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P型辅助埋层的半超结VDMOS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69822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4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技术,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具有P型辅助埋层的半超结VDMOS。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具有P型辅助埋层的半超结VDMOS,其特征在于,在N型底部辅助层4中设有P型辅助埋层3,所述P型辅助埋层3与N+衬底2的上端面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有效增大器件的耐压性能,同时不影响其他性能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半超结VDMO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具有P型辅助埋层的半超结VDMOS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技术,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具有P型辅助埋层的半超结VDM0S。
技术介绍
目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可广泛地应用于DC-DC变换器、DC-AC变换器、继电器、马达驱动等领域。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VDMOS)与双极型晶体管相比,具有开关速度快、损耗小、输入阻抗高、驱动功率小、频率特性好、跨导高度线性等优点,因而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新型功率器件。如图1所示,从结构上看,传统VDMOS器件用漂移层作电压支持层,其导通电阻主要是漂移层电阻。漂移层的耐压能力由其厚度和掺杂浓度决定。为了降低导通电阻,需要减薄VDMOS的漂移区厚度,或者提高漂移区的掺杂浓度,但这会导致VDMOS耐压的降低,传统的VDMOS的导通电阻随耐压的增长受硅极限的限制:Rm - BV2-5,即导通电阻随着耐压的提高而迅速增加。为了降低导通电阻随耐压增长而增加的速度,陈星弼、Johnny K.0.Sin等人提出了超结结构,如图2所示,这是一种在传统的VDMOS的基础上在漂移区增加交错排列的N型柱和P型柱的结构,N型柱和P型柱需满足电荷平衡,为了降低导通电阻,可以提高N型柱的掺杂浓度,通过P型柱对N型柱内多余载流子进行补偿,临界电场在漂移区内的分布从原来的三角形分布变为矩形分布,在以电场大小为纵轴,以VDMOS纵向距离参数为横坐标的二维笛卡尔坐标系内,所围成的面积大大增加,这意味着采用超结结构,在减小导通电阻的同时还能够提高VDMOS的耐压,解决了传统VDMOS的导通电阻和耐压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使得VDMOS导通电阻和耐压之间关系由Ron - BV2-5变为Rm - BVl 33,从而打破了硅极限。但是超结VDMOS也有一些缺点,首先,从工艺的角度来说,为了制备VDM0S,需要外延生长和硼离子注入的交替进行,制备超结VDMOS所需的成本与外延生长的次数成正比,如果采用埋沟加外延生长的方法,工艺难度也随着P型柱的深度和宽度的比值的增加而提高,然而,超结VDMOS的导通电阻与深宽比成反比,为了获得较小的导通电阻,需要减小N型柱和P型柱的宽度,这会增加制备过程中的外延次数,从而增加制造成本。从工作机理上讲,在关断过程中,漏极上的一个小电压就会使N型柱和P型柱完全耗尽,使得漂移区中的过剩载流子迅速被抽出,在反向恢复时产生较大的电流峰值,较大的电磁干扰(EMI)噪声和很高的功耗,这限制了超结VDMOS在倒相器和全桥倒相系统中的应用。为了解决超结VDMOS存在的缺点,Saito W.等人提出了半超结构VDM0S,如图3所示,半超结VDMOS是在传统的超结VDMOS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N型的底端辅助层,其导通电阻等于N型的底端辅助层部分和超结部分的导通电阻之和。虽然超结的导通电阻和P型柱的深宽比成反比,半超结结构相当于减小了超结部分的深宽比,增大了超结部分的导通电阻,但是在半超结中由于N型的底端辅助层掺杂浓度是按照低压功率VDMOS的漂移层设定的,即N型的底端辅助层的电阻较小,所以,半超结VDMOS与超结VDMOS相比,具有更小的导通电阻。但是半超结VDMOS也有缺点,半超结VDMOS的N型底端辅助层相当于传统VDMOS的漂移区,电场在其中的分布为三角形分布(PT型半超结VDMOS)或者梯形分布(NPT型半超结VDM0S),N型底端辅助层对于整个器件耐压的贡献较小。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P型辅助埋层的半超结VDM0S,通过改变N型底端辅助层区的电场分布来加大其对耐压的贡献,增大器件的耐压的同时,基本不影响其他性能参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就是针对上述VDMOS器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P型辅助埋层的半超结VDMOS。