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拱形铁路车辆车厢顶棚的方法和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960584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制造铁路车辆车厢顶棚的方法及设备。顶棚由内外护层及中间的合成树脂泡沫夹层构成。按本发明专利技术,内护层在成型和胶合设备中成型,然后由发泡设备的上部运输到发泡设备处。本发明专利技术设备由上、下部构成,其上部设有一真空箱2,它由起重油缸3悬挂在跨越下部1的龙门架5上,并可上下移动。具空箱下侧面上开有抽气孔,当与真空箱相连的离心抽风机9运转时,便将成型好的内护层吸附在真空箱上,由此防止刚度差的内护层在运输中变形。(*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造大面积拱形复合构件,尤其是制造复合结构的拱形铁路车辆车厢顶棚的方法,这种构件具有内、外护层和置入这两层之间并将它们联结起来的聚氨脂硬质泡沫。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实施本方法的设备。由DD-PS221974已知,为了制造铁路车辆车厢顶棚的拱形复合式构件,预制的外护层和其骨架一起置入发泡设备下部,而内护层则借助于沿顶棚纵向延伸的所谓夹紧条,固定在与顶棚内轮廓相符的打开的设备上部,然后闭合此设备,并按现有的方法置入合成树脂泡沫。这种工艺方法的主要缺点是,预制的内护层在运输中会严重变形,这是因为内护层主要是用来防止合成树脂泡沫受力和受潮,因此它被设计得较薄且面积大,形状不稳定;而且还必须将它固定在发泡设备的上部,这种固定也只能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进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简化这种方法,并使这种工艺方法对极薄的构件内护层也能适用。本专利技术的任务还包括提出一种适用的预制极薄的构件内护层和运输该内护层,并将其位置正确地固定在发泡设备上的方法。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实施此方法的设备。按本方法,内护层的各单元,在一个设计成与构件内轮廓相符的凹形的成型和胶合装置中成型,并借助于一种适当的粘结剂胶合成完整的内护层。与其下部分开的发泡设备上部,移到成型和胶合装置上部,并以其凸的下型面降落在预制的内护层的上面。利用一个装在发泡设备上部的吸气装置,将内护层位置准确地吸附在发泡设备的上部,随后,这一设备又被利用来作为运输工具,移到与发泡设备共同工作的位置,并闭合此设备。这时,以现有的方式使构件发泡。在闭合发泡设备前,要按现有方式先将外护层置入发泡设备的下部中。本设备包括一个设备下部,它按常规设计,用来安放预制的外护层。按本专利技术,设备上部是悬挂在一个起重装置上的,并可通过此起重装置将其从设备下部提起。起重装置装在一个跨越此设备的龙门架上,龙门架可以沿纵向或侧面移动到在此设备前面或旁边的内护层预制装置的上方。设备的上部设计成形状稳定的真空箱,在真空箱与车辆车厢顶棚内轮廓相符的下侧面上开有抽气孔,而在真空箱上面装有离心抽风机,以便在真空箱内形成低压。抽气孔的排列方式为设计成在真空箱的设备上部下侧面边缘区,开有许多距离较小的小抽气孔;而在其余面积上距离较大地均匀分布着大抽气孔。本设备的工作方式如下。从设备下部提起来的设备上部,用龙门架沿纵向或侧向移到位于设备前面或旁边的内护层预制装置的上方。在该装置中放着表面平滑的作为预成型和连接而成的构件的内护层。通过起重装置,将设计成真空箱的设备上部降落在内护层上,并接通离心抽风机。通过由离心抽风机造成的低压,将内护层吸附在设备上部。通过操纵起重装置提起预制装置中的内护层。紧接着将龙门架移到位于设备下部上方的工作位置,从而就将预制好的内护层输送到设备中。下降设备上部,并使之与设备下部彼此定位锁紧后,如现有的方法那样,车厢顶棚就可通过聚氨脂硬泡沫的膨胀发泡连接起来。附图表示了实施例,其中附图说明图1设备上部在龙门架上悬挂的示意图,图2设备上部的仰视图,示意表示抽气孔的排气情形,图3龙门架,包括设备上部和内护层预制装置结构的俯视示意图。本设备中有一个按现有方式设计的设备下部1,它用来安放车厢顶棚的外护层。其设备上部包括一个形状稳定的真空箱2,它通过起重油缸3悬挂在一个龙门架5上,龙门架可沿纵向一直移动到预制装置4的上方。真空箱2下端面的形状与车厢顶棚的内轮廓相符,真空箱上装有已知的锁紧装置6,以便与设备下部1定位连接起来。