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性滑轨及其通道模块,所述通道模块包括轨道、滑块、两个循环座及两个钢丝保持器。两个循环座分别装设于滑块的轨道槽的相反的两个外侧,并且分别相接于轨道槽的两个内侧负载面。每个循环座包含外侧负载面及分别自外侧负载面的相反的两个端缘朝向内侧负载面的相反的两个端缘延伸所形成的两个转向部。每个转向部自其所对应的外侧负载面的端缘朝向内侧负载面的端缘依序地形成有转向面及连接面。两钢丝保持器分别对应两内侧负载面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性滑轨及其通道模块能有效改善常用微型线性滑轨的断差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性滑轨,尤指一种微型线性滑轨及其通道模块。
技术介绍
所谓微型线性滑轨除了通过尺寸来规范之外,微型线性滑轨通常是指具备有钢丝保持器的线性滑轨,并且微型线性滑轨所使用的滚珠大都并未以链带维持其相对位置。进一步地说,常用的微型线性滑轨是通过滑块、循环座及钢丝保持器共同包围界定出循环通道,并且该循环座是直接压扣于滑块。然而,上述循环座的两端各设有转向部,并且每个转向部与其所相邻的滑块部位形成有断差,使得滚珠在循环通道内滚动时,易因为上述断差的影响而产生碰撞或运转不顺畅等问题。于是,本专利技术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宄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线性滑轨及其通道模块,能有效改善常用微型线性滑轨的断差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性滑轨,包括:一轨道,呈长条状并定义有一长轴方向;一滑块,凹设形成有一轨道槽,且该滑块的轨道槽可移动地套设于该轨道上,并且该轨道槽在彼此相向的两个内表面上各设有平行于该长轴方向的一内侧负载面;两个循环座,分别装设于该滑块的轨道槽的相反的两个外侧,并且该两个循环座分别相接于该轨道槽的两个内侧的负载面,其中,每个循环座包含:一外侧负载面,位于其所对应的该内侧负载面的外侧,并且该外侧负载面包围界定有一外侧通道;及两个转向部,分别自该外侧负载面的相反的两个端缘朝向该内侧负载面的相反的两个端缘延伸所形成;其中,每个转向部自其所对应的该外侧负载面的端缘朝向该内侧负载面的端缘依序形成有一转向面以及一连接面;在每个转向部中,相连于该连接面的该转向面的端缘,其与相邻近的该内侧负载面形成有一断差,而该连接面位于该断差并与其所对应的该内侧负载面大致呈无间隙地相接;两个钢丝保持器,分别对应该两个内侧负载面设置,并且每个钢丝保持器与其所对应的该内侧负载面共同定义出一内侧通道;两个端盖,可移动地套设于该轨道上并分别固定于该滑块的相反的两端,每个端盖于其邻接于该滑块的表面上凹设形成有两个转向限位槽,该两个循环座的转向部分别插设于该两个端盖的转向限位槽,以使每个转向部与其所对应的该转向限位槽共同界定出一转向通道;其中,每个内侧通道及其所对应的该两个转向通道、该外侧通道共同定义为一循环通道;以及多个滚动件,分别可滚动地容置于该两个循环通道内。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循环座具有相互组接的两个循环子座,并且每个所述循环子座设有一个所述转向部;每个所述循环座的两个所述循环子座分别自其所对应的所述内侧负载面的相反的两端并平行于所述长轴方向安装于所述滑块上。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在对应每个所述内侧负载面的相反的两个端缘处各设置有一凹口,而每个所述循环子座对应于所述转向部的连接面处设有一扣接块,并且所述扣接块分别插设于所述凹口,使每个所述连接面与其所对应的所述内侧负载面通过所述扣接块与所述凹口相互嵌合而呈无间隙地相接。进一步地,在每个所述循环座中,在所述两个循环子座彼此相接的部位,其中之一形成有一定位槽与一防呆柱,而其中另一个形成有一定位柱与一防呆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柱各围绕在所述外侧通道外缘,所述防呆柱与所述防呆槽则分别位于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柱的一侧;当所述两个循环子座彼此相接时,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槽,而所述防呆柱插设于所述防呆槽。进一步地,所述滚动件均为球状的滚珠,每个所述内侧负载面具有两个圆弧状的第一内侧面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内侧面之间的一圆弧状的第二内侧面,并且每个所述第一内侧面的曲率半径等于任一所述滚珠的半径,并大于每个所述第二内侧面的曲率半径;每个所述连接面具有两个呈圆弧状的第一连接面及位于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面之间的一圆弧状的第二连接面,并且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每个所述第二连接面的曲率半径;每个所述连接面的两个第一连接面分别相接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内侧负载面的两个第一内侧面,而每个所述连接面的第二连接面相接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内侧负载面的第二内侧面。