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锦强专利>正文

直接注、吹塑料中空容器成型产品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9518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塑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接注、吹塑料中空容器成型产品的模具。其包括注塑模组件和吹塑模组件;注塑模组件包括上下方向设置的动模和定模,动模由一组驱动机构控制其与定模在垂直方向上的开合;定模上设置有至少一排注塑口,动模上固定有至少一排带有吹塑口的芯棒,与定模上的注塑口一一对应;吹塑模组件包括两块模板,分别位于上述芯棒的两侧,每一模板的内侧面设置有至少一排成品模口,与每个芯棒一一对应,及两模板水平方向的开合由另一组驱动机构控制。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模具,真正实现注塑型坯和中空容器吹塑成型均在同一模具上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接注、吹塑料中空容器成型产品的模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塑料加工
,具体涉及在注塑机上用一套模具一次完成注塑——吹塑塑料中空容器成型产品的专用模具,主要应用在普通注塑机上。
技术介绍
在塑料的吹塑产品成型加工过程中,传统工艺采用挤出——吹塑成型方法。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产品表面上出现不可消除的凸出夹缝,使产品表面不美观,光滑。而且不可避免地出现多余的边角料,造成生产原料的浪费和增大产品成型的成本。由于以上原因,开发了一种两步法注——吹中空成型吹塑产品的方法。其方法是先注塑出吹塑型坯,在转到吹塑机上加热吹胀成中空容器产品,在这种加工方法中,生产环节多,设备投资大,成型工艺复杂,自动化程度不高。最近,为了克服以上缺陷,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塑料中空容器成型方法,见公开号为CN 156261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它主要适用于二工位卧式平移式模具中。这种方法是注塑模具与吹塑模具分离,注塑的吹塑型坯在注塑模具注塑成型后,转移到注塑机模具外的吹塑模具才进行吹塑形成产品。这种方法需要特殊结构的注塑机,生产工艺控制困难,一次性投资大,而且模具结构不紧凑,对中性不好,产品质量不容易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在普通注塑机上一次完成注塑、吹塑成型塑料产品的模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直接注、吹塑料中空容器成型产品的模具,包括注塑模组件和吹塑模组件;注塑模组件包括上下方向设置的动模和定模,动模由一组驱动机构控制其与定模在垂直方向上的开合;定模上设置有至少一排注塑口,动模上固定有至少一排带有吹塑口的芯棒,与定模上的注塑口一一对应;吹塑模组件包括两块模板,分别位于上述芯棒的两侧,每一模板的内侧面设置有至少一排成品模口,与每个芯棒一一对应,及两模板水平方向的开合由另一组驱动机构控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模具可以直接安装在普通注塑机上,在注塑模完成吹塑型坯注塑后,注塑模打开,进而吹塑模合模,进行吹塑成型。上述动模的上面设有一可垂直方向移动的推板,芯棒贯穿该推板,及推板之上支承吹塑模。上述推板上面对应芯棒的贯穿位置设有注-吹塑凸台。上述动模的下面与气板组件连接。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模具,可实现在普通注塑机上用一套模具一次完成塑料产品的注塑--吹塑成型,不需要增添额外设备,投资小,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质量更保证。真正实现注塑型坯和中空容器吹塑成型均在同一模具上完成。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优点:1、直接使用普通注塑机,克服二步法和二工位方法的生产工艺环节多,设备投资大的缺点;2、生产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3、模具结构紧凑,安装-->容易,操作,维修简单;4、从型坯到制品一步完成,对中性好,产品表面无夹缝,产品质量更容易保证。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模具进行一步法生产的流程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吹塑模与定模芯棒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模具第一次合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模具第一次开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模具第二次合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进行吹塑成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模具第一次开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反映本专利技术所述推板动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注塑模组件和吹塑模组件。注塑模组件包括上下方向设置的动模4和定模5。动模4由一组驱动机构控制其与定模5在垂直方向上的开合。定模5上设置有一排注塑口9,注塑口与定模5上的注嘴51连通。动模4上固定有一排带有吹塑口的芯棒1,与上述定模5上的注塑口9一一对应。动模4的上面设有一可垂直方向移动的推板8,用于把成品推出,芯棒1贯穿该推板8,及推板8之上支承吹塑模组件2。吹塑模组件2由两块模板10组成,分别位于动模4上的芯棒1的左右两侧,由-->一组液压驱动机构3控制两者水平方向上的开合。每一模板10的内侧面设置有一排成品模口101,与每个芯棒1一一对应。动模4的下面与气板组件41连接。上述推板8上面对应芯棒1的贯穿位置设有注-吹塑凸台81。如图1所示,加工方法包括注塑,吹塑加工阶段。注塑阶段由以下工序组成:注塑机合模11,型坯注塑12和模具开启13;吹塑阶段由以下工序组成:吹塑模闭合21,吹气成型22,吹塑模开模24,予塑化23和产品顶出25。具体过程如下: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注塑阶段包括:注塑模闭合:动模4自下而上向定模5推进,芯棒1插入至注塑口9中,注塑口向芯棒外表面注塑坯料7。注塑完毕后,模具开启:动模下降,与定模分离从而完成注塑。如图6至图8所示,吹塑阶段包括:在液压结构3的驱动下,吹塑模的两块模板10闭合,左右两侧模板的成品模口101合拢,共同把每条芯棒1包围在中心,由气板组件向芯棒1内部吹气,其外表面的坯料膨胀充满左右模口101围成的空间,形成成型制品6。如图9所示,吹塑完成后,两模板10分开,推板8垂直向上移动,从而顶出成型制品6,然后注塑机再开始进行下一个注塑——吹塑循环。如果采取一模多排多腔模具,利用该模具生产中空容器,在一个加工循环周期中,可以生产16~32个中空容器,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大大降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模具,可以克服二步法和二工位方法的生产工艺环节多,设备投资大的缺点,模具结构紧凑,安装容易,操作维修简单,从型坯到-->制品一步完成,对中性好,产品表面无夹缝,产品质量更容易保证,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直接注、吹塑料中空容器成型产品的模具,包括注塑模组件和吹塑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注塑模组件包括上下方向设置的动模和定模,动模由一组驱动机构控制其与定模在垂直方向上的开合;定模上设置有至少一排注塑口,动模上固定有至少一排带有吹塑口的芯棒,与定模上的注塑口一一对应;吹塑模组件包括两块模板,分别位于上述芯棒的两侧,每一模板的内侧面设置有至少一排成品模口,与每个芯棒一一对应,及两模板水平方向的开合由另一组驱动机构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直接注、吹塑料中空容器成型产品的模具,包括注塑模组件和吹塑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注塑模组件包括上下方向设置的动模和定模,动模由一组驱动机构控制其与定模在垂直方向上的开合;定模上设置有至少一排注塑口,动模上固定有至少一排带有吹塑口的芯棒,与定模上的注塑口一一对应;吹塑模组件包括两块模板,分别位于上述芯棒的两侧,每一模板的内侧面设置有至少一排成品模口,与每个芯棒一一对应,及两模板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锦强
申请(专利权)人:黄锦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