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模射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7364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注模射台,包括注射单元,动力单元,微调单元,控制单元,其中微调单元包括电马达,传动带,皮带轮,后台板,丝杆,丝母;动力单元包括中台板,传动轴,皮带轮,传动带,电马达,背盖;注射单元包括前台板,熔料筒,注射螺杆,射嘴法兰,压力传感器,射嘴,在射嘴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单元连接,以向控制单元传送所感测的压力数据,控制单元是电子电路装置,与动力单元电马达连接,与微调单元电马达连接。(*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模射台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用压力传感器的全电动注模机械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其上的注模射台。目前的注模机大部分是液压式的,由于它需要较大动力以及易存在油污的问题,所以要发展各种全电动驱动注模机。一般的全电动注模机,在控制注模模腔压力上,需要测量射压及背压,在此方面,大都采用负载感应元件(Load-cell)测量和传递背压载荷,以此进行加载补偿,完成注模。但采用负载感应元件时,其注模射台结构较为复杂。因此设计一个结构简单、易于控制并适用于各种全电动注模机的注模射台是非常需要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控制而适用于各种全电动注模机的注模射台。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注模射台,用于各种全电动注模机上,包括有注射单元,向注射单元提供动力的动力单元,对所述力动单元轴向移动进行调控的微调单元,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注射单元相连接,其中,该微调单元包括有电马达,传动带,皮带轮,后台板,丝杆,丝母,其中,用后台板作为主板,丝杆,电马达都安装在后台板上,皮带轮安装在丝杆的右端,其二者是通过键相互固定连接的,该传动带连接电马达和皮带轮,丝母安装在丝杆左侧,丝母可沿丝杆轴向移动地与其为螺纹配合,动力单元包括有中台板,传动轴,皮带轮,传动带,电马达,背盖,其中,用中台板作为主板,传动轴和电马达都安装在中台板上,皮带轮安装在传动轴的左端,二者是通过键相互固定连接的,传动带连接电马达和皮带轮,中台板的右侧设有背盖,丝母向左移动时,推动背盖,背盖推动中台板,传动轴左端固定连接着注射单元的注射螺杆,右侧与丝杆相接触,注射单元位于机构的左侧部位,其包括前台板,熔料筒,注射螺杆,射嘴法兰,压力传感器,射嘴,其中,用前台板为主板,上面开有入原料至注射螺杆的孔道,熔料筒穿过前台板中部的孔洞并被固定在所述孔洞上,注射螺杆被安置在熔料筒的中轴孔洞中,注射螺杆伸出的右端与动力单元的传动轴相连接,在熔料筒的左侧安置加热元件,在熔料筒的左端安装了射嘴法-->兰,在射嘴法兰的左端安装了射嘴,在射嘴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相连接,以向控制单元传送所感测的压力数据,控制单元是电子电路装置,与动力单元的电马达相连接,与微调单元的电马达相连接,并按预定程序进行控制,前台板、中台板和后台板通过连接杆相串接,前台板和后台板相对位置固定,中台板沿连接杆为前后可移动的。本技术装置的优点在于,其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射嘴处,可精确测量注射物料的射出压力及背压力,实现有效的快速反馈微调,使注模作业顺利进行,从而得到高质量的注模产品,且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技术注模射台的结构说明图,其是一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向视图。