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近视镜片的注塑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8921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所述的PMMA近视镜片的注塑成型方法首先是将PMMA注入由凸模和先塑凹模形成的中心和边缘的厚度均比实际厚度小一个δ值的型腔中,开模时坯件依附在凸模上,然后再将PMMA注入由依附了坯件的凸模和后塑凹模形成的中心和边缘的厚度均等于δ值的型腔中,再次开模即可将成型的近视镜片从凸模上脱模,第一次注塑时,PMMA从中心流向边缘,第二次注塑时,PMMA则沿等高的型腔流道流动,均不会出现溶接缝,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得到合格的PMMA近视镜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PMMA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塑料,也是一种制造眼镜片的新材料,因为这种材料价格便宜,固化迅速,因此,用PMMA制造的眼镜片成本较低,但是,PMMA眼镜片目前仅限于远视镜片和平光镜片,而没有PMMA近视镜片,这是因为近视镜片是一种中心薄、边缘厚的眼镜片,当采用公知的注塑方法来制造PMMA近视镜片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溶接缝,并导致产品不合格的缘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PMMA塑料作原料并能绝对保证产品合格的塑料近视镜片的注塑成型方法。本专利技术首先是将熔融状态的PMMA注入由曲率半径分别同近视镜片的凹面和凸面的曲率半径相同的凸模和先塑凹模合模后所形成的型腔中,该型腔的中心和边缘的高度均比近视镜片的中心和边缘的实际厚度小一个δ值,且注塑口设在先塑凹模的中心位置,冷却后开模时,坯件则依附在凸模上,然后再将熔融状态的PMMA注入由依附了坯件的凸模同曲率半径同近视镜片的凸面的曲率半径相同的后塑凹模合模后所形成的型腔中,该型腔的中心和边缘的高度均等于δ值,且注塑口设在型腔的边缘位置,当再次冷却开模后,即可将成型的近视镜片从凸模上顶出脱模。上述方法的实质是二次成型,在第一次成型过程中,熔融状态的PMMA是在高压下从中心位置均匀地流向边缘,不可能出现溶接缝,但在开模时会在坯件上留下绕口,在第二次成型过程中,熔融状态的PMMA是在高压下沿着等高的但宽度渐变的型腔流道从注塑口流向另一侧,也不可能出现溶接缝,且溶融状态的PMMA还会使坯件表面再次熔融并使坯件上的浇口消失,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能制造出合格的PMMA近视镜片,实践也证明、由本方法制造的PMMA近视镜片完全合格。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内容。附图说明图1近视镜片的剖视图2凸模同先塑凹模合模后的型腔结构示意图;图3坯件同近视镜片的比较图;图4依附了坯件的凸模同后塑凹模合模后的型腔结构示意图;图5轴向移动模的结构示意图;图6横向移动模的结构示意图;图7A-A剖视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PMMA近视镜片的注塑成型方法首先是将熔融状态的PMMA注入由曲率半径R、r1分别同近视镜片的凹面和凸面的曲率半径R0、r0相同的凸模1和先塑凹模2合模后所形成的型腔3中,该型腔3的中心和边缘的高度均比近视镜片的中心和边缘的实际厚度小一个δ值,且注塑口4设在先塑凹模2的中心位置,冷却后开模时,坯件5则依附在凸模1上,然后再将熔融状态的PMMA注入由依附了坯件5的凸模1同曲率半径r2同近视镜片的凸面的曲率半径r0相同的后塑凹模6合模后所形成的型腔7中,该型腔7的中心和边缘的高度均等于δ值,且注塑口8设在型腔7的边缘位置,当再次冷却开模后,即可将成型的近视镜片从凸模1上顶出脱模。PMMA熔融状态时的温度为215℃-240℃,注塑后一般一分多钟即可开模。