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59382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0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毂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轮毂单元具备将导向部的开口覆盖的盖,盖具有形成为圆板状的盖主体、以及从盖主体的外周沿轴向延伸的圆筒部。使形成于盖的圆筒部的外周的外螺纹部与形成于导向部的内周的内螺纹部螺合,由此将盖(3)安装成相对于导向部能够装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毂单元通过引用而将于2012年7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170096号的包括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在内的内容并入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车轮安装的轮毂单元。
技术介绍
例如,利用轮毂单元作为将汽车的车轮支承为相对于悬架装置旋转自如的部件。该轮毂单元具备滚动轴承和圆筒状的毂轮(例如,日本特开2007-1341号公报)(参照图1及图5)。上述毂轮成为上述滚动轴承的轨道轮部件。日本特开2007-1341号公报所记载的轮毂单元(车轮用轴承装置),在毂轮(轮毂轮)的车辆外侧的端部一体地设置有朝径向外侧延伸的圆环状的凸缘部(车轮安装凸缘)。在凸缘部固定有用于安装车轮的轮、制动盘的轮毂螺栓。另外,为了安装并引导车轮的轮等,在毂轮的车辆外侧的端部一体地设置有朝车辆外侧延伸的导向部。在该导向部内插入有螺母,该螺母与被压入到毂轮的内周的驱动轴螺合。另外,为了防止导向部的内周部生锈,在该导向部安装有将车辆外侧的开口覆盖的盖。在该盖的前端部的外周形成有爪部。使该爪部与形成于导向部的内周的环状槽卡合,由此而能够将盖可靠地固定于导向部。在更换上述轮毂单元时,需要从毂轮的导向部卸下盖,进而卸下与驱动轴螺合的螺母。但是,由于盖的爪部卡合并固定于导向部的环状槽,所以从导向部卸下上述盖的作业较为困难。因此,存在无法高效地进行轮毂单元的更换作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导向部拆装盖的轮毂单元。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轮毂单元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具备:滚动轴承;圆筒状的毂轮,其成为上述滚动轴承的轨道轮部件;以及盖,其将形成于上述毂轮的车辆外侧的端部的圆筒状的导向部的开口覆盖,上述盖具有形成为圆板状的盖主体、以及从该盖主体的外周沿轴向延伸的圆筒部,使形成于上述盖的圆筒部的外周的外螺纹部与形成于上述导向部的内周的内螺纹部螺合,由此将上述盖安装成相对于上述导向部能够装卸。【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进行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例如数字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结构单元,其中,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毂单元的剖视图。图2示出了上述轮毂单元的盖,图2 (a)是立体图,图2 (b)是图2 (a)的A-A向视剖视图。图3示出了上述盖的凹凸部的变形例,图3 (a)是立体图,图3 (b)是图3 (a)的B-B向视剖视图。图4是示出上述盖的凹凸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上述盖的凹凸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上述盖的凹凸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7示出了上述盖的凹凸部的变形例,图7 (a)是立体图,图7 (b)是图7 (a)的C-C向视剖视图。图8示出了上述盖的凹凸部的变形例,图8 (a)是立体图,图8 (b)是图8 (a)的D-D向视剖视图。图9示出了上述盖的凹凸部的变形例,图9 (a)是立体图,图9 (b)是图9 (a)的E-E向视剖视图。图10示出了上述盖的凹凸部的变形例,图10 (a)是立体图,图10 (b)是图10 (a)的F-F向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毂单元的剖视图。其中,在本说明书中,将图1中的左右方向称为轮毂单元I的轴向,将图1中的左侧称为车辆外侧,将图1中的右侧称为车辆内侧。轮毂单元I例如是将汽车的车轮支承为相对于车身侧的悬架装置旋转自如的单元。轮毂单元I具备滚动轴承2和圆筒状的毂轮4。上述毂轮4成为该滚动轴承2的轨道轮部件。毂轮4 一体地具有大直径部7、小直径部8以及敛缝部9。