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涵道空中侦察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3590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6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涵道空中侦察机器人,包括共轴反桨机构、汽油发动机、发动机机架、涵道、涵道支撑机构、旋翼支桨机构、主支撑机构。共轴反桨机构具有上下桨叶,通过汽油发动机进行驱动,实现上桨叶与下桨叶间的差动。上述共轴反桨机构设置于由涵道支撑机构支撑的涵道内;所述旋翼支桨机构具有四套,通过旋翼支撑杆在机器人周向上均匀设置四个由电机驱动的水平旋翼。涵道支撑机构、旋翼支桨机构间通过主支撑机构进行支撑,同时对整个机器人进行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为:综合了涵道机器人和四旋翼机器人的特点,采用油电混合的飞行模式,利用了涵道的大升力的特点,同时又综合了四旋翼的灵活性,弥补了涵道的不稳定的飞行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涵道空中侦察机器人,包括共轴反桨机构、汽油发动机、发动机机架、涵道、涵道支撑机构、旋翼支桨机构、主支撑机构。共轴反桨机构具有上下桨叶,通过汽油发动机进行驱动,实现上桨叶与下桨叶间的差动。上述共轴反桨机构设置于由涵道支撑机构支撑的涵道内;所述旋翼支桨机构具有四套,通过旋翼支撑杆在机器人周向上均匀设置四个由电机驱动的水平旋翼。涵道支撑机构、旋翼支桨机构间通过主支撑机构进行支撑,同时对整个机器人进行支撑。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为:综合了涵道机器人和四旋翼机器人的特点,采用油电混合的飞行模式,利用了涵道的大升力的特点,同时又综合了四旋翼的灵活性,弥补了涵道的不稳定的飞行特性。【专利说明】一种组合式涵道空中侦察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计,机器人
,具体来说,是一种组合式涵道空中侦察机器人。
技术介绍
能够自主飞行的无人机(UAV)在很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主要用于军事。使用无人机执行任务有很多好处,比如执行任务时如果损失一架无人机所造成的财政和政治上的影响会减少很多,所以无人机可以被派遣去执行一些比较危险的任务。固定翼的无人机虽然有很多优点,技术上也很成熟,但是它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就是这类无人机起飞需要一些弹射装置或者跑道来“助跑”,降落的时候又需要一些网状的装置或者降落伞。对于一些空间受到限制,负载的环境中,这类无人机的应用就受到很大的限制。垂直起降技术(VTOL,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进入人们的视野中,这类的无人机除了具有垂直起降的能力,还能在空中悬停,“停在那里盯着看”。早在1992年,美国的“未来战争系统〃要求在垂直起降无人机上,采用多用途安全和侦察任务平台(MSSMPs, Multipurpose Securityand Surveillance Mission Platforms)构成一个遥控传感的分布式网络系统。这样的一个系统要求执行任务时并不只是提供对环境的感知作用,而是为指挥者提供一个能够快速地派遣和回收、空中机动的、昼夜的、全天候的、实时的无人系统,具备自主监视、侦察以及评估能力。这些能力能够提供实时的重要的敌人领域及活动情报。同时该系统为指挥者提供警报装置来帮助部队自身的安全和保护。传统的涵道机器人是指以涵道风扇作为飞行动力的主要来源,并将涵道风扇本身作为无人机的主体,具有垂直起降和悬停飞行能力的无人机。涵道可以看作是一种环形机翼,将机器人的升力系统和推进系统有效地结合起来,在低空速下增加机器人的推力,当无人机起飞时又可以提供气动升力,以平衡重力,使螺旋桨提供的升力大部分转化成前进的动力,提高了效率。与普通的旋翼相比,涵道式旋翼除了旋翼产生拉力外,涵道壁还产生附加升力。普通螺旋桨产生的滑流会耗散一部分功率,而涵道可有效地将螺旋桨滑流转换成推力,这是同等直径的涵道风扇效率大于螺旋桨的一个原因。对于涵道机器人,能够提供足够大的升力,使飞行效率高于其他机器人。但传统的涵道机器人结构复杂,控制困难。由于需要消除旋翼机器人飞行过程中反扭的现象,在涵道的出气口会设置有多个整流片。虽然整流片的安装有效的解决了反扭的现象,但是代价就是损失了一部分的升力。同时在飞行控制方面需要通过下方的方向舵来控制,由于转动惯量比较小,很难稳定控制。但是我们设计的机器人由于增加了四旋翼,增大了转动惯量,在相同转矩的作用下,角加速度会减小,提高了飞行稳定性。传统的四旋翼机器人:四旋翼直升机,国外又称Quadrotor, Four-rotor, 4rotorshelicopter, X4-flyer等等,是一种具有四个螺旋桨的机器人并且四个螺旋桨呈十字形交叉结构,相对的四旋翼具有相同的旋转方向,分两组,两组的旋转方向不同。与传统的直升机不同,四旋翼直升机只能通过改变螺旋桨的速度来实现各种动作。四旋翼机器人采用四个旋翼作为飞行的直接动力源,旋翼对称分布在机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四个旋翼处于同一高度平面,且四个旋翼的结构和半径都相同,一对相对的旋翼逆时针旋转,另一对旋翼顺时针旋转,四个电机对称的安装在机器人的支架端,支架中间空间安放飞行控制计算机和外部设备。四旋翼机器人由于其对称的设计,使原本笨重的涵道机器人变得灵活自如,但传统的四旋翼虽然灵活,但是提供的升力十分有限。这一缺点尤其是在刮风的情况下更为突出,快速机动就受到了明显的限制。另外,电驱动的飞行模式续航时间有限,如果向我们的机器人一样通过汽油驱动飞行,当飞机悬停时,几乎可以大幅度的减慢电控旋翼的转速以节省电源,当需要姿态调整时,再提高转速,使飞行效率最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将涵道机器人和四旋翼机器人各自的特点进行结合,同时互相弥补了不足的全新的涵道飞行侦察机器人,具有空中侦查和远距离动态监控,特定目标的搜索定位,通信中继等功能。