与承重梁38之间具有防振材料13,卷扬机8的一部分设置在与卷扬机承重梁30大致相同的高度上。此外,架设在一对卷扬机承重梁30之间的加强梁62固定在卷扬机承重梁30的承重梁主体41的上表面,并且配置在卷扬机8的驱动绳轮14附近。卷扬机承重梁30具有形成在承重梁主体41侧部的支承部分42和安装基座43,支承卷扬机8的腿部15A。通过上述支承结构,与卷扬机8设置在卷扬机承重梁30上侧的场合相比,能够缩小升降通道12的顶端部分的大小。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376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若将卷扬机承重梁30直接支承在承重梁38上,则能够进一步缩小顶端部分的尺寸,但考虑到为了满足由作用在绳轮上的悬挂负载(轿厢重量、装载量等)引起的梁的弯曲、扭曲等条件所需的承重梁强度或防振结构的方面,增大了卷扬机承重梁30的截面尺寸,并且将卷扬机承重梁30与加强梁62连接。此外,使用在承重梁主体41的侧表面固定有L字形状的支承构件的特殊的卷扬机承重梁30。另外,当将卷扬机8的制动部安装在卷扬机的上部时,在对制动部进行保养作业时,作业人员的手够不到制动部,因而在采用将卷扬机8的制动部安装在卷扬机下部的结构时,为了避免在分解制动部时与卷扬机承重梁发生干涉,必须缩小卷扬机承重梁的尺寸,存在承重梁自身的强度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其不需要增大顶端部分,并且在缩小了卷扬机承重梁的尺寸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强度不足的问题,并且能够方便地保养制动部。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其具有电梯轿厢、卷扬机以及支承机构,该电梯轿厢在升降通道内升降,该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通道的上部,具有借助吊索来驱动电梯轿厢的驱动绳轮和制动部,该支承机构将卷扬机支承在升降通道内,所述电梯的特征在于,支承结构具有:支承卷扬机的卷扬机机座;支承卷扬机机座两端的一对卷扬机承重梁;至少一个上部支承构件,该上部支承构件在一对卷扬机承重梁之间架设在卷扬机的上部,直接或者通过卷扬机机座固定在卷扬机承重梁上;承重梁,该承重梁沿着与卷扬机承重梁正交的方向延伸,支承卷扬机承重梁,并且固定在升降通道内;以及防振支承台,该防振支承台设置在卷扬机承重梁与承重梁之间,卷扬机设置在与卷扬机承重梁大致相同的高度上。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特征在于,上部支承构件构造为,将拱形状的板构件垂直地设置,并且在底部接合有支承构件。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特征在于,卷扬机机座的截面由凹部形状构成,具有形成在中央部分的用于支承卷扬机的底部以及形成在两端部分的与卷扬机承重梁卡合的上臂部。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特征在于,制动部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卷扬机的下部。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特征在于,卷扬机承重梁的横截面的梁尺寸设定为不会与卷扬机的制动部发生干涉。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特征在于,上部支承构件设置在卷扬机的驱动绳轮附近。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特征在于,上部支承构件设置在卷扬机的制动附近。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特征在于,一对卷扬机承重梁设置在支承卷扬机的卷扬机机座的上臂部的下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特征在于,承重梁是固定吊索的端部的吊索端部承重梁。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特征在于,防振支承台夹着防振材料来构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梯,能够提供一种电梯,该电梯具有电梯轿厢、卷扬机以及支承机构,该电梯轿厢在升降通道内升降,该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通道的上部,具有借助吊索来驱动电梯轿厢的驱动绳轮和制动部,该支承机构将卷扬机支承在升降通道内,在所述电梯中,支承结构具有:直接支承卷扬机的卷扬机机座;支承卷扬机机座两端的一对卷扬机承重梁;至少一个上部支承构件,该上部支承构件在一对卷扬机承重梁之间架设在卷扬机的上部,直接或者通过卷扬机