大直径部7形成于毂轮4的轴向外侧。小直径部8的直径小于大直径部7的直径,且该小直径部8形成为从该大直径部7朝轴向内侧连续。敛缝部9是通过小直径部8的轴向内侧的端部朝径向外侧进行弯曲变形而成的部分。滚动轴承2例如是多列滚珠轴承。滚动轴承2具备外圈11和内圈部件12。上述外圈11在内周面具有一对外圈轨道面lla、llb。上述内圈部件12以内周面与毂轮4的小直径部8的外周面紧密接触的方式插嵌于该小直径部8的外周面。而且,内圈部件12在其外周面具有与车辆内侧的外圈轨道面Ila对置的内圈轨道面13a。毂轮4的大直径部7在其外周面具有与车辆外侧的外圈轨道面Ilb对置的内圈轨道面13b。另外,滚动轴承2具备多个滚珠(滚动体)14和一对保持器15。上述滚珠14配置为两列。上述保持器15在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分别对上述这些配置为两列的滚珠14进行保持。滚珠14在外圈轨道面Ila与内圈轨道面13a之间、以及在外圈轨道面Ilb与内圈轨道面13b之间分别配置成滚动自如。在外圈11的外周面形成有固定凸缘16,该固定凸缘16用于将轮毂单元I安装于支承在悬架装置的车身侧部件(未图示)。另外,在形成于外圈11与毂轮4之间的环状空间,设置有从轴向两端将该环状空间封闭的密封部件17。在毂轮4的车辆外侧的端部一体地形成有从其外周面朝径向外侧延伸的圆环状的凸缘部5。在凸缘部5沿周向形成有多个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螺栓孔5a。在各螺栓孔5a分别压入并固定有轮毂螺栓21,该轮毂螺栓21用于安装未图示的车轮的轮、制动盘。另外,为了安装并引导车轮的轮、制动盘,在毂轮4的车辆外侧的端部一体地形成有朝车辆外侧延伸的圆筒状的导向部6。在导向部6的内周形成有内螺纹部6a。另外,在导向部6内插入有螺母23,该螺母23与被压入到毂轮4的内周的驱动轴22的车辆外侧的端部螺合。轮毂单元I还具备将导向部6的车辆外侧的开口覆盖的盖3。盖3具有盖主体31和圆筒部32。上述盖主体31形成为圆板状。上述圆筒部32从上述盖主体31的外周端沿轴向(朝车辆内侧)延伸。圆筒部32的外径与导向部6的内径相比形成为小直径。在圆筒部32的外周形成有与导向部6的内螺纹部6a螺合的外螺纹部32a。由此,使得盖3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导向部6。图2 (a)示出了盖3的立体图。图2 (b)是图2 (a)的A-A向视剖视图。如图2(a)、图2(b)所示,盖主体31的外表面具有外观美观性。在盖主体31的外表面还形成有凹凸部33,该凹凸部33在使盖3朝解除螺合的方向(图2 (a)中的箭头a方向)旋转时供把持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凹凸部33构成为包括单个凸部33a和第一凹部33b、第二凹部33c这两个凹部。凸部33a以突出的方式形成为俯视时的近似鼓形。第一凹部33b、第二凹部33c形成为俯视时的近似扇形。如图2 (b)所示,凸部33a的外表面在剖视图中形成为圆弧状。凹凸部33具有两个卡挂部34,这两个卡挂部34在把持该凹凸部33时分别供工作人员的手的大拇指H、以及除该大拇指以外的手指(4个手指中的至少一个手指)f2卡挂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33a与第一凹部33b之间的阶梯面中的图2 (a)的右半侧、以及凸部33a与第二凹部33c之间的阶梯面中的图2 Ca)的左半侧分别形成为上述卡挂部34。由此,在将大拇指fl卡挂于一方的卡挂部34的状态下,能够将除大拇指以外的手指f2卡挂于另一方的卡挂部34。此外,将大拇指Π卡挂于两个卡挂部34中的哪一个卡挂部34取决于工作人员如何使用方便的情况。以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毂单元1,使盖3的外螺纹部32a与导向部6的内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毂单元,具备:滚动轴承;圆筒状的毂轮,该毂轮成为所述滚动轴承的轨道轮部件;以及盖,该盖将形成于所述毂轮的车辆外侧的端部的圆筒状的导向部的开口覆盖,所述轮毂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盖具有:形成为圆板状的盖主体;以及从所述盖主体的外周沿轴向延伸的圆筒部,使形成于所述盖的圆筒部的外周的外螺纹部与形成于所述导向部的内周的内螺纹部螺合,由此将所述盖安装成相对于所述导向部能够装卸。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7.31 JP 2012-1700961.一种轮毂单元,具备: 滚动轴承; 圆筒状的毂轮,该毂轮成为所述滚动轴承的轨道轮部件;以及 盖,该盖将形成于所述毂轮的车辆外侧的端部的圆筒状的导向部的开口覆盖, 所述轮毂单元的特征在于, 所述盖具有:形成为圆板状的盖主体;以及从所述盖主体的外周沿轴向延伸的圆筒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胜之前田修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