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技术的注模射台结构的轴向剖视图,用以说明整个机械的构造,图2是图1的A-A剖切后,从左向右看,所得到的视图,图3是从图1的最右方,向左看去,所得到的B向视图,图2和图3示出了注模射台采用了电马达、相应的皮带传动结构及相关部件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注模射台包括有三个主要机械单元,即左方的注射单元103,中间的动力单元102,右方的微调单元101,以及一个控制单元104,其中,中间的动力单元102主要是为注射单元103提供螺杆旋转动力,注射单元103进行原料熔化和注射,右方的微调单元101是根据由电子电路构成的控制单元104的指令对中间的动力单元102调校轴向移动方向。如图所示,右方的微调单元101主要包括有电马达1,传动带2,皮带轮3,后台板4,丝杆5,丝母6,其中,电马达1是伺服马达,它根据控制单元104的控制指令进行精确的转动,向前转或向后转,电马达1的动力经传动带2传给皮带轮3,皮带轮3通过键连接与丝杆5固定连接,皮带轮3安装在丝杆5的右端,皮带轮3转动则带动丝杆5转动。丝杆5通过轴承安装在后台板4的通孔中,电马达1安装在后台板4的外侧,图3中示出了电马达1,传动带2,皮带轮3,丝杆5等在后台板4上的相对位置,四根连接杆11将注射单元103中的前台板12和动力单元102-->中的中台板8相串接连接。在丝杆5的中右侧位置,安有丝母6,丝母6与丝杆5相配合,丝母6外部构造上有凸台结构,丝杆5转动时,丝母6就会被迫前移或后移,只作轴向移动,注射单元103所产生的压力是由微调单元101控制丝母6的前后移动来进行调整的。位于中间部分的动力单元102主要包括有中台板8、传动轴9、皮带轮10、传动带18、电马达19及背盖7,其中,中台板8的四个角上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轴套,连接杆11穿过该轴套,中台板8可沿连接杆11的轴向作小的前移或后移,图2中示出,中台板8的左侧上安装电马达19,电马达19也是伺服马达,它的转动方向和旋转速度的调整都是按控制单元104的指令进行的。电马达19通过传动带18带动皮带轮10转动,皮带轮10通过键连接等连接方式与传动轴9相固定连接,皮带轮10位于传动轴9的左侧,传动轴9中右侧的外部是圆轴结构,安装到中台板8中间的轴承中,在中台板8的右侧,安装着背盖7,背盖7是圆环形圆垫结构,背盖7与丝母6相配合,它设置在微调单元101的丝母6左侧的凸台上,丝母6通过向背盖7施以向左方的力,此力传给中台板8,再经传动轴9传给注射单元103的注射螺杆14。传动轴9是中空轴结构,其为左右两段带有轴孔的孔轴,中空的左侧轴孔与注射单元103的注射螺杆14的右端段相配合,中空的右侧轴孔与微调单元101的丝杆5的左端段相配合,也就是,右侧的轴部空腔中容纳着丝杆5的左侧轴段,丝杆5的左侧轴部轴径与传动单元102的传动轴9的右侧孔径相滑动配合,传动轴9会沿丝杆5的左侧轴表面沿轴向前移或后移,传动轴9左侧的轴部空腔以键连接方式固定连接着注射单元103的注射螺杆14,以便向注射螺杆14传递动力,使注射螺杆14随电马达19的转动而转动,在注射螺杆14转动时,即可将注入的原料挤向左方的射嘴。传动轴9中空的右段轴孔与丝杆5的左端段为孔与轴的滑动配合,而且,上述右段轴孔与丝杆5的左端段在轴向尺寸上相配合,使传动轴9的前后移动不会与丝杆5相碰撞,也就是说,传动轴9中空的右段轴孔的轴向长度比丝杆5的左端段在该轴孔中的长度要长,其长度差距的距离大于传动轴9在轴向可能移动的最大距离。注射单元103位于图中所示的结构的左侧部位,主要包括有前台板12,熔料筒13,注射螺杆14,射嘴法兰15,压力传感器16,射嘴17,其中,-->前台板12与中台板、后台板都是通过连接杆11相连接,前台板12顶面上开有孔道20作为原料入口,通到注射螺杆14,在前台板12的中间开孔处,轴向安装有熔料筒13,熔料筒13中间有通孔,内设有注射螺杆14,注射螺杆14向左方向的长度一直延伸到熔料筒13的左端,这是为了注射时向原料施加压力而输送原材料的需要。在熔料筒13位于前台板12部分的适当位置开有径向孔,其与前台板12上的孔道20相通,使注射原料经孔道20注入到注射螺杆14处,再由注射螺杆14将原料推向射嘴17,为了使射嘴17和熔料筒13相连接,使用了套管结构的射嘴法兰15,射嘴法兰15右端与熔料筒13的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模射台,用于各种全电动注模机上,包括有注射单元,向注射单元提供动力的动力单元,对所述动力单元轴向移动进行调控的微调单元,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注射单元