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增强塑料管材的制备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8458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增强塑料管材挤出成型方法和根据该方法设计的装置,其技术特点是在普通的挤出成型装置的基础上,设计了特殊结构的机头使之在挤出成型过程中,通过芯棒与口模的相对旋转产生剪切作用,使塑料熔体的大分子链沿管周向取向,同时,对取向的熔体逐渐进行冷却定型,生成特殊的凝聚态结构,获得管周向强度大大提高的纯塑料自增强管材。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单易行,装置结构简单,工艺条件缓和,控制简便,可方便地进入工业化生产,且适用范围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加工
,具体为自增强塑料管材的制备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及装置特别适用于热塑性塑料。目前世界上塑料自增强的方法主要有固相挤出、超级拉伸、高压注塑和挤出自增强等,这些方法用于挤出管材是不恰当的,因为它只能在形变方向(即轴向)产生增强效果,而在垂直于形变方向,其性能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种强度分配对于输送压力流体的管材非常不合理。根据输送压力流体管材的单元体受力分析可知,其σ周=2σ轴,即周向应力为轴向应力的两倍。而轴向增强管在受内压时应力最大的周向正好是其强度最弱的方向,再加上挤出中由于芯棒支架的存在,管壁上产生的沿轴向的熔接缝,进一步降低了管材的承压力,因而用来输送压力流体,尤其是压力高的流体时材料的优良性能不能充分地利用。针对这一问题,国外学者就如何增加管材周向强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如英国UMIST的Dr.EI sobky利用一对伞齿轮驱动芯棒旋转(见附图1),在挤出过程中通过其剪切作用,提高了含20%玻纤聚丙烯管的周向强度,但文献中未见其对纯聚丙烯料有周向自增强效果的报导(Eureka Transfer Technology P25);美国IBM Almaden Research Center的Zachariades也利用旋转芯棒在附图2所示的口模中,进行了纯聚乙烯管周向自增强的研究,只获得了部分分子链沿周向取向的结论,管周向强度没有明显改善(A.E.Zachariades,Bin Chung,Advances in polymer Tech.1987,7:4);英国Brunel大学的Bevis教授利用SCOREX(Shear Controlled Orientation in Extrusion)技术显著提高了玻纤增强聚丙烯管的周向强度(见附图3)(plastics,Rubber and Composites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 16(1991)133-137)。其原理是利用四个活塞的推拉运动使熔体沿芯棒周向流动并导致玻纤沿周向取向。Bevis用该装置将玻纤聚丙烯管的周向强度由普通挤出的20Mpa提高到了33Mpa。但该装置被用于挤纯聚丙烯料时,并没有起到任何自增强作用。本专利技术者对上述研究情况从理论上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找出了其失败的共同原因是采用了熔体挤出口模后再进行冷却定型的传统挤出成型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分子已取向的管坯离开剪切力场时仍处于高温粘流态,分子极易松弛和解取向,只有玻纤增强管中取向玻纤的解取向较困难,玻纤取向才得以保存到制品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获得一种塑料自增强管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制备塑料自增强管材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制备聚烯烃自增强管材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四是提供一种根据上述目的设计的挤出成型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可采取这样一种技术解决方案,即在管材的挤出成型过程中,通过芯棒相对于口模旋转产生剪切作用使大分子链沿管周向取向,并立即对大分子链的周向取向固定。要实现聚合物大分子链沿管周向取向,还可通过口模相对于芯棒旋转产生的剪切作用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三个目的则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的即对挤出成型区段中已经形成的沿管周向取向的熔体逐渐进行冷却,这种冷却可以是逐渐无级的,也可以是分段有级的,但只要在口模区段将冷却温度场的温度控制为进口端为该种塑料的最佳加工温度,出口端降至该种塑料的软化点以下,就可使熔体大分子链的取向固定下来。