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8270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的制膜速度为400m/分的高速进行制膜的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及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是把熔融热塑性树脂薄膜紧贴在冷却媒体进行冷却固化而制造出铸塑薄膜的方法,其特征是,把熔融体接地之前的媒体表面温度保持在热塑性树脂的玻璃转变温度Tg以上、熔点Tm以下。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在冷却媒体上设有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从而将熔融体接地之前的媒体表面温度保持在热塑性树脂的玻璃转变温度Tg以上、熔点Tm以下,并且把剥离之前的媒体表面温度保持在低于热塑性树脂的玻璃转变温度Tg下。(*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及适于实施该方法的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制造热塑性树脂薄膜的方法是,把从喷嘴熔融挤出的热塑性树脂薄膜快速冷却到未达到该树脂的玻璃转变温度之前,然后紧贴在冷却鼓上并快速冷却,制成结晶性低、透明性好且表面平滑的铸塑薄膜,根据需要在连续的单轴向或双轴向进行拉伸。但是,上述的方法存在以下缺点。即是说,通过把熔融的热塑性树脂薄膜紧贴在冷却鼓上快速冷却,可以得到结晶性低、透明且表面平滑的薄膜,但是,即使采用外加静电法、真空吸引法、挤压法等高速铸塑的有效的所谓铸塑装置,得到这种薄膜的最高速度,也不会超过40~60m/分的程度,这是因为不能阻止空气进入铸塑薄膜与冷却鼓之间的缘故,因此,生产性能劣化。专利技术的公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可得到生产性与质量兼优的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及其适于实施该制造方法的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制造装置。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在把熔融的热塑性树脂薄膜紧贴在冷却媒体上冷却并固化、由此而制造铸塑薄膜时,是在把熔融体接地之前的冷却媒体表面温度保持在热塑性树脂的玻璃转变温度Tg以上、熔点Tm以下的范围的状态下进行的。或者,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另一种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在把熔融的热塑性树脂薄膜紧贴在冷却媒体上冷却并固化、由此而制造铸塑薄膜时,是在把熔融体接地之前的冷却媒体表面温度保持在热塑性树脂的玻璃转变温度Tg以上、熔点Tm以下的范围内,并且把熔融体从冷却媒体剥离之前的该冷却媒体表面温度保持在低于热塑性树脂的玻璃转变温度Tg的状态下进行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制造装置,该装置在冷却媒体上设有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从而将熔融体接地之前的冷却媒体表面温度保持在热塑性树脂的玻璃转变温度Tg以上、熔点Tm以下,并且把熔融体从冷却媒体剥离之前的该冷却媒体表面温度保持在低于热塑性树脂的玻璃转变温度Tg的状态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让与熔融体接触的铸塑鼓等的冷却媒体的表面温度达到聚合物的Tg以上之后,再让熔融体剥离时的铸塑鼓的表面温度低于该树脂的Tg,或者使熔融体在冷却媒体上结晶化后剥离,因而,能制造出生产性具有如下特征的、具有良好的薄膜特性的薄膜。(1)概括地说,能够进行80m/分以上的高速铸塑,因而可进行与该速度对应的拉伸工序,可在400m/分以上的高速下制膜,大幅度地降低了制造成本。(2)能得到这样一种薄膜,即作为一般工业用、包装用等的薄膜,可以发挥出极其良好的特性。(3)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对于结晶化比较困难、或者非结晶性的热塑性树脂、或结晶性高的树脂的任一种来说是有效的,且生产性高的方法,而且对于实际制造薄膜的工业非常有意义。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制造装置的外部加热方式一个例子结构的简要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外部加热方式的中间部分的剖面图,图3是用于说明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制造装置的内部通液体加热方式一个例子结构的简要透视图,图4是图3所示内部通液体加热方式的中间部分的剖面图,图5是图3所示内部通液体加热方式的端部的剖面图,图6是用于说明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制造装置的内部加热埋入方式一个例子结构的简要透视图,图7是图6所示内部加热埋入方式的轴向剖面图, 图8是图6所示内部加热埋入方式的侧视图,图9是用于说明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制造装置的带加热方式一个例子结构的简要透视图,图10表示以往冷却热媒体内部的概略图,图11是表示以往冷却热媒体内部结构的简要剖视图。