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单元(101)包括有电马达(1),传动带(2),皮带轮(3),后台板(4),丝杆(5),丝母(6),其中,用后台板(4)作为主板,丝杆(5),电马达(1)都安装在后台板(4)上,皮带轮(3)安装在丝杆(5)的右端,其二者是通过键相互固定连接的,所述传动带(2)连接电马达(1)和皮带轮(3),丝母(6)安装在丝杆(5)左侧,丝母(6)可沿丝杆(5)轴向移动地与其为螺纹配合;动力单元(102)包括有中台板(8),传动轴(9),皮带轮(10),传动带(18),电马达(19),背盖(7),其中,用中台板(8)作为主板,传动轴(9)和电马达(19)都安装在中台板(8)上,皮带轮(10)安装在传动轴(9)的左端,二者是通过键相互固定连接的,传动带(18)连接电马达(19)和皮带轮(10),中台板(8)的右侧设有背盖(7),丝母(6)向左移动时,推动背盖(7),背盖(7)推动中台板(8),传动轴(9)左端固定连接着注射单元(103)的注射螺杆(14),右侧与丝杆(5)相接触,注射单元(103)位于机构的左侧部位,其包括前台板(12),熔料筒(13),注射螺杆(14),射嘴法兰(15),压力传感器(16),射嘴(17),其中,用前台板(12)为主板,上面开有入原料至注射螺杆的孔道(20),熔料筒(13)穿过前台板(12)中部的孔洞并被固定在所述孔洞上,注射螺杆(14)被安置在熔料筒(13)的中轴孔洞中,注射螺杆(14)伸出的右端与动力单元(102)的传动轴(9)相连接,在熔料筒(13)的左侧安置加热元件,在熔料筒(13)的左端安装了射嘴法兰(15),在射嘴法兰(15)的左端安装了射嘴(17),在射嘴(17)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6),压力传感器(16)与控制单元(104)相连接,以向控制单元(14)传送所感测的压力数据,控制单元(104)是电子电路装置,与动力单元(102)的电马达(19)相连接,与微调单元(101)的电马达(1)相连接,并按预定程序进行控制,前台板(12)、中台板(8)和后台板(4)通过连接杆(11)相串接,前台板(12)和后台板(4)相对位置固定,中台板(8)沿连接杆(11)为前后可移动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模射台,用于各种全电动注模机上,包括有注射单元,向注射单元提供动力的动力单元,对所述动力单元轴向移动进行调控的微调单元,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注射单元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单元(101)包括有电马达(1),传动带(2),皮带轮(3),后台板(4),丝杆(5),丝母(6),其中,用后台板(4)作为主板,丝杆(5),电马达(1)都安装在后台板(4)上,皮带轮(3)安装在丝杆(5)的右端,其二者是通过键相互固定连接的,所述传动带(2)连接电马达(1)和皮带轮(3),丝母(6)安装在丝杆(5)左侧,丝母(6)可沿丝杆(5)轴向移动地与其为螺纹配合;动力单元(102)包括有中台板(8),传动轴(9),皮带轮(10),传动带(18),电马达(19),背盖(7),其中,用中台板(8)作为主板,传动轴(9)和电马达(19)都安装在中台板(8)上,皮带轮(10)安装在传动轴(9)的左端,二者是通过键相互固定连接的,传动带(18)连接电马达(19)和皮带轮(10),中台板(8)的右侧设有背盖(7),丝母(6)向左移动时,推动背盖(7),背盖(7)推动中台板(8),传动轴(9)左端固定连接着注射单元(103)的注射螺杆(14),右侧与丝杆(5)相接触,注射单元(103)位于机构的左侧部位,其包括前台板(12),熔料筒(13),注射螺杆(14),射嘴法兰(15),压力传感器(16),射嘴(17),其中,用前台板(12)为主板,上面开有入原料至注射螺杆的孔道(20),熔料筒(13)穿过前台板(12)中部的孔洞并被固定在所述孔洞上,注射螺杆(14)被安置在熔料筒(13)的中轴孔洞中,注射螺杆(14)伸出的右端与动力单元(102)的传动轴(9)相连接,在熔料筒(13)的左侧安置加热元件,在熔料筒(13)的左端安装了射嘴法兰(15),在射嘴法兰(15)的左端安装了射嘴(17),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利民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