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P型辅助埋层的半超结VDMOS,其元胞结构包括N+衬底2、N型底部辅助层4、P型柱区5和N型外延区6,所述N+衬底2的下端面设有金属化漏极电极I,所述N型底部辅助层4设在N+衬底2的上端面,所述P型柱区5和N型外延区6设在N型底部辅助层4的上端面,其中N型外延区6和P型柱区5交替分布形成超结结构,P型柱区5的上端面设有P型体区7,所述P型体区7与N型外延区6连接,在P型体区7中设有N+源区8,所述P型体区7和N型外延区6的上端面设有栅氧化层9,所述栅氧化层9的上端面设有多晶硅栅电极10,所述多晶硅栅电极10的外围包裹有场氧化层11,所述场氧化层11的外围设有金属化源极电极12,所述金属化源极电极12与P型体区7的上端面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底部辅助层4中设有P型辅助埋层3,所述P型辅助埋层3与N+衬底2的上端面连接。本专利技术总的技术方案,在传统的半超结VDMOS的N型底部辅助层4里增加了 P型辅助埋层3,由于P型辅助埋层3与半超结VDMOS的N+衬底2形成一个新的PN结,这个PN结在耐压的时候会沿着轴线反向耗尽漂移区,在新的PN结处产生一个新的电场峰值,抬高了 N型底部辅助层4与N+衬底2交界处的电场,使得N型底部辅助层4区的电场分布发生改变,则以VDMOS的电场大小为横坐标,纵向距离参数为横坐标的二维笛卡尔坐标系内,电场和横轴所围成的面积增大,从而提高了器件的耐压。具体的,所述P型辅助埋层3的厚度为10?25um。本方案提出来一种优选的P型辅助埋层3的厚度,在该厚度范围内,耐压增加明显。具体的,所述N型底部辅助层4的浓度为2.5el4?4.5el4Cm_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有效增大器件的耐压性能,同时不影响其他性能参数。【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VDMOS结构示意图图2是传统超结VDMOS结构示意图;图3是传统半超结VDMOS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P型辅助埋层的半超结VDMOS结构示意图;图5是传统半超结VDMOS与本专利技术的P型辅助埋层的厚度分别为10 μ m,15 μ m,20 μ m, 25 μ m的半超结VDMOS的BV比较图;图6是N型底端辅助层的掺杂浓度分别为2.5el4cnT3,3el4cnT3,3.7el4cnT3,4.5el4cm-3时,击穿电压BV、导通电阻与P型辅助埋层的宽度的关系图;图7是N型底端辅助层的掺杂浓度分别为2.5el4cnT3,3el4cnT3,3.7el4cnT3,4.5el4Cm_3时,击穿电压BV、导通电阻与P型辅助埋层的掺杂浓度的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P型辅助埋层的半超结VDM0S,其元胞结构包括N+衬底2、N型底部辅助层4、P型柱区5和N型外延区6,所述N+衬底2的下端面设有金属化漏极电极I,所述N型底部辅助层4设在N+衬底2的上端面,所述P型柱区5和N型外延区6设在N型底部辅助层4的上端面,其中N型外延区6和P型柱区5交替分布形成超结结构,P型柱区5的上端面设有P型体区7,所述P型体区7与N型外延区6连接,在P型体区7中设有N+源区8,所述P型体区7和N型外延区6的上端面设有栅氧化层9,所述栅氧化层9的上端面设有多晶硅栅电极10,所述多晶硅栅电极10的外围包裹有场氧化层11,所述场氧化层11的外围设有金属化源极电极12,所述金属化源极电极12与P型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P型辅助埋层的半超结VDMOS,其元胞结构包括N+衬底(2)、N型底部辅助层(4)、P型柱区(5)和N型外延区(6),所述N+衬底(2)的下端面设有金属化漏极电极(1),所述N型底部辅助层(4)设在N+衬底(2)的上端面,所述P型柱区(5)和N型外延区(6)设在N型底部辅助层(4)的上端面,其中N型外延区(6)和P型柱区(5)交替分布形成超结结构,P型柱区(5)的上端面设有P型体区(7),所述P型体区(7)与N型外延区(6)连接,在P型体区(7)中设有N+源区(8),所述P型体区(7)和N型外延区(6)的上端面设有栅氧化层(9),所述栅氧化层(9)的上端面设有多晶硅栅电极(10),所述多晶硅栅电极(10)的外围包裹有场氧化层(11),所述场氧化层(11)的外围设有金属化源极电极(12),所述金属化源极电极(12)与P型体区(7)的上端面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底部辅助层(4)中设有P型辅助埋层(3),所述P型辅助埋层(3)与N+衬底(2)的上端面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P型辅助埋层的半超结VDMOS,其元胞结构包括N+衬底(2)、N型底部辅助层(4)、P型柱区(5)和N型外延区(6),所述N+衬底(2)的下端面设有金属化漏极电极(1),所述N型底部辅助层(4)设在N+衬底(2)的上端面,所述P型柱区(5)和N型外延区(6)设在N型底部辅助层(4)的上端面,其中N型外延区(6)和P型柱区(5)交替分布形成超结结构,P型柱区(5)的上端面设有P型体区(7),所述P型体区(7)与N型外延区(6)连接,在P型体区(7)中设有N+源区(8),所述P型体区(7)和N型外延区(6)的上端面设有栅氧化层(9),所述栅氧化层(9)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宏刘永陈伟中任敏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