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茂祥专利>正文

精密对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8083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5 0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精密对位平台,以三组动力装置带动一第三移动单元移动,其中两组动力装置可分别带动第三移动单元于X及Y方向上移动,另一组动力装置则设有蜗杆而可驱动设于该第二移动单元与该第三移动单元间的一弧形齿排,进而带动该第三移动单元转动。通过蜗杆于侧向来驱动弧形齿排的方式,可薄形化对位平台,并可对该第三移动单元的转动进行极为精密的控制,而可达到极小角度的转动位移。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除可供将各动力装置连接于一控制器,以控制器分别驱动各动力装置运作,于单纯转动第三移动单元时仅需驱动单一动力装置,而不需令各动力装置同时搭配作动,简化对位平台的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精密对位平台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平台,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精密对位平台。
技术介绍
已知的工作平台可参考中国台湾200912688号专利申请案所述的超高正向负荷对位装置,该装置是以三组带动装置带动三组位移装置直线移动,再带动作动平台移动及转动,其中,欲带动作动平台转动时需以三组带动装置同时配合移动,不易使作动平台沿一圆弧转动,以控制器或电算机驱动带动装置运作时,还需以控制器或电算机进行大量的函数运算,使控制器的反应时间上升,降低工作效率。有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先前已特别研发出极为创新的「对位平台」,并申请编列为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第099118614号,且已获得肯定而核准专利公告第1390144号在案。该对位平台以三组动力装置带动一第三移动单元移动,其中两组动力装置可分别带动第三移动单元于两方向上移动,另一组动力装置则可单独带动第三移动单元转动,以此,本技术可供将各动力装置连接于一控制器,以控制器分别驱动各动力装置运作,于单纯转动第三移动单元时仅需驱动单一动力装置,而不需令各动力装置同时搭配作动,简化对位平台的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该精密对位平台并于市场获得极高的评价。然专利技术人并不以此为满,更进一步努力钻研,终又研发出可达成更佳、更精密的精密对位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密对位平台,可极为精密地控制旋转角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密对位平台,易于带动工件移动及转动,降低操作对位平台的复杂度。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缩小对位平台的整体高度,以获得薄型化的对位平台。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精密对位平台,该精密对位平台包含一底座、至少一 Y轴导件、一第一移动单兀、一第一动力装置、至少一 X轴导件、一第二移动单兀、一第二动力装置、一第三移动单元、一转动单元及一第三动力装置。该至少一Y轴导件设于该底座。该第一移动单元可移动地设于各该Y轴导件,该第一移动单兀与该底座平行。该第一动力装置,包含一第一马达与一由该第一马达驱动的第一推杆,该第一马达设于该底座,该第一马达可带动该第一推杆移动以带动该第一移动单元沿各该Y轴导件移动。该至少一X轴导件与该第一移动单元成连动关系,该X轴导件与该Y轴导件彼此不平行。该第二移动单元可移动地设于各该X轴导件,该第二移动单元与该底座平行。该第二动力装置包含一第二马达与一由该第二马达驱动的第二推杆,该第二马达设于该第一移动单元、该第一推杆与各该X轴导件其中之一,该第二马达可带动该第二推杆移动以带动该第二移动单元沿各该X轴导件移动。该第三移动单元可转动地设于该第二移动单元上方,该第三移动单元与该底座平行。该转动单元设于该第二移动单元与该第三移动单元之间,其外围具有一弧形齿排。该第三动力装置设于该第二移动单元的一周侧,包含一第三马达与一由该第三马达驱动且与该弧形齿排啮合的蜗杆,该第三马达可带动该蜗杆转动而驱动该弧形齿排以带动该第三移动单元相对该底座转动。进一步地:相对于所述底座,所述转动单元的顶面位置不高于所述第三移动单元的顶面位置。所述转动单元还包含有一轴承,所述弧形齿排为圆环形齿排并围绕该轴承,该圆环形齿排与所述第三移动单元连动,该圆环形齿排可绕该轴承转动。所述弧形齿排为非封闭结构且为一环形齿排的一部分。还包含有复数个设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Θ轴导件,各该Θ轴导件为圆弧形导轨。所述底座形成有至少一轨道槽,各所述Y轴导件卡抵于各该轨道槽,所述第一移动单元包含有一板体,所述第一移动单元的板体形成有至少一凹槽,各所述X轴导件卡抵于各该凹槽,所述第二移动单元包含有另一板体,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板体形成有至少一槽孔,各所述θ轴导件卡抵于各该槽孔。所述第三移动单元包含一板体与一滑块,所述Θ轴导件为一环形导轨。所述第三移动单元的滑块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环形导轨内周缘。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含复数组的第一马达与第一推杆,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含复数组的第二马达与第二推杆,该复数第一马达及该复数第二马达分别沿所述底座及所述第一移动单元的周围设置。各所述板体为一完整的四边形板体。各所述板体为一中央镂空的四边形板体。