在真空箱上面装有多个离心抽风机9,抽风机的抽气端与真空箱2的内腔相连。在真空箱2的下端面上绕其周边区开有多个小抽气孔7,在其余表面上,以彼此相隔较大的距离分布着一些直径较大的抽气孔8。如已知的那样,外护层是预先制好的,它具有所需的加强部分,并被置入发泡设备的下部。按本专利技术,内护层是在单独分开的一个成型和胶合装置中,由一个个单元借助于适当的胶合剂胶合成形状正确的车厢顶棚大小的内护层。成型和胶合装置安放在发泡设备的前面或旁边。为了安放车厢顶棚的内护层,龙门架5被移动到成型和胶合装置4的上方,并通过起重油缸3将设计成真空箱2的设备上部下降到预制好的内护层上面。这时,接通离心抽风机9,在真空箱2中产生一个低压,于是内护层被吸附和紧贴在真空箱2上。在接通离心抽风机9的情况下,利用起重油缸3,将真空箱2和吸附在它上面的车厢顶棚内护层向上提起,并紧接着和龙门架5一起移到设备下部1的上方。这样,设计成真空箱2的设备上部被利用来作为运输工具。在位于设备下部1上方的龙门架5的终端位置,通过起重油缸3将设备上部下放到能与设备下部1互相定位锁紧的正确位置,接着按现有方式置入聚氨脂硬泡沫。按本专利技术的这种实施方式和设备上部的这种设计,它同时可作为预制好的刚度差的车厢顶棚内护层的运输工具,并省去了另外的固定装置,完全克服了现有的把内护层固定在设备上部时所存在的困难。权利要求1.在一个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的发泡设备中,在预制好的内、外护层所包围的中间腔内,以可与它们粘附在一起的合成树脂泡沫,如聚氨脂硬泡沫的发泡来制造大面积拱形复合构件的方法,其特征为内护层在一个装在发泡设备前面或旁边的成型和胶合设备中成形,并由各个单元通过胶粘连接起来;连接好的内护层由发泡设备上部运输到发泡设备处,所述发泡设备上部配备了一个吸气装置用来吸附内护层。2.实施按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设备,其特征为设备上部设计成形状稳定的真空箱(2),在它的下侧面上,绕其周边区设有许多小抽气孔(7),在其余表面上以彼此相隔较大的距离分布着一些较大的抽气孔(8)。在真空箱(2)的上面装有多个离心抽风机(9),抽风机的抽气端与真空箱(2)的空腔相连,真空箱(2)固定在一个龙门架(5)上,龙门架(5)跨越设备下部(1),并可沿纵向或侧向一直移到一个内护层预制装置(4)上方,真空箱(2)可借助于起重油缸(3)上下移动。全文摘要一种制造铁路车辆车厢顶棚的方法及设备。顶棚由内外护层及中间的合成树脂泡沫夹层构成。按本专利技术,内护层在成型和胶合设备中成型,然后由发泡设备的上部运输到发泡设备处。本专利技术设备由上、下部构成,其上部设有一真空箱2,它由起重油缸3悬挂在跨越下部1的龙门架5上,并可上下移动。具空箱下侧面上开有抽气孔,当与真空箱相连的离心抽风机9运转时,便将成型好的内护层吸附在真空箱上,由此防止刚度差的内护层在运输中变形。文档编号B29C69/00GK1037301SQ8810247公开日1989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1988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1988年4月30日专利技术者冈特·施奥里斯, 格哈德·浩斯寄尔德, 冈特·舒乐, 海恩茨·德罗兰伯格, 约亚寄姆·朝利瓦, 罗尔夫·达姆克 申请人:德绍车厢制造国营企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一个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的发泡设备中,在预制好的内、外护层所包围的中间腔内,以可与它们粘附在一起的合成树脂泡沫,如聚氨脂硬泡沫的发泡来制造大面积拱形复合构件的方法,其特征为:内护层在一个装在发泡设备前面或旁边的成型和胶合设备中成形,并由各个单元通过胶粘连接起来;连接好的内护层由发泡设备上部运输到发泡设备处,所述发泡设备上部配备了一个吸气装置用来吸附内护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特施奥里斯格哈德浩斯寄尔德冈特舒乐海恩茨德罗兰伯格约亚寄姆朝利瓦罗尔夫达姆克
申请(专利权)人:德绍车厢制造国营企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D[]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