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对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85121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5 20:34
一种自动对位装置。该自动对位装置适于将第一物体的多个第一组件分别对位于第二物体的多个第二组件,并包括:第一对位机构以及第二对位机构;第一对位机构可承载第一物体并包括后侧面及导正槽;第二对位机构设置于第一对位机构后侧并包括:基座、支撑架、承载件、二后支撑板以及二连接件;支撑架可滑动地连接于基座;承载件具有承载前板及至少一对位导引柱;各后支撑板设于支撑架并形成至少一穿槽;各连接件连接承载前板的后端面,并具有轴部及第一、第二夹持部,并夹持后支撑板;支撑架可在初始位置及对位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在初始位置,对位导引柱与导正槽分离,在对位位置,对位导引柱穿设于导正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两组件准确地完成对位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对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位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自动对位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用以检测电子设备的机台在使用时,常会利用多根装设于机台上的信号针分别与受测电子设备的多个连接端口相互电连接,并通过信号针将机台发出的测试信号输入对应电连接的连接端口,藉由电子设备接收测试信号后的反应,以便了解电子设备的连接端口功能是否正常。而在上述将该等信号针分别与受测电子设备的该等连接端口相互连接的过程中,若各信号针与对应的连接端口没有精准地对位连接,则各信号针便无法顺利地与对应的连接端口正确结合,轻则无法顺利传递检测信号,造成检测过程失效;重则会使信号针与对应的连接端口发生错位的碰撞,导致信号针断裂或连接端口损毁,耗费维修的经费与时间。因此,确实有必要提供一方便准确的自动对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能辅助两个物体的组件彼此对位的自动对位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种自动对位装置,该自动对位装置适于将一第一物体的多个第一组件分别对位于一第二物体的多个第二组件,该自动对位装置包括:一第一对位机构,该第一对位机构包括一后侧面,以及至少一形成于该后侧面上呈锥形的导正槽,该第一对位机构可承载该第一物体;以及一第二对位机构,该第二对位机构设置于该第一对位机构后侧,该第二对位机构包括:一基座;一支撑架,该支撑架可滑动地连接于该基座,并可沿一前后方向相对于该基座滑动;一承载件,该承载件具有一可移动地抵靠于该支撑架上并可承载该第二物体的承载前板,以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该承载前板的对位导引柱,该承载前板具有一面向该第一对位机构的前端面以及一后端面,该对位导引柱凸伸出该前端面且呈锥形并可插置于该导正槽内;两个后支撑板,各该后支撑板左右相间隔地设置于该支撑架上且间隔位于该后端面的后侧,各该后支撑板形成至少一沿该前后方向贯穿该后支撑板的穿槽;以及两个连接件,各该连接件连接该承载前板的该后端面,并具有一沿该前后方向延伸的轴部,以及由该轴部外表面径向朝外凸伸且彼此相间隔的一第一夹持部与一第二夹持部,该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二夹持部分别位于该后支撑板前后两侧,并相配合地夹持对应的后支撑板,该轴部穿设于对应的该后支撑板的该穿槽内,该轴部小于该穿槽并可沿垂直该前后方向的方向在该穿槽内移动;该支撑架可通过该两后支撑板及该两连接件带动该承载件沿该前后方向在一初始位置及一对位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该承载件在该初始位置时,该对位导引柱与该导正槽分离,且该第二物体的该等第二组件与该第一物体的该等第一组件相间隔,该承载件在该对位位置时,该对位导引柱穿设于该导正槽内,且该第二物体的该等第二组件分别连接于该第一物体的该等第一组件。于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对位装置适用于将一第二物体的多个第二组件分别对位于一第一物体的多个第一组件。该自动对位装置包含一第一对位机构,以及一设置于该第一对位机构后侧的第二对位机构。第一对位机构可承载该第一物体,并包括一后侧面,以及至少一形成于该后侧面上呈锥形的导正槽。第二对位机构包括一基座、一可沿一前后方向相对于该基座滑动地连接于该基座的支撑架、一承载件、两个设置于该支撑架上的后支撑板以及两个连接件。