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须藤道雄专利>正文

制造圆筒形多层合成树脂薄膜的过程和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0895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制造圆筒形多层合成树脂的过程和设备.这种圆筒形多层合成树脂薄膜系由一个熔点较低的中间圆筒形薄膜将熔点较之为高的外层和内层两个薄膜挤压粘合在一起所组成,这种圆筒形多层合成树脂薄膜具有高的抗冲击性能,高的抗张强度、优良的耐热性和重量,适用于包装水泥、肥料和谷物等重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能有效地采用于成批生产系统.(*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制造圆筒形多层合成树脂薄膜的过程和设备,这种多层薄膜由纵向延展的外层薄膜和横向延展的内层薄膜所组成。更明确地说,一个具有低熔点的中间圆筒形薄膜加热至接近其熔点,然后在外层薄膜和内层薄膜之间展延而与二者整体粘合。本专利技术的总目的是提供制造圆筒形多层合成树脂薄膜的过程和设备。这种薄膜用于制作包装各种沉重物质的坚固的袋子,它具有高的抗冲击性,高的抗张强度,优良的耐热性和重量很轻的性质。这种圆筒形多层薄膜由一个外层圆筒形薄膜、一个中间圆筒形薄膜和一个内层圆筒形薄膜所组成,所有这样薄膜均由热塑性树脂制成并进行同心挤压,而且其中中间圆筒形薄膜的材料比其它两个薄膜的材料具有较低的熔点。本专利技术的制造过程包括将外层或内层薄膜与比它们熔点都低一些的中间薄膜层压,从而形成一双层圆筒形薄膜;将上述外层和内层薄膜与所述的中间薄膜整体粘合,而形成一个双层的圆筒形薄膜;将外层薄膜通过第一对压辊和与它隔开的第二对压辊之间辊纵向延展,第二对压辊的周边速度高于第一对压辊的周边速度;使内层薄膜在位于内层薄膜之内并在第一对压辊和第二对压辊之间的心轴的斜面上横向延展;加热中间薄膜至接近其熔点温度,从而与外层薄膜和内层薄膜二者整体粘合起来(原文估计有错-译者注);和快速冷却按上述步骤生产的多层薄膜。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包括在其中挤压三个圆筒形薄膜的第一对压辊;与第一对压辊隔开并以高于第一对压辊的速度转动的第二对压辊;在第一对和第二对压辊之间位于内层薄膜之内的一个心轴,心轴有一个圆锥形部分,内层薄膜在其斜面上被横向延展,使内层薄膜扩张到与外层薄膜一样的直径;心轴区域中的加热设备,用来加热中间薄膜至接近其熔点温度以便将外层薄膜与内层薄膜整体相粘合,因而生产出多层薄膜;和位于心轴下面的冷却设备用来迅速冷却多层薄膜。本专利技术将用举例并参考附图,作进一步的叙述,附图包括图1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用来制造圆筒形多层薄膜的一个设备举例的概图;图2为图1中沿Ⅱ-Ⅱ线的截面图;图3为图1中沿Ⅲ-Ⅲ线的截面图;图4为图1中沿Ⅳ-Ⅳ线的截面图;图5为图1中沿Ⅴ-Ⅴ线的截面图;图6为图1中沿Ⅵ-Ⅵ线的截面图;图7为第二级铸模过程部份改进的举例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举例的概图。例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例子是关于制造圆筒形多层合成树脂薄膜的过程和设备,它包括第一级制造步骤和第二级制造步骤,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个例子现在就参考附图进行叙述。数字1为一个环形型板,其中构成了三个通道2,3,4用来供给合成树脂,同时还有钻有同心孔的三个环形喷咀5,6,7(缝隙型)用来卸出熔化的合成树脂。环形喷咀5用于外层圆筒形薄膜,环形喷咀6用于中间圆筒形薄膜,这两个喷咀互相邻近;用于内层圆筒形薄膜的喷咀7则在与前述两个环形喷咀5,6完全隔开的位置上打孔。因此,从中间环形喷咀6卸出的中间圆筒形薄膜F2就与从外层环形喷咀5卸出的外层圆筒形薄膜F1的内表面整体粘合。中间圆筒形薄膜F2比其它两层薄膜具有较低的熔点是为了与从内层环形喷咀7引出的内层圆筒形薄膜形成适宜的粘合。8是用于外层圆筒形薄膜F1的空气冷却环,它可以用空气或水冷却。数字9为一通过环形型板1的导管,其作用是供给空气或冷却水以防止外层圆筒形薄膜F1变形。数字10也是一根通过环形型板1的导管,用来将冷却水送入内层圆筒形薄膜F3内的空间中。另外一根导管11用来抽吸空气,位于环形型板1内以保持恒定的水面。环形型板1中还有一根导管12,用来送入空气以防止内层圆柱形薄膜F3变形。当冷却内层圆筒形薄膜时,有可能将心轴(图上未画出)结合到环形型板1内。13为一个具有恒定的水面的冷却水槽。如美国专利№.3,543,334用本专利技术的名义公开的,在冷却水槽13中形成的多层圆筒形薄膜被配置于水槽13之内的一对多孔导向板14支撑成锥形。多层薄膜借助于多孔导向板14的负压的抽吸功能进行冷却以防止在多层薄膜上发生某些皱纹。继此之后,用位于水槽13下部的一对压辊15将其导向,从而使已与中间圆筒形薄膜F2相粘合的外层圆筒形薄膜F1与内层圆筒形薄膜F3粘合起来。这样,一个由三层圆筒形薄膜F1、F2、F3组成的压平的多层圆筒形薄膜F就生产出来。这是第一级制造步骤。第二级制造步骤将参考附图进行叙述。