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滑轨及其端盖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80417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8:29
一种线性滑轨及其端盖模块,该端盖模块用以装设于一滑块。该端盖模块包括一盖体与一防尘件。所述盖体形成有一注油孔,所述防尘件具有可挠性且装设于盖体。上述防尘件形成有一连通于注油孔的导油路径;当端盖模块装设于滑块时,防尘件夹持于盖体与滑块之间。藉此,提供一种能降低盖体设计与制造难度的端盖模块。(*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线性滑轨及其端盖模块,该端盖模块用以装设于一滑块。该端盖模块包括一盖体与一防尘件。所述盖体形成有一注油孔,所述防尘件具有可挠性且装设于盖体。上述防尘件形成有一连通于注油孔的导油路径;当端盖模块装设于滑块时,防尘件夹持于盖体与滑块之间。藉此,提供一种能降低盖体设计与制造难度的端盖模块。【专利说明】线性滑轨及其端盖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轨,且特别涉及一种线性滑轨及其端盖模块。
技术介绍
由于精密进给系统的不断研发改进,线性传动技术及其产品已经成为许多精密机具中最重要的部分,各式各样的线性机构产品已经广泛地进入人类生活、加工工厂与高科技设备之内,例如:线性滑轨;虽然线性机构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消费使用者仍然需要技术不断的提升,因此也产生许多仍待开发的问题,而相关技术产业也都在积极研发可以有效改善线性机构的各种新技术、新专利技术。所述线性滑轨主要包含导轨、套合于导轨上滑动的滑块,且该滑块上设有相对该导轨的滚动面、介于滑轨与滑块之间的滚动元件(可分为链式与非链式两种形式)、让滚动元件可无限循环的循环模块、及安装于滑块两端的两端盖。其中,所述端盖是由金属所制成且其内形成有导油路径,藉以通过端盖的导油路径将润滑油传递至滚动元件(如:中国台湾专利技术第TW 1325928号专利)。然而,由于常用的端盖须形成上述导油路径,使其构造过于复杂,进而不利于模具设计或开模等生产制造流程。于是,本专利技术人有感上述缺点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点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线性滑轨及其端盖模块,能有效地降低盖体设计与制造难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性滑轨,包括:一导轨,该导轨的相对的两侧各形成有一滚动沟;一滑块,该滑块凹设有一配合槽,且滑块的配合槽能滑动地套设于导轨上,滑块在配合槽的相反的两侧部位各形成有两个贯穿的容置通道;两个循环模块,所述循环模块分别装设于滑块的相对的两侧部位;两个保持器,所述保持器分别位于导轨的相对的两侧且装设于滑块上,并且保持器分别定位且保持循环模块相对于导轨的位置;以及两个端盖模块,所述端盖模块分别装设于滑块上且能滑动地套设于导轨上,端盖模块包覆于循环模块突伸出滑块之外的循环套管的部位。每一个循环模块包含:两个循环套管,所述循环套管穿设于相邻的两个容置通道内,且每一个循环套管至少部分地突伸出滑块之外;及两个滚动单元,所述滚动单元分别装设于循环套管内,且滚动单元的位于循环套管之外的部位能滚动地夹在导轨与滑块之间。其中,每一个循环模块的两个循环套管在突伸出滑块且彼此相邻的部位各形成有一导油口,且每一个导油口连通至对应的循环套管的内部。每一个端盖模块包含有:一盖体,该盖体上形成有一注油孔;及一防尘件,该防尘件夹设在盖体与滑块之间,且防尘件的邻接于滑块的表面凹设有一导油路径,导油路径位于盖体的注油孔及导油路径相邻的导油口之间,以使盖体的注油孔及导油路径相邻的导油口经由防尘件的导油路径而相连通。进一步地,每一个防尘件的邻接于滑块的表面凸设有一围绕导油路径的突缘,每一个防尘件的突缘无间隙地紧抵于滑块。进一步地,在每一个循环模块中包含有两个隔片,且在每一个循环模块中,每一个循环套管的显露于滑块之外的部位形成有一填入口,而隔片分别装设于环套管上,以遮蔽填入口 ;端盖模块包覆于循环模块的突伸出滑块之外的循环套管的部位与隔片,并且每一个滚动单元的位于滑块之外的部位受相对应的循环套管与隔片的隔离而分别与端盖模块呈间隔地设置。进一步地,每一个循环套管界定有一直行段及自直行段的相反的两端延伸的两个呈U型的转向段,每一个循环模块的两个循环套管分别以直行段穿设于相邻的两个容置通道内,每一个循环套管的转向段分别突伸出滑块的相对两端,且每一个循环套管的其中一个转向段在邻近直行段处形成有填入口。进一步地,每一个循环模块的其中一个循环套管的形成有填入口的转向段相邻地设置于循环模块的其中另一个循环套管的未形成有填入口的转向段的外侧。 进一步地,每一个滚动沟具有两个负载侧壁,配合槽的内侧缘对应于每一个滚动沟形成有面向两个负载侧壁的两个承载壁;每一个滚动单元在滚动单元所容置的循环套管的两个转向段的末端之间的部位能滚动地夹在导轨的负载侧壁与滑块的承载壁之间;对应于每一个滚动沟的两个承载壁的中垂线垂直地相交,且每一个承载壁的中垂线通过承载壁对应的容置通道的中心,而每一个循环套管的两个转向段的末端位于循环套管所安装的容置通道对应的承载壁上。