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转向面的截面呈180度的半圆形;当每个所述钢丝保持器正投影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内侧负载面时,其正投影区域坐落于所述第二内侧面内;每个所述钢丝保持器与其所对应的所述内侧负载面的两个第一内侧面以三点定位的方式抵接于滚珠,以使所述滚珠能稳定地在所述内侧通道之内滚动。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钢丝保持器的相反的两个端部各形成有一 J字形的倒钩,每个所述端盖于其远离所述滑块的表面上凹设形成有两个倒钩槽,并且所述倒钩分别容置于所述倒钩槽内,以保持两个所述钢丝保持器相对于所述滚动件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线性滑轨进一步具有一防尘座,所述防尘座扣接于所述两个端盖的远离所述滑块的表面上,并且所述倒钩槽分别被所述防尘座所遮蔽。本技术实施例另提供一种线性滑轨的通道模块,包括:一滑块,凹设形成有一轨道槽,且该轨道槽在彼此相向的两个内表面各设有一内侧负载面;两个循环座,分别装设于该滑块的轨道槽的相反的两个外侧,并且该两个循环座分别相接于该轨道槽的两个内侧的负载面,其中,每个循环座包含:一外侧负载面,位于其所对应的该内侧负载面的外侧,并且该外侧负载面包围界定有一外侧通道;及两个转向部,分别自该外侧负载面的相反的两个端缘朝向该内侧负载面的相反的两个端缘延伸所形成;其中,每个转向部自其所对应的该外侧负载面的端缘朝向该内侧负载面的端缘依序形成有一转向面及一连接面;在每个转向部中,相连于该连接面的该转向面的端缘,其与相邻近的该内侧负载面形成有一断差,而该连接面位于该断差并与其所对应的该内侧负载面大致呈无间隙地相接;以及两个钢丝保持器,分别对应该两个内侧负载面设置,并且每个钢丝保持器与其所对应的该内侧负载面共同定义出一内侧通道。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循环座具有相互组接的两个循环子座,并且每个所述循环子座设有一个所述转向部;所述滑块在对应每个所述内侧负载面的相反的两个端缘处各设有一凹口,而每个所述循环子座对应于所述转向部的连接面处设有一扣接块,每个所述循环座的两个所述循环子座分别自其所对应的所述内侧负载面的相反的两端安装于所述滑块,并且所述扣接块分别插设于所述凹口,以使每个所述连接面与其所对应的所述内侧负载面通过所述扣接块与所述凹口的相互嵌合而呈无间隙地相接。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线性滑轨及其通道模块,通过连接面与内侧负载面大致呈无间隙地相接,以补足转向面端缘与相邻内侧负载面之间的断差,进而使滚动件能由转向面沿经连接面而平顺地滚动至内侧负载面。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图式仅用来说明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线性滑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A为图1沿X-X剖线的剖视示意图。图3B为图3A中的3B部位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沿Y-Y剖线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省略轨道)。图6为本技术线性滑轨的循环座立体示意图。图7为线性滑轨的循环座与滑块的组合示意图。图8为图7的滑块示意图。图9为图7的循环座分解示意图。【符号说明】100线性滑轨(如:微型线性滑轨)I 轨道2 滑块21轨道槽2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滑轨包括:一轨道,呈长条状并定义有一长轴方向;一滑块,凹设形成有一轨道槽,且所述滑块的所述轨道槽能移动地套设于所述轨道上,并且所述轨道槽在彼此相向的两个内表面上各设有平行于所述长轴方向的一内侧负载面;两个循环座,分别装设于所述滑块的所述轨道槽的相反的两个外侧,并且所述两个循环座分别相接于所述轨道槽的两个所述内侧负载面,其中,每个所述循环座包含:一外侧负载面,位于所对应的所述内侧负载面的外侧,并且所述外侧负载面包围界定有一外侧通道;及两个转向部,分别自所述外侧负载面的相反的两个端缘朝向所述内侧负载面的相反的两个端缘延伸而形成;其中,每个所述转向部自其所对应的所述外侧负载面的端缘朝向所述内侧负载面的端缘依序形成有一转向面以及一连接面;在每个所述转向部中,相连于所述连接面的所述转向面的端缘与相邻近的所述内侧负载面之间形成有一断差,而所述连接面位于所述断差中并与其所对应的所述内侧负载面呈无间隙地相接;两个钢丝保持器,分别对应所述两个内侧负载面设置,并且每个所述钢丝保持器与其所对应的所述内侧负载面共同定义出一内侧通道;两个端盖,能移动地套设于所述轨道上并分别固定于所述滑块的相反的两端,每个所述端盖在其邻接于所述滑块的表面上凹设形成有两个转向限位槽,所述两个循环座的转向部分别插设于所述两个端盖的转向限位槽,以使每个所述转向部与其所对应的所述转向限位槽共同界定出一转向通道;其中,每个所述内侧通道及其所对应的两个所述转向通道、所述外侧通道共同定义为一循环通道;以及多个滚动件,分别能滚动地容置于两个所述循环通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佳鑫,
申请(专利权)人:精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