用第一级制造步骤生产出来的多层圆筒形薄膜F,借助于多导辊16,和靠与其隔离的上辊设施17和下辊设施18而被导向。下辊设施由一对压棍组成,(以后可称为第一对压棍)。然后,已成层的外层薄膜F1和中间圆筒形薄膜F2在纵向上被延展,内层圆筒形薄膜F3则在一个截-锥体26的斜面上被横向延展而使其直径等于薄膜F1和F2的直径。这样,薄膜F1和F2就与内层薄膜F3整体相粘合。第二级制造步骤的功能将加以叙述。数字19为一对压辊,它能以比下压辊18为高的圆周速度转动。这对压辊位于水冷却槽20的下部。在压辊对18上形成了三对半圆形槽21,在压辊对18之间则形成三条圆形通道。三根圆棒22(可能是23之误-译者注)、29、29垂直插入通过这三条圆形通道用来悬吊展延心轴22之用。这三根圆棒由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质的安装在压辊对18上的三个头24,30,30支撑着。在圆棒23的朝上端处,固定有一块扁平的导向板25用来对内层薄膜F3进行导向。在圆棒23的最下端则悬挂着由圆锥部分26和圆柱部分27组成的展延心轴22。用来扩展内层薄膜F3的环固定在圆棒23的压辊对18和展延心轮22之间。由每个压辊18的半圆形槽21形成的通道中分别插入圆棒23,29,29用来支撑位于每根棒29,29下端的环31,此环是用来扩展外层薄膜F1的。圆棒29,29的上端则从具有良好耐磨性质的头30处吊挂着。当将第一级步骤生产的扁平的圆筒形多层薄膜F借助于上压辊17展延时,内层圆筒形薄膜F3沿着扁平导向板24(可能是25之误-译者注)通过压辊对18之间的圆形通道,然后借助于环31扩展成圆筒形。接着,在展延心轴22的锥体部份26的斜面上被横向展延,并在心轴22的圆柱部分27的表面上与中间薄膜F2和外层薄膜F1相粘合。已粘联起来的多层薄膜由位于水冷却槽20中的一对压辊19导向(以后称19为第二对压辊)。另一方面,外层薄膜F1和中间薄膜F2互相粘合在一起通过由两对压辊18形成的两条外层通道沿着悬吊着心轴22和扩展环31的两个头30而行进。这就是说,薄膜F1和薄膜F2二者被扩展环31扩展成圆筒形,并借助于压辊19,它以高于压辊18的圆周速度转动,将扩展成圆筒形的薄膜F1和F2导向垂直地沿着心轴22的圆柱部分27的表面行进。如同前面所述,薄膜F1、F2在圆柱部分27的表面上与内层薄膜F3相粘合。32为加热设备,它环绕在外层薄膜F1的从扩展环31至锥体26这一段范围内。这样,比其它两个薄膜F1和F3的熔点要低一些的中间薄膜F2被加热设备32加热至接近于用层压树脂或类似的树脂制成的中间薄膜F2的熔点的温度。在心轴22的圆柱部分27的表面上,外层薄膜F1和内层薄膜F3与这样被加热的中间薄膜F2完整地粘合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圆筒形多层薄膜。多层薄膜F用一对比第一对压辊18以更快一些速度转动的压辊19加以展延,在圆柱部分27的下端和压辊19之间,这样成层的多层薄膜在冷却水槽20中冷却之。在外层薄膜F1和内层薄膜F3之间,可能直径上有某些差别,这是因为虽然它们都被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造圆筒形多层合成树脂薄膜的过程,所说的圆筒形多层薄膜由一个外层圆筒形薄膜、一个中间圆筒形薄膜和一个内层圆筒形薄膜所组成,所有这些薄膜都是同心挤压而成,并且其中内层(应为中间-译注)薄膜的材料比其它两个薄膜的熔点都要低一些。包括:将 所说的外层和内层薄膜中任意一个与所说的中间薄膜整体地粘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双层圆筒形薄膜;将外层薄膜通过第一对压辊和与之隔开的第二对压辊的空间成纵向展延,第二对压辊的圆周速度高于第一对压辊的圆周速度;将内层薄膜在位于内层薄膜之内的心轴 的斜面上并在第一对压辊和第二对压辊之间成横向展延;加热中间薄膜至接近其熔点的温度,从而将外层薄膜与内层薄膜整体地粘合起来;和迅速地冷却用上述步骤生产出来的多层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1.制造圆筒形多层合成树脂薄膜的过程,所说的圆筒形多层薄膜由一个外层圆筒形薄膜、一个中间圆筒形薄膜和一个内层圆筒形薄膜所组成,所有这些薄膜都是同心挤压而成,并且其中内层(应为中间-译注)薄膜的材料比其它两个薄膜的熔点都要低一些。包括将所说的外层和内层薄膜中任意一个与所说的中间薄膜整体地粘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双层圆筒形薄膜;将外层薄膜通过第一对压辊和与之隔开的第二对压辊的空间成纵向展延,第二对压辊的圆周速度高于第一对压辊的圆周速度;将内层薄膜在位于内层薄膜之内的心轴的斜面上并在第一对压辊和第二对压辊之间成横向展延;加热中间薄膜至接近其熔点的温度,从而将外层薄膜与内层薄膜整体地粘合起来;和迅速地冷却用上述步骤生产出来的多层薄膜。2.制造圆筒形合成树脂薄膜的设备,所说的圆筒形多层薄膜由一个外层圆筒形薄膜,一个中间圆筒形薄膜和一个内层圆筒形薄膜所组成,所有这些薄膜都是同心挤压而成,其中内层(应为中间-译注)薄膜的熔点比其它的两个薄膜的熔点都要低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须藤道雄
申请(专利权)人:须藤道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