本专利技术一种组合式涵道空中侦察机器人,包括共轴反桨机构、汽油发动机、发动机机架、涵道、涵道支撑机构、旋翼支桨机构、主支撑机构。所述共轴反桨机构包括转轴组件、桨叶法兰与桨叶。其中,转轴组件具有横轴与纵轴;横轴左右两端以及纵轴上下两端均轴承配合安装有一个伞齿轮,共四个伞齿轮;相邻伞齿轮间相互啮合。纵轴上下两端分别套接有上桨叶法兰与下桨叶法兰;上桨叶法兰与下桨叶法兰分别与纵轴上下两端的伞齿轮固连;上桨叶法兰与下桨叶法兰的周向对称位置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水平设置的桨叶。汽油发动机固定安装在发动机机架中。发动机机架的输出轴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刚性联轴器与主轴相连,主轴与与共轴反桨机构中纵轴上端伞齿轮固连。上述共轴反桨机构设置于涵道内;涵道通过涵道支撑机构进行支撑;所述涵道支撑机构包括十字连接件、四根涵道支撑梁与四个涵道支撑架。其中,十字连接件同轴套接发动机机架的顶部;十字连接件的四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根水平设置的涵道支撑梁;每根涵道支撑梁的外端均固定安装有垂直设置的涵道支撑架,每个涵道支撑架与涵道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旋翼支桨机构具有四套,结构均相同,包括旋翼支撑杆、驱动电机与旋翼。四套旋翼支桨机构采用相同方式均匀固定安装在发动机支架底面周向上,具体为:旋翼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发动机支架底面上,外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同轴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旋翼。所述四套旋翼支桨机构中的旋翼支撑杆分别与四根涵道支撑梁上下对应设置。所述主支撑机构包括四根支撑柱与两根起落杆。上述涵道支撑机构与旋翼支桨机构中,相互对应的涵道支撑梁与四根旋翼支撑杆间分别通过一根支撑柱进行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为:支撑柱穿过旋翼支撑杆中靠近发送机机架底面位置后,使支撑柱的铰接端与十字连接架铰接。令四根支撑柱顺时针方向分别为支撑柱A、支撑柱B、支撑柱C与支撑柱D。两根起落杆分别为起落杆A与起落杆B。由此,相邻的两根支撑柱A与支撑柱B的固定端与水平设置的起落杆A固连;而另两根相邻的支撑柱C与支撑柱D的固定端与水平设置的起落杆B固连。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空中侦察机器人利用了共轴反桨的涵道设计,提高了涵道空中侦察机器人的空间利用率;且相比现有通过导流片利用损失一部分升力来抵抗反扭的,显著增大了升力;2、本专利技术空中侦察机器人在方向控制方面利用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涵道空中侦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共轴反桨机构、汽油发动机、发动机机架、涵道、涵道支撑机构、旋翼支桨机构、主支撑机构;所述共轴反桨机构包括转轴组件、桨叶法兰与桨叶;其中,转轴组件具有横轴与纵轴;横轴左右两端以及纵轴上下两端均轴承配合安装有一个伞齿轮,共四个伞齿轮;相邻伞齿轮间相互啮合;纵轴上下两端分别套接有上桨叶法兰与下桨叶法兰;上桨叶法兰与下桨叶法兰分别与纵轴上下两端的伞齿轮固连;上桨叶法兰与下桨叶法兰的周向对称位置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水平设置的桨叶;汽油发动机固定安装在发动机机架中;发动机机架的输出轴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刚性联轴器与主轴相连,主轴与与共轴反桨机构中纵轴上端伞齿轮固连;上述共轴反桨机构设置于涵道内;涵道通过涵道支撑机构进行支撑;所述涵道支撑机构包括十字连接件、四根涵道支撑梁与四个涵道支撑架;其中,十字连接件同轴套接发动机机架的顶部;十字连接件的四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根水平设置的涵道支撑梁;每根涵道支撑梁的外端均固定安装有垂直设置的涵道支撑架,每个涵道支撑架与涵道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旋翼支桨机构具有四套,结构均相同,包括旋翼支撑杆、驱动电机与旋翼;四套旋翼支桨机构采用相同方式均匀固定安装在发动机支架底面周向上,具体为:旋翼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发动机支架底面上,外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同轴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旋翼;所述四套旋翼支桨机构中的旋翼支撑杆分别与四根涵道支撑梁上下对应设置;所述主支撑机构包括四根支撑柱与两根起落杆;上述涵道支撑机构与旋翼支桨机构中,相互对应的涵道支撑梁与四根旋翼支撑杆间分别通过一根支撑柱进行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为:支撑柱穿过旋翼支撑杆中靠近发送机机架底面位置后,使支撑柱的铰接端与十字连接架铰接;令四根支撑柱顺时针方向分别为支撑柱A、支撑柱B、支撑柱C与支撑柱D;两根起落杆分别为起落杆A与起落杆B;由此,相邻的两根支撑柱A与支撑柱B的固定端与水平设置的起落杆A固连;而另两根相邻的支撑柱C与支撑柱D的固定端与水平设置的起落杆B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建宏吴海亮韩晨皓张以成沈奇杨兴帮吴耀高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