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茂祥专利>正文

回转式真空吸盘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4869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回转式真空吸盘机构,包括基座、升降组件、转动组件及吸引组件,升降组件具有第一杆件、及与第一杆件相结合的升降台,第一杆件可活动地设于基座,升降台可相对基座升降移动,转动组件可转动地设于升降台,吸引组件具有至少一气压管路、设于转动组件的真空吸盘、及真空产生器,真空吸盘设有至少一通口,各气压管路的一端与至少一通口连通、另一端与真空产生器连通。还提供一回转式真空吸盘机构,升降组件具有可活动地设于基座的第一杆件、升降台、可移动地设于第一杆件且与升降台相抵顶的抵顶组件,升降台可相对抵顶组件升降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分别单独控制真空吸盘升降、旋转,可较精密地控制真空吸盘的水平高度及转动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真空吸盘有关,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回转式真空吸盘机构
技术介绍
—般已知的加工方式,是利用夹具夹持固定住工件来进行加工;然而,有一些较为精密的加工作业,如半导体制程、研磨抛光玻璃片、基板涂布机等等,必须考量到整体工件表面需要有较佳的精度,通常会使用真空吸盘来吸附固定工件,真空吸盘与杆件固定相结合,利用马达驱动杆件转动而带动真空吸盘旋转,如中国台湾专利1310333、1443724等所揭露的真空吸盘即属此类。然而,在此类已知的真空吸盘技术中,马达驱动中心杆件转动时,较不易控制真空吸盘的转动角度,无法对转动角度做精密的调整;且利用杆件带动真空吸盘转动,在杆件与真空吸盘结合处,极易产生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痕,若增设补强肋则又会增加真空吸盘的重量,相对地需要增加动力源的强度,存在亟待改善的缺弊。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回转式真空吸盘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式真空吸盘机构,不仅可以分别单独控制真空吸盘升降、及使真空吸盘旋转,更可较精密地控制真空吸盘的水平高度及转动的角度。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回转式真空吸盘机构,包括一基座、一升降组件、一转动组件及一吸引组件。该升降组件具有一第一杆件、及一与该第一杆件相结合的升降台,该第一杆件可活动地设于该基座,该升降台可相对该基座升降移动。该转动组件可转动地设于该升降台。该吸引组件具有至少一气压管路、一设于该转动组件的真空吸盘、及一真空产生器,该真空吸盘设有至少一通口,各气压管路的一端与该至少一通口连通、另一端与该真空产生器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杆件设有一第一螺纹段,所述升降台设有一与该第一螺纹段相螺接的第二螺纹段。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一连接所述真空吸盘的蜗轮组件、及一与该蜗轮组件相啮接的蜗杆,该蜗杆驱动该蜗轮组件转动。 所述蜗轮组件包括有一连接所述真空吸盘的承载平台、及一环设于该承载平台的外周面的蜗轮部,该蜗轮部与所述蜗杆相相啮接。所述吸引组件还设有一固接于所述第一杆件的旋转接头,该旋转接头包括一固定部、及一可相对该固定部转动的转动部,该转动部内部设有至少一常态地与该固定部的内部相连通的通道,各气压管路的一端连通该至少一通道及所述至少一通口,各气压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该固定部内部与所述真空产生器。所述转动组件设有一连接所述真空吸盘的承载平台,所述吸引组件还设有一具有所述至少一气压管路的第二杆件,该第二杆件的一端穿设过该承载平台且连通所述真空吸盘、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接头的转动部相结合,该承载平台设有至少一第一结合部,该第二杆件设有至少一轴向延伸于的第二结合部,各第一结合部可升降移动地与各第二结合部相结入口 ο所述吸引组件还设有一固接于所述升降台的旋转接头,该旋转接头包括一固定部、及一可相对该固定部转动的转动部,该转动部内部设有至少一常态地与该固定部的内部相连通的通道,各气压管路的一端连通该至少一通道及所述至少一通口,各气压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该固定部内部与所述真空产生器。所述升降组件及转动组件同轴心地相配置。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回转式真空吸盘机构,包括一基座、一升降组件、一转动组件及一吸引组件。该升降组件具有一可活动地设于该基座的第一杆件、一升降台、及一可移动地设于该第一杆件且与该升降台相抵顶的抵顶组件,该升降台可相对该抵顶组件升降移动。