在模具设计方面,通常将凸模1作为轴向移动模来设计,在卧式注塑机上,轴向移动模1作轴向间歇往复运动;先塑凹模2和后塑凹模6是作为横向移动模来设计,在卧式注塑机上,横向移动模作横向的进入和退出运动,使横向移动模上的先塑凹模2和后塑凹模6轮流同轴向移动模对正。本实施例在轴向移动模上布置六个凸模1,在横向移动模上布置六个先塑凹模2和六个后塑凹模6,且六个先塑凹模2和六个后塑凹模6在位置上分别同轴向移动模上的六个凸模1一一对应,设在每个先塑凹模2中心位置上的注塑口4同布设在横向移动模背面的呈放射型的分流道9沟通,该分流道9的放射中心则同静模板10上的总注塑口11对正。注塑口8设在凸模1的边缘上,并同布设在轴向移动模上的呈放射型的分流道12沟通,该分流道12的放射中心同设在横向移动模的六个后塑凹模6的对称中心并同总注塑口11对正的注塑流道13对正。当凸模1同先塑凹模2合模时,从横向移动模的表面突起的先塑凹模2的边缘则将注塑口8封堵。横向移动模应配置横向移动机构,该机构由固定在静模板10上的导柱14同设置在横向移动模上的导槽15组成。合模时,导柱14插入设在轴向移动模的导孔16中,开模时,横向移动模有一个轴向位移的过程,但被设在导柱14上并同导孔16滑配的限位块17限定其位移距离。因为凸模1的表面积大于先塑凹模2的表面积,同时,第一次的注塑口4的口径很小,因此,第一次开模时,坯件5自然依附在凸模1上。根据模具的通常结构,轴向移动模上还应设有浇口拉钩17,脱模顶杆18和回程导柱19等。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首先是将熔融状态的PMMA注入由曲率半径(R、r1)分别同近视镜片的凹面和凸面的曲率半径(R0、r0)相同的凸模(1)和先塑凹模(2)合模后所形成的型腔(3)中,该型腔(3)的中心和边缘的高度均比近视镜片的中心和边缘的实际厚度小一个δ值,且注塑口(4)设在先塑凹模(2)的中心位置,冷却后开模时,坯件(5)则依附在凸模(1)上,然后再将熔融状态的PMMA注入由依附了坯件(5)的凸模(1)同曲率半径(r2)同近视镜片的凸面的曲率半径(r0)相同的后塑凹模(6)合模后所形成的型腔(7)中,该型腔(7)的中心和边缘的高度均等于δ值,且注塑口(8)设在型腔(7)的边缘位置,当再次冷却开模后,即可将成型的近视镜片从凸模(1)上顶出脱模。全文摘要所述的PMMA近视镜片的注塑成型方法首先是将PMMA注入由凸模和先塑凹模形成的中心和边缘的厚度均比实际厚度小一个δ值的型腔中,开模时坯件依附在凸模上,然后再将PMMA注入由依附了坯件的凸模和后塑凹模形成的中心和边缘的厚度均等于δ值的型腔中,再次开模即可将成型的近视镜片从凸模上脱模,第一次注塑时,PMMA从中心流向边缘,第二次注塑时,PMMA则沿等高的型腔流道流动,均不会出现溶接缝,因此本专利技术能得到合格的PMMA近视镜片。文档编号B29C45/00GK1182664SQ9711973公开日1998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10日专利技术者徐清 申请人:温州市凯达眼镜实业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近视镜片的注塑成型方法,其特征是:首先是将熔融状态的PMMA注入由曲率半径(R、r↓[1])分别同近视镜片的凹面和凸面的曲率半径(R↓[o]、r↓[o])相同的凸模(1)和先塑凹模(2)合模后所形成的型腔(3)中,该型腔(3)的中心和边缘的高度均比近视镜片的中心和边缘的实际厚度小一个δ值,且注塑口(4)设在先塑凹模(2)的中心位置,冷却后开模时,坯件(5)则依附在凸模(1)上,然后再将熔融状态的PMMA注入由依附了坯件(5)的凸模(1)同曲率半径(r↓[2])同近视镜片的凸面的曲率半径(r↓[o])相同的后塑凹模(6)合模后所形成的型腔(7)中,该型腔(7)的中心和边缘的高度均等于δ值,且注塑口(8)设在型腔(7)的边缘位置,当再次冷却开模后,即可将成型的近视镜片从凸模(1)上顶出脱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清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凯达眼镜实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