机座固定在卷扬机承重梁上;承重梁,该承重梁沿着与卷扬机承重梁正交的方向延伸,支承卷扬机承重梁,并且固定在升降通道内;以及防振支承台,该防振支承台设置在卷扬机承重梁与承重梁之间,卷扬机设置在与卷扬机承重梁大致相同的高度上,由此,不需要增大顶端部分,即使在缩小了卷扬机承重梁的尺寸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强度不足的问题,并且能够方便保养制动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卷扬机周边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卷扬机周边结构的后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图4所示的制动部的分解时结构的后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现有的电梯的卷扬机周边结构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下述各种实施方式中,以适用于升降通道的顶部不设置机械室的、所谓无机械室电梯的场合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无机械室电梯I具备在升降通道2内升降的电梯轿厢5、在升降通道2内引导电梯轿厢5升降的左右一对轿厢用导轨3A、3B以及引导平衡重6升降的平衡重用导轨4A、4B。此外,无机械室电梯I还具有:主吊索7,其在一端附近悬吊电梯轿厢5,并且在另一端附近悬吊平衡重6 ;卷扬机8,其具有驱动绳轮14,主吊索7的大致中间部分卷绕在驱动绳轮14上;以及支承结构24,其设置在升降通道2的上部,并且支承卷扬机15。电梯I进一步具备用于调节电梯轿厢5的升降速度的未图示的调速器等。卷扬机15的支承结构24具有直接支承卷扬机8的卷扬机机座17 ;支承卷扬机机座17的一对卷扬机承重梁18 ;防振支承台12,其支承卷扬机承重梁18的端部,并且内部设置有防振材料;吊索端部承重梁10、11,其沿着与卷扬机承重梁18正交的方向延伸,固定在建筑物上,并且支承防振支承台12 ;以及上部支承构件25,其隔着卷扬机机座17固定卷扬机承重梁18。升降通道2具有建筑物壁部2A,支承结构24的平衡重侧的吊索端部承重梁10以及轿厢侧的吊索端部承重梁11固定在建筑物壁部2A上。主吊索7由多根股线构成,例如以单绕法(Single Wrapping)卷绕在卷扬机8的驱动绳轮14上。电梯轿厢5具有设置在下侧的一对轿厢下方滑轮9A、9B。轿厢下方滑轮9A、9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具有电梯轿厢、卷扬机以及支承机构,所述电梯轿厢在升降通道内升降,所述卷扬机设置在所述升降通道的上部,具有借助吊索来驱动所述电梯轿厢的驱动绳轮和制动部,所述支承机构将所述卷扬机支承在所述升降通道内,所述电梯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具有:支承所述卷扬机的卷扬机机座;支承所述卷扬机机座两端的一对卷扬机承重梁;至少一个上部支承构件,所述上部支承构件在所述一对卷扬机承重梁之间架设在所述卷扬机的上部,直接或者通过所述卷扬机机座固定在卷扬机承重梁上;承重梁,所述承重梁沿着与所述卷扬机承重梁正交的方向延伸,支承所述卷扬机承重梁,并且固定在所述升降通道内;以及防振支承台,所述防振支承台设置在所述卷扬机承重梁与所述承重梁之间,所述卷扬机设置在与所述卷扬机承重梁大致相同的高度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梯,具有电梯轿厢、卷扬机以及支承机构,所述电梯轿厢在升降通道内升降,所述卷扬机设置在所述升降通道的上部,具有借助吊索来驱动所述电梯轿厢的驱动绳轮和制动部,所述支承机构将所述卷扬机支承在所述升降通道内,所述电梯的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结构具有:支承所述卷扬机的卷扬机机座;支承所述卷扬机机座两端的一对卷扬机承重梁;至少一个上部支承构件,所述上部支承构件在所述一对卷扬机承重梁之间架设在所述卷扬机的上部,直接或者通过所述卷扬机机座固定在卷扬机承重梁上;承重梁,所述承重梁沿着与所述卷扬机承重梁正交的方向延伸,支承所述卷扬机承重梁,并且固定在所述升降通道内;以及防振支承台,所述防振支承台设置在所述卷扬机承重梁与所述承重梁之间,所述卷扬机设置在与所述卷扬机承重梁大致相同的高度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支承构件构造为,将拱形状的板构件垂直地设置,并且在底部接合有支承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扬机机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山泰裕大菅重幸西野克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