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加压硫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9939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精度而且不用调整导引构件、机械加工面少的轮胎加压硫化机,包括:由下部框架和直立其上的至少一个侧框架构成的本体框架;放在下部框架上固定着下金属模具的下模安装构件;固定有上金属模具的上模安装构件;设在上模安装构件一侧部上使其呈悬臂伸出支撑在侧框架上升降行进的导引构件以及靠导引构件的行进使上模安装构件相对下模安装构件运动而自由垂直升降的驱动体。导引构件由轨道台和移动台构成。(*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加压硫化机。现有的这种轮胎加压硫化机有如图22和图23(沿图22中的箭头D方向的视图)所示的加压硫化机。图22和图23中,这种轮胎加压硫机的本体框架21是由上部框架21a、下部框架21b和两个旁侧框架21c、21d构成,下金属模具23通过下模安装构件22固定在下部框架21b上,和该下金属模具23面接着并做成能自由开合的上金属模具24固定在上模安装构件25上,上模安装构件25上固定着两根装设在上部框架21a的侧部上的升降油缸26的活塞杆27的端部。而且,在上模安装构件25的两侧部25a、25b和两个旁侧框架21c、21d之间装设着导引构件28。这个导引构件28由安装在旁侧框架21c、21d上的轨道条29和安装在上模安装构件25的侧部25a、25b上的滚轮30构成,通过滚轮30在经过高精度机械加工的轨道条29的行进面29a上行进,上模安装构件25就能对着下模安装构件22自由地垂直升降。而且在上模安装构件25上直立地装设着加压传递杆31,这个加压传递杆31的上部,插入并通过固定地装设在上部框架21a上的中空加压油缸32内部。下面,说明上述的轮胎加压硫化机的动作。通过缩小升降油缸26的活塞杆27,使上模安装构件25上升,从而使上金属模具24上升,然后,把未熟化的轮胎装放到下金属模具23内。通过使升降油缸26的活塞杆27的伸长,使上模安装构件25下降,使上金属模具24下降,使两个金属模具23、24闭合。然后,通过使中空加压油缸32动作,把压力传递到加压传递杆31上,将模具关闭加压。当模具关闭加压结束时,通过缩小升降油缸26的活塞杆27,使上模安装构件25上升。然后,用装载机将硫化过的轮胎输出到机外,使硫化作业结束,用装载机将新的未熟化的轮胎装放到下金属模具23内,开始下一个轮胎的硫化作业。上述现有技术的轮胎加压硫化机是把由滚轮30和轨道条29构成的导引构件28装设在上模安装构件25的两侧部25a、25b和两个旁侧框架21c、21d之间的两个地方上。结果,就必需进行装设在这两个地方上的导引构件28间的平行度调整,但是,由于在轮胎加压硫化机的情况下,伴随着硫化热而引起热变形,因而这个调整是困难的。又由于导引构件28在上模安装构件25和旁侧框架21c、21d上的安装面增多,因此就有使机械加工面增多而使成本增高的问题。现有的轮胎加压硫化机还有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开昭5871143号中所公开的加压硫化机。这种轮胎加压硫化机,把下金属模具固定在框架状的本体框架内的下部上,同时把上金属模具装设在升降台(上模安装构件)的下侧上,升降台能自由升降地支撑在本体框架内。另一方面,把模具加压装置固定在本体框架的上部,把夹在这个模具加压装置和处于下降位置的升降台之间的调整垫能退避地装设在侧方。因而,在由模具加压装置对上、下金属模具加压时,因调整垫夹在模具加压装置和升降台之间,要通过这个调整垫和升降台给予加压力,而在开合上、下金属模具时,则要使调整垫向侧方避开,使升降台升降。一般,轮胎加压硫化机还有在两组硫化金属模具装置上分别装设模具加压装置(合模装置)、并且加以横向并列设置的所谓成对型的加压硫化机。以前的轮胎加压硫化机,由于需要装设具有与升降台的升降行程大致相同长度的调整垫,因而本体框架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就加长,有使整个硫化机大型化的问题。而成对型的轮胎加压硫化机,由于在成型周期(现在约15分钟)中,硫化时间(合模中)长,未熟化轮胎装入和轮胎的取出时间(加载、卸载时间)短,合模装置就不适于共用。现在,轮胎加压硫化机中的硫化时间在缩短,将来有可能使加载、卸载时间加长,但在这种情况下,合模装置的运转效率降低则成问题,也就不能使成本降低。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精度、不需要进行导引构件调整、而且机械加工面少的轮胎加压硫化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本体框架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缩短,使整个加压硫化机小型化的轮胎加压硫化机。为了达到上述的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述的机构。