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下文说明本专利技术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及热塑性树脂薄膜制造装置的最佳实施形式。在本专利技术中,热塑性树脂是通过加热具有流动性的树脂,作为代表的树脂有聚酯、聚酰胺、聚烯烃、聚苯、聚苯硫醚、乙烯聚合物以及从上述这些物质的混合体或变性体中选择出的树脂等,在本专利技术的情况下,最好采用聚酯、聚酰胺树脂等。聚酯是分子主链中含有酯键的高分子化合物,通常,大多是通过二元醇与二羧酸的缩聚反应而合成的,但是,最好采用以羟基苯甲酸为代表的羟基羧酸的自缩合化合物。作为二元醇化合物的代表有以HO(CH2)nOH表示的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烯二醇;还有包含以二甘醇、聚乙二醇、环氧乙烷附加物、环氧丙烷附加物等为代表的酯的二元醇等;也可以是这些物质的单独体或混合物。作为二羧酸化合物的代表有,苯二酸、间苯二酸、对苯二酸、萘二羧酸、琥珀酸、已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二聚物酸、马来酸、富马酸及其混合物。在本专利技术的情况下,最好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及其共聚物、聚丁烯萘酯(PBN)及其共聚物、聚丁烯对苯二酯(PBT)及其共聚物、聚乙烯萘酯(PEN)及其共聚物以及这些物质的混合物。这些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复单位为80,最好是120以上。固有粘度在邻氯酚(OCP)中的测定值为0.4(dl/g)以上,最好是0.55(dl/g)以上。为了结晶速度快,固有粘度最好为0.2-0.5的程度,物质采用原来的固有粘度低的原料或与其他原料的混合物。当然,这些高分子化合物可以适当地与各种添加剂例如结晶核剂、垫木、稳定剂、防氧化剂、粘度调节剂、防带电剂、着色剂、颜料等并用。例如、结晶增核物可采用滑石、高岭土、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锑、氧化钛、氧化锌、粘土、碳酸钙、硫酸钡、硫酸锶、氧化锌、氢氧化镁、硅酸钙、硅藻土、炭黑等的无机化合物;还可以采用离子键聚合物,例如以乙撑甲基丙烯酸等为代表的脂肪族羧酸或磺酸的金属盐、以苯乙烯磺酸为代表的芳香族磺酸或羧酸的金属盐(作为金属种类,可以是Na、Li等强碱金属盐、以Zn、Ca、Ba等为代表的碱土类金属等);也可以采用液晶性聚酯化合物等的有机化合物。当然,聚酯分子末端与钠盐等的强碱金属盐反应、以金属盐形成的物质的结晶速度快。在本专利技术中,特别是在使用聚酯中添加有液晶性聚酯的聚酯的场合,不仅结晶速度快,而且也能提高质量和拉伸性,因此,特别适用于本专利技术。另外,作为液晶性聚酯可以采用含有中酸(メソゲン)基的融化时具有光学异向性的聚酯,典型的液晶性聚酯化合物有以日本特开平7-233310号公报等为代表的物质。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液晶性聚酯最好采用以对羟基苯酸(HBA)成分为主要的中酸、重量%为40~90的液晶性聚酯。中酸的存在形式可以是随机抽样的共聚、异分子聚合、支化共聚及其组合的复合共聚等任一形式,但在本专利技术的情况下,最好是随机抽样的共聚与嵌段共聚的复合。液晶性聚酯的熔融粘度ηm为100Pa·s以下,较好的为20Pa·s以下,最好是10Pa·s以下,但如果少量添加可以助长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液晶性聚酯在聚酯薄膜中的含量为0.01~5%,最好是0.1~1%,液晶性聚酯的含量超过5%时,聚酯薄膜的物理特性例如透明性、撕裂传播阻力、冲击性、磨耗性等特性降低。相反,不足0.01%时,不能实现作为本专利技术效果的结晶化促进效果或拉伸性的提高。此外,该液晶性聚酯在聚酯薄膜中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为0.5μm以下,较好的是0.3μm以下,最好是0.1μm以下,并且以层状或针状分散地存在,可以得到更好的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聚酰胺是主链中含有酰胺结合的高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在把熔融的热塑性树脂薄膜紧贴在冷却媒体上冷却并固化、由此而制造铸塑薄膜时,把熔融体接地之前的媒体表面温度保持在热塑性树脂的玻璃转变温度Tg以上、熔点Tm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纲岛研二远山正治宫川克俊长田俊一千木良宣嗣吉村裕司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