该转动组件可转动地设于该升降台。该吸引组件具有至少一气压管路、一设于该转动组件的真空吸盘、及一真空产生器,该真空吸盘设有至少一通口,各气压管路的一端与该至少一通口连通、另一端与该真空产生器连通。所述第一杆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基座,所述抵顶组件螺设于所述第一杆件。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回转式真空吸盘机构,不仅可以分别单独控制真空吸盘升降、及使真空吸盘旋转,还可较精密地控制真空吸盘的水平高度及转动的角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内部部分示意图。图3及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升降作动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图6为图4的俯视局部剖面图图7为图3的局部剖面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图10为本技术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局部剖面图。图11为本技术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部分透视示意图。图12及图13为本技术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升降作动图。图14及图15为本技术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升降作动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技术可能的实施例,然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所欲保护的范畴,事先声明。请参考图1至图7,其显示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的回转式真空吸盘机构I包括一基座2、一升降组件3、一转动组件4及一吸引组件5。升降组件3具有一第一杆件31、及一与第一杆件31相结合的升降台32,第一杆件31可活动地设于基座2,升降台32可相对基座2升降移动。转动组件4可转动地设于升降台32。吸引组件5具有至少一气压管路51、一设于转动组件4的真空吸盘52、及一真空产生器53,真空吸盘52设有至少一通口 521,各气压管路51的一端与至少一通口 521连通、另一端与真空产生器53连通。其中,该升降组件3及转动组件4同轴心地相配置,而基座2设有一容置空间21,升降组件3设于容置空间21,当回转式真空吸盘机构I受到非预期的撞击时,基座2可以有效地保护升降组件3的完整性。可以理解的是,当工件放置在真空吸盘52时,可依据工件厚度的不同,或是加工进度的需求不同,通过升降台32来调整适当的水平高度(Z轴方向),以方便进行加工作业,转动组件4则使工件能以Z轴为轴心方向而转动(Θ方向)。较详细地说,升降组件3及转动组件4两者独立分开运作的,转动组件4包括一连接真空吸盘52的蜗轮组件41、及一与蜗轮组件41相啮接的蜗杆42,蜗杆42可受一第二驱动源61驱动而带动蜗轮组件41转动。更详细地说,蜗轮组件41包括有一连接真空吸盘52的承载平台411、及一环设于承载平台411外周面的蜗轮部412,该蜗轮部412与蜗杆42相相啮接,当蜗轮部412转动时会同步地带动承载平台411及真空吸盘52 —起旋转,因此可以单独控制第二驱动源61来调整转动的角度,且蜗轮部412具有复数齿部,故可做较精密地角度定位,使得加工后的工件能具有较佳的加工面,若需要更加精密角度控制,只要更换具有更多齿部的另一蜗轮部412即可。其中,承载平台411及蜗轮部412可以一体成型,或是通过组合而成亦可,并不限制其结合方式。值得一提的是,于承载平台411下方较佳配置有一环型的第一交叉滚柱轴承7,以此承载平台411能较顺畅地转动及具有较佳的转动精度,同可承受来自各种不同方向的受力,而提升其耐用度延长使用期限。较佳地,吸引组件5还设有一固接于第一杆件31的旋转接头55,旋转接头55包括一固定部551、及一可相对固定部551转动的转动部552,该转动部552内部设有至少一常态地与固定部551内部相连通的通道5521,各气压管路51的一端连通至少一通道5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回转式真空吸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一升降组件,具有一第一杆件、及一与该第一杆件相结合的升降台,该第一杆件可活动地设于该基座,该升降台可相对该基座升降移动;一转动组件,可转动地设于该升降台;一吸引组件,其具有至少一气压管路、一设于该转动组件的真空吸盘、及一真空产生器,该真空吸盘设有至少一通口,各气压管路的一端与该至少一通口连通、另一端与该真空产生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茂祥
申请(专利权)人:吴茂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