该承载件具有一可移动地抵靠于该支撑架上并可承载该第二物体的承载前板,以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该承载前板的对位导引柱,该承载前板具有一面向该第一对位机构的前端面以及一后端面,该对位导引柱凸伸出该前端面且呈圆锥形,并可插置于该导正槽内。该等后支撑板左右相间隔地设置于该支撑架上且间隔位于该后端面的后侧,各该后支撑板形成至少一沿该前后方向贯穿后支撑板的穿槽。各该连接件连接该承载前板的该后端面并由该后端面向后延伸,并具有一沿该前后方向延伸的轴部,以及由该轴部外表面径向朝外凸伸且彼此相间隔的一第一夹持部与一第二夹持部,该轴部穿设于对应的该后支撑板的该穿槽内,该轴部小于该穿槽并可沿垂直该前后方向的方向在该穿槽内移动,该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二夹持部分别位于该后支撑板前后两相反侧,并相配合地夹持对应的后支撑板。该支撑架可通过该两后支撑板及该两连接件带动该承载件沿该前后方向在一初始位置及一对位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该承载件在该初始位置时,该对位导引柱与该导正槽分离,且该第二物体的该等第二组件与该第一物体的该等第一组件相间隔,该承载件在该对位位置时,该对位导引柱穿设于该导正槽内,且该第二物体的该等第二组件分别连接于该第一物体的该等第一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在于:藉由该等连接件的轴部可沿垂直该前后方向的方向移动地穿设于该穿槽内,以及该对位导引柱与该导正槽相互配合的设计,使该承载件由该初始位置向该对位位置移动时,能配合该对位导引柱与该导正槽的导引,在垂直该前后方向的方向上移动,并带动位于第二对位机构的第二物体,使第二物体的该等第二组件与第一物体的该等第一组件准确地完成对位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二对位机构;图3是一侧视图,说明一承载件位于一初始位置;图4是一侧视图,说明该承载件位于一对位位置;图5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一后支撑板具有多个穿孔;图6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二对位机构包含一保护盖;图7是一侧视图,说明该承载件位于该初始位置;图8是一类似于图7的视图,说明多个连接件被带动向上位移;图9是一俯视图,说明该承载件位于该初始位置;以及图10是一类似于图9的视图,说明该等连接件被带动向右位移。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第一对位机构242侧开口部11后侧面25连接件12导正槽251轴部121内锥面252第一夹持部2第二对位机构253第二夹持部20基座254连接部201滑轨26支撑弹簧21支撑架27弹性连接组件211滑接件271固定件22汽缸272板件23承载件273连接弹簧231承载前板28理线盘232前端面281理线孔233后端面29保护盖·234对位导引柱291固定孔235柱体292保护槽236导引锥体3第一物体237凸伸板31第一组件24后支撑板4第二物体241穿槽41第二组件【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参阅图1至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对位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适于将一第一物体3的多个第一组件31分别对位于一第二物体4的多个第二组件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物体3为一电子设备,各第一组件31为一信号连接端口。第二物体4为一针盘,该等第二组件41是穿设并固定于该针盘的信号针,各个第二组件41可插入第一物体3的对应的第一组件31。该自动对位装置包含一第一对位机构I及一第二对位机构2。第一对位机构I包括一后侧面11,以及二形成于该后侧面11上且左右相间隔且呈锥形的导正槽12,该第一对位机构I可承载该第一物体3使其与后侧面11齐平。该第二对位机构2设置于该第一对位机构I后侧,并包括一基座20、一可相对于该基座20沿一前后方向I滑动地连接于该基座20的支撑架21、一设置于该基座20上并与支撑架21相连接的汽缸22、一承载件23、两个设置于该支撑架21上的后支撑板24以及四个连接件25。