挤出成型区段的其它工艺条件控制为芯棒或口模的转速为3~50转/分;模具分流主板温度为该种塑料的最佳加工温度;挤出压力为2~30兆帕。为了使上述方法得以应用,也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最后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挤出成型装置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挤出机、引料接头、模具分流主板、口模、芯棒、密封组件、轴承及轴承座、芯棒驱动机构和定型牵引机构。模具分流主板通过引料接头与挤出机相连。口模固定于模具分流主板上,其壁内开有冷却介质通道,通道外壁上有冷却介质进、出口,可通入冷却介质对挤出成型的熔体管材进行冷却定型。为了控制口模区段的冷却温度,口模的外表面装有加热控温装置。芯棒由轴承及轴承座支撑,前部位于口模模腔中,轴承座与模具分流主板的连接处由装配的密封组件密封,以防止熔体沿芯棒回流泄漏进轴承座中。芯棒后端与芯棒驱动机构相连。定型牵引机构位于口模出口前方。使用时,聚合物经挤出机熔融挤出后,由引料接头引入模具分流主板,然后分成上下两股进入口模模腔,芯棒在驱动机构带动下,在模腔熔体中旋转产生剪切,使大分子链沿周向取向。同时口模通过调节冷却介质流量和加热控温装置来调控温度,以对不同品种、不同熔点聚合物逐渐进行冷却定型,使取向的大分子生成高强度凝聚态结构,使管材周向强度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图1为英国UMIST的挤出成型装置局部结构剖视图;图2为美国IBM的挤出成型装置局部结构简图;图3为英国Bevis的挤出成型装置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增强塑料管材挤出成型装置部份结构简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装置中一种口模形式的剖视结构及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装置中芯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实施例并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述。实施例一本例为芯棒相对于口模旋转的自增强塑料管材挤出成型装置的实施例。该装置主要包括挤出机、引料接头、模具分流主板1、口模2、芯棒9、密封组件19、轴承及轴承座20、芯棒驱动机构和定型牵引机构,如图4所示。因本装置采用的是直角式挤出机头,故挤出机和引料接头图中未画出。挤出机为螺杆挤出机,本实施例采用单螺杆挤出机,其经引料接头与模具分流主板1相连。模具分流主板1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探头,用以监测模腔中熔体29压力,以便根据需要调整。口模2安装在模具分流主板1出口一侧,根据对熔体29冷却速度和方式的要求,口模2可由一段或两段或两段以上组合构成。当冷却采用逐渐无级的方式调温时,口模2为一段。当冷却采用分段有级调温时,口模2就为两段或两段以上组合构成。从冷却效果、加工成本和控制繁简综合考虑,最佳为三段组合构成。本实施例即为三段组合构成,如图5所示。每段口模2壁内都开有冷却介质通道3,该通道3是由在模板板面内侧围绕模腔开的环形凹槽,和一与之匹配的环形板30焊接密封构成。通道外壁上开有冷却介质进、出口4。为了使塑料熔体29逐渐冷却,口模的外环面上装有加热控温装置5,以使之形成最佳的温度梯度,促进大分子的取向结晶。本实施例的加热控温装置5为电热圈且三段独立调温。对于要求逐渐无级冷却而采用一段口模时,可通过电热圈缠绕的疏密或冷却介质逆流来达到。为了避免因口模2各段间接触面大而出现过量的热传导,影响各段口模2的独立控温,每段口模2连接板面内侧的模腔口处都有一环形的凸起6,而其中安装时离模具分流主板1较近的两段口模2连接板面外侧的模腔口处以及模具分流主板1与口模2连接处各有一下凹的、与相邻板面内侧的环形凸起6配合的环形台阶7。该台阶7下凹的深度与环形凸起6配合,应使各口模2间以及模具分流主板1间除凸起6、下凹台阶7处紧密接触外,其余面积都不接触,这样既减少了其间的热传导,又解决了各口模2间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增强塑料管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在挤出成型过程中,通过芯棒(9)相对于口模(2)旋转产生的剪切作用,使大分子链沿管周向取向,其特征在于同时对大分子链形成的沿管周向取向进行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开智蒋龙吉继亮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联合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