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移动板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1233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9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机移动板,其包括基板,所述的基板包括相平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以及第四侧面,所述的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减重槽,每个所述的减重槽内分别设置多个有垂直于所述的第一侧面的加强筋。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注塑机移动板的加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上开设减重孔,同时在孔内设置加强筋,保证了移动板的强度,还降低了移动板的自重,降低了耗材,采用上述加工方法能够减少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moving plate and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moving plate, comprising a substrate, wherein the substrate comprises parallel first and second end faces, the first side and the second side, third side and a fourth side, the first and third sid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weight slot,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each groove of the weight a plurality of reinforcing ribs are arranged perpendicular to the first side.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method for processing the moving plate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offers holes in the first and third sides, and the reinforcing ribs are arranged in the hole, to ensure the mobile plate strength, but also reduce the weight of moving plate, reduce material consumption, the processing method can reduce processing cost,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machining accura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设备领域,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注塑机在其合模过程中,移动板会受力变形,因此移动板的强度是注塑机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的移动板有的为了满足强度,从而导致了自重较重;有的为了降低自重,又导致强度降低,如申请号为200720114809.2的技术专利,其为降低移动板的自重,在侧面上开设减重槽,但是其减重槽完全中空,大大降低了移动板的强度,进而降低了注塑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机移动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机移动板,其包括基板,所述的基板包括相平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以及第四侧面,所述的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相平行,所述的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相平行,所述的第二端面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的第一端面的中心设置有顶出缸支撑板,所述的顶出缸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顶出缸支撑板相对的两侧且位于第一端面上设置有两组连杆支撑板,其中一组连杆支撑板的底面固定在第一端面上,其侧面与第一侧面共面,另一组连杆支撑板的底面固定在第一端面上,其侧面与第三侧面共面,所述的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减重槽,每个所述的减重槽内分别设置多个有垂直于所述的第一侧面的加强筋。优化的,每个减重槽内设置有三个所述的加强筋,位于中间的加强筋上开设有安装孔。优化的,每组所述的连杆支撑板有三个,位于两侧的连杆支撑板的厚度相同,中间的连杆支撑板的厚度为两侧的连杆支撑板的3~4倍。优化的,所述的顶出支撑板相对的另两侧设置有垂直于第一端面的加强板,所述的加强板的首端与末端分别与两组连杆支撑板相连接,其下端与第一端面相固定,其上端面为辅助加工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注塑机移动板的加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以第二端面为装夹面,加工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的上的孔; b、以第三侧面为装夹面,加工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C、以辅助加工面为装夹面,修光第二端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在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上开设减重孔,同时在孔内设置加强筋,保证了移动板的强度,还降低了移动板的自重,降低了耗材,采用上述加工方法能够减少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 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 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 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 附图中:1、基板;11、第一端面;12、第二端面;13、安装孔;14、顶出缸支撑板;16、连杆支撑板;17、第一侧面;18、第二侧面;19、第三侧面;20、第四侧面;21、减重槽;22、加强筋;23、加强板;24、辅助加工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以下详细描述: 如图1?6所示,注塑机移动板包括基板1,基板I包括相平行的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第一侧面17、第二侧面18、第三侧面19以及第四侧面20,第一侧面17与第三侧面19相平行,第二侧面18和第四侧面20相平行。第二端面12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3 ;第一端面11的中心设置有顶出缸支撑板14,顶出缸支撑板14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3,顶出缸支撑板14相对的两侧且位于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两组连杆支撑板16,其中一组连杆支撑板16的底面固定在第一端面11上,其侧面与第一侧面17共面,另一组连杆支撑板16的底面固定在第一端面11上,其侧面与第三侧面19共面,第一侧面17和第三侧面19上分别开设有减重槽21,每个减重槽21内分别设置多个有垂直于第一侧面17的加强筋22。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减重槽21内设置有三个加强筋22,位于中间的加强筋22上开设有安装孔13。每组连杆支撑板16有三个,位于两侧的连杆支撑板16的厚度相同,中间的连杆支撑板16的厚度为两侧的连杆支撑板16的3?4倍,取3.5倍最优。顶出支撑板14相对的另两侧设置有垂直于第一端面11的加强板23,加强板23的首端与末端分别与两组连杆支撑板16相连接,其下端与第一端面11相固定,其上端面为辅助加工面24。上述注塑机移动板的加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以第二端面12为装夹面,加工第一侧面17和第三侧面19的上的孔; b、以第三侧面19为装夹面,加工第一端面11、第二端面12、第二侧面18和第四侧面20。C、以辅助加工面24为装夹面,修光第二端面12。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机移动板,其包括基板(1),所述的基板(1)包括相平行的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第一侧面(17)、第二侧面(18)、第三侧面(19)以及第四侧面(20),所述的第一侧面(17)与第三侧面(19)相平行,所述的第二侧面(18)和第四侧面(20)相平行,所述的第二端面(12)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3),所述的第一端面(11)的中心设置有顶出缸支撑板(14),所述的顶出缸支撑板(14)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3),顶出缸支撑板(14)相对的两侧且位于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两组连杆支撑板(16),其中一组连杆支撑板(16)的底面固定在第一端面(11)上,其侧面与第一侧面(17)共面,另一组连杆支撑板(16)的底面固定在第一端面(11)上,其侧面与第三侧面(19)共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面(17)和第三侧面(19)上分别开设有减重槽(21),每个所述的减重槽(21)内分别设置多个有垂直于所述的第一侧面(17)的加强筋(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机移动板,其包括基板(1),所述的基板(I)包括相平行的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第一侧面(17)、第二侧面(18)、第三侧面(19)以及第四侧面(20),所述的第一侧面(17)与第三侧面(19)相平行,所述的第二侧面(18)和第四侧面(20)相平行,所述的第二端面(12)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3),所述的第一端面(11)的中心设置有顶出缸支撑板(14),所述的顶出缸支撑板(14)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3),顶出缸支撑板(14)相对的两侧且位于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两组连杆支撑板(16),其中一组连杆支撑板(16)的底面固定在第一端面(11)上,其侧面与第一侧面(17)共面,另一组连杆支撑板(16)的底面固定在第一端面(11)上,其侧面与第三侧面(19)共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面(17)和第三侧面(19)上分别开设有减重槽(21),每个所述的减重槽(21)内分别设置多个有垂直于所述的第一侧面(17)的加强筋(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移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弘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