进一步地,每一个保持器包含一限位件与一顶抵件,而在每一个保持器中,限位件具有一基部及自基部一体延伸的两个侧翼部,两个侧翼部各形成有一限位孔;在保持器所定位的循环模块中,循环套管分别定位于限位件的两个侧翼部的限位孔,且滚动单元的位于循环套管之外的部位分别能滚动地穿设于两个侧翼部的限位孔;顶抵件相对的两侧部位分别嵌合于限位件的基部与滑块。进一步地,配合槽的相对的两个内侧缘各形成有一定位沟,每一个限位件的基部形成有一安装槽,每一个顶抵件的相反的两侧部位嵌合于顶抵件所对应的配合槽的定位沟以及限位件的安装槽;每一个循环模块的循环套管交叉错位排列地装设于滑块,而在每一个限位件中,限位孔的其中一个相较于安装槽呈朝向一侧偏移地设置,而限位孔的其中另一个相较于安装槽则呈朝向另一相反侧偏移地设置,以使每一个限位件的限位孔能分别定位限位孔所对应的循环模块的两个交叉错位排列的循环套管。本技术实施例另提供一种线性滑轨的端盖模块,端盖模块用以装设于一滑块上,端盖模块包括:一盖体,该盖体上形成有一注油孔;以及一防尘件,该防尘件具有可挠性且装设于盖体中,防尘件形成有一与注油孔连通的导油路径;其中,当端盖模块装设于滑块上时,防尘件夹持在盖体与滑块之间。进一步地,导油路径由防尘件的表面所凹设形成,且防尘件的表面凸设有一围绕导油路径的突缘,当端盖模块装设于滑块上时,防尘件的突缘无间隙地紧抵于滑块。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线性滑轨及其端盖模块,无须如已知一样通过端盖模块来定位滚动元件,进一步地说,本技术是通过循环模块设有隔片的构造,以使循环模块能适于装填链带式滚动元件(如:滚珠或滚柱)或是非链式滚动元件。再者,本技术实施例的端盖模块通过循环套管与隔片遮蔽滚动单元,而无须依据滚动单元设计相关的转向构造,进而使端盖模块的模具设计更为简易且易于开模。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作任何的限制。【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线性滑轨的立体示意图。图1B为图1A沿A-A剖线的剖视示意图。图1C为图1A沿B-B剖线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线性滑轨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线性滑轨未包含端盖模块时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线性滑轨的滑块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线性滑轨的一组循环模块与保持器示意图。图6为图5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线性滑轨的循环套管与隔片的分解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线性滑轨的一组循环模块滑块装设于滑块时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线性滑轨的一组循环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滑轨包括:一导轨,所述导轨的相对的两侧各形成有一滚动沟;一滑块,所述滑块凹设有一配合槽,且所述滑块的所述配合槽能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导轨上,所述滑块在所述配合槽的相反的两侧部位各形成有两个贯穿的容置通道;两个循环模块,所述循环模块分别装设于所述滑块的相对的两侧部位,每一个所述循环模块包含:两个循环套管,所述循环套管穿设于相邻的两个容置通道内,且每一个所述循环套管至少部分地突伸出所述滑块之外;及两个滚动单元,所述滚动单元分别装设于所述循环套管内,且所述滚动单元的位于所述循环套管之外的部位能滚动地夹在所述导轨与所述滑块之间;其中,每一个所述循环模块的两个循环套管在突伸出所述滑块且彼此相邻的部位各形成有一导油口,且每一个所述导油口连通至对应的所述循环套管的内部;两个保持器,所述保持器分别位于所述导轨的相对的两侧且装设于所述滑块上,并且所述保持器分别定位且保持所述循环模块相对于所述导轨的位置;以及两个端盖模块,所述端盖模块分别装设于所述滑块上且能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导轨上,所述端盖模块包覆于所述循环模块突伸出所述滑块之外的循环套管的部位,每一个所述端盖模块包含有:一盖体,所述盖体上形成有一注油孔;及一防尘件,所述防尘件夹设在所述盖体与所述滑块之间,且所述防尘件的邻接于所述滑块的表面凹设有一导油路径,所述导油路径位于所述盖体的注油孔及所述导油路径相邻的所述导油口之间,以使所述盖体的注油孔及所述导油路径相邻的所述导油口经由所述防尘件的导油路径而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精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