该基座20具有二沿该前后方向I延伸且面向该支撑架21底面的滑轨201 ;该第二对位机构2的支撑架21包括二可沿该前后方向I滑动地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对位装置,该自动对位装置适于将一第一物体的多个第一组件分别对位于一第二物体的多个第二组件,该自动对位装置包括:一第一对位机构,该第一对位机构包括一后侧面,以及至少一形成于该后侧面上呈锥形的导正槽,该第一对位机构可承载该第一物体;以及一第二对位机构,该第二对位机构设置于该第一对位机构后侧,该第二对位机构包括:一基座;一支撑架,该支撑架可滑动地连接于该基座,并可沿一前后方向相对于该基座滑动;一承载件,该承载件具有一可移动地抵靠于该支撑架上并可承载该第二物体的承载前板,以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该承载前板的对位导引柱,该承载前板具有一面向该第一对位机构的前端面以及一后端面,该对位导引柱凸伸出该前端面且呈锥形并可插置于该导正槽内;两个后支撑板,各该后支撑板左右相间隔地设置于该支撑架上且间隔位于该后端面的后侧,各该后支撑板形成至少一沿该前后方向贯穿该后支撑板的穿槽;以及两个连接件,各该连接件连接该承载前板的该后端面,并具有一沿该前后方向延伸的轴部,以及由该轴部外表面径向朝外凸伸且彼此相间隔的一第一夹持部与一第二夹持部,该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二夹持部分别位于该后支撑板前后两侧,并相配合地夹持对应的后支撑板,该轴部穿设于对应的该后支撑板的该穿槽内,该轴部小于该穿槽并可沿垂直该前后方向的方向在该穿槽内移动;该支撑架可通过该两后支撑板及该两连接件带动该承载件沿该前后方向在一初始位置及一对位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该承载件在该初始位置时,该对位导引柱与该导正槽分离,且该第二物体的该等第二组件与该第一物体的该等第一组件相间隔,该承载件在该对位位置时,该对位导引柱穿设于该导正槽内,且该第二物体的该等第二组件分别连接于该第一物体的该等第一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对位装置,该自动对位装置适于将一第一物体的多个第一组件分别对位于一第二物体的多个第二组件,该自动对位装置包括: 一第一对位机构,该第一对位机构包括一后侧面,以及至少一形成于该后侧面上呈锥形的导正槽,该第一对位机构可承载该第一物体;以及 一第二对位机构,该第二对位机构设置于该第一对位机构后侧,该第二对位机构包括: 一基座; 一支撑架,该支撑架可滑动地连接于该基座,并可沿一前后方向相对于该基座滑动; 一承载件,该承载件具有一可移动地抵靠于该支撑架上并可承载该第二物体的承载前板,以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该承载前板的对位导引柱,该承载前板具有一面向该第一对位机构的前端面以及一后端面,该对位导引柱凸伸出该前端面且呈锥形并可插置于该导正槽内; 两个后支撑板,各该后支撑板左右相间隔地设置于该支撑架上且间隔位于该后端面的后侧,各该后支撑板形成至少一沿该前后方向贯穿该后支撑板的穿槽;以及 两个连接件,各该连接件连接该承载前板的该后端面,并具有一沿该前后方向延伸的轴部,以及由该轴部外表面径向朝外凸伸且彼此相间隔的一第一夹持部与一第二夹持部,该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二夹持部分别位于该后支撑板前后两侧,并相配合地夹持对应的后支撑板,该轴部穿设于对应的该后支撑板的该穿槽内,该轴部小于该穿槽并可沿垂直该前后方向的方向在该穿槽内移动; 该支撑架可通过该两后支撑板及该两连接件带动该承载件沿该前后方向在一初始位置及一对位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该承载件在该初始位置时,该对位导引柱与该导正槽分离,且该第二物体的该等第二组件与该第一物体的该等第一组件相间隔,该承载件在该对位位置时,该对位导引柱穿设于该导正槽内,且该第二物体的该等第二组件分别连接于该第一物体的该等第一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位装置,其中,该穿槽具有一第一长度,该第一长度平行于一与该前后方向垂直的上下方向,该轴部外径小于该第一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对位装置,其中,该第二对位机构还包括两个支撑弹簧,每一该支撑弹簧抵接于该承载件与该支撑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对位装置,其中,各该支撑弹簧为一沿该上下方向延伸的压缩弹簧,各该支撑弹簧上下两端分别抵接于该承载件与该支撑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对位装置,其中,各该连接件还分别具有一凸设于该第一夹持部上的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于该承载前板的该后端面,该承载件还具有两个由该后端面朝后凸伸的凸伸板,各该凸伸板抵接于对应的该连接件的连接部底端,各该支撑弹簧上端抵接于对应的该凸伸板底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位装置,其中,该穿槽具有一第二长度,该第二长度平行于一与该前后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该轴部外径小于该第二长度。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红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