即,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加压硫化机具有由下部框架和直立地装设在这个下部框架上的至少一个侧框架构成的本体框架,和载放在上述的下部框架上、固定着下金属模具的下模安装构件,和固定着与上述的下金属模具面接着的上金属模具的上模安装构件,和装设在上述的上模安装构件的一侧部上,并使上模安装构件成悬臂伸出的状态支撑在上述的侧框架上的导引构件,和由上述导引构件的行进,使上模安装构件相对于下模安装构件作相对运动,形成能自由地垂直升降的驱动体。上述的导引构件由具有多条轨道沟并沿垂直方向延伸的轨道台和组装着在轨道台的轨道沟内一边自转一边公转的多列滚珠的移动台构成。为了达到上述的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加压硫化机还具有随着上、下模安装构件一起沿上下方向对上、下金属模具进行加压的模具加压装置,这些上、下模安装构件,上、下金属模具,和模具加压装置都设置在承受加压反作用力的成框状的能避开的加压框架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加压硫化机,通过由轨道台和移动台构成的高刚性、高精度的导引构件,使固定上金属模具的上模安装构件能成为悬臂伸出在侧框架上的状态,并能使其在该悬臂伸出状态下相对于固定下金属模的下模安装构件垂直升降。其结果是,由于导引构件只配设在上模安装构件的一侧部上,就不需要进行由于导引构件配设在上模安装构件两侧的两个位置上而引起的导引构件间的平行度等调整,而且由于导引构件是在把移动台高精度地安装在轨道台上的状态下组成的组件,所以移动台和轨道台上的调整就完全不必要。又因为上模安装构件和侧框架的导引构件安装面减半,使机械加工面也减半,成本就大幅度地下降。此外,由于只用两根侧框架中的一根,剩下的那一根就可用作立式加载器的立柱等,还可把压力机框架做成由上部框架、下部框架和一根侧框架构成的所谓C字型压力机框架。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加压硫化机,除了上面所说的优点外,还能使加压框架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缩小,使加压硫化整体小型化,重量又轻,同时能提高加压框架的耐破损性等,能得到安全而且经济的设计。另外,在成对型的轮胎加压硫化机中,由于能自由装卸转换地共用与两组金属模具装置相对应的加压框架,就能提高模具加压装置的运转效率,大幅度地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轮胎加压硫化机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沿图1的A-A取得的放大断面图,图3是沿图2的箭头B得到的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轮胎加压硫化机的整体结构图,图5是沿图4的C-C取得的放大断面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将一部分切除的断面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将一部分断开的平面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将一部分断开的正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将一部分断开的平面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将一部分切除的侧面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将一部分切除的侧面图,图12是图11的一部分断开的平面图,图13是第六实施例的加压框架的中央纵断正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将一部断开的平面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将一部分切除的侧面图,图16是表示成对型的轮胎加压硫化机的将一部断开的平面图,图17是表示成对型的轮胎加压硫化机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加压硫化机,其特征在于它具有由下部框架(21b)和直立地装设在这个下部框架(21b)上的至少一根侧框架(21c)构成的本体框架(21),和载放在上述的下部框架(21b)上、固定着下金属模具(23)的下模安装构件(22),和 定着与上述的下金属模具(23)面接着的上金属模具(24)的上模安装构件(25),和装设在上述的上模安装构件(25)的一侧部上的使该上模安装构件(25)成悬臂伸出的状态支撑在上述的侧框架(21c)上并升降行进的导引构件(1),和由上述 的导引构件(1)的行进,使上模安装构件(25)相对于下模安装构件(22)作相对运动,形成能自由地垂直升降的驱动体(26);上述的导引构件(1)由具有多条轨道沟(5)并沿垂直方向延伸的轨道台(2)和组装着在轨道台(2)的轨道沟(5)内一边 自转一边公转的多列滚珠(7)的移动台(3)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川克己嬉野夏四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