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精密对位平台可极为精密地控制旋转角度,易于带动工件移动及转动,降低操作对位平台的复杂度,缩小了对位平台的整体高度,实现了薄型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设置有多组第一动力装置及多组第二动力装置时的立体分解图。图6、图7与图8为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图10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11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技术可能的实施例,然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所欲保护的范畴,事先声明。请参考图1至图4,其显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精密对位平台,该精密对位平台包括有一底座1、四个Y轴导件2、一第一移动单元3、一第一动力装置4、四个X轴导件5、一第二移动单元6、一第二动力装置7、四个Θ轴导件8、一第三移动单元9、一转动单元10及一第三动力装置11。底座I为一板体,可供将该底座放置于水平面或非水平的平面。以该底座I定义有一长度方向与一宽度方向。底座I可形成有一至多个轨道槽。该些Y轴导件2设于该底座I上,可将各该Y轴导件2卡抵于各该轨道槽,各Y轴导件2彼此平行,然可仅设有一 Y轴导件2。第一移动单元3可移动地设于该些Y轴导件2,使第一移动单元3可沿该些Y轴导件2移动,第一移动单兀3与底座I平行。其中第一移动单兀3可包括有一板体31与一至多个滑块32,各第一移动单兀3的滑块32设于第一移动单兀3的板体31,使各第一移动单元3的滑块32与第一移动单元3的板体31成连动关系,且该些第一移动单元3的滑块32分别可移动地设于其中一 Y轴导件2。第一移动单元3的板体31可形成有一至多个凹槽 311。第一动力装置4包括有一第一马达41与一由该第一马达41驱动的第一推杆42,该第一马达41设于底座I上。第一马达41可带动第一推杆42移动,于第一推杆42移动时带动第一移动单元3沿该些Y轴导件2移动。该些X轴导件5设于第一移动单元3上,或可将各X轴导件5卡抵于各凹槽311中,令各X轴导件5与第一移动单元3成连动关系,各X轴导件5与各Y轴导件2彼此不平行。然本技术可仅包括有一 X轴导件5。第二移动单元6可移动地设于该些X轴导件5,使第二移动单元6可沿该些X轴导件5移动,较佳的,第二移动单元6与底座I平行。其中第两移动单元6可包括有一板体61与一至多个滑块62,各第二移动单元6的滑块62设于第二移动单元的板体61,使各第二移动单元6的滑块62与第二移动单元的板体61成连动关系,且该些第二移动单元6的滑块62分别可移动地设于其中一 X轴导件5。第二移动单元6的板体61可另凹设有一至多个槽孔611。第二动力装置7包括有一第二马达71与一由该第二马达71驱动的第二推杆72,第二马达71设于第一移动单元3,更明确地说,第二马达71可设于第一移动单元3的板体31,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二马达71设于第一推杆42或其中一 X轴导件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精密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底座;至少一Y轴导件,设于该底座;一第一移动单元,可移动地设于各该Y轴导件,该第一移动单元与该底座平行;一第一动力装置,包含一第一马达与一由该第一马达驱动的第一推杆,该第一马达设于该底座,该第一马达可带动该第一推杆移动以带动该第一移动单元沿各该Y轴导件移动;至少一X轴导件,与该第一移动单元成连动关系,该X轴导件与该Y轴导件彼此不平行;一第二移动单元,可移动地设于各该X轴导件,该第二移动单元与该底座平行;一第二动力装置,包含一第二马达与一由该第二马达驱动的第二推杆,该第二马达设于该第一移动单元、该第一推杆与各该X轴导件其中之一,该第二马达可带动该第二推杆移动以带动该第二移动单元沿各该X轴导件移动;一第三移动单元,可转动地设于该第二移动单元上方,该第三移动单元与该底座平行;一转动单元,设于该第二移动单元与该第三移动单元之间,其外围具有一弧形齿排;及一第三动力装置,设于该第二移动单元的一周侧,包含一第三马达与一由该第三马达驱动且与该弧形齿排啮合的蜗杆,该第三马达可带动该蜗杆转动而驱动该弧形齿排以带动该第三移动单元相对该底座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密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底座; 至少一 Y轴导件,设于该底座; 一第一移动单元,可移动地设于各该Y轴导件,该第一移动单元与该底座平行; 一第一动力装置,包含一第一马达与一由该第一马达驱动的第一推杆,该第一马达设于该底座,该第一马达可带动该第一推杆移动以带动该第一移动单元沿各该Y轴导件移动; 至少一 X轴导件,与该第一移动单元成连动关系,该X轴导件与该Y轴导件彼此不平行; 一第二移动单元,可移动地设于各该X轴导件,该第二移动单元与该底座平行; 一第二动力装置,包含一第二马达与一由该第二马达驱动的第二推杆,该第二马达设于该第一移动单元、该第一推杆与各该X轴导件其中之一,该第二马达可带动该第二推杆移动以带动该第二移动单元沿各该X轴导件移动; 一第三移动单元,可转动地设于该第二移动单元上方,该第三移动单元与该底座平行; 一转动单元,设于该第二移动单元与该第三移动单元之间,其外围具有一弧形齿排;及一第三动力装置,设于该第二移动单元的一周侧,包含一第三马达与一由该第三马达驱动且与该弧形齿排啮合的蜗·杆,该第三马达可带动该蜗杆转动而驱动该弧形齿排以带动该第三移动单元相对该底座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底座,所述转动单元的顶面位置不高于所述第三移动单元的顶面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对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单元还包含有一轴承,所述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茂祥
申请(专利权)人:吴茂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