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动力电池成组液流非接触热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96101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1 0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在动力电池成组液流非接触热控装置的热管理结构中,采用诸如石墨等高导热片作为循环液流与动力电池的换热桥梁,利用石墨片优越的平面导热能力,高效传递热量,保障电池组温度稳定性和均衡性,去除以往电池间的液流流程与介质空间,显著降低电池包体积和重量,实现动力电池成组热控包的紧凑与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成组液流非接触热控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领域,特别涉及动力电池液体流动换热结构和电池组温度均衡性提升的增效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使传统内燃机汽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关注。世界各大汽车厂商已经把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和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性能和续航里程。汽车行驶工况复杂多变,高温环境、大负载、瞬间加速、爬坡时如不及时散热会造成电池温度过高,极大影响电池容量及使用寿命;同时,电池组内温度均衡性差也会造成内耗,影响使用效率和续航里程。因此,对动力电池进行及时、有效的热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目前针对动力电池的控温方式按照传热介质分类主要有风冷和液冷两种。风冷系统结构简单,质量轻,成本较低,主要用于结构简单和电力负荷较小的情况下;不足之处在于电池壁面之间换热系数低,冷却速度慢,热响应差,传热效率低。然而,液冷系统换热能力强,传热速率快,便于冷暖双向热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动力电池成组液流非接触热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电池成组的单体电池(2)两侧表面布置高导热换热片(1),利用其高导热能力实现电池体面良好的热量传递和温均性,保证电池成组叠层高效传热和结构紧凑。

【技术特征摘要】
1.动力电池成组液流非接触热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电池成组的单体电池(2)两侧表面布置高导热换热片(I ),利用其高导热能力实现电池体面良好的热量传递和温均性,保证电池成组叠层高效传热和结构紧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成组液流非接触热控装置的高导热换热片,其特征在于设置端部液流换热器(5),将高导热换热片(I)端部置于端部液流换热器(5)中,实现电池体冷却和预热的导热传热量与液流